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在人类形成高血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病理生理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血浆肾素活性增高时,血管紧张素原被激活生成血舒紧张素Ⅰ(Ang Ⅰ),Ang 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下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Ang Ⅱ能刺澈醛固酮分泌,引起水钠潴留;动脉收缩,增加心室后负荷;对心脏有加快心率的作用;改变心室的压力—容积关系,降低心室的顺应性。ACE抑制剂对RAA系统抑制ACE,阻止  相似文献   

2.
<正> 70年代,血管扩张剂的临床应用开创了处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力衰竭)的新领域。随着血管扩张剂的广泛应用,更要求明确心力衰竭周围循环中各个部位的血管张力改变的发生机制。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下称RAA系统)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中的地位再次被受到重视。巯甲丙脯酸(captopril,以下称CPT)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70年代早期首先应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近5年来已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不但临床疗效满意,而且对进一步了解RAA系统在心力衰竭发生中的地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亚莉 《江苏医药》1989,15(3):224-225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以下简称CPT)作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临床应用时间不长,目前已得到广泛重视。很多研究证明,此药可用以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及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有关的疾病。后者药物疗效还不能肯定。一、作用机理:实验证明,CPT能抑制包括ACE在内的含有锌  相似文献   

4.
自从认识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病理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的关系以来,ACE阻滞剂(ACEI)在CHF的治疗中发挥了相当大作用。NYHAⅢ~Ⅳ级的早期严重CHF患者,ACEI对其心室功能、运动耐受性、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有很大改善作用。这些药物减少右房压46%,肺楔压40%,增加心功能指数35%,搏出量44%,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左心室收缩期、  相似文献   

5.
卡托普利(captopril,巯甲丙脯酸,简称CPT,是目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系统),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活动,使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降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还可以减少缓激肽分解,增加前列腺素的活性使血管扩张,故现用于治疗重症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日趋广泛。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味觉障碍、中性白细胞减少、蛋白尿、高血钾症及偶见血管性水肿、  相似文献   

6.
血浆醛固酮检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是研究的热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增高成为心力衰竭恶化的预测指标。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醛固酮的改变并不单纯。本研究通过测定11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分析它们在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是一个多步调节的蛋白水解系统,会产生两个增加醛固酮以及引起升压的肽段:血管紧张素Ⅱ和Ⅲ。阻断RAA环节可达到降压目的。肾素催化的水解反应是RAA蛋白水解的第一步。目前已报道了许多底物类肾素抑制剂。本工作设计和合成了八个肾素抑制剂。以α-氨基-β-羟基苯丙酸和α-氨基-β-羟基异庚酸作为底物过渡态类似物,目的是保留Leu~(10)-Val~(11)取代物(LVR)中已还原的肽键,期望增加抑制剂与肾素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1971年Brunner等人首先利用沙拉新(saralasin)(非选择性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特异性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获得成功.沙拉新的使用情况表明,单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或者合并利尿剂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循环血流动力学.不过,沙拉新还有许多缺点.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原发性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已证明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能显著改善心梗后的左室重构、降低充血性心衰的死亡率.但ACEI也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产生咳嗽等副作用,使部分患者不易耐受.此外,血管紧张素Ⅱ(AugⅡ)还可通过非ACE酶促途径而形成,故ACEI并不能完全抑制AugⅡ的形成,且长期应用ACEI抑制AugⅡ的生成,反而会增加AngⅡ受体的敏感性.诸多因素促使人们欲找寻一种更有效的阻断RAAS作用的药物,选择性AugⅡ受体1(AT-1)拮抗剂是目前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的新一类心血管药物,初步临床研究发现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薛锦彤 《江苏医药》2008,34(12):1310-1310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ARB)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对循环中任何来源AngⅡ的阻断作用更彻底,但ARB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价值迄今仍在探索之中[1].我们对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观察厄贝沙坦在老年性CHF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陆珊 《河北医药》1998,20(5):279-281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理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起重要作用,其表现主要在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神经激素的活性增高。这样虽然在短期病程内有维持灌注压的作用,但长期作用反而可使心功能进行性减退而加重衰竭。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事实已肯定了ACEI在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对于具有交感神经抑制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虽然对心脏有负性肌力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改善了CHF患者的症状,增加了运动耐量,减慢病程的发展并降低死亡率。其治  相似文献   

12.
利尿剂,特别是襻性利尿剂在治疗心衰中有重要地位。一种新的襻性利尿剂—胺吡磺异丙脲(torasemide)与其它襻性利尿剂相比,具有几乎完全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长和临床作用持久。无论静注还是口服胺吡磺异丙脲对肺和心脏血液动力均有良好作用,前、后负荷减轻。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胺吡磺异丙脲可增加水及钠的排泄,故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出现充血性症状(NYHA Ⅱ级)才开始用利尿剂治疗,以增加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常伴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导致并加重神经内分泌激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氯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Ⅰ型阻断剂(ABR),螺内酯是抗醛固酮(ALD)药物,联合应用治疗CHF 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发生发展的机制是心室重塑 ,其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醛固酮 (ALD)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 CEL)可阻抑心肌重塑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对心室重塑的研究较少[2 ] 。本研究观察ARB伊贝沙坦 (杭州赛诺菲 -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商品名安博维 )对CHF患者的心功能及AngⅡ和ALD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随访治疗的6 0例心力衰竭患者 ,男 31例 ,2 9例 ;年龄 45~ 71(4 1.3±13.8)…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机体发生复杂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改变,认识这些改变不仅对理解CHF的病理过程有益,而且对治疗也具有一定意义。一、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 CHF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许多研究表明,CHF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  相似文献   

16.
笔者应用辅酶Q_(10)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可靠,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6~79岁,平均62.8岁;心功能Ⅱ、Ⅲ、Ⅳ级(根据NYHA分级标准);原发病包括冠心病1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充血性心肌病1例。 1.2 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 在休息、吸氧、限盐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种心脏病发展的共同归宿,是心脏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它除了引起心脏损害外,还伴有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变化。虽然已有许多学者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各种可能发病机制作了深入的探讨,但有关细胞因子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文着重综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水平,分析APN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之间的关系,探讨APN在C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7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及BNP的浓度,并与33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其中心功能Ⅳ级的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经对数转换后与BNP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N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表明APN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s),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之后的新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药物,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这类药物在预防心肌梗死后重塑、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具有良好作用.与ACEI比较,它作用于RAS的末端受体水平,更充分、更直接、更具选择性地阻断RAS,且很少有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副作用.随着ARBs类药物的不断涌现,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列为6大类抗高血压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目前认为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在心肌重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塑。作者于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美托洛尔与赖诺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