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鼠受精后1~4 d胚卵(原核期、2-细胞期、4~8-细胞期、胚泡期)整合素αv、α4、β3、β1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妊娠1~4 d小鼠胚卵整合素αv、α4、β3、β1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αv、α4、β3、β1在小鼠妊娠1~4 d的胚卵上均有表达,表达强弱不等。整合素αv、α4、β3在受精后第2日表达最强,整合素β1在受精后第3日表达最强;整合素αv在受精后第4日和α4、β3、β1在受精后第1日表达最弱。结论:妊娠1~4 d小鼠胚卵持续表达整合素αv、α4、β3、β1,提示它们可能与小鼠胚卵在输卵管中的运输有关。  相似文献   
2.
纳米混悬技术为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望为中药难溶性成分的成药性提供新的解决方法。综述了中药难溶性成分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包括Top-down技术、Bottom-up技术以及联用技术,稳定剂选择包括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聚合物,稳定性考察包括再分散性和晶型转变,给药途径包括口腔、经皮、鼻腔、肺部和注射给药,以及药物动力学和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纳米混悬技术在中药难溶性成分中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提高,本文可为进一步促进纳米混悬技术在中药难溶性成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4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苷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肝肾的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将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4只)和黄芩苷给药组(100、200 mg/kg,各14只),经口灌胃,1次/d,6次/周,于给药28、56 d后各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流感病毒肺炎(IVP)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日~2月22日六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62例纳入COVID-19组,选取排除COVID-19且确诊为IVP患者31例纳入IVP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指标,以及肺部CT影像学病灶的性状、分布、累及的肺段数量等资料的差异。结果 COVID-19组患者中咳痰比例11.29% (7例),低于IVP组38.71%(12例);COVID-19组患者β-2微球蛋白>3.0 pg/mL比例为48.39%(30例),高于IVP组25.8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VID-19组患者肺部CT影像病灶形态表现为磨玻璃影比例91.94%(57例),高于IVP组29.03%(9例),呈现片絮影比例1.61%(1例),低于IVP组74.19%(2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组病灶分布多位于肺野外侧带、胸膜下,高于IVP组[56.45%(35例)比 9.68%(3例)],病灶散在分布表现高于IVP组[40.32%(25例) 比 9.68%(3例)];病灶呈双侧肺野分布比例82.26%(51例),高于IVP组35.48% (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VID-19组病灶累及肺段数目≥10个比例为32.26%(20例),高于IVP组3.2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P表现咳痰较COVID-19多;COVID-19患者β-2微球蛋白升高更多;肺部CT影像多表现斑片磨玻璃影,病灶多呈双肺散在分布,多位于肺野外侧带(胸膜下),累及肺段较多,而IVP多表现密度稍高的片絮影,病灶多沿细支气管纹理分布,累及肺段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是一项创新型治疗康复方法,最早在1997年提出,至今已有21年的临床应用历史。目前,加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中成效显著,主要通过医院管理与多学科的协作配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其中,护理团队作为ERAS实施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针对护理团队实施的ERAS方案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理念的更新提供客观依据,使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数字故事的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腹部外科护理学成绩以及教学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1—12月2019级2个班级86名护理专业专科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教学内容为《外科护理学》腹部外科护理章节,试验组在教学中采用基于数字故事的翻转课堂,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两组学生由同一位教师负责教授;课程结束后通过综合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试验组综合成绩平均得分为(93.86±2.82)分、教学方法评价总分为(17.30±1.95)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25±4.59)分、(14.10±1.2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数字故事的翻转课堂能有效提高腹部外科护理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在探讨这次H1N1流感的真正起因。持阴谋论者认为起因是美国政府利用基因改良技术,制造出了一种结构近乎“完美”的病毒,来创造出全球性的抗病疫苗商机。但也有人主张美国政府不可能蠢到在邻国传播病毒,让自己连带遭殃。最后的结论是生态反扑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第一个出现H1N1病症的墨西哥小男孩,是居住在一个饲养两百万头猪的小镇里;据说这个小镇因猪的排泄物太多而充满着臭气熏天的沼气,并因而招来不计其数的苍蝇,形成了乌云一般的奇观。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因"上腹部疼痛、消瘦、食欲缺乏、无力半年,加重3个月"就诊.生化检查: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升高.X线片:双手、足骨质疏松.颈部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左侧叶背方略外侧两个椭圆形实性不均匀低回声结节,彼此相邻,呈"葫芦状",边界清楚,约3.60 cm×1.30 cm×1.20 cm,血流较丰富,局部可见穿入血流,左侧叶实质向前方受压推挤;左侧叶下极足侧端可见两个孤立的均匀中低回声结节,较大者1.50 cm×1.10 cm,内部血流较丰富;右侧叶中上极背方可见椭圆形中低回声实性结节,约2.30 cm×1.70 cm×1.60 cm,嵌入右叶实质内,边界清楚,内部血流较丰富,可见穿入血流;右侧叶下极背下方可见4.10 cm×2.00 cm×1.70 cm椭圆形无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见少量分隔及小范围实性区域,实性区域内可见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9.
2003年开始,我科运用中心静脉置管为肿瘤患儿行静脉 化疗,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置管的维护培训,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培训对象。我科血液中心已取得护士执照的护理人 员共12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6名。学历: 大学本科1名,专科9名,中专2名。 2.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应用改良No-touch技术建立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模型的可能性。方法2021年02月08日~02月22日,将1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实验组在内瘘手术时不剥离静脉周围组织,即改良No-touch技术处理颈外静脉,建立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假手术组探查到血管后不吻合血管。手术后14d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评估内瘘血管内径及血流频谱变化、HE染色观察动静脉内瘘建立后内膜增生情况,并取兔颈外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实验组兔均顺利完成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14d CDU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兔颈外静脉内径为(7.162±2.332)mm,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内径为(2.992±0.27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2,P=0.016)。实验组兔颈外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为(81.480±38.746)cm/s,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PSV为(10.334±1.802)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P=0.015)。在实验组兔内瘘动脉及流出道静脉观察到“双向血流”频谱,提示血流为螺旋层流。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兔颈外静脉内弹力膜破坏、内膜厚度为(26.360±3.769)μm,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内膜厚度为(10.239±2.96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16,P<0.001)。实验组兔颈外静脉血氧分压(PO2)为(78.800±5.890)mmHg(1mmHg=0.133kpa),假手术组兔颈外静脉血PO2为(49.000±4.18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23,P=0.006)。结论应用改良No-touch技术可成功建立兔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内瘘,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进一步研究改良No-touch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