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临床上口腔齿科手机被乙型肝炎患者HBaAg污染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并比较3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临床上污染后厦消毒后的齿科手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情况,比较蒸汽压力灭菌,2%戊二醛浸泡,2%碘酊75%乙醇抹洗3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己型肝炎患者使用齿科手机的HBsAg阳性率30.88%,蒸汽压力灭菌法,戊二醛浸泡法可破坏HBsAg抗原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sAg污染齿科手机严重;蒸汽压力灭菌是目前理想的消毒齿科手机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营业性公用电话和卡拉OK在我省发展较快,为了解频繁使用的营业性电话和卡拉OK话筒的微生物和HBsAg污染情况,并对此类公用器物的消毒管理提供依据,我们于1996年7~8月,对贵阳市的营业性公用电话和卡拉OK话筒进行了细菌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污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对5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家庭,研究乙型肝炎传染性唾液的意义及传播途径的结果显示:唾液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者的手检出HBs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唾液无HBsAg者的手,阳性率分别为35.2%和7.3%,P<0.025。唾液携带HBsAg者家庭外环境物品的HBsAg污染相当严重,其HBsAg阳性率高达18.57%,显著高于唾液不含HBsAg者家庭的8.92%,P<0.05。进一步研究启示,HBsAg污染的手在这方面是一个重要传播媒介:手检测到HBsAg的家庭里,外环境物品HBsAg阳性率高达39.2%,而在手HBsAg阴性的家庭仅6.09%,P<0.001。研究还显示,半年内有皮肤外伤史的接触者的血液HBsAg阳性率与携带者唾液内有无HBsAg有密切关系。根据手携带HBsAg能明显污染家庭环境物品的情况,推理这些受传染性唾液污染的手同样可以在接触别人皮肤时将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其皮肤,并通过皮肤伤口侵入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4.
高压蒸气消毒器对高速涡轮手机消毒效果的病毒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涡轮手机(以下简称手机)在 临床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病人的唾液,甚至血液。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唾液等体液传染,手机如消毒不彻底,就很可能成为患-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根源。我们使用加拿大生产的STATIM抽屉式高压蒸气消毒灭菌器,对模拟临床使用污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的手机进行消毒实验,评价共对手机表面、内部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手术室 2 0 0 2年手术量为 3789例 ,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手术病人占 38例 ,为了防止乙肝病毒扩散引起交叉感染 ,我们对乙型肝炎病毒污染手术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 ,没有发生过手术室内交叉感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术前准备1 1 所有手术病例必须检测HBsAg乙型肝炎病毒的医源性传播 ,主要是靠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医疗器械和物品 ,以及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相互接触而进行传播。因此 ,需要手术的病人术前都要求进行HBsAg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 ,请医生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HBsAg阳性”。这样可以使手术…  相似文献   

6.
手机乙肝感染的调查及消毒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口腔科牙钻手机乙肝污染情况及评价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使用中的门诊手机采用ELISA及PCR方法HBsAg及PCR方法检测手机污染情况。人工污染手机后,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评价对乙肝的消毒效果。结果 门诊手机的检出率分别为21.1%的HBsAg和28.7%的HBV—DNA。消毒效果以蒸汽高压灭菌。2%戊二醛及2.5%的稳定二氧化氯为最佳。结论 门诊手机存在乙肝污染。稳定性二氧化氯浸入是高效消毒剂可替代。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对医院中的器械及医疗环境的污染情况,于1992年3月中对我局所属两个职工医院、一个港区门诊部进行了HBsAg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职工医院、门诊部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口腔科、检验科已消毒或灭菌后待用的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和工作服以及医疗环境(医务人员的诊断台面、检查床面、  相似文献   

8.
自1963年发现乙型肝炎澳大利亚抗原以来,现已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过去多认为乙型肝炎在小儿中少见,小儿HBsAg携带率报道差鼻很大(5.3~15.8%),且各年龄组例数较少,代表性较差。为了解武汉市小儿HBsAg携带情况与传播途径,我们于1987年7~10月对来我所健康体检的小儿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及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9.
都匀市区成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携带者)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为了解近年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在人群中分布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3年4月~8月对630名正常人进行了HBsAg血清学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元症状 HBsAg 携带者”的概念HBsAg,即先前被称为 HAA 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1972年以后,国际上比较多使用 HBsAg 这个代号,(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意思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虽然 HBsAg 本身并不是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只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但是到目前为止,HBsAg 仍是被看作为乙型肝炎病毒存在的一项间接指示。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往往在人群健康普查中才被发现,因为无症 HBsAg 携带者缺乏肝  相似文献   

11.
小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3年发现乙型肝炎澳大利亚抗原以来,现已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过去多认为乙型肝炎在小儿中少见,小儿HBsAg携带率报道差鼻很大(5.3~15.8%),且各年龄组例数较少,代表性较差。为了解武汉市小儿HBsAg携带情况与传播途径,我们于1987年7~10月对来我所健康体检的小儿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及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12.
马建武 《宁夏医学杂志》1992,14(4):231-231,22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在全世界各地人群中相当普遍地存在,检出率高低不等。为了解我县就诊病人 HBsAg 携带情况,我们对1985、1990两年中就诊病人的HBsAg 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检测对象:主要来自本县的就诊病人和一部分住院病人。二、检测方法: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 HBsAg,滴度>1:8  相似文献   

13.
<正>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诊断或筛检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而在医院内,乙型肝炎可在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传播,成为医院感染的一部分。为了解HBsAg在医务人员中的阳性分布率,笔者对1次医院职工HBsAg体检结果作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2010年参加体检的本院全体职工。1.2试剂初检用北京科卫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4.
1963年Blumberg氏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69年确定了它与乙型肝炎的关系,1972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改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近年的研究证实,长期被测出携带HBsAg者,均患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另外有许多作者报告,肝癌病例的HBsAg检出率是高的。国内对肝癌病人和健康人也做了大量的对照检测工作,认为乙型肝炎病毒与慢性肝炎,肝癌的发生、发展似有一定的联系,并发现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及HBsAg携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血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水平,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各9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及乙型肝炎5项定量检测,对比2组患者血清HBsAg和HBV DNA载量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均较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中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BsAg及HBV DNA载量水平可有效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情况,且HBsAg与HBV DNA载量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医院内乙型肝炎交叉感染已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为了解其病毒对医院环境的污染情况及传播途径,我们对某煤矿医院的部分诊疗器械、用具等物品表面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陆光辉 《华夏医学》2004,17(2):239-240
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我院入学新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我科对每年入学的新生全部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T)检测,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再进行乙肝5项检测。现将6年来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曲霉毒素摄入、乙型肝炎感染、饮用污染塘水三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有协同致肝癌作用.根据8353例肝癌高发人群(男性,30~59岁)的HBsAg携带者(RIA法)的三年前瞻性观察,HBsAg( )组的肝癌发病率高达1260.66/10万,HBsAg(-)组仅28.62/10万,CRR为44.04,标化相对危险性(SRR)为45.91.结合黄曲霉毒素摄入量共同分析,RR随着HBsAg携带情况和玉米食用量(代替AFB_1摄入情况)的增加呈梯度上升.根据两因素特异发病率和特异危险的分析,该两因素呈相乘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战伟 《中外医疗》2008,27(36):133-133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亿以上,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75% [1].为了解我校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 我们对1999~2008年新生进行了HBsAg检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有几个关于肝炎的问题不清楚,现提出请给予答复。 1、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是否都必须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经过治疗后转阴的有多少? 2、乙型肝炎HBsAg持续阳性者,是否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