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角叉菜胶诱导的炎性痛晚期是否发挥镇痛作用。方法 在大鼠左后爪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以建立炎性痛动物模型,测量左后爪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和爪体积。2 d后大鼠左后爪足底皮下注射AMPK抑制剂化合物C(150μg),测量左后爪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结果 足底注射角叉菜胶后,在炎症早期阶段(角叉菜胶注射后1 d之内),大鼠出现痛敏和足肿胀;在炎症晚期阶段(角叉菜胶注射1 d后),大鼠痛敏消失,但足肿胀继续存在,6 d后才消失。在注射角叉菜胶2 d后,足底注射化合物C,大鼠恢复出现痛敏。结论 在角叉菜胶炎症晚期,大鼠炎症部位AMPK可能上调以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众所周知背根神经节DRG中辣椒素受体TRPV1在炎症痛中的表达快速而显著地升高,并介导了炎症痛的痛觉敏化过程。然而对于此过程中的TRPV1受体功能是如何调控的知之甚少。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的实验方法证实,正常大鼠的DRG神经元中高浓度表达有Nogo-A蛋白。该蛋白在CFA诱导的大鼠炎症痛模型中与TRPV1受体同时期显著增加。结果:行为学的实验表明,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Nogo-A的拮抗剂NEP1-40,可以明显缓解大鼠CFA同侧的缩足潜伏期,缓解痛觉敏化。Western blot的实验结果显示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NEP1-40可以显著下调TRPV1的表达水平。另外,对于急性分离培养的DRG神经元进行钙成像的实验研究发现,给予NEP1-40处理后减弱Nogo-A的作用可以造成DRG神经元对于辣椒素的反应性显著性下降。结论:Nogo-A蛋白的作用对于TRPV1在痛觉敏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Nogo-A蛋白在炎症痛的过程中,通过调控TRPV1的蛋白上调过程以及其通道功能参与了痛觉敏化的过程,其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锌预处理对辣椒素致痛模型小鼠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给予低锌或高锌预处理2w后,利用足底注射辣椒素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的动物模型.注射辣椒素后7d,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热痛阈检测和机械痛阈检测技术观察小鼠脊髓锌离子的分布以及动物行为学变化.结果 小鼠足底注射辣椒素后,脊髓中的锌含量下降,动物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P<0.01);高锌预处理能显著增加脊髓中锌的含量,提高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值;而低锌预处理组则加重脊髓的缺锌状况,使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值更低(P<0.01).结论 锌能提高NPP动物的痛阈,锌对NPP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射液,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91、1、14 d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CCI大鼠神经病理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I、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I、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CCI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锌对辣椒素致痛模型小鼠脊髓磷酸化(p)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 kinase,ERK)表达和热痛阈的影响。方法 7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足底注射辣椒素(0.5%,5μl)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动物模型:对照组(Con)锌饲料30 mg/(kg·d)喂养2周后足底注射溶剂(吐温80、酒精和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液);N-NPP组锌饲料30 mg/(kg·d)喂养2周后给予足底注射辣椒素,L-NPP组锌饲料0.85 mg/(kg·d)喂养2周后注射辣椒素,H-NPP组硫酸锌水溶液227 mg/(L·d)喂养2周后注射辣椒素。应用动物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注射后7 d锌对动物行为学以及脊髓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锌喂养能显著降低脊髓pERK的表达,降低痛敏,使热痛阈增高(P〈0.01);而低锌喂养能增加脊髓pERK的表达,增加痛敏,使热痛阈降低(P〈0.01)。结论 锌能抑制辣椒素致痛模型小鼠脊髓pERK的表达和热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din)对弗氏完全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发的小鼠炎性疼痛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FA注射于C57BL/6小鼠右后爪足背侧皮下诱导炎性疼痛模型,并用大黄素溶液腹腔注射进行干预。疼痛阈值通过 von Frey 试验和热板试验进行评估。RT-qPCR 和 ELISA 测定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ic acid 1,TRPV1)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ic acid 4, TRPV4)蛋白表达。结果:CFA组小鼠的机械疼痛和热痛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大黄素治疗可显著提高 CFA 诱导的炎性疼痛小鼠的机械疼痛和热痛阈值(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CFA炎性疼痛小鼠DRG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以及DRG中TRPV1和TRPV4的表达水平(P < 0.05)。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下调DRG 和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以及DRG中疼痛相关离子通道TRPV1和TRPV4的表达来缓解CFA诱导的炎性疼痛。  相似文献   

7.
