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9,(6)
目的 GC-MS法分析厚朴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法检测并鉴定生姜、厚朴生品及各炮制品中挥发性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有量。结果厚朴生品及各炮制品挥发油含有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姜浸品生品姜炙品姜煮品清水煮品。生品、姜浸品、姜炙品、姜煮品、清水煮品分别鉴定出28、28、24、25、2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21%~97.99%。生制品共有成分20种,姜煮品与清水煮品相比新增生姜中的3种成分。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厚朴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茅苍术的生品、炮制品(清炒、麸炒)中挥发油的含量、物理常数的测定用薄层层析及气相层析比较了三者挥发油中各组分变化并用气相色谱仪对各主要成分苍术酮、苍术素、茅术醇及β-桉油醇进行了相对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生品与炮制品比较,挥发油的含量、比旋度、折光率、比重有所不同;挥发油的组分无明显改变;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而炮制品之间比较,在上述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本文为制定苍术的炮制工艺,使饮片标准化,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厚朴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厚朴生品及11种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含量测定。实验表明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各异,以生品含量最高,炮制后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冯敬群  王哲 《中成药》1994,16(4):22-24
对生木香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木香经炮制后,其挥发油含量均较生品降低,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2.木香经炮制后,其挥发油比旋度、折光率均下降,但比重几无变化。3.木香各炮制品显微组织结构观察表明,与生品相比,炮制品木香油细胞因受热而破裂,导致挥发油挥发损失。因此,炮制品挥发油含量低于生品。4.薄层层析结果表明,木香各炮制品挥发油  相似文献   

5.
厚朴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厚朴酚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权  甄汉深 《中药材》1994,17(3):32-33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厚朴生品及11种不同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进行含量测定,实验表明不同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各异,以生品含量最高,炮制后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对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炮制厚朴,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化学成分63、61、59和56种,其中共有成分35种。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β-桉叶油醇,其次是α-桉叶油醇、γ-桉叶油醇、石竹烯氧化物、茅苍术醇等。姜制前后厚朴中挥发油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姜浸厚朴多数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厚朴生品,而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的多数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依次下降。结论:不同姜制法炮制厚朴的挥发油在成分种类和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姜浸法炮制略优于姜煮法和姜炙法,而在炮制厚朴过程中应考虑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探讨传统没药的炮制方法,完善蒙药的炮制工艺,评价其最佳质量。方法:用水和醇为溶剂从没药中提取出水溶性成分和醇溶性成分,按挥发油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XA)对炮制品进行含量测定;对没药炮制品进行含量比较,评价其品质。结果:没药配方颗粒的挥发油及浸出物百分含量均高于生没药。炮制品易于粉碎。结论:没药配方颗粒品质优于没药生品。但炮制过程中药品干燥较慢,尚需改进。  相似文献   

8.
四种炮制方法对苍术中挥发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4种炮制方法对苍术中挥发油的影响。方法:对苍术生品及4种炮制品中的挥发油含量及其物理常数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与结论:苍术经麸炒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最多。苍术生品及4种炮制品中的挥发油仅有量变而无质变。  相似文献   

