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简脊灰)的目标,为消灭脊灰证实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市从1994年以来,加强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的组织领导,完善监测系统。1995年AFP专报系统收到AFP病例报告15例,15岁以下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达到了卫生部提出的1/十万的指标要求。现将AFP监测情况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市从1991年以来,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监测工作按照卫生部急性迟缓型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建立和确保系统的敏感性和主动性,以进一步巩固消灭脊灰成果,经过多年的监测全市从1991年至今无脊灰野病毒的病例报告。我市的AFP病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率均在1/10万以上,从1996年开始各项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证实湖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发现、报告和调查、随访所有的AFP病例,在麻痹14d内采集双份合格的粪便标本作脊灰病毒分离培养,综合 病因、流行病学、实验结果等对每例AFP病例给予分类诊断。结果:1991年湖南省开始建立AFP病例的监测系统,到2000年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752例,自1995年15a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的目标,1997年起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80%,1998年监测系统指标全部达到WHO和卫生部标准;对1617例AFP病例及其接触粪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定型,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8.30%,到2000年已连续7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湖南省通过多年的免疫活动监测结果表明,已成功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工作的重要内容。临邑县自 1991年开始建立专门的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 9年达到 1/10万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 ,未发现由脊灰野毒株引起的确诊脊灰病例。现对 1991~ 2 0 0 2年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AFP病例的临床学、流行病学资料和常规报告资料来自临邑县AFP监测报告系统。病毒分离、分型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脊灰监测中心完成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毒株鉴定。2 结果2 .1 各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评价湛江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湛江市2004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2004年全市报告AFP病例26例,零剂次免疫儿童2例,占7.7%,〈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0/10万。病例分布25个镇,无明显季节高峰,〈5岁病例占总病例61.5%,男女性别比1.89:1。AFP病例48小时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标本及时送检率和随访表及时上报率均为100%。脊灰病毒分离率为3.8%,为脊灰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5.4%。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但AFP首诊病例报告率低,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空白仍然存在。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监测质量,提高首诊报告率。提高OPV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脊灰疫情专报系统AFP病例监测情况。方法 AFP监测报告系统统计资料分析。结果 上蔡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1992-2001年共报告AFP病例43例。经临床病学,病原学诊断,无确诊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15岁以下非脊灰AFP病例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8/10万;病例的及时报告率,及时调查率,及时采便送检率和及时随访率均达100%;双份大便的合格采集率为95.35%;县,乡医疗卫生单位AFP快速报告和常规报告系统报告的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均为100%;病例报告的特异度为95.35%(2/43)。结论 连续10年来无AFP病例的漏报,有关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AFP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下简称脊灰)的重要措施。我省自1991年建立脊灰专报系统,1994年全面实施急性弛缓性麻痹(川T监测工作以来,已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的监测网络,川T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得到改善和提高。现将我省1996年Ap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监测系统评价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来源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主动监测月报表,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2方法(l)对15岁以下Al}7I,病例进行报告,由县级脊灰监测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取材、送检,市级脊灰监测人员对病例进行随访,省级脊灰…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于2(X年消灭的疾病,我市自1993年开始,建立了App监测系统,经三年来的监测,未发现脊灰病例。现将我市1994-1996年M?1,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评价。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AFP监测系统的旬、月报表,川T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广东省脊灰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各县(市区)常规计划免疫报表。病例诊断:按卫生部(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的统一标准进行诊断。人口资料:来自阳江市统计局年鉴。结果1流行病学分析1.l发病概况与地区分布1994-1996年全市共上报AFP病例刀例,年平…  相似文献   

9.
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如何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系统敏感性,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是当前消灭脊灰工作的重点。1995~1996年全市消灭脊灰专报系统共报告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20例,现将两年AFP发病情况和脊灰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评价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资料来自全市AFP病例报告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二、病例诊断:按卫生部颁布的《消灭脊灰实施方案》的脊灰病例诊断标准进行核实。结果与分析一、流行病学特征1.发病情况,1995~1996年全市共报告AF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AFP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AFP病例数据。结果中国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除云南省报告1例缅甸输入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Poliovirus,VDPV)病例外,共报告本国AFP病例7642例。其中AFP病例6576例,非AFP病例1066例。AFP病例中,≥15岁404例,〈15岁6172例。404例≥15岁AFP病例均排除脊灰,6172例〈15岁AFP病例中,6168例排除脊灰,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2例为VDPV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76/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结论中国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保持无脊灰状态的后期监测阶段 ,进一步加强 AFP病例监测 ,提高其敏感性 ,愈显重要。现将我县 1990—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评价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资料来源于县防疫站AFP病例监测系统 ,病毒分离结果来自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监测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报告。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规定的 AFP监测工作指标和标准要求评价资…  相似文献   