刘永峰  杨承祥 《广东医学》2008,29(12):1960-1962
目的 观察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大鼠痛域影响,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否对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产生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Sham组:只分离皮肤、肌肉,不结扎坐骨神经; Sal组:形成CCI后注射生理盐水组; Cl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组; Clo+Yo组:形成CCI后注射可乐定和育亨宾组。采用热辐射法和von Frey细丝法分别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结果 CCI大鼠在术后从7 d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损伤坐骨神经周围注射可乐定能明显减轻热痛敏和机械痛敏(р<0.01)。结论 外周神经周围注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以减轻已经形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域,α2-肾上腺素受体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展和转归。 【关键词】 可乐定 外周注射 CCI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热痛敏 机械痛敏  相似文献   

8.
张海涛  张继猛  王德广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666-1668,F0003
目的探讨鞘内给予5-HT3受体阻滞剂昂丹司琼对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6组(n=8):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和昂丹司琼10μg/kg组(D1组)、25μg/kg组(D2组)、50μg/kg组(D3组)。制作大鼠脊神经炎性痛模型后14 d行鞘内注射,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的变化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脊髓c-Fos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D2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明显增高、脊髓背角中c-F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D1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D2与D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给予昂丹司琼25μg/kg可以减轻大鼠慢性脊神经炎性痛导致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含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 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分离坐骨神经但不剪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坐骨神经剪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坐骨神经剪断+腹腔注射臭牡丹30 g·kg-1)。运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检测机械痛敏,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脊髓背角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予臭牡丹组后第7、10、14、21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明显升高(P<0.05,P〈0.001),在第7天及21天观察到臭牡丹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的含量(P<0.001)。结论:臭牡丹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机械痛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谷氨酸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Walker-256乳腺癌细胞骨癌痛模型,探讨身痛逐瘀汤对骨癌痛的镇痛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右后肢胫骨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观察大鼠胫骨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后右后肢机械痛觉缩足阈值、热痛觉缩足潜伏期、自发痛评分变化和骨密度变化。检测大鼠HE病理染色、血常规、肝肾功能,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骨癌痛+身痛逐瘀汤组的缩足阈值小于假手术+生理盐水组(P0.05),造模后第21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身痛逐瘀汤能够显著延长骨癌痛大鼠机械痛觉缩足阈值、热痛觉缩足潜伏期并减轻自发痛评分(P0.01);身痛逐瘀汤对骨癌痛大鼠模型侧胫骨骨密度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评价提示身痛逐瘀汤内服安全、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中药身痛逐瘀汤能够显著改善胫骨骨癌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低强度超声对炎性痛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3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模型组,超声辐照组,假照组,纳洛酮组,生理盐水组。各组兔足跖注射角叉菜胶溶液建立炎性痛模型,模型组不予超声辐照,假照组予以假辐照,超声辐照组、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采用0.2MHz超声辐照建模处20min;超声辐照前10min,纳洛酮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肌注等量纳洛酮溶液或生理盐水。检测5组兔致炎前、致炎后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值,计算痛敏分数。结果0.2MHz 超声辐照炎性疼痛模型后3h内,痛敏分数绝对值较假照组显著减小。注射纳洛酮溶液后, 痛敏分数绝对值较注射生理盐水显著增大。