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 克隆人野生型parkin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rkin,将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获得高表达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PC12细胞克隆。方法 从胎脑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获得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全长cDNA,插入pCR2.1—TA克隆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测序正确后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CD—NA3.1,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PC12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人野生型parkin基因在PC12细胞中的过表达。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重组质粒,RT—PCR和Western Blot证明经G418筛选得到的转基因PC12细胞克隆中存在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表达人野生型parkin基因的PC12细胞克隆,为进一步研究parkin的生物学功能以及parkin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parkin基因与早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而parkin基因与突触传递过程相关。我们通过观察parkin在成年大鼠脑中的表达,氟哌啶醇对大鼠黑质和纹状体parkin表达的影响,探讨parkin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parkin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AR-JP)的致病基因,其表达产物parkin蛋白具有E3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Parkin蛋白可能在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arkin蛋白功能障碍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目前已经鉴定了几种parkin蛋白的底物蛋白,使我们能够初步了解帕金森病发病的分子和细胞学机理,这对于我们最终搞清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parkin蛋白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parkin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AR-JP)的致病基因,其表达产物parkin蛋白具有E3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Parkin蛋白可能在维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parkin蛋白功能障碍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目前已经鉴定了几种parkin蛋白的底物蛋白,使我们能够初步了解帕金森病发病的分子和细胞学机理,这对于我们最终搞清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parkin蛋白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中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探讨parkin基因多态性位点与PD发病的关系。方法 PD患者组及对照组各70例。以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的外显子4、外显子10,然后行酶切与聚丙烯酰胺电泳,观察S/N167、R/W366、V/L380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PD患者组与对照组间三个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parkin基因S/N167、R/W366、V/L380多态性位点与汉族PD患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 ,AREP)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8个AREP家系进行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结果9个AREP家系含有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2个家系为外显子4纯合缺失,2个家系为外显子4杂合缺失,2个家系为外显子2杂合缺失,1家系为外显子3杂合缺失,1家系为外显子1杂合缺失,此外,1家系为外显子3和外显子4的复合杂合缺失。未见parkin基因外显子重复突变。结论我国AREP患者存在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可能是我国AREP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散发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early onset parkinsonism,EOP)的parkin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156例中国南方汉族散发EOP患者进行parki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9例患者parkin基因突变,包括15例杂合突变、2例纯合突变、2例复杂杂合突变.17例患者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12例外显子缺失突变,5例外显子双重重复突变.此外,3例患者存在点突变和(或)小片段缺失突变,其中ⅣS9+18C>T、c.202-203delAG为已报道突变,c.813delT为未报道的新突变;parkin基因突变位点主要分布在其1~7号外显子.无parkin基因突变与有parkin基因突变的患者在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病年龄[(40.9±6.8)岁与(35.5±10.0)岁,Z=-2.271,P=0.023)]、病程[(4.4±3.6)年与(7.6±4.0)年,Z=-3.680,P=0.00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散发EOP患者parkin基因突变的频率为12.18%(19/156),外显子重排突变是其重要突变类型;外显子缺失突变是主要的突变形式;parkin基因1~7号外显子为突变热点.parkin基因突变与无parkin基因突变的EOP患者在临床表型上无明显差异,但其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进展较缓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RT-PCR)检测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的技术平台,应用该技术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 家系进行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方法 应用SYBR GreenⅠRT-PCR技术对32个中国AREP家系进行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结果 14个家系先证者存在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其中3个为纯合缺失突变、3个为复杂杂合缺失突变和8个杂合缺失突变,未发现外显子重复突变,突变主要累及第2~4号外显子.结论 建立了应用SYBR GreenⅠRT-PCR技术检测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的基因检测平台;中国AREP 家系的parkin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频率为43.8%,与国外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病(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onset parkinson-ism,AREP)家系的临床特征及parki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1个AREP家系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应用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荧光半定量PCR等技术方法进行parkin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该家系共2例患者,发病年龄轻,分别为22岁和23岁;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症状有波动,呈晨轻暮重,腱反射活跃;对小剂量多巴制剂反应良好。基因突变发现该家系存在parkin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第7号外显子杂合的G859T和第4外显子杂合缺失突变),其中G859T为新报道的点突变。结论我国的AREP家系有帕金森病的一般临床表现,又有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存在parkin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parkin基因缺失突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家族性帕金森病(PD)患者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集6例无血缘相关的家族性PD患者外周血液,提取DNA,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缺失突变,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发现1例有第5外显子缺失,其遗传模式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起病年龄60岁,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但无异动症,第3、4、6、7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突变。结论 中国家族性PD患者中存在parkin基因和5外显子缺失突变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震颤(ET)患者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 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集56例发病年龄<50岁的ET患者外周血液,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是否有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缺失突变,并结合E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分析。结果 本组ET患者临床表现为单一症状的姿势性震颤,但均未发现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缺失。 结论 ET的发生及姿势性震颤可能与parkin基因第3~7外显子缺失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我国散发性早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是否存在parkin基因的突变以及突变的形式和分布,探讨parkin基因突变在PD发病机理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病例组由35例散发性早发PD患者组成,7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以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parkin基因的全部12个外显子,然后分别采用琼脂糖电泳法观察外显子的大片段缺失及其分布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DNA序列测定法确定外显子中点突变的存在和分布。结果:(1)在35例PD患者中发现外显子2、4缺失各1例,外显子3缺失2例;(2)4例SSCP泳动异常,测序证实1例患者的外显子7存在1个未曾报道过的新的点突变位点Gly284Arg。结论:parkin基因外显子缺失和parkin基因点突变也是我国早发性PD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星形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年脑组织细胞中占90%的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是简单的大脑填料,支撑和营养神经元以及清除突触间隙中过多的离子和神经递质。但近年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关系远非如此简单,这些新揭示的功能包括调节突触数目、结构和功能变化,调节神经传导和神经分泌等。在脑发育成熟、学习记忆等生理过程和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突触数目、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某些变化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突触可塑性。现就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早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国早发性帕金森病 (PD)患者 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子是否存在缺失突变及其与该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集 33例早发性PD患者外周血液 ,提取DNA ,通过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parkin基因第 3~ 7外显子缺失突变 ,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  33例早发性PD患者中发现 2例有第 7外显子缺失 ,1例有第 5、7外显子联合缺失 ,发生缺失突变患者起病年龄分别为 46、48、5 0岁 ,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迟缓 ,但无异动症。第 3、4、6外显子未发现缺失突变。结论 中国早发性PD患者中存在 parkin基因第 5、7外显子缺失突变改变。  相似文献   

15.
