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荆鑫  祝云利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99-2399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及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对7例平均年龄57(41-7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病例实行了关节镜松解术及术后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果:关节镜术后当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6&;#176;(100&;#176;-130&;#176;),致最后随访时间为105&;#176;(90&;#176;-115&;#176;)。关节活动度平均提高35&;#176;。本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松解术和术后针对性康复训练处理非疼痛性及非感染性,单纯因纤维粘连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内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膝关节内粘连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关节镜下松解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度数从2.3°增加到6.5°;平均屈曲度数从70.4°增加到118.4°;出院时平均活动范围从58.1°增加到104.3°。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粘连的良好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正确的选择病例,彻底的术中松解,并辅以早期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对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价值和特点.方法作者自1997年9月~2000年10月,在关节镜直视下,用探针和钩刀等器械,松解膝关节内粘连索带和挛缩组织,术后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屈曲受限病人15例.结果平均随访1年6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平均30°,术后改善至平均120°,无1例发生皮肤坏死或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是膝关节粘连僵硬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松解和术后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治疗膝关节粘连的随访效果。方法:对象为2002-12/2004-08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中心收治的24例膝关节粘连患者,均为经正规保守治疗,膝关节活动度小于90°。所有患者接受膝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前手法推拿松解,了解活动度增加的情况;术中屈曲膝关节对关节内、外间隙及髁间窝粘连进行松解;退出关节镜后轻柔手法松解。手法松解与镜下松解清理交替反复进行,直至膝关节屈曲达110°以上,伸直为0°。再次行关节镜下全面清理及软骨修整。术后行膝关节的主被动屈伸康复训练:①伸膝训练:术后第1~2天,首先行伸膝功能训练,膝关节达到或接近伸直位后,转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收缩每次维持10s,20次为1组,每天练习3~5组。②屈膝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机功能训练,每天两三次,1.0~1.5h/次,其起始角度设置为术前活动度增加5°~10°,每天增加5°~10°,直至达到或接近术中最大活动度,10d左右。出院后继续每天进行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连续半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每月随诊1次,记录膝关节的伸屈度数(膝关节活动范围110°~125°为优,90°~109°为良,60°~89°为可,60°以下为差)、行走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按实际完成处理,2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3个月平均活动度从54°(20°~90°)增加至103°(70°~125°),平均增加49°;优8例,良12例,可4例。半年增加至115°(75°~130°),平均增加61°(40°~100°);优10例,良11例,可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再粘连,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无肿痛,能交替上下楼,有22例患者自觉关节不灵活,增加活动后可缓解。②术后并发症:10例患者出现关节腔积血,行关节穿刺治疗;有1例发生关节内感染,在关节镜下冲洗,控制感染后,3周后再次手法松解,膝关节屈曲达95°;无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松解的方法治疗关节粘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早期膝关节的伸屈主被动训练能有效的维持和巩固手术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内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膝关节内粘连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关节镜下松解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伸直度数从2.3&;#176;增加到6.5&;#176;;平均屈曲度数从70.4&;#176;增加到118.4&;#176;;出院时平均活动范围从58.1&;#176;增加到104.3&;#176;。结论 关节镜下松解术是治疗膝关节内粘连的良好方法,治疗的关键是正确的选择病例,彻底的术中松解,并辅以早期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松解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粘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结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膝关节粘连的优点和疗效。方法:68例膝关节粘连患者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结果:6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由术前40°提高至110°。平均增加70°,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无肿痛,能交替上下楼,日常生活能自理和参加工作。结论: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关节粘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的维持和巩固手术效果,预防再次粘连,促进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2例膝关节纤维性强直患者术后随访,评价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强直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膝关节镜常规前内、前外两处入路,经钝性分离、松解清除关节腔内粘连组织,术后3d应用CPM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纤维性强直患者22例,随访7~18(平均11.6)个月。结果:关节活动度由术前(40±16)°,增加到(93±25)°,平均改善53°(P<0.01)。而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膝关节纤维性强直的关节镜下松解术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膝关节粘连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对50例膝关节粘连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治疗,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综合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术、推髌、止痛、物理因子治疗、肌力训练及关节牵伸等;待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rt;90°时,可让患者出院在家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并定期随访。 结果术后12个月时发现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增加67.36°,以康复治疗1~6个月内改善幅度较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被动活动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进展,该差异逐渐缩小。患者髌上10 cm处大腿周径较康复治疗前增加4 cm;患者膝部肌群肌力随着关节屈伸角度增大而迅速改善。 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提高膝关节粘连患者术后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能进一步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松解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松解术结合短期屈曲位固定与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效果。方法: 对21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患者实施关节松解术,术后将膝关节屈曲位固定72h,同时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术前膝关节屈曲度10°—55°,平均36°。术后随访5—21个月(平均11.8个月),膝关节屈曲度100°—140°,平均123°,与手术前相比增加87°(P<0.01)。