结论超声辐照对炎症引起的痛觉过敏有显著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对小鼠痛觉的影响。方法使用雄性7~8周C57BL/6小鼠,在伏隔核注射逆向示踪包含Cre重组酶片段的腺相关病毒,在岛叶皮质分别注射Cre重组酶依赖的破伤风轻链改造TetTox,光敏感通道蛋白NpHR或光敏感通道蛋白ChR2的腺相关病毒。病毒表达28 d后,在岛叶皮质埋置光纤,埋置光纤2周后,进行光遗传学实验。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痛和辣椒素引起的急性疼痛。对机械痛,采用Von Frey细丝,使用up and down的方法进行痛阈检测小鼠的缩足阈值;对辣椒素引起的急性疼痛,使用辣椒素足底注射进行急性疼痛造模,观察并统计小鼠的舔爪时间及抬爪时间。结果沉默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使小鼠缩足阈值上升(P=0.01);光抑制岛叶到伏隔核通路使小鼠缩足阈值上升(P=0.02),急性疼痛下的舔爪时间(P=0.04)和抬爪时间降低(P=0.02),与沉默岛叶神经元对痛觉行为的影响一致;光激活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引起缩足阈值下降(P=0.000 8),而舔爪时间(P=0.95)和抬爪时间(P=0.46)并没有减少。结论岛叶到伏隔核通路参与疼痛的传导和调控,抑制投向伏隔核的岛叶神经元使小鼠痛阈上升,激活岛叶投射到伏隔核的神经元使小鼠缩足阈值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RPV1基因敲除后外周痛觉的改变。方法采用甩尾热痛仪和弗莱毛测痛法测量TRPV1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热和机械痛阈,并进行比较。结果热刺激后,TRPV1基因敲除型雌性小鼠较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甩尾潜伏期延长[(3.59±0.65)s vs(2.19±0.24)s,P<0.05],两组间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0.57)g vs(2.13±0.81)g,P>0.05]。结论在生理条件下,TRPV1受体介导热刺激痛,与机械刺激痛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注入辣椒素对大鼠炎症痛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辣椒素对致炎大鼠疼痛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大鼠置管,一星期后保留没有功能障碍大鼠16只,分为溶媒组、辣椒素组,每组8只,溶媒组注入溶媒。辣椒素组注入0.25%辣椒素,分别于注入后第4、7天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在右脚掌注入100μl 2%角叉菜胶,于致炎后早期时相、晚期时相观察Von Frey值和热辐射潜伏期变化。并取脚掌部皮肤做HE染色。结果从两组痛阈值可以看出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用药前。基础痛阈值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在使用辣椒素后第4天、第7天,和溶媒组相比,辣椒素组大鼠右脚痛阈值明显升高。致炎后,左右脚痛阈值也有明显变化,致炎右脚晚期时相痛阈值高于早期时相;和置管前痛阈值相比也有明显升高。辣椒素组脚掌部皮肤HE染色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大量使用辣椒素可以长时间提高大鼠痛阈值,对炎症刺激所引发的疼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M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2(TRPM2)介导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野生型(WT)小鼠和TRPM2-/-小鼠各32只,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8组:WT对照组(WT CON组)、WT溶媒组(WT DMSO组)、WT炎性痛组(WT CFA组)、WT炎性痛+SAHA组(WT SAHA组)、TRPM2-/-对照组(TRPM2-/-CON组)、TRPM2-溶媒组(TRPM2-/-DM-SO组)、TRPM2-/-炎性痛组(TRPM2-/-CFA组)、TR-PM2-/-炎性痛+SAHA组(TRPM2-/-SAHA组),每组8只.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40μl于小鼠左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WT和TRPM2-/-的SAHA组于造模后3~9d行为学测试后鞘内注射50 mg/kg的SAHA,WTCON组、WT CFA组、TRPM2-/-CON组、TRPM2-/-CFA组4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WT和TRPM2-/-的DMSO组鞘内注射与SAHA等体积的DMSO.分别测定小鼠的机械刺激伤害感受阈、辐射热刺激伤害感受阈及足爪的肿胀度.结果 TRPM2-/-小鼠在未造模前表现出正常的疼痛行为学反应,与WT小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和TRPM2-/-小鼠鞘内注射DMSO,其疼痛行为学指标与未注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CFA组的机械刺激伤害感受阈值和热刺激伤害感受阈值均明显低于WT CON组(P <0.001),WT SAHA组在给予SAHA干预后,各种疼痛阈值显著升高,与WTCF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RPM2-/-CFA组机械刺激伤害感受阈值和辐射热刺激伤害感受阈值均明显高于WT CFA组,与TRPM2-/-SAH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T CFA组足爪肿胀度造模后明显升高,与WTCON组、WT SAHA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PM2-/-CFA组足爪肿胀度明显低于WT CFA组(P <0.001),与TRPM2-/-SA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PM2参与小鼠慢性炎性痛的发生发展,鞘内注射SAHA可能改善TRPM2介导的慢性炎性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该模型大鼠的疼痛行为学特点和炎性水肿程度,并对该模型大鼠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8)、假手术组(n=16)及zymosan组(n=24)。按Meller方法制作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模型,假手术组在左侧后足皮下注射同等容积的PBS。采用电子VonFrey压力测痛仪、热板和电子数显卡尺分别于制模后0.5h、1h、2h、4h、8h、24h和48h测定各组大鼠左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热敏缩足反射阈值和左足最大厚度。