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IBV-DNA水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除隐匿性肝炎外,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P<0.005~0.001),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与HBV-DNA无相关性.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1R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IL-6、IL-10、IL-13、IL-1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10)、阿霉素肾病组(B组,n=10)、阿霉素肾病IL-1Ra治疗组(C组,n=10)、阿霉素肾病生理盐水治疗组(D组,n=10),2周后检测尿24hUP、血清IL-6、IL-10、IL-13、IL-1、Al、T—ch、BUN、Scr。结果:B、C、D组血清IL-6、IL-10、IL-13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IL-1Ra治疗后,24hUP、T—ch较B、D组及C组IL-1Ra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l、IL-6、IL-10、IL-13水平均较B、D组及C组IL-1Ra治疗前增高(P〈0.05).IL-1血清水平较B组、D组、C组IL-1Ra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接近A组水平(P〉0.05)。结论:IL-1Ra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的同时能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6、IL-10、IL-13的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多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许多致炎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如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0、IL-13等在其病理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既往对炎症细胞因子如IL-1、IL-6TNFd等研究较多,近年来有关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现就这些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1 IL-1受体拮抗剂(IL-1Ra)1.1 IL-1Ra生物学特性 1985年Arend等从IgG刺激的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一种分子量为22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45例)、缓解期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P<0.01).急性发作组IL-17、IL-5、IL-4、IL-6、IL-8、IFN-γ、IgE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IL-2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 0.05);缓解期组IL-17、IL-5、IL-4、IL-8、IFN-γ、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CD3+、CD4+、CD4+/CD8+测定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提示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2、IL-18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先勇  向成玉  苑冀蓉 《四川医学》2003,24(11):1111-1112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ELISA法、比色法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ALT、TBil及HBV DNA水平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除隐匿性肝炎外 ,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IL 12、IL 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 ;急性、慢性肝炎经治疗后 ,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下降 (P <0 0 0 5~ 0 0 0 1) ,重型肝炎患者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预后好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更为明显 (P <0 0 5 ) ;相关分析表明 :乙肝患者各细胞因子与血清ALT、TBil水平相关 ,与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肝脏损伤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IL-2、sIL-2R、IL-6、IL-8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急性期sIL-2R、IL-6、IL-8值均明显升高(P<0.01),IL-2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急性期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sIL-2R、IL-6、IL-8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sIL-2R、IL-6、IL-8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IL-2、sIL-2R、IL-6及IL-8值恢复较快,检测MPP患儿免疫功能,特别是IL-2、sIL-2R、IL-6和IL-8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艳 《当代医学》2013,(25):62-62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L-2、IL-2R及IL-6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陕西省韩城矿务局总医院治疗的73例子宫肌瘤患者,同时以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受试者血清中的IL-2、IL-2R及IL-6水平进行检查,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的IL-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9.0478,P<0.01);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12.2124,P<0.01),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13.5570,P<0.01),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L-2水平降低、IL-2R及IL-6水平升高可能与肿瘤相关,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ICH)患者血清和血肿液中 IL-4、IL-6、IL-8、IL-10的变化。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5组(发病时间≤6h、6h <发病时间≤12h、12h <发病时间≤24h、24h <发病时间≤72h、3d <发病时间≤7d),检测各组血清和血肿液中 IL-4、IL-6、IL-8、IL-10的含量以及出血量和水肿量;另选取21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血清 IL-4、IL-6、IL-8、IL-10的含量作对照。结果:IL-4、IL-6、IL-8、IL-10在患者静脉血、血肿液中的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患者静脉血与血肿液中 IL-4、IL-6、IL-8、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6h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 IL-10浓度升高不明显外,IL-4、IL-6、IL-8浓度均明显升高;24h <发病时间≤72h 时,IL-4、IL-6、IL-8浓度与其他各时段比较,以及3d <发病时间≤7d时,IL-10浓度与其他各时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时段出血量和水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和水肿量均在发病时间≤6h至12h <发病时间≤24h 逐渐增大,12h <发病时间≤24h 达到峰值。结论:ICH 患者静脉血、血肿液中 IL-4、IL-6、IL-8浓度可以作为早期检测(≤6h)ICH 的指标,并可通过不同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判断 ICH 患者发病时间,且患者发病一周内周围脑组织出血量和水肿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效能。结果 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 [17.50(11.99,25.36)pg/mL vs 13.74(9.07,16.94)pg/mL,Z=-2.001,P=0.045]、IL-21[37.12(23.85,77.66)pg/mL vs 20.30(17.90,24.19)pg/mL,Z=-3.485,P<0.01]水平升高,IL-2[...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鸡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小鼠血清中IL-21、IL-22、IL-23的动态变化。方法 36只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每时间点各6只)和模型组24只(每时间点各12只)。