12.
AFP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我市自 1 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 ,全面实施AFP监测工作以来 ,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监测网络 ,AFP各项监测指标逐步上升 ,为消灭脊灰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这几年AFP监测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 ,每年都有不合格的病例。为进一步提高AFP监测系统质量 ,巩固消灭脊灰成果 ,为制定保持无脊灰状态策略提供依据 ,现将我市 1 999年~ 2 0 0 2年不合格AFP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监测系统评价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周口市 1 999~ 2 0 0 2年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AFP会诊表…  相似文献   

13.
镇江市1991年~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镇江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逐年提高,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连续11年达到或超过卫生部规定要求。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各项措施的不断落实,该市已连续14年未发现脊灰野毒株病例。为进一步完善该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现将1991年-2004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指标逐年升高;敏感性指标已连续6年达1/10万指标,为总结经验、巩固消灭脊灰成果,现将西安市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如下: 资料来自西安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AFP病例监测旬报(含“零”病例报告)。西安市2000年共报告本市病例32例,15岁以下儿童数按全市2000年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巩固湛江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野毒株病例成果,评价当前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状况,提高监测系统质量。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湛江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发病率为1.30/1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25个镇;无明显季节性高峰;<5岁病例占总发病例数的61.5%;男女性别比1.89:1;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有7.7%的病例为零剂次免疫和15.4%为未全程免疫;首诊报告率12.5%。AFP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为100%。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评价指标均达卫生部的要求,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监测系统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轮 《广东卫生防疫》2013,(3):47-48,52
目的分析与评价湛江市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为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湛江市2011年AFP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2011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33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96/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9个县(市、区)中的26个乡镇;除1月份外,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高峰;0—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2.7%(24/33);男性19例,女性14例,男女性别比为1.36:1。33例AFP病例48h调查率为10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9%(30/33),标本及时送检率为97.0%(32/33),随访表及时上报率为97.0%(32/33)。脊灰病毒分离率为3.03%(1/33),为脊灰疫苗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8.18%(6/33)。结论湛江市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今后应继续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提高村、镇两级医疗单位AFP病例首诊率,确保该市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的完成 ,贵州省黔东南州急性驰缓性麻痹 (AFP)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 ,为保证黔东南州在消灭脊灰后AFP监测工作得以持续、高质量地开展 ,现将黔东南州 2 0 0 1年AFP病例发病情况和监测系统工作状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AFP病例资料来自全州AFP监测系统上报的AFP个案调查表、随访表 ;实验室数据来自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 ;人口资料来自黔东南州统计局。1 2 方法1 2 1 病例报告及调查 凡 15岁以下儿童的AFP病例均派专人到现场调查 ,填写全省统一的AFP病例个案调查…  相似文献   

18.
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策略和效果。方法 对珠海市历年脊灰疫情,OPV免疫接种资料及脊灰免疫学,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期(1961-1964年),无有效预防措施,每年均有脊灰病例发生,年均发病率4.73/十万;使用OPV时期(1965-1978年),发病率下降,年均发病率1.56/十万;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2年)和消灭脊灰时期(1993-2000年),连续22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主要采取策略有:(1)常规免疫;初期不定期上门接种或突击接种,1979年实行计划免疫统一免疫程序,1987年实行冷链运转和集中门诊规范接种,1988-1996年实现儿童免疫接种率三个85%目标;(2)强化免疫;1993年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8年间21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96.0%以上;(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建立AFP监测系统,开展常规报告,病例快速报告和对哨点医院进行主动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4)不断加强计划免疫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结论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效果显,常规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脊灰的有效措施;强化免疫对消除免疫空白,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敏感,特异的AFP监测系统对准确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处理,防止脊灰疫情蔓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
我市自1991年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加强了对AFP的报告和监测,通过近10 a的不懈努力,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处于全省的前列,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果,现将我市1999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AFP个案调查表及随访表,AFP监测系统上报的旬报及月报表。1.2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诊断依据 按照卫生部《消灭脊灰实施方案》标准来进行诊断。江苏省脊灰诊断小组对病例进行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06-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e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维持全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现状。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平顶山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结果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00例。以市为单位,各年度<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81/10万,2009、2010年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80%。以县(市、区)为单位,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仍存在一定问题。各年度AFP病例旬报、主动监测报告完整率均为100%。结论平顶山市2006-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持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