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了解四川省成都市公立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状况。方法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成都市20所公立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其运行状况。结果被调研医院都开通了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系统认证18所,在线服务9所。普遍有医院介绍、预约挂号、当日挂号、科室介绍、就医指南、查询报告单等功能,较少开通医院文化、医院通知、微官网菜单、住院查询、缴费查询等功能。年龄、月收入、日手机入网时间均与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成都市公立医院中已实现了广泛应用,功能较为完善,但在线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功能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内蒙古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以及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职业人群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率,进而提高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以方便整群抽样的方式,通过网络问卷对呼和浩特市区和林格尔县4个企事业单位,共计323名职工进行调查。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描述调查对象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情况,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率为88.85%,其中,63.76%的人使用健康类微信公众号超过1年以上;主要使用健康知识技巧、卫生政策解读、健康数据管理3个功能。职业岗位、习惯和使用意愿对使用频率有显著影响,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于其他人员,OR分别为3.611和3.149;有既往使用习惯者相对于没有使用习惯者,OR=1.790;有使用意愿者相对于没有使用意愿者OR=2.123。结论调查对象健康类微信公众号使用率高,职业岗位、习惯和意愿是影响其使用频率的因素,健康类微信公众号可以成为职业人群健康教育的可行渠道。  相似文献   

3.
面对公立医院“看病难”的现状,微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工具,已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医院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主动推送医疗信息,实现微信预约挂号?微信挂号?微信分诊排队?微信实时自助缴费?微信医患沟通等功能,是对现有医院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再造,打破现有医疗服务必须在院内完成的现状,将原有的院内的医疗服务向公众日常使用的手机上拓展?医院需要充分应用现有安全软硬件技术,在基于”互联网+”的微信服务新技术应用与信息安全中找到平衡点,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三甲公立医院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影响因素,为改进传播策略及提高运维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探索医学科普新模式,提升公民健康素养。方法 收集并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信息、菜单使用、推文内容、阅读量、微信传播指数(WCI)等相关数据。结果 截至2022年3月31日,用户达369 074人,菜单点击数为11 038 264次。推文总数545篇,阅读量751 428次,月均WCI为509.07。结论 智慧医疗服务功能、推文内容符合用户需求和保证持续更新的运维能力是公众号提升传播力的有利影响因素。公立医院公众号应拓展微信智慧医疗服务功能,提升公众就医舒适度。同时结合用户需求推送有质量的健康教育类推文,发挥微信健康教育传播优势,提高公众号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PCIC模式分析青岛市居民对移动医疗APP的认知情况和使用移动医疗APP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青岛市居民进行调查,利用构成比描述分析居民基本信息、移动医疗APP的认知情况及使用情况,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移动医疗APP认知的因素,利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移动医疗APP使用意愿的因素。结果18.5%的居民了解移动医疗APP,10.8%的居民安装并一直使用移动医疗APP,36.9%的居民愿意使用移动医疗APP,智能手机使用熟练程度影响移动医疗APP使用的意愿。结论居民对移动医疗APP未来使用意愿较高。应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强移动医疗APP的综合服务能力,搭建区域健康信息共享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6.
