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患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与贫血、低蛋白血症、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血肌酐水平〉600μmol/L的ESRD患者162例,其中待透析患者89例,血液透析(HD)患者73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的含量,同时检测其Hb、血浆白蛋白(Alb)、TC、TG,并分析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待透析患者较HD患者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高;在ESRD患者中低T3综合征患者与TH正常患者比较,Hb和Alb下降、TG增高。结论ESRD患者多数伴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多为FT3下降,而尤以待透析患者为著,FT3下降与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血脂代谢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2.
贾萌  孙蔚明 《山东医药》2011,51(13):91-9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HD)与HD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HDF)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HD组15例,HD+online-HDF组17例。HD组采取维持性HD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HD+online—HDF组每周行online-HDF1次,HD治疗2次,时间均4h。观察6个月后两组在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并常规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情况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铁蛋白(FER)、血清甲状旁腺激素(fyrH)、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及透析充分性指标(KT/V及UR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KT/V、URR、ALB、FER、PTH、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HD+online—HDF组Hb明显升高,与H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nline-HDF联合HD治疗肾性贫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为LFHD组12例、HFHD组12例和HDF组12例,观察治疗前后Hc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蛋白(ALB)的变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Hcy、CRP、IL-6及TNF一仪均高于对照组(P〈0.01),ALB低于对照组(P〈0.01)。LFHD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均不能降低Hcy、CRP、IL-6、TN-α(P〉0.05);HFHD组单次透析后Hcy下降(P〈0.05),CRP、IL-6及TNF-α下降不明显(P〉0.05),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及TNF-α下降(P〈0.05),ALB上升(P〈0.05);HDF组单次和透析6个月后Hcy、CRP、IL-6、TN-α下降(P〈0.05),透析6个月后ALB上升(P〈0.05);透析6个月后,HDF组Hcy、CRP、IL-6、TNF-α均低于HFHD组同期水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Hcy血症和微炎症状态。HDF和HFHD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y水平和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不同透析方案状态下C-反应蛋白(CRP)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将中老年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分为两组:血液透析(HD)组(n=30),腹膜透析(PD)组(n=30);另外纳入30例健康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人群血清CRP、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之间的关系.结果 HD组和PD组FT3、FT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FT3和FT4在HD组和PD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PD组TSH水平显著高于HD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HD组CRP与FT3呈负相关,但在PD组中没有发现相关性.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与低FI3综合征有关,但在PD患者中没有发现此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3例维持性血透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血液灌流(HP)治疗。治疗12周后,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F-36量表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a^2+、P^3+、PTH、β2-MG、ALB、Hb及CRP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因子中除催眠药物得分外,其PSQI总分及其他因子评分明显降低,睡眠质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0.01);SF-36量表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动、社会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低血钙、高血磷、高甲状旁腺激素的紊乱状况以及CRP、ALB、Hb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HDF4-HP治疗可改善维持性HD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海燕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93-109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AECOPD 1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观察组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发生率及与预后的关系;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存活组与病死组、观察组中ESS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检查差异。结果观察组ESS 46.67%,死亡率28.57%高于未发生甲状腺激素变化的8.75%(P〈0.05)。观察组T3、FT3低于对照组(P〈0.05),T4、FT4、TSH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病死组T3、FT3、T4、FT4均低于存活组(P〈0.05),TSH无显著性差异(P〉0.05)。ESS患者治疗后T3、FT3、T4、FT4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反映了AECOPD患者严重程度,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不同PTH水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功能。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20例健康人及40例尿毒症患者分成PTH〈正常值上限3倍,PTH〉正常值上限3倍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进行不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测量,即收缩期S波,舒张期E、A波,同时测定其相应的时间-速度积分(S-TV I)位移的大小。结果 QTVI显示不同PTH水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肌功能较正常人减低。两组患者E波、S及S-TV I均低于正常组的相应心肌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TH〉正常值上限3倍的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的减退程度更为严重。结论 QTVI技术能够早期、客观、准确的发现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为PTH对心肌的损害提供了客观、定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MHD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稳定透析3个月以上,以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其透析前空腹hs-CRP2次,2次时间间隔3周,同时测定所有患者透析前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 lb)、总白蛋白(PA)、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h)、纤维蛋白原和肌钙蛋白T(TnT)等。用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前后径(LVD)、左室重量指数(LVM 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hs-CRP水平分为升高组(hs-CRP≥3 mg/L)及正常组(hs-CRP〈3 mg/L),分别观察hs-CRP与心室结构、功能及血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升高组较正常组透析剂量低(P〈0.01)。纤维蛋白原和TnT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升高组心室结构指标LAD、IVST、LVD、LVM I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LVEF低于正常组(P〈0.05)。血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纤维蛋白原和TnT呈正相关(r=0.376,0.285,P〈0.01,P〈0.05);与IVST、LVD、LVIM呈正相关(r=0.317,r=0.312,r=0.307,P值均〈0.05),而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1)。结论持续增高的hs-CRP是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预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室肥厚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SCH)与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将1294例T2DM患者分为SCH组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间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SCH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结果18.8%的T2DM患者合并SCH。SCH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足病(DF)患病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CKD、DR和DPN患者FT3下降,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H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P=0.012)。 结论 T2DM合并SCH 患者CKD、DR、DPN和DF患病率升高。SCH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心脏结构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MHD患者100例,透析时间3个月且病情稳定。排除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甲状腺功能,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生化指标。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并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D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LVEF和相对室壁厚度(RWT)等。分析甲状腺功能和心脏结构的关系。结果:100例MHD患者中检出甲状腺功能异常者49例(49%)。甲状腺功能异常组Hcy、CRP高于正常组(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LAD,LVEDd,LVEDs,LVPWT,IVST,LVMI、RWT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而LVEF低于正常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T3与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MHD患者常伴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FT3下降。FT3下降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李晓岚  王祥 《山东医药》2007,47(7):31-32
51例冠心病患者与23例正常对照者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FT3、FT4、TSH)及血脂(TC、TG、LDL-C、HDL-C、ApoA、Apo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血FT3、FT4、H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或〈0.05);TC、TG、LDL-C则上升(P〈0.01或〈0.05);冠心病组血hsCRP明显升高(P〈0.01),hsCRP与FT4、FT3呈显著负相关,与TSH无关。认为冠心病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降低及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菲利普IU3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80 例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将患者分为钙化组(18 例)和对照组(62 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心脏结构等指标.结果 钙化组年龄及透析龄高于对照组(P 〈0.01),左房扩大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LVDD)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载脂蛋白B(Apo B)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与年龄、透析龄、血脂异常有关,易发生心脏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13.
