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少见疾病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sporadic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误诊原因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例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转归等情况.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初诊分别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和肿瘤骨转移.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骨折、行动困难等.5例患者显示低磷血症和高碱性磷酸酶水平.确诊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前,治疗效果不佳,确诊后,经药物治疗病情显著改善.结论 临床上对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容易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以骨痛、骨折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结合其实验室生化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可与常见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式,讨论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该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并未发现肿瘤.该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1)骨痛、骨畸形、多发骨折、肌无力;(2)显著低血磷、高尿磷,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血钙正常或偏低;(3)X线表现为全身普遍性骨密度降低、骨畸形和假骨折.(4)中性磷合剂及活性D治疗效果显著,常规剂量维生素D无效.结论 成人发作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是罕见代谢性骨病,该病容易被误诊且致残率高,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9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和各种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方法 对门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的临床表现和胸、腰椎X光片、骨密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全身性骨痛占96%,驼背畸形占69.4%,有脆性骨折病史的占38.8%。有椎体变形占80%,肌肉痉挛占63%,骨密度T值减少12%以上占69.3%。结论 骨质疏松的诊断最好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骨密度检查,作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PLO)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围绕1例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在妊娠哺乳期出现骨痛、活动受限、胸腰椎多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明显降低等骨质疏松症表现。并在确诊前进行了充分的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停止哺乳,予以钙剂、活性维生素D疗效良好。结论 PLO可能具备多种易患因素,在妊娠哺乳期出现的腰背痛应考虑本病可能,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充分的鉴别诊断是确诊该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总结髋关节一过性骨质疏松症(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TOH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诊治的3例 TO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髋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TOH临床特点为主要表现为患髋关节周围疼痛及因疼痛引起的跛行步态,负重时疼痛加重,关节内收、外展及旋转活动轻度受限,MRI 及X光片检查提示异常,3例患者均经MRI检查,1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TOH。结论 熟练掌握TO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有助于TOH的早期诊断,可明显减少其误诊、误治率。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是以骨质的强度和密度减少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骨折区域血供障碍以及椎体力学改变等原因,会导致椎体骨坏死~[1]。椎体骨坏死也被称为Kummell病,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该病易被漏诊或误诊,使其成为患者慢性腰背痛和致残的原因。笔者就椎体骨坏死的开放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椎体骨坏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椎体骨坏死的发展过程一般有3个临床阶段:1在轻微外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其发展常在无声无息中进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控制或减缓病程的发展,降低骨折的发生率。依替膦酸二钠(依膦)能有效抑制破骨过程,与钙剂及其他综合疗法合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2例老年女性职工,年龄62~70岁,平均64岁。患者均以骨痛就诊,经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生产的单光子骨密度测定仪检测,确诊为骨质疏松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检查部位;右桡骨远端…  相似文献   

8.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其主要为破骨与成骨失衡的结果。力学因素、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在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对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长期卧床、制动、失重是导致废用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三大病因。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常见表现为骨质疏松性骨痛、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风险提高。目前对于废用性骨质疏松的诊断也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骨代谢物的生化检查进行判断。但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骨反应的不同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代谢物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也应从药物、理疗、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所致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2年共收治的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ADV治疗所致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8例患者均在服用ADV后出现低磷血症及骨质疏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多发骨痛,进行加重至行走障碍;低血磷、低尿酸和高碱性磷酸酶血症、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经停用ADV、对症补钙、补磷治疗后患者的血磷恢复正常,疼痛缓解,骨质疏松改善。结论 ADV可引起低磷性骨软化症;补充磷、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可恢复。  相似文献   

10.