鉴于在体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成功前黑质细胞凋亡的研究罕见报道,我们采用神经损毁剂6-羟基多巴胺(6-OHDA)制作大鼠PD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的方法,动态观察PD大鼠模型成功前促凋亡基因Bax蛋白表达与6-OHDA诱发的黑质细胞凋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原代培养许旺细胞的神经营养性作用受神经细胞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是外周神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围神经系统发育和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许旺细胞的神经营养性作用及其产生的条件,我们将新生大鼠许旺细胞与14d胚龄的大鼠腹侧中脑细胞或皮质细胞联合培养,收集许旺细胞条件液并观察它们对培养的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支持作用。结果显示:与腹侧中脑细胞接触或不接触联合培养的许旺细胞条件液以及与皮质细胞不接触联合培养的许旺细胞  相似文献   

17.
C6细胞和星形细胞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迁移分化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6细胞和星形细胞在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迁移和分化是否有不同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调节NSCs迁移、分化的因子打下基础。方法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C6细胞、星形细胞分别与NSCs限定区域培养,观察NSCs的形态变化和迁移方向。并用二者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加入“Transwell Inserts”细胞培养系统的下室,培养室的上室加NSCs悬液,共培养36h,光镜下计数位于培养系统中间膜上的细胞球数,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与C6细胞共培养的NSCs向C6细胞生长的方向迁移,而与星形细胞共培养的NSCs则呈分化现象。C6细胞的上清引起神经球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细胞的上清和无血清培养基(P〈0.01),星形细胞的上清则明显引起NSCs突起生长。结论C6细胞主要引起NSCs迁移,而星形细胞主要引起NSCs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启动子区-258T/G多态性位点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相关性,尤其是该多态与PD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和测序等方法分析parkin基因-258T/G多态性位点在PD患者和健康对照间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检测了299例PD患者和156名健康对照。总体分析发现,PD组G等位基因频率和T/G G/G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将PD组按年龄分层后,60岁以上PD患者parkin基因-258T/G多态G等位基因频率(56.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2.6%),OR=1.76,95%CI为1.15-2.69(P=0.0064),而60岁以下发病者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相应的基因型频率(T/G G/G)在60岁以上发病PD组为80.9%,对照组为69.9%,两者虽未达统计学差异,但P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OR=1.82,95%CI为0.87-3.88。年龄分层后的趋势分析显示相对危险度与PD发病年龄间存在正相关联系。结论研究结果证实-258T/G多态可能是中国人晚发PD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羊膜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人羊膜细胞(HEACs)源自于受精卵第八天时成羊膜细胞,具有细胞来源充足,不表达HLA抗原,移植不引发免疫排斥的优点。另外羊膜细胞具有表达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的细胞以及其能分泌神经递质和营养因子的特性更利于神经移植。因此作者采用移植人羊膜细胞来治疗大鼠脊髓损伤,观察其是否对改善功能确实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早发性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recessiveearly-onsetparkinsonism,AREP)parkin、PINK1及DJ-1基因的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等技术对15个AREP家系进行parkin、PINK1及DJ-1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在3个家系中发现parkin基因3个杂合突变,分别为202-203delAG和新发现的1069-1074delGTGTCC与T1422C突变。在2个家系中发现2个新的PINK1基因突变,分别为C938T及C1474T。未见DJ-1基因突变。3个PARK2家系平均发病年龄(25·2±5·7)岁,临床上肌张力障碍、姿势不稳、腱反射活跃、症状晨轻暮重常见,对多巴制剂反应好,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常见;2个PARK6家系平均发病年龄(25·8±10·0)岁,临床特征与PARK2相似,但未见肌张力障碍、姿势不稳及左旋多巴诱导的运动障碍。结论parkin、PINK1基因突变是AREP的常见病因;DJ-1在我国AREP中可能罕见;PARK2和PARK6具有相似临床表现,但均具有临床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