分别在CIA小鼠加强免疫7d及35d无菌摘眼球取血,常规分离血清,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在加强免疫7d及35d血清中细胞因子IL-21、IL-22、IL-23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IL-21及IL-23在加强免疫7d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加强免疫35d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2在病程进展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21和IL-23参与了CIA的发病,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进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脐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早产孕妇及早产儿各93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母体炎症反应不同时期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胎儿炎症反应不同分型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不同早产预后的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脐血细胞因子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母体炎症反应≥2期者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与1期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与1期者,而1期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者,IL-10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2型炎症反应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与1型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与1型者,而1型的IL-1β、IL-6、IL-8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无炎症反应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炎症反应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的早产儿脐血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评价相关性可知,IL-1β、IL-6、IL-8及TNF-α分别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而IL-10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以及早产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脐血IL-1β、IL-6、IL-8及TNF-α水平分别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呈正相关,而IL-10与母体或胎儿炎症反应及早产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病情和预后方面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同时检测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外周血IL-17A高 [17.50(11.99,25.36)vs14.14(9.01,23.68)pg/ml,Z=-2.001,P=0.045],IL-2低[57.19(31.10,79.92)vs73.06(62.41,105.84)pg/ml,Z=-2.509,P=0.012],IL-21高[37.12(23.85,77.66)vs(20.95±5.72)pg/ml,Z=-3.485,P<0.01],IL-4表达水平无差异。不同免疫状态的IL-17A表达有明显差异(H=8.870,P=0.031)。炎症活动状态CHB患者的IL-17A和IL-21更低、IL-2更高(P<0.05),IL-4无差异(P>0.05)。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CHB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A、IL-2、IL-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H=10.061,P=0.007;IL-2:H=6.576,P=0.037;IL-21:H=12.444,P=0.002)。初治CHB患者外周血IL-17A、IL-21、IL-4与HBV DNA无相关性(r=0.02、0.23、0.07,均P>0.05),IL-2与HBV DNA存在弱相关(r=0.32,P=0.01)。初治HBV患者外周血IL-17A、IL-21与ALT存在相关性(IL-17A:r=0.59,P<0.01;IL-21:r=0.49,P<0.01),与AST存在相关性(IL-17A:r=0.47,P<0.01;IL-21:r=0.36,P<0.01),而IL-2、IL-4与ALT和AST均无明显相关。ALT≥300U/L的初治CHB组、ALT<300U/L的初治CHB组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A、IL-2、IL-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7A:H=27.557,P<0.01;IL-2:H=8.581,P=0.014;IL-21:H=21.438,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A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8933(95%CI:0.7930-0.9936),IL-21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7600(95%CI:0.6227-0.8973)。结论 IL-17A、IL-2和IL-21参与慢性HBV感染进程:初治CHB患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或炎症程度高低,外周血IL-17A和IL-21升高,IL-2下降;IL-2与HBV DNA有一定相关性;IL-17A和IL-21与ALT及AST均存在正相关;检测IL-17A和IL-2有助于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动态浊度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 34例严重创伤患者 ,动态观察伤后 1周内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变化 ,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IL 1 β、IL 6、IL 8的的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 ,内毒素、TNF α、IL 1 β分别于伤后第 2、3天达高峰 ,随后下降 ,第 7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 ;IL 6、IL 8早期即有升高 ,伤后 5~ 7d升高明显 ,且有继续上升趋势 ;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血清内毒素、TNF α峰值水平、伤后第 5天IL 6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死亡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细胞因子较存活者相应时间显著升高。结论 创伤后能引起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和细胞因子反应 ,动态观察可能与病情发展程度、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姜成  郑良荣  张丹  董行东  刘立志  陈加才 《浙江医学》2011,33(10):1433-1435,1452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9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含量,观察其在不同疾病类型、不同数量血管病变及不同狭窄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类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不同数量(单支、双支、三支)血管病变以及不同血管狭窄程度(〈80%、80%~90%、〉90%)患者血清TNF-α、IL-1、IL-8及IL-12的表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NF-α、IL-1、IL-8及IL-12在冠心病息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血清TNF、IL-2、IL-6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胃癌、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血清INF、IL-2、IL-6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胃癌组血清TNF、IL-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而IL-2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且随病性进展呈降低趋势;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IL-2、IL-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TNF、IL-2、IL-6,可作为胃癌辅助诊断、判断病情与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患者IL-2、IL-6、IL-8、TGF-α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蒲晓允  陈晓莉  陈华  黄辉  李招权  邓均 《重庆医学》2003,32(8):1022-1023
目的 研究IL 2、IL 6、IL 8、TGF α表达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直肠癌患者血清IL 2、IL 6、IL 8的蛋白浓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直肠癌患者TGF αmRNA表达。结果 直肠癌患者TGF α阳性率为5 3.1 %。原发灶中IL 6、IL 8、TGF α的表达随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呈升高趋势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有远处转移者IL 6、IL 8、TGF α表达显著高于无远处者 (P <0 .0 5 )。IL 6、IL 8、TGF α表达水平随Dukes’A~D分期而呈显著升高 (P <0 .0 5 )。而IL 2表达则完全相反。结论 IL 2、IL 6、IL 8、TGF α共同参与了直肠癌肿瘤的发生、发展 ,并与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IL-2、IL-4、IL-6和IL-8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观察白细胞介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该文分别对哮喘发作期20例。缓解期12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10例进行了血清IL-2、IL-4、IL-6和IL-8的测定。结果发现,发作期患者血清IL-2水平下降,而IL-4、IL-6和IL-8水平均增高,缓解期均增高,缓解期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在哮喘哪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