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持性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应对方式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MUI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术后患者SAS、SDS、MUIS评分,以及改善疾病应对方式,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4.
夏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509-2512
目的:探讨心理舒适护理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的效果,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6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按普通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则给予以健康教育、音乐疗法以及亲情照护为干预措施的心理舒适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的情绪和心理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SAS、SD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研究组SAS、SDS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舒适护理能够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马玉莲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10-11,6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调适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性病房护理,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及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或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68 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进行研究,将两组疗效及SAS 、SDS 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降低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给予观察组系统化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后6个月分别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冠心病知识问卷和个人情况调查表判定患者的基本状态。结果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疾病认知和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价值。方法:将14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两组入院后24 h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1 d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出院前,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入院后、出院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或消除其负性情绪,有助于其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剖宫产患者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足月妊娠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行常规剖宫产术的基础上,分别在术前3天、1天和术后1天进行3次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状况,并与对照组进行相应的比较。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理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期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围手术期剖宫产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骨伤致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136例骨伤致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组除需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入组时和4周末进行自评。结果:入组时SCL-90,SDS,S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4周末,SDS,SAS评分心理干预显著于对照组,SCL-90评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项因子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说明心理干预组得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负性心理。结论:对于骨伤致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对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8)和观察组(n=78),观察组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对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普通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得分和SAS得分分别为(29.32±4.79)和(34.68±5.29),显著低于干预前(46.72±5.89)和(49.63±6.1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症发病率(20.5%)显著低于干预前(46.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SDS得分和SAS得分,减少抑郁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7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记录干预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心率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 SAS 和 SDS 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2组 PaO2升高,PaCO2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2组心率减慢,呼吸次数减少,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能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15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等4个领域的WHOQOL-BRE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心病患者SAS和SDS评分与WHOQOL-BREF的4个领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按区划随机化设计分组,依次为观察组(n=400)和对照组(n=400),两组行常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与心理干预,观察组则辅以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E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SES、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0.001);观察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自我负担感,增强其自尊感,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季虹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29-14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采用SDS、SAS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采用SDS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组患者其在护理干预3d后其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S评分,实验组患者其S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3d其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项目比较,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抑郁情绪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D型人格问卷对60例冠心病患者于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3 d进行调查,同时对皮肤电阻值进行测试。以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患者组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消极应对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的皮肤电阻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的D型人格得分、消极情感和社会内向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不良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不相关。焦虑、抑郁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类型、应对方式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患者在术后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与患者存在的D型人格特征和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A型行为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测定4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选取50例健康对照组作相同测定。结果观察组患病前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A型行为评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内科收治的84例肝硬化失偿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腹水、电解质紊乱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