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艾灸对脾虚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述艾灸改善脾虚状态的作用机制 ,为祖国医学“脾主肌肉四肢”的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复制大白鼠脾气虚证、脾阳虚证模型 ,以中药四君子汤、理中汤作对照 ,观察艾灸“足三里”穴对脾虚证大白鼠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 Na+ 、K+ -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本法可提高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白鼠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 Na+ 、K+ - ATP酶的活性 ,并以此改善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大白鼠的症状、体征及机能状态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膜功能蛋白 Na+、K+ - ATP酶的活性有关 ,作用效果与四君子汤、理中汤相似。  相似文献   

2.
笔者根据中医“热证可灸”的学术思想,对大白鼠人工造成局部化脓感染后,采用艾灸治疗,进行组织学切片观察艾灸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后,认为针刺加艾灸具有明显的抑制炎症的反应,促进炎症消散,加速病灶的修复和提高机体抗炎能力的作用。证明艾灸可以用于炎症、热症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艾灸对腰椎间盘突出(LDH)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复制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模拟LDH,艾灸干预14 d进行Siegal神经功能评分,采血测定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神经根及周围肌肉组织炎症反应。结果:艾灸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下肢功能障碍症状,降低血清IL-1β水平,减轻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缓解化学性炎症对神经根的损害。结论:艾灸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临床治疗LDH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扭体反应及子宫组织瞬时受体电位辣椒素亚型1(TRPV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神阙穴肥大细胞发挥的功能。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色甘酸钠+模型组、色甘酸钠+艾灸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评估各组大鼠扭体反应,并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TRPV1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艾灸神阙穴对寒凝血瘀痛经大鼠具有明显镇痛疗效;神阙穴皮下注射色甘酸钠具有一定镇痛作用;模型组大鼠子宫TRPV1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1);艾灸可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1高表达(P<0.01)而达到镇痛疗效;色甘酸钠阻断神阙穴肥大细胞使艾灸镇痛效应及对子宫TRPV1表达的调节作用不同程度地削弱。结论艾灸神阙穴通过下调痛经大鼠子宫TRPV1高表达而达到治疗作用;神阙穴区MC在此效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犊鼻""足三里"穴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兔膝关节软骨病理学及行为学的影响,为艾灸的局部抗炎、镇痛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艾灸组、抑制剂组兔采用注射木瓜蛋白酶法造模,造模成功后,艾灸组、抑制剂组实施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关节康颗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关节康颗粒对大鼠继发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大白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本品的抗炎作用;用小鼠扭体法了解其镇痛作用。结果:本品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由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关节康颗粒具有良好的对佐剂性关节炎继发性病变的防治作用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舒宁对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舒宁颗粒对动物胃溃疡的作用。方法:采用动物胃溃疡及胃排空等模型。结果:胃舒宁颗粒能减少大白鼠胃液分泌量,使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减少;对大白鼠应激性胃溃疡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促进胃排空作用的趋势;能减少醋酸引起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胃舒宁颗粒有较好的抗胃溃疡和制酸、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Mayer在人体用纳洛酮阻断了针刺合谷对电刺激牙髓的镇痛作用。我们在手针家兔“足三里”钾离子透入法测痛的模型上虽然看到了纳洛酮有部份拮抗针效的趋势,但并无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观察纳洛酮对动物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我们又以电刺激尾巴测痛法观察了纳洛酮对大白鼠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灸对骨科手术术后患者持续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8月将进行骨科手术后留置硬外膜镇痛泵48 h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进食1 h后,进行穴位艾灸。取穴:合谷、内关、中脘等穴位,每天3次,至拔除硬外膜镇痛泵6 h后停止;其它处理与对照组一样;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比例。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有28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校正χ2检验,P=2.570.05。结论穴位艾灸可以缓解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引起的的恶心呕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即时镇痛疗效,选出最佳干预方法,为膝关节炎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以目测类比定级法( VAS)为观察指标,分别进行放血、电针、艾灸等方法的镇痛作用观察,优选出最佳干预方法.结果:A组(放血)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分别与B组(电针)、C组(艾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组显效率分别为A组70%,B组40%,C组25%.结论:放血干预方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的即时镇痛疗效明显优于电针、艾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足三里艾灸预防静脉镇痛泵所致脾胃失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留置静脉镇痛泵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给予半卧位、协助床上翻身和早期起床活动指导等常规术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配合足三里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及腹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恶心、呕吐及腹胀发生率为11.7%,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配合足三里艾灸能有效预防静脉镇痛泵所致的脾胃失和证,能减轻患者痛苦,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5,(5):580-583
目的: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TRPV1)可以感受温热刺激,并且与疼痛的关系极为密切。温热刺激是艾灸发挥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艾灸镇痛效应明确,因此,艾灸镇痛效应与TRPV1功能的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方法:本文总结TRPV1的生物学特征及与疼痛的关系,同时结合分析艾灸温热刺激的特性,探讨以TRPV1为切入点研究艾灸镇痛机制的思路。结论:本研究为今后艾灸镇痛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以往的工作已表明针刺痛镇作用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的代谢变化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中枢NA递质及其有关的神经结构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本实验以直流电损毁的方法,观察了兰斑核损毁前后针刺镇痛效应的变化,实验用大白鼠进行测痛及电针方法同前文,损毁所用电流强度为1.5~2.0毫安,持续15~20秒,于术前及术后7~10天进行测痛实验,观察针刺镇痛效应的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在兰斑核被广泛  相似文献   