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处死后取制模侧腰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背角中COX-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zymosan组大鼠制模侧后足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敏缩足反射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最大厚度显著增加(P〈0.01),提示zymosan组大鼠出现机械痛敏、热痛敏和炎性水肿。Zymosan组大鼠制模侧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Zymosan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可以产生持续的、可信的痛觉过敏,与人体损伤后情况基本一致,并诱导脊髓背角COX-2表达水平增加,是研究组织损伤诱发炎性疼痛机制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鞘内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慢性背根节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Sprague - Dawley (SD)大鼠痛阈的影响,初步探讨PI3K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CCD组和鞘内LY294002+CCD组(抑制剂组),每组8只,分别于造模前和模型建立后的第1、3、5、7、10、14天测定各大鼠机械痛敏(机械缩腿阈值,mechanical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痛敏(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LY294002术前鞘内注射.结果 鞘内注射LY294002能延缓CCD大鼠痛敏的形成.结论 鞘内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减轻慢性背根节压迫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提示PI3K在脊髓水平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BN52021和BN50730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大鼠痛敏和脊髓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PAF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鞘内置管,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12只;SNL组,12只,制作SNL模型;DMSO(0.1%二甲基亚砜生理盐水,5μl)对照组、BN52021(100 μg/5μl)治疗组、BN50730(100 μg/5 μl)治疗组和BN52021(100 μg/2.5 μl)+BN50730(100 μg/2.5μl)治疗组,每组6只,制作SNL模型,DMSO对照组和3个治疗组鞘内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第7天测各组大鼠机械缩爪阈值和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脊髓PAF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c-fos的表达.结果 SNL神经损伤诱发大鼠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机械缩爪阈值和辐射热缩爪潜伏期下降(P<0.05),脊髓PAF含量升高(P<0.05),脊髓c-fos表达增强(P<0.05);BN52021和BN50730明显减轻大鼠触觉异常痛敏和热痛敏并抑制脊髓c-fos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 内源性PAF可能参与SNL神经损伤疼痛机制,PAF的两类结合位点均介导痛觉信号传导,PAF受体拮抗剂可应用于治疗SNL神经损伤诱发的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依那西普(etanercept)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所致大鼠炎性疼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TNF-α在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8组(n=6)。A组为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B组为腹腔注射依那西普;C组为腹腔注射NS,足底注射CFA;D组为腹腔注射依那西普,足底注射CFA;E组为鞘内注射NS;F组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G组为鞘内注射NS,足底注射CFA;H组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足底注射CFA。测量各时间点大鼠左足50%缩足阈值。结果腹腔注射和鞘内注射etanercept均升高CFA致痛大鼠的痛闽(P〈0.05),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鞘内注射依那西普升高CFA致痛大鼠的痛阈,提示TNF—α在CFA所致炎性疼痛的外周致敏和中枢致敏中均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紫杉醇致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可行性。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均在第1、3、5、7天腹腔注射紫杉醇,剂量分别为0、0.5、1.0、2.0mg/(kg&#183;d),分别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3、5、7、12、16、20和25天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用药后第20天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结果腹腔注射紫杉醇1.0mg/kg组大鼠最早在用药的第5天出现机械痛敏和热痛敏,机械痛阈在用药的第12天达到最小,而热痛阈在用药的第16天达到最小。腹腔注射紫杉醇1.0mg/kg组大鼠的坐骨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松散、肿胀变形、排列紊乱、厚薄不均。结论使用SD大鼠重复腹腔注射1.0mg/kg紫杉醇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紫杉醇致大鼠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