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52眼)复发的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行激光光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1月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了解渗漏点封闭情况。结果:激光光凝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35眼,17眼视力无变化,40眼治疗后2周-1月间黑影及视物变形症状消失,37眼治疗2周内视网膜神经上皮盘状脱离消失,有2眼需要再次激光光凝渗漏点。所有病例随访6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预后。方法: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Ⅲ及以上)的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术后3~6个月监测视力变化,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酌情补充光凝。随访6~30个月。结果:经过激光光凝治疗后82%病人糖网病变稳定。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R后预后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是挽救其视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Coats病又名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患病比例为0.3%,临床较罕见,本病多发于青少年男性,女性较少,少数发生于成年人。病因尚不明确,无遗传倾向。笔者通过临床收集一例罕见成年coats病病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从中医"痰湿"理论为出发点进行论治,结合西医激光光凝、中医中药,针剂静滴等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文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94-1695
目的:探讨532nm绿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532nm绿激光光凝治疗。结果:两期治疗后视力改善及光凝治疗后FFA结果变化情况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PDR疗效均明显优于PDR。结论:532nm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倍频Nd:YAG(frequency-doubled Nd:YAG)激光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光凝效果。方法36例53眼中行全视网膜光凝19例32眼,行局部光凝3例5眼,行黄斑格栅样光凝4例5眼。术中光凝10例11眼。结果视力进步者占24.5%,视力不变者占64.1%,视力下降者占11.3%。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退行性变者占86.2%。结论采用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视网膜病变的早产患儿采用激光光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54例(94眼)行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病变早产患儿为研究资料,在所有患儿中有56眼为阈值前Ⅰ型,有38眼为阈值期。对视网膜无血管区应用激光810nm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所有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消退组的Ⅰ区病变、阈值病变情况与进展组比较(P0.05);关于AP-ROP与光凝点数量情况比较,进展组明显多于消退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视网膜病变应用激光光凝术治疗,能有效控制其发展,完全消退阈值期与阈值前Ⅰ型的视网膜病变。急性进展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光凝术后,易导致视网膜脱离现象的发生,对光凝术后的治疗效果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配合肝肾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法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8例116眼分两组:光凝组28例56眼单纯接受激光光凝;综合组30例60眼应用激光并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光凝组有效率80.3%,综合组有效率95%。结论补肝肾中药可用于配合激光光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8,(1):66-68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前I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0例(380眼)Ⅰ型阈值前病变早产儿行810nm激光视网膜光凝手术,评价激光治疗效果,比较病变消退组和病变进展组患儿的治疗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20例患儿380只眼经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376只眼(98.94%),病变消退但存在纤维增殖膜2眼(0.53%),病变进展至4A期2眼(0.53%)。I区和Ⅱ区病变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消退组和病变进展组的患儿基本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激光光凝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阈值前I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80眼)例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0例(40眼)采用冷凝法,观察组20例(40眼)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法,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眼底正常90.0%高于对照组75.0%,且病变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视网膜激光光凝法可提高患者的认可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淑敏  王光璐 《北京医学》1996,18(6):350-352
本文报告60人(10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氩离子激光作全视网膜光凝的结果,并将增殖前期与增殖期病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激光点数与疗效关系,全视网膜光凝之适应症及光凝后的随访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532倍频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变性及裂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6例156眼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采用532倍频激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本组视网膜变性及干性裂孔者给予1次治疗,对合并视网膜浅脱离者,给予1~2次补充激光治疗。成功率100%。随访半年至2年均未发现视力下降、视网膜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对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采用532倍频激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是预防视网膜脱离有效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12.
