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有关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几点看法王伯祥从“六五”、“七五”到“八五”,中医药对乙型肝炎的防治经过连续的攻关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各地开展的自选课题也有不少进展。但是,我们在分析和整理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的研究论文时,常常感到不少报道缺乏严谨的...  相似文献   

2.
信息     
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中医药防治研究专题协作会,1993年12月23~24日在珠海市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司张瑞祥司长和主管攻关课题的程翔林科长到会指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珠海市梁跃明副市长、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邝日建处长、珠海市卫生局林鸿烈局长  相似文献   

3.
郑玲  李芹  陈佳慧 《传染病信息》2011,24(5):302-304
本文从组织机构和机制创新、中西医结合肝病科改革建设、中医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和中医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对“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基地建设”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通过“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基地建设”,将中医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有机联合起来,培养一支临床、科研一体化的防治病毒性肝炎的中医人才队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2003年度“中青年肝病科研论文奖”和“中青年肝病科研基金”评审工作在8月2日海口落幕。本届评出“2003年度中青年肝病优秀论文奖”获得者25人,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四等奖5名。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朱传武 课题“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内乙型肝炎病毒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2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陆伦根 课题“脂肪性肝病临床与病理学研究”(1.5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症科王峰 课题“10-23DNAzyme  相似文献   

5.
信息     
湖北中医学院继续担任国家八五乙肝攻关课题组长单位,本刊主编王伯祥教授继任“中医药对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课题组组长、“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其纤维化的防治研究”专题组组长。由于工作需要,本刊编委会特新聘丛众、沙凤桐、张瑞祥等为顾问,王惠吉、史又新,冯永奎,刘伟士,刘克洲,吴婉芬、吴生昌,李国桥、宋功成、陈益培、陈保龙、林宗广、周师、杨鉴英、张俊富、张端阳、俞金秀、钟佛绵、赵凤梧、夏志鸿、徐文锋、梁登、常德成、黄辉钊,魏德全等为编委。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10,(3):F0003-F0003
“国际中医药艾滋病大会”定于2010年10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中医药防治艾滋,促进免疫重建”为学术主题,围绕中医药在促进艾滋病免疫重建中的角色,将其疗效特点、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热点问题加以探讨,为从事中医药艾滋病防治的专业人员和制药企业提供一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为开展国内外科研协作、新药研发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契机。同时,通过与会专家的广泛参与,汇集专家见解,以科学证据为基本点,形成艾滋病免疫重建中医综合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仍是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本文回顾了在“十一五”至“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支持下,针对乙型肝炎全链条(包括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肝癌、肝衰竭等不同疾病阶段)形成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研究亮点,对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疾病一体化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国内外对乙型肝炎的治疗经过连续的攻关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各地开展的自选课题也有不少进展,但是,我们在分析和整理治疗乙肝的研究论文时发现,在用药方面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疗程不够 不少的论文有疗程不足的问题,有的治疗1个月、3个月或6个月,只要临床症状消失,乙肝抗原暂时转阴,即认为已获痊愈而停止治疗。事实上,由于目前用药物还不能解决病毒基因与肝细胞特异性的整合问题,仅仅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及某些综合性治疗措施,要想短期内治愈本病患者,是不现实的。有学者提出:治疗乙型肝炎疗程应不少于20个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慢性乙型肝炎为世界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迄今为止,中西医尚无治疗良策。在我国,中医药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仍难尽人意,且疗效难以进一步提高。回顾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过程,分析目前中医药防治现状,结合长期的临床体会,感到目前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与临床实际不能尽合。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深化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的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在分子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问题得到阐明达成了共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一些国外不曾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解决,可以说,在乙型肝炎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我国的临床医师及基础科研工作者尽管在治疗中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重大性突破,这使我们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在临床研究中我国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经济、政治和学风中的一些问题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难以严格的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原则实施临床科研方案;(2)临床科研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不够,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科研;(3)存在多经验,少证据的现象;(4)肝活体组织检查较少,尤其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肝活体组织标本甚少;(5)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医学资料保管不善,丢失现象较为普遍;(6)国内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标准,大多不能通过国际质检要求,实验数据难以得到国际权威性杂志的认可;(7)临床研究及经典流行病学调研难以获得基金资助等。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相关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及科研体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临床医生科学、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人类,这也是本期“焦点论坛”主办者的心愿。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e系统及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我们在承担国家“九五”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攻关课题期间 ,对HBV前C区基因变异与e系统及肝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6 1例 ,肝功能轻、中度损害 ,HBV -DNA阳性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 18~ 6 0岁 ,平均年龄 30 1岁 ,诊断标准参照 1995年 5月北京第 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2 检测方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M )采用酶联法 ,试剂盒购自中外合资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临床研究方面,产生了数个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并以肝病理学变化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提高了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临床研究的证据级别。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围绕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凋亡与自噬、抑制肝脏炎症损伤、调节免疫、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等多个层面,深入研究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突出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优势与研究难点。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未来如何做更高质量的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产出更高质量的行业成果,助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走向世界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1 中医药防治乙型肝炎的现状1.1 在乙型肝炎的防治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认识,现代医学主要致力于肝脏本身的微观研究。而以整体观为其最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的必经中间过程。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多学科联合开展产学研研究,阐释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建立与研发中医特色无创诊断模型,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并阐释中医治疗的科学内涵能够帮助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5.
杨华升  钱英 《传染病信息》2012,25(3):129-131,142
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评价其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不适宜单纯使用化验指标,应重点关注对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评价.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但辨证分型不能代替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该抓住核心病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从中医学角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位在...  相似文献   

