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通过对410例药疹临床分析,发现最常见致敏药物分别为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狂犬疫苗、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表现多为猩红热样型、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及粘膜水肿或溃烂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疹发生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1998年12月~2007年12月间1 133例住院药疹患者资料,按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致病药物种类、皮疹类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分析药疹发生的诱因与药物种类,比较药疹发生与原发疾病、致病药物与皮疹类型、致病药物与疾病程度的相互关系,以及重症与非重症药疹的临床转归等。结果药疹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2.52±19.94)岁,男女性别比为1∶1.06,常见的致病药物种类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40.60%)、镇静催眠抗癫痫药(11.39%)和解热镇痛类(10.24%)。药疹类型中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占45.46%,荨麻疹型占18.71%,多性红斑型占15.71%。引起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青霉素类(33.39%)、头孢菌素类(14.76%)和解热镇痛类(10.49%);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头孢类(26.89%)、青霉素类(25.47%)、血清制品及疫苗(18.40%)、镇静催眠抗癫痫药(15.57%);引起多形红斑型药疹的致病药物为头孢菌素类(22.47%)、中(成)药类(13.4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疹的临床特点,分析常见致敏药物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经皮肤科诊治的85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明确者78(91.8%)例。抗生素类40例,解热镇痛类6例;中药11例;血塞通5例。药疹类型:多见的是麻疹样/猩红热样型34例,荨麻疹型18例,湿疹样型12例。结论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主要是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类、中药、血塞通。药疹类型以麻疹样/猩红热样型、荨麻疹型、湿疹样型最常见。为避免药疹的发生,首先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一旦确诊为药疹,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时给予抗过敏治疗;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重症药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苄青霉素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4例氨苄青霉药疹患者初次发病的潜伏期,症状,皮疹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74例氨苄青霉素药疹伏期平均8.4天,疗程平均13.6天,药疹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90.37%),结论:氨苄青霉素药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但也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型等。  相似文献   

5.
药疹3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吕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27-1828
对致敏药物明确的386例药疹患者进行分析。男:女=1.2:1,年龄以21岁~60岁最多。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型药疹和荨麻疹型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类药疹呈逐年上升趋势,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药疹2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临床用药过程中的药物反应。方法:全部门诊及住院部病人,进行皮疹类型及药物类型分类、统计。结果:242例患者的药疹类型分为7种,麻疹样型或猩红热样型108例,荨麻疹型71例,多形性红斑型19例,固定性药疹型23例,重症多形红斑型7例,红皮病或剥脱性皮炎型6例,紫癜型8例。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占第1位,以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最常见;解热镇痛类占第2位;中药占第3位。结论:青霉素及头孢类制剂品种增多和临床滥用抗生素是抗生素类药疹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磺胺类及解热镇痛类等传统药物应用减少和临床对其不良反应较为重视,使其引起药疹比例下降,也使临床严重药疹比例下降。中草药及中成药引起的药疹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类药物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丽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54-155
目的探讨青霉素所致药疹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5月37例口服青霉素所致药疹,其中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27例,荨麻疹5例,多样红斑型3例,麻疹样发疹型与紫癜混合型1例,同定药疹与麻疹样发疹混合型1例。采用抗组胺药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及大剂量维生素C等治疗。结果青霉素类药物所致药疹中,潜伏期长短不一,皮疹广泛,多形性;致敏药物以羟氨苄青霉素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其次为荨麻疹型。结论临床用药中,应注意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药疹的发生。对于皮疹较重者或合并内脏器官受累者,应早期足量应用皮质类同醇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耿宁果  冯蕾 《吉林医学》2010,31(32):5768-5768
目的:总结临床遇到的青霉素皮肤过敏反应问题。方法:对20年来临床遇到的116例青霉素皮肤过敏反应患者,按照症状类型予以分类和讨论。结果:青霉素过敏反应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青霉素的皮肤过敏主要是皮疹,以荨麻疹与麻疹样皮疹最为常见,也有类天疱疹样皮疹;青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除出现Ⅰ型过敏反应外,可出现Ⅲ、Ⅳ型过敏反应。结论:青霉素皮肤过敏以荨麻疹和麻疹样皮疹最常见,除出现I型过敏反应外,可出现Ⅲ、Ⅳ型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9.
对202例发生药物性皮炎的住院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共有近20种类致敏药物,排在前4住的分别为抗生素42.6%、解热镇痛类24.3%、血清制品4.5%、喹诺酮类3.5%。而磺胺类仅占约1%。药疹的表现最多发者为麻疹样发疹型、荨麻疹型、猩红热样发疹型。轻型药疹190例,重症药疹12例。结果表明,本组观察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的排序已发生变化,头孢菌素类药及“抗感冒药”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10.
186例药疹致病药物及临床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药疹患者的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类型.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的药疹住院患者,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有抗生素类(57.5%)、解热镇痛类(18.8%)和中药类(5.9%).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63.4%)、荨麻疹型(14%)和多形性红斑型(8%).引起麻疹样及猩红热样药疹的主要致病药物为青霉素类(33.9%)、头孢菌素类(20.3%)和解热镇痛类(14.4%);引起荨麻疹型的主要为血清制品(23%)和青霉素类(19.2%);引起多形性红斑型的主要为解热镇痛类(33.3%)和青霉素类(20%).抗癫痫药、抗痛风药和解热镇痛药是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致病药物.结论:本研究中引起药疹的致病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药物.中药引起的药疹有增加的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氨苄青霉素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74例氨苄青霉素药疹患者初次发病的潜伏期、症状、皮疹类型、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4例氨苄青霉素药疹潜伏期平均8.4天,疗程平均13.6天,药疹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90.37%)。结论 氨苄青霉素药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但也可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型等。  相似文献   

