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38名2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甘露醇组、甘油果糖组和甘油果糖-吡拉西坦联合组(合剂组),每组46例。比较各组患者高颅压症状的缓解情况和降压效果。通过头颅CT检查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观察患者血清肌酐和血钾浓度变化情况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83%、93.48%和9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用药后颅内压最大降幅、起效时间、高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合剂组与甘露醇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剂组颅内压最大降幅和起效时间同甘油果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4.9 mm Hg vs.10.5±4.5 mm Hg,P=0.03;0.42±0.19 h vs.0.62±0.22 h,P0.01)。合剂组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量,SSS评分下降值分别为16.6±5.9 m L、14.3±6.2 m L和19.12±7.27分,均优于甘露醇组(13.9±5.6 m L,P=0.04;11.3±5.2 m L,P=0.02;15.12±6.87分,P0.01)和甘油果糖组(13.4±4.7 m L,P0.01;10.5±5.7 m L,P0.01;14.18±5.76分,P0.01)。三组发生肾功异常和电解质异常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例与11例、3例与3例、3例与4例,甘油果糖组和合剂组发生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优于单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损害。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内压;对照组50例,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控制脑水肿有效率及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疗效及控制脑水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所致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两者相辅相成,可更好控制脑水肿,抢救生命,改善愈后,并减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2-06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观察应用不同脱水剂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甘露醇组总有效率75.56%(34/45),甘油果糖组总有效率75.6%(3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为14.89±2.11、15.24±1.98,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露醇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5.56%(7/45),甘油果糖组发生率为3.33%(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露醇及甘油果糖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甘油果糖肾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甘露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颅脑损伤后脑肿胀安全有效的脱水方法,并用于临床。方法试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应用,并与全剂量甘露醇比较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7.5%,对照组总有效率54.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注射液与甘油果糖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脑肿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甘油果糖对人RBC、大鼠RBC的作用及输液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Glycerol and Fructose Injection)对人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大鼠RBC的作用及对大鼠输液安全性的研究,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40例健康成人RBC、32只sD大鼠RBC为研究对象,进行体外溶血试验;以72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输液安全性研究,研究组为甘油果糖注射液,对照组为生理盐水注射液,应用改良酸化甘油溶解实验测定甘油果糖注射液对人RBC和大鼠RBC的溶解程度,应用邻-甲联苯胺氧化显色法测定甘油果糖注射液对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Hemoglbin,HB)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浆游离HB、蛋白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的含量,以对甘油果糖注射液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体外试验为甘油果糖注射液对人RBC和大鼠RBC的溶解程度与生理盐水相似,对上清液游离HB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大鼠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最快输液速度6ml/min和最大输液量30ml/kg/d,24小时后测定大鼠血浆游离HB、蛋白非结合胆红素、BUN、肌酐的含量,两组结果相似。结论:甘油果糖注射液在体外对人RBC和大鼠RBC无明显溶解作用。在大鼠体内也没有发现有溶血作用,对肾脏功能影响与生理盐水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与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于入院即开始给予250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B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250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C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125mL甘露醇注射液静滴,q12h。对比治疗前和治疗48h后CT检查结果,比较血肿扩大情况。结果 3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分别为37.5%(15例)、22.5%(9例)和7.5%(3例)。相比入院立即给予甘露醇注射液(A组),入院12h后开始给予(B组)能够明显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P<0.05),但降低甘露醇的给药剂量(C组)并不能明显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P>0.05)。结论甘露醇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有影响,入院12h后可减少血肿扩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盐酸法舒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腹壁皮下注射,q12h,连用7d;盐酸法舒地尔静滴,30mg/次,q12h,连用14d.对照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 0.4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神经内科ICU中的病人85%为脑出血患者,15%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这两种病人有明显脑水肿或脑疝的可能性,应用脱水剂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是:20%甘露醇125-250ml于30min内快速静滴,2-4次/d;甘油果糖250ml于2h内静滴,1-2次/d。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2014-02—2015-05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状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1±1.7)mL、(10.6±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9±2.1)mL、(16.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7%、6.7%,对照组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联合及单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价值。方法七叶皂甙钠15mg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静推,2次/d,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根据血肿大小2~4次/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七叶皂甙钠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倍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结果倍他司汀组总有效率94%,葛根素组总有效率9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作用相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30例发病24~48小时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海普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普润)250ml,IV,gtt,qd×14天;同时低分子肝素(海普宁)5000U,皮下注射,q12h x 10天;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海普宁)5000U,皮下注射,q12h×10天。结果:治疗组经治疗30天后基本治愈率为20.00%,显著好转率为60.0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13.00%,显著好转率为36.00%;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5.97,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24~48的患者应用葛根素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是有效的,且较单用低分子肝素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静脉快速输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每次100ml,q6~8h,连续使用7d;后改为q12h常规速度滴注7d。对照组30例,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125ml,q6~8h,连续使用7d。所有病人均进行连续的颅内压监护,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神经肽Y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患者颅内压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神经肽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具有较强的降低颅内压作用,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血浆神经肽Y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及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临床纳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颅骨钻孔引流术,根据患者术前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异丙酚静脉持续滴注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仅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分别于术前、术后24h、48h采集患者静脉血5mL,检测IL-1β、TNF-α水平。对比2组患者术后为缓解脑水肿使用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IL-1β分别为(4.6±1.2)pg/mL、(5.4±1.0)pg/mL,对照组术后24h、48hIL-1β水平分别为(8.4±1.6)pg/mL、(9.2±1.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TNF-α分别为(43.1±12.3)pg/mL、(55.5±12.8)pg/mL,对照组术后24h、48hTNF-α水平分别为(74.8±13.9)pg/mL、(81.8±16.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使用量分别为(28.8±3.9)mg、(188.1±12.4)g、(26.5±6.7)g,对照组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使用量分别为(94.2±9.1)mg、(576.9±26.3)g、(109.6±12.3)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输注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患者地塞米松、甘露醇、甘油果糖的用量,改善患者术后颅内压过高,保护脑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β与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按照各自病情特征,给予抗结核治疗并及时处置颅内高压等各种并发症。观察组给予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疗效,使用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用自制问卷比较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综合性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内高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治疗组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36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选择前期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19例,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疗效,并比较不同时期大骨瓣减压术疗效。结果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显示二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且治疗组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疗效(P<0.05)。结论早期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难以控制颅内高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静脉内给予甘露醇治疗颅内高压,可能引起肾功能和电解质紊乱或颅压反跳,口服甘油又需60~80分钟方见降压作用,因而,在急性颅压增高中,可考虑从静脉内输入甘油。为了比较甘油和甘露醇静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者观察了14例因脑炎、Reye综合征或缺氧性脑病所致的颅内高压儿童的治  相似文献   

18.
甘油在很早以前就曾用于治疗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口服或静脉注射,降颅压效果良好。长期应用不会引起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也无颅内压“反跳现象”,且有营养价值。一般报告无毒性作用,但如用30%或更浓的甘油溶液静脉注射则在某些病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脑疝期颅内血肿快速钻颅减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78例脑疝期颅内血肿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采用快速钻颅吸出部分积血和血凝块 ,迅速缓解颅内高压后再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对照组 3 8例 ,采用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 治疗组有效降低颅内高压时间需 15~ 2 8min(平均 18min) ;对照组 45~ 74min(平均 5 5min) ,经wilcoxon检验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双侧瞳孔散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治疗组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快速钻颅减压抢救脑疝期颅内血肿 ,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倍他司汀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ivgtt,qd。结果倍他司汀组总有效率94%,葛根素组总有效率9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与葛根素治疗眩晕的作用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