李海波  侯洁  徐捷  马利民  李兰  高伟 《山东医药》2010,50(16):54-5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结果。方法将50例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2例,采用透析器与爱尔灌流器串联进行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28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外用乳化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皮肤症状,每周3次。两组均每次透析4 h,治疗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串联组治疗后PTH的清除率为(52.8±1.7)%,β2-MG的清除率为(49.4±2.6)%,皮肤瘙痒缓解率为9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能有效消除PTH,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对此64例患者的原发病、透析效果、营养指标以及近5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老年组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蛋白分解代谢率(PCR)低于中青年组(P〈0.05),心胸比值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均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血清尿素氮(BUN)低于中青年组(P〈0.01),C反应蛋白(CRP)高于中青年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在透析中低血压、血管通路血流不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高血压、感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住院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86例患者的住院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道出血、血管通路阻塞.住院患者的透析龄、血红蛋白(Hb)和血浆白蛋白(Alb)、透析充分性(Kt/V)明显低于非住院组,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透析后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非住院组(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高血糖、高透析后平均动脉压是MHD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道出血、血管通路阻塞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低白蛋白血症、高血糖、高透析后平均动脉压是MHD患者住院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选择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性别、透析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PTH)分组。应用跟骨超声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密度测定,测定PTH水平。结果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37.5%,骨量减少为50%。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0%,明显高于男性17.65%(P0.05)。随着透析龄、PTH值增高,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低骨量,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不同模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接受LFHD 3个月后再接受HFHD 3个月,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为4 h,超滤不超过体重增长的5%,采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情况及阶段性(3个月为1个阶段)相关血清学化验指标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HD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有明显下降,且对透析3、4 h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LFHD(P<0.05),而LFHD前、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HFHD后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肌酐(Scr)水平下降,同时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执行HFHD血压控制水平明显好于LFHD,且部分血清学指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钙、磷及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差异。方法 以98例透析龄>3月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透析龄的长短将患者分为透析龄<12月组、12月<透析龄<36月组以及透析龄≥36月组;生物化学仪分析各组间血钙、血磷、血肌酐、尿素氮等,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透析前iPTH水平。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随透析龄延长iPTH 水平逐步升高 (P<0.05);在短透析龄(透析龄<36月)患者中糖尿病患者iPTH水平低于非糖尿病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血磷和透析龄相关。结论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iPTH水平随透析龄延长而升高且与高血磷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测定在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受体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73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并根据以上参数的含量为标准,把患者分为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原发性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药物性甲减组,以45例非甲状腺疾病血清中TRAb和T3、T4、TSH、FT3、FT4含量作为对照组。结果单纯性甲状腺肿组、桥本氏病组血清TRA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χ^2=0.462,P〉0.05);甲亢组、原发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17.035,P〈0.01);药物性甲减组血清TRAb含量与甲亢组差异显著(χ^2=4.804,P〈0.05),与正常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χ^2=9.071,P〈0.05);血清TRAb含量与各组间T3、T4、FT3、FT4及TSH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χ^2=0.325,P〉0.05)。结论血清TRAb含量的监测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思燕  兰玲鲜  苏春雄  郑卉 《传染病信息》2020,33(6):524-526,535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HIV/AIDS患者认知功能,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MHD 3个月及以上且合并HIV 感染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国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痴呆量表评分评估MHD HIV/AIDS患者认知功能,根据有无认知功能障碍分为正常组及认知功能障碍组,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73例MHD HIV/AIDS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为83.56%。认知功能障碍组年龄、透析龄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 );受教育年限、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时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 )。结论 MHD HIV/AIDS患者具有较高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年龄、透析龄、受教育年限、HAART时程、CD4+ 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Kt/V是其可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