阳昇  陈光胜  李欢 《广西医学》2010,32(1):123-125
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其主要特征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及微动脉的异常梭状或囊状扩张、渗漏,常伴有视网膜内及视网膜下的脂质渗出或视网膜渗出性脱离。长期的视网膜脱离可导致玻璃体视网膜的增殖性改变,晚期可发生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葡萄膜炎甚至眼球萎缩,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保存现有视力,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7例(7眼)严重Coats病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结合硅油填充、眼内光凝或冷凝等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波长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总结研究.方法:选择经FFA检查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DR患者180例350眼,对不同部位的病变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结果:350眼DR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有效323眼,总有效率923%,其中增殖前期190眼,有效187眼,有效率984%;增殖期160眼,有效136眼,有效率85.0%(P<0.01).结论:DR患者早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有效防止病变的发展,增加视力.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激光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69人317眼,使用法国Nd:YAG532波长的眼底激光仪。术后随访3个月到3年。结果有效者163人310眼,6人7眼无效,用532波长激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不仅能降低视力丧失的危险,还能增加和提高视力恢复的机会,并且能降低持续性黄斑水肿的发病率。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术是消除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熊斌 《吉林医学》2012,33(13):2739-2740
目的:评价倍频532 nm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治疗时机。方法:根据DRPS制定的治疗技术规定,应用倍频532 nm激光对57例(109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早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PDR)、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危PDR)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行次全视网膜光凝(S-PRP)、标准全视网膜光凝(S-PRP)、超全视网膜光凝(E-PRP)及局限性或格栅样光凝,术后1、3、6 mo行眼底彩色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对有新生血管(NV)、无灌注区(NP)及视网膜水肿未消失者酌情追加光凝,并记录视力变化和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结果:视力变化情况:PPDR组有效率为88.9%,早期PDR组有效率为78.1%,高危PDR组有效率为57.1%,PPDR组明显高于PDR组(P<0.05);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PPDR组有效率为92.1%,早期PDR组有效率为81.3%,高危PDR组有效率为64.3%,PPDR组明显高于PDR组(P<0.05)。结论:倍频532 nm激光治疗DR安全、有效,增殖前期进行激光光凝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光凝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燕 《当代医学》2008,14(23):15-16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激光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69人317眼.使用法国Nd:YAG 532波长的眼底激光仪.术后随访3个月到3年.结果 有效者163人310眼.6人7眼无效.用532波长激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不仅能降低视力丧失的危险.还能增加和提高视力恢复的机会.并且能降低持续性黄斑水肿的发病率.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术是消除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6例 86只眼DR患者用氩激光进行光凝治疗。结果 :2 6例单纯型 (BDR)患者 46只眼行局部光凝治疗 ,有效率为 10 0 % ,随访 1a有效率 78.2 %。 2 0例增殖型 (PDR)患者 40只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有效率 86.1% ,随访 1a有效率 72 .5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各期DR患者只要能观察到眼底 ,都应尽早行视网膜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514nm氩离子激光、532nm倍频激光、810nm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斑的组织学改变。方法青紫蓝兔72只,随机分组后分别行514nm氩离子激光、532nm倍频激光和810nm半导体激光的视网膜光凝。于光凝后不同时间段,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比较三种激光对视网膜和脉络膜造成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三种激光能产生相同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但能量要求不一。光凝早期,810nm半导体激光对脉络膜影响较其他两种激光为甚;光凝后3月,当810nm半导体激光光凝损害仅达视网膜外层(外核层)时,其脉络膜组织学改变可完全恢复,与其他两种激光无明显差异。结论远期观察表明在达到临床治疗要求的能量水平上,三种激光对视网膜内层及深层脉络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佩丽  韩宝红 《医学综述》2012,18(13):2152-2153
目的分析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104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后,定期观察视力,进行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记录眼底新生血管、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等情况,观察1~12个月。结果光凝后,显效48眼(46.15%),有效41眼(39.42%),总有效率达85.57%,无效15眼(14.42%)。1~12个月后发生黄斑水肿者5眼,玻璃体积血6眼,经相应治疗后痊愈,无患者出现视网膜剥脱或青光眼。结论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视力的丧失机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顺序黄斑格栅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10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二组,给予不同顺序黄斑格栅光凝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二组术后1,3个月视力和黄斑水肿消退情况.结果 二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黄斑水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视力、黄斑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行黄斑格栅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能更早消除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