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申洪波白云静*⒇王宗辉刘德胜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异常,以腰背痛,易发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多病因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也迅速增加,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骨折及其并发症给医学和社...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的原因之一,在甲亢的治疗过程中,如碱性磷酸酶进行性升高,伴骨痛,不能排除骨软化的可能性,值得引起注意。随着对代谢病骨病研究的深入,骨软化患者逐渐增多,病因包括维生素D摄入不足、维生素D吸收和代谢障碍、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等),以及遗传性和肿瘤性低磷性骨软化,其他如重金属中毒、高氟摄入、某些药物等。然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出现骨质疏松多见,出现骨软化者较少见,罕有报道,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报道l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口服赛治(甲巯咪唑)后碱性磷酸酶进行性升高,伴全身骨痛,应用骨化三醇后碱性磷酸酶逐渐下降和骨痛消失。为此,甲亢治疗期间,结合国外文献报告,考虑骨软化可能性较大,密切观察患者碱性磷酸酶变化,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后,骨软化症状明显缓解。因此,应重视碱性磷酸酶的变化及临床特点,以明确是否合并骨软化并予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急性阑尾炎的区别。方法 对我院近 4年来收治的 6例结肠憩室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4例 ,后经剖腹探查确诊。结论 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结肠憩室炎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医务人员对该疾病认识不够。排除诊断可以减少本病的误诊 ,对腹部疼痛原因不明的患者行X线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idiopathic juvenile osteoporosis,IJO)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以青春期早期全身骨痛、骨折、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骨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随青春期发育而自发缓解。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影像学表现为全身骨骼骨密度下降,容易出现腰椎椎体及长骨尤其干骺端骨折,“新生骨骨质疏松症”是其独特的影像学表现,其诊断需先排除其他常见的青少年降低骨密度原因。目前其药物治疗规范尚未达成共识,以补充钙剂、维生素D及双膦酸盐为主要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极少部分遗留严重残疾。笔者就近年来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九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中收治的9例PHPT诊治经过。结果 9例中有7例曾被误诊为尿石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巨细胞瘤或恶性肿瘤的多处骨转移,误诊时间平均4年。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高钙血症和血清甲状旁腺素提高,可正确诊断PHP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被误诊的情况和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2年11月-2009年4月笔者收治的被误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9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甲状旁腺瘤90例,甲状旁腺癌4例.全组误诊率97.9%(94/96).误诊时间2个月至20年,少于1年的24.4%,1~2年的29.8%,2~3年的12.8%,3年以上的33.0%.分别被误诊为骨质疏松(17.6%),病理性骨折(15.3%),泌尿系结石(11.1%),骨肿瘤(8.3%),骨囊肿(7.8%),风湿或类风湿(7.4%)等16种疾病.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以及部分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结论 预防和减少该病被误诊的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师尤其是普通外科、骨科、泌尿科、内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对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认识.血清钙的测定应作为常规化验,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更应常规甚至反复多次检查;血钙高者应测定血PT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一例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hypophosphorus osteomalacia,TIO),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该TIO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理检查和治疗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病例支持成人低血磷骨软化症诊断,手术切除右下腹包块,病理符合良性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MT),进一步行FGF-23组化染色,显示FGF-23(+)。术后患者血磷快速恢复正常,尿磷降低;给予适当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治疗,随访12周,患者全身疼痛完全缓解,步态恢复正常;随访至24周,患者的骨转换指标、血钙磷基本维持正常;随访36周时骨密度恢复正常,获得临床治愈。结论对于无家族史成人发病的低血磷骨软化症应考虑肿瘤相关性骨软化症的可能,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关键,FGF-23染色阳性证实了对TIO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1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9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类型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贫血、腹块、黄疸、消瘦、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22.2%。术前误诊率为77.8%,多误诊为其他肖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神经鞘膜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易导致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腕舟状骨骨折漏诊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腕舟状骨骨折的疗效,探讨其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石膏固定和加压螺钉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腕舟状骨骨折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6~44岁,平均35岁。12例患者外伤后腕桡侧肿痛,鼻烟壶处肿胀压痛,背伸腕关节时疼痛加重,被动伸拇、食指时疼痛加重,4例患者无明显症状,腕关节活动时无明显受限。9例早期诊断明确者,5例采用石膏固定,4例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漏诊中有4例症状体征不明显,初期先消肿活血止痛处理。其中4例采用石膏固定,3例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6例均获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21个月。16例患者中早期确诊9例,漏诊7例,漏诊率为43.8%。采用加压螺钉内固定的7例,切口均无感染。石膏固定和加压螺钉固定各有1例出现疼痛和腕关节活动度下降,均发生在漏诊病例中,根据疗效评分标准此2例患者结果均为中,余14例为优。结论:腕舟状骨骨折临床上容易漏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早期症状不明显、合并其他损伤、缺乏对此病的认识、忽视进一步检查是导致临床漏诊的主要原因。详细地询问病史及特殊体检、多方位摄片、及时进行CT或MRI是防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紫癜误诊原因,提高肾紫癜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3年6月~2005年3月间肾紫癜误诊11例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术前全部误诊,其中6例行肾切除术,3例经肾穿刺活检,2例经后腹腔镜探查并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肾紫癜。结论肾紫癜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予高度重视。对疑似病例可行肾穿刺活检或后腹腔腹腔镜探查并活检可减少肾的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