结论:关节松解术结合短期屈曲位固定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硬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明显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围手术期康复及护理模式。方法:对9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僵硬病例施行关节镜下松解术,术前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辅导,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患者及家属表现出了良好依从性;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明显改善了膝关节活动范围,随访关节活动度比术前平均增加42.3°,患者步态、下蹲等动作显著改善。结论:关节镜松解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屈曲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TKA的患者42例42个膝关节,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及步态训练。结果本组获随15~18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平均活动°(ROM)为141,°K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5分。结论对行高屈曲假体TKR患者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提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麻醉下关节松解术对 17例膝关节僵硬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关节松解术对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关节松解术.结果17例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平均关节活动度为115°、-2°、-0°(国际通用的中立位0度测量法),较治疗前平均提高74°(治疗前为45°、-6°、-0°),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下关节松解术有利于膝关节僵硬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器在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5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的患者分为2组,A组11例采用主动运动加手法被动运动进行康复训练,B组14例除常规方法外加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器进行康复训练.结果25例患者随访6~23.5个月,平均11.4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组随访时较术中达到的活动度平均丢失9.6±7.1度,B组随访时较术中达到的活动度平均丢失1.4±1.8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膝关节粘连松解手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器进行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式膝关节粘连松解术辅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选取1995-1/2003-12池州市中医院骨科膝关节僵直患者18例,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30°~70°,屈曲度10°~70°,平均22°。采用改良式膝关节松解术解除膝关节僵直,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开始,每日松开石膏板数次,行被动膝关节伸屈活动数次,同时每周更换不同屈曲角度石膏板,第1周固定膝关节屈曲位100°~110°,第2周80~90°,第3周60~70°,3周后除去石膏夹板,鼓励患者坚持锻炼,随访2年。疗效按judet标准:关节活动度>100°为优,80°~100°为良,50°~80°为可,<50°为差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及早期功能训练,并获2年随访,随访率100%。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术后膝关节屈曲改善50~100°,平均60°。结论改良式膝关节松解术配合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僵直膝关节的活动能力,重建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关节镜下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强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对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强直的价值。方法对13例膝关节僵硬患者在关节镜直视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并早期CPM锻炼。观察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改善程度。结果本组13例,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平均增加720,无发生髌骨骨折、伸膝无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处理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结合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能有效减轻或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形成。有助于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加强创伤性膝关节粘连松解围手术科学的康复护理,增加肌力及加大关节活动度锻炼, 防止术中松解后关节活动度再度丢失,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手术松解膝关节周围粘连组织,围手术期运用心理护理、CPM锻炼、主被动功能锻炼、止痛等手段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康复。结果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0~60°,平均38±8.2°,术后随访时活动度为89~135°,平均112±5.4°,手术前后增加74°。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坏死、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科学而系统的康复护理,在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患者粘连松解围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00年8月~2005年1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硬患者55例,术后配合系统科学的功能锻炼,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18例,22~72岁,平均32·5岁,病程2个月~3年;股骨干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膝关节切开前交叉韧带重建9例,髌骨骨折6例,股骨髁骨折5例,血友病性关节炎5例,内侧副韧带修补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石膏固定术后4例,多发性骨折术后1例。关节活动度:屈30°~90°,伸0°~30°。1.2方法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常规关节镜检查,当关节腔内粘连严重时,关节镜进入困难,…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早期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化脓性膝关节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灌洗术、滑膜次全切除术、置管冲洗引流,同时结合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和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等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体温、皮温、关节积液、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的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术后2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4周,无伸膝功能受限者,屈膝活动度均超过110°。术后3个月,90%患者的患侧屈膝活动度恢复正常,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5)分,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早期治疗膝关节化脓性关节炎创伤小,清创彻底,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曦  汤国强 《现代康复》2000,4(1):22-2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应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CPM机的使用、行走步态的训练,物理因子的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问题。术后接受训练的患1个月关节活动度达到90°,并很少出现并发症。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进行积极和全面的康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应包括 :主动运动、被动运动、CPM机的使用、行走步态的训练 ,物理因子的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问题。术后接受训练的患者1个月关节活动度达到90°,并很少出现并发症。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积极和全面的康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