15.
艾灸治疗热证自古有之,现代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艾灸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通过对"热证可灸"的思想渊源进行梳理,明确艾灸治疗热证的中医理论基础;进一步结合艾灸在热证实验模型及疮疡肿痛等临床研究中的镇痛、抗炎、消肿效应,说明适当的施灸方式、刺激量和刺激时间等,有利于促进急慢性肿疡的消散和愈合,为艾灸的临床适应证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中枢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缝际背核及蓝斑是脑干中5-羟色胺及儿茶酚胺神经元主要的所在处。此两核团与疼痛、镇痛以及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有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讨此两核团及其神经介质在针刺镇痛及调整中的作用,我们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电针麻醉后大白鼠脑内缝际背核及蓝斑的乙酰胆碱酯酶和单胺氧化酶的变化。现将情况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选用体重300~400克的健康雄性大白鼠80只,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针刺右侧相当于“手三里”和“环跳”穴部位,用我所自制的电麻仪给以电刺激,刺激强度逐渐增加到20~30伏,频率60~80次/秒。波型为双相尖  相似文献   

17.
艾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灸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艾灸直接或间接对体表的穴位进行烧灼 ,温熨 ,借助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 ,起到温通气血 ,扶病祛邪的治病和保健作用。临床上应用灸法治疗针药所不能愈的很多痼疾沉疴屡见奇效。近年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对灸法的治疗作用和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 ,使灸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 治疗作用研究  现代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 :艾灸具有镇痛 ,改善血循环 ,调整代谢紊乱 ,调节免疫功能 ,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1.2 镇痛  近年来 ,人们认识到灸法与针法同样具有很好的镇痛效应 ,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子宫穴治疗产后腹痛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产后腹痛患者200例,治疗组100例用艾灸子宫穴,对照组100例未施行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在产后2h、24h、48h产后宫缩痛的程度。结果:治疗组经过艾灸治疗,宫缩痛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艾灸子宫穴能明显缓解产后腹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产后腹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JWD-901型仿灸治疗仪镇痛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仿灸治疗仪的镇痛效果与艾灸相似,二者可互相取代:其镇痛后作用优于氦氖激光和微波。注射纳洛酮可部份拮抗其镇痛作用,提示仿灸仪的镇痛作用与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镇痛继发便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肿瘤患者104例,皆有服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后不同程度的便秘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按肿瘤内科护理常规和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予以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艾灸神阙、关元穴治疗,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可有效防治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继发的便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