16.
正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 Ag携带率为7.18%。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重型肝炎一直以来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大课题。乙型肝炎重症化是指乙型肝炎从轻症(轻、中度炎症)发展至重症(肝衰竭)的过程。我国自2007年以来,启动了"乙型肝炎重症化临床监测及防治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对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几年来,我曾在有关杂志先后发表了“布病诊断中的非特异性反应”、“布病的防治研究进展”、“布病的监测与技术”、“布病的自然疫源性”、“布病的地理流行病学”以及“布氏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等。鉴于近年来布病流行病学出现了某些新的发展趋向,尤其是布氏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故对这两个方面的某些问题再作一次概述,以便促进我国从事布病防治和研究的工作者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学分会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简称“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防治做了原则上的指导。2006年美国肝病专家研讨组复习了2004年来,特别是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和长效重组干扰素PEGIFN-2α上市以来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研究,结合了美国2004、2005年消化疾病周,美国肝病学会,欧洲2004和2005年肝病学会等大宗资料文献,并征求了大量有关肝病专家后,制定了一个美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流程(简称“美国流程”)。“指南”和“美国流程”之间对CHB抗病毒治疗指征有一定差异,现将部分临床处理方面的差异予以比较。1.“指南”将CHB的携带者分为“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另外,尚有一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仅HBV DNA阳性,HBsAg阴性,而不论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与否)。而在“美国流程”中仅有“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另分出了一个“乙型肝炎康复”(曾有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史,抗-HBc或抗-HBs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阴性,ALT正常)。由于我国HBV母婴传播发生率和婴幼儿期较高...  相似文献   

19.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在分子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问题得到阐明达成了共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一些国外不曾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解决,可以说,在乙型肝炎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我国的临床医师及基础科研工作者尽管在治疗中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重大性突破,这使我们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在临床研究中我国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经济、政治和学风中的一些问题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难以严格的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原则实施临床科研方案;(2)临床科研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不够,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科研;(3)存在多经验,少证据的现象;(4)肝活体组织检查较少,尤其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肝活体组织标本甚少;(5)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医学资料保管不善,丢失现象较为普遍;(6)国内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标准,大多不能通过国际质检要求,实验数据难以得到国际权威性杂志的认可;(7)临床研究及经典流行病学调研难以获得基金资助等。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相关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及科研体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临床医生科学、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人类,这也是本期"焦点论坛"主办者的心愿。  相似文献   

20.
自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在分子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治疗学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问题得到阐明达成了共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全世界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我国占50%以上,而我国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存在一些国外不曾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解决,可以说,在乙型肝炎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充满了艰辛,我国的临床医师及基础科研工作者尽管在治疗中做了大量工作,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有重大性突破,这使我们喜忧参半、任重而道远。在临床研究中我国与欧美存在较大的差距,除外经济、政治和学风中的一些问题外,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临床治疗试验不规范,难以严格的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和多中心原则实施临床科研方案;(2)临床科研与基础实验研究结合不够,重基础研究,轻临床科研;(3)存在多经验,少证据的现象;(4)肝活体组织检查较少,尤其是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肝活体组织标本甚少;(5)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医学资料保管不善,丢失现象较为普遍;(6)国内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标准,大多不能通过国际质检要求,实验数据难以得到国际权威性杂志的认可;(7)临床研究及经典流行病学调研难以获得基金资助等。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相关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我们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及科研体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讨论,目的是引导临床医生科学、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实用性研究,为提高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造福于人类,这也是本期"焦点论坛"主办者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