9.
宁文 《广西中医药》2003,26(5):56-57
目的 :考察菊花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方法 :按常规方法测定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结果 :菊花各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在0.40 % -0.57%之间 ,与生品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绿原酸含量在0.36% -0.39%之间 ,与生品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菊花在炮制过程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不大 ,而挥发油经炮制后含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厚朴生片及5种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厚朴生片及5种不同炮制品进行质量比较,为厚朴炮制品制订质量标准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对比法将同批厚朴生片按5种不同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稳定性考察。结果:厚朴的生片及5种不同炮制品中,醋炙和姜炙品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总含量最高,浸出物的量以姜炙品最多。结论:综合分析以厚朴的姜炙品质量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采用SPME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59种和60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3种和22种;采用SD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60种和6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4种和12种。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不尽相同,同一方法提取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在质量分数上有所变化,炮制后个别成分的量有所降低,提示厚朴在炮制时要考虑尽量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12.
草果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传山 《中成药》1998,20(2):15-16
对草果不同部位的生品、炮制品中浸出物含量、挥发油进行薄层分析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挥发油含量明显不同,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浸出物含量略有差异,挥发油化学组。分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益智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国兴  金传山 《中成药》1994,16(5):21-22
通过对不同药用部位的益智生品(益智、益智仁、益智壳)、炮制品(盐炙益智、盐炙益智仁、益智壳)中挥发油含量,物理常数(比重、折光率)。浸出物含量的测定,以及薄层层析比较其挥发油中各组分的变化,表明,不同药用部位的益智生品、炮制品的挥发油含量、比重、折光率、浸出物含量有所不同,挥发油组分基本无变化。益智仁可考虑带壳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花椒炮制后其挥发油、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量花椒及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分析花椒生品与炮制品间挥发油和总生物碱含量存在的差异。结果花椒经炮制后其在挥发油和总生物碱含量上均有较大差异(P 0. 01),生品挥发油含量最高(6. 23%),清炒品、醋制品、盐制品、酒制品挥发油含量均有所降低,挥发油含量分别为3. 67%,3. 33%,3. 67%,2. 67%;总生物碱含量盐制品(13. 88mg/g)与生品(15. 69mg/g)相比降低,清炒品(20. 58mg/g),醋制品(20. 10mg/g),酒制品(21. 33mg/g)与花椒生品相比总生物碱含量均升高。结论花椒经炮制后对其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且炮制后质量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5.
柴胡及其炮制品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秦鹤  陈会平 《中成药》1994,16(2):20-21
对柴胡原生药,生品,洒、醋、蜜炙品的皂甙及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炮制后皂甙及挥发油含量升高,除蜜柴胡挥发油的组分变化外,各种炮制品的皂甙及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艾叶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艾叶生品及生拌醋品挥发油得率为0.8%,其他炮制品为0.5%。生品中共检出42个成分,其中广藿香烷为首次检测到;醋炒品中检出42个成分;清炒品中检出44个;清炒拌醋品中检出37个;生拌醋品中检出36个。醋炒品、清炒拌醋品及生拌醋品中检出了生品中没有的新成分龙脑,醋炒品与清炒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蓝桉醇,清炒品与生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愈创木烯。结论:炮制对艾叶的挥发油成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厚朴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茵  王麟  张静  袁珂 《中草药》2010,41(8):1261-1264
目的分析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法及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采用SPME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59种和60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3种和22种;采用SD法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60种和66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5%以上的分别为24种和12种。结论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不尽相同,同一方法提取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在质量分数上有所变化,炮制后个别成分的量有所降低,提示厚朴在炮制时要考虑尽量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散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莪术挥发油的影响。方法 :对三种不同来源的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挥发油含量高低依次为 :生品 >炒制品 >醋制品 >酒制品。结论 :为筛选莪术合理的炮制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厚朴及其炮制品HPLC-DAD-MS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厚朴生品与炮制品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应用。方法:应用HPLC-DAD-MS法建立厚朴及其炮制品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为:LC-18分析柱(5μm,250 mm×4.6 mm),柱温30℃,流速1 mL/m in,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厚朴生品、10批厚朴炮制品和姜汁样品。结果:建立了厚朴生品HPLC-DAD指纹图谱,10个生品样品有22个共有峰,应用HPLC-MS对其部分主要共有峰进行了初步鉴定;同法得到了厚朴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与生品比较,峰形相似,炮制品比生品增加了生姜中的有效成分姜酚。结论:在建立的分析条件下获得的色谱指纹图谱可较全面地反映厚朴的化学成分及其炮制前后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厚朴生品及3种炮制品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考察炮制对云厚朴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云厚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条件为:戴安U30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PDA检测器);Agilent S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采用甲醇-0.1%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紫丁香苷为265 nm,丁香酚为280 nm,厚朴酚及和厚朴酚为294 nm;柱温:25℃,提取方法为甲醇超声提取。结果所建立的4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加样回收率范围97.21%~98.36%,RSD在1.16%~1.43%范围内。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和厚朴酚、厚朴酚、紫丁香苷和丁香酚,但姜炙品中紫丁香苷含量低于丁香酚含量,生品及炮制品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总含量满足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所建立的云厚朴生品及3种炮制品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炮制方法的不同,对云厚朴药材活性成分的含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