12.
对 158例药物性皮炎进行分析 ,结果提示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均有引起药物性皮炎的可能 ;青霉素和喹诺酮类药物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常见药物 ;皮疹类型以麻疹样红斑型和固定型为主 ;多联不同种类抗组织胺药和皮质类固醇联合治疗药物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 18 7例药疹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其中 7例重症病人 ,其余均为中症病人。致敏药分别为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 ,喹诺酮类药 ,哨基呋喃类药 ,生物制品 ,抗癫痫药 ,抗痛风药 ,磺胺类药等共 15种。临床分型 :荨麻疹型 ,麻疹样红斑型 ,猩红热样红斑型 ,多形红斑型 ,发疹性脓疱型 ,大疱表皮松解型 ,固定性红斑型 ,紫癜型共 8种。对中症患者及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4.
银翘散加减治疗青少年麻疹样病毒疹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翘散加减治疗青少年麻疹样病毒疹78例曹元宇,魏跃钢(南京市建邺区南湖医院210017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关键词银翘散,麻疹样病毒疹近两年春季南京等地区青少年中多发生麻疹样病毒疹,流行广泛,蔓及许多中小学校。笔者在临床应用银翘散加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74例药物性皮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探讨治疗经验. 方法 门诊及住院病人274例患者,进行皮疹类型及药物类型分类、统计及治疗. 结果 患者的皮疹发生类型依次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荨麻疹型、固定性药疹型等,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占第1位,解热镇痛类占第2位,中药类占第3位.治疗体会治疗关键一是要准确诊断,二是果断停用可疑药物,三是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结论对此类疾病要积极预防和诊治,并努力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减少药物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方法:按照一般情况、疹型和致敏药物分类等,回顾性分析10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患者由抗生素引起75例,其中最多的是由青霉素类引起,共34例,其次由头孢菌素引起.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19例,抗痛风药物、生物制剂和抗癫痫药物分别3例.107例药疹患者中麻疹样/猩红热样型...  相似文献   

17.
83例药疹住院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药疹病人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皮肤科1990-1999年间83例药疹住院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药疹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的12.6%。重症药疹5例,占6.0%;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类;皮疹类型主要是猩红热样或麻疹样型,其次是荨麻疹型。结论 药疹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健康的皮肤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新药的广泛应用和患者存在着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药疹患者会日渐增多,而且过敏药也渐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院及第二炮兵总医院2001年~2007年6月间重型肝炎合并药疹34例,其中轻型药疹18例(固定性药疹、急性荨麻疹、湿疹型)和中、重型药疹16例(麻疹样、猩红热样型、重型多形红斑型)。致疹药物有氨苄青霉素7例、头孢菌素1例、喹诺酮类5例、解热镇痛药2例、生物制品16例、3倒致疹药物不详。轻型药疹对早期重型肝炎影响不大,预后相对较好;重型肝炎合并中、重型药疹和中、晚期重型肝炎合并药疹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原因不明占6.5%。主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占69.4%、荨麻疹型占18.8%、固定型占7.0%。引起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荨麻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抗生素类,分别占34.9%和45.7%,其次是中成药,分别占27.9%和34.3%。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主要由抗生素引起,也可以由中药引起。结论本组病例中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和中成药。由中药引起的药疹比例大幅度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郝立松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73-3774
目的:了解本院药疹的发病情况。方法:对60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药疹中,致敏药物以青霉素类居多,占26.7%,其次为解热镇痛类,占23.3%,中药及中成药居第三位,占16.7%。皮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居多,占60%,其次为荨麻疹样型(18.3%)。结论:应警惕中成药引起的药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