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和微信人群高覆盖的有利条件,建设医院微信公众号,与医院信息系统共享数据,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提供预约挂号、实现移动支付、微信钱包自费代扣、自助检查申请、检验检查报告自动推送及门诊病历查询等快速便捷的医疗服务,绍兴市人民医院开拓了线上就医就模式,优化患者就诊流程,促进互联网医院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该文介绍该院微信公众平台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上的具体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对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肿瘤防治知识的接受意愿及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收集的1110份合格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76.67%的癌症患者愿意接受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肿瘤防治知识;性别(OR=1.579,95%CI:0.125~0.788)、年龄(OR=1.651,95%CI:0.141~0.863)、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公众对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需求。方法以排行榜中前100强医院为研究对象,利用对比分析法,对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开展比较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分析公众的需求和满足现状。结果 95%的被调查医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从划分的6大功能模块来看,每个模块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功能分别是医院介绍(占79.1%)、查报告单(占63.7%)、预约挂号(占75.8%)、问卷调查(占14.3%)、医院导航(占41.8%)、健康知识(占36.3%)。结论医院微信公众平台虽然开通率较高,但使用人群比例并不高,平台服务功能设置大同小异,仅少部分医院提供一些特色功能,尚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医院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是大势所趋,需加强在线服务功能,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在门诊就医流程过程使用微信公众号的临床效果。通过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微信的预约挂号、诊室候诊及诊后各类服务的一体化门诊就医流程的体验。通过门诊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给患者带来便捷快速的就医体验,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缩短患者整体就医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护和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患者对三级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评价,探究公益性评价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问卷的形式,在东、中、西3个地区选择在三级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 Chi-square、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公益性总体评价的影响因素类似,医疗服务的适宜性和公平性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应该着重提高医疗服务的适宜性,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戴平生  李芳芳 《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514-515,519
目的探讨影响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主要因素及两者差异。方法利用误差空间自回归模型,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域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出院病人医药费、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个人纯收入、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受教育年限对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的作用方向相反。结论要区别对待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数据,对中老年就诊患者选择公立或民营医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评健康、就诊咨询、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等因素影响显著。健康存量越小、有就诊咨询需求、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患者选择公立医院的概率相对较高。说明中老年就诊患者在处理疾病风险时更信赖公立医院,医保定点医院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进一步推动了患者选择公立医院就诊。建议加强对老年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医院的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扶持,放开民营医院的价格限制,调整医保定点医院的准入机制;加强行业监管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选取湖北省武汉、黄冈、荆州地区共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就诊居民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测量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舒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满意状况。结果: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得分为71.62分,总满意率为73.44%。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指标满意度最高的为就诊方便性(83.03%)和隐私保护(80.25%),满意度最低的指标为医疗技术(61.61%)和设备设施(64.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舒适性、安全性对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较大,性别及年医疗支出对居民满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平均满意度高于农村,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进一步强化质量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project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students' background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state of rural health services; willingness to undertake internship training or work as a doctor in a rural hospital; expected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ining or working as a doctor in a rural hospital; and factors interfering with acceptance of a job as a doctor in rural areas. A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was distributed to 100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attending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Dentistry and Health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t the end of semester 1. The response rate was 97%, including 44 males and 53 females. A strong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rural background and an intention to undertake internship training in a rural hospital (86% of students from a rural background expressed this desire vs 30% of students from an urban background). Furthermore, all students from a rural background expressed a desire to work as a doctor in a rural hospital after completing postgraduate training. Compared to urban students, students from a rural background showe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health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including public hospitals ( P = 0.02), private general practice ( P = 0.004), ambulance service ( P = 0.0002) and baby health centres ( P = 0.005). Citizenship or gender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erception of any of these services. The ranking of factors interfering with acceptance of a job as a doctor in rural areas were different for rural and urban students. Students from rural backgrounds reported spouse/partner needs (76% vs 49%, P = 0.038) and school availability for children (59% vs 30%, P = 0.023) as barriers more frequently than urban students,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urban students rated the following factors higher: personal factors (76% vs 53%, respectively),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56% vs 24%), social/cultural facilities (50% vs 41%) and the need for frequent travel (29% vs 12%). None of these interfering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rban students were more likely than rural students to report that their views were a result of adverse media reports. In conclusion, students from a rural background were more willing to be trained or to work as doctors in rural areas. This was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adverse influence by the media upon stud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及运营现状,为促进微信公众平台更好地发挥卫生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1—3月利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官方网站收集北京市34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同时利用手机微信APP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开通时间、微信认证、更新时间、信息推送数量及影响力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开通微信平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由2014年的11家增长至2018年的231家,增长了20倍;截至2019年3月1日,北京市共239家(69.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了279个微信平台,其中236个(84.6%)平台进行了微信认证,171个(61.3%)平台更新时间<30 d,54个(19.4%)平台近1年信息推送量>150篇;2019年1月1—31日北京市28个微信平台共推送信息756篇,其中健康科普类信息420篇(55.6%),医院新闻194篇(25.7%),信息公告65篇(8.6%),党政建设43篇(5.7%),其他信息34篇(4.5%);北京市不同地区比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平台开通、平台认证、信息更新、信息推送数量、阅读量和点赞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建设良好,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后期维护缺乏、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互联网诊疗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影响医护人员互联网医院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方法对安徽省某大型三甲公立医院27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互联网诊疗认知、互联网诊疗使用、互联网医院使用意愿等。结果在互联网诊疗使用方面,193名调查对象未使用过互联网诊疗为患者提供服务,占69%。互联网诊疗服务意愿方面, 61名调查表示不愿意使用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占比78%。在不愿意提供服务的影响因素中,“没有多余精力或时间”“增加工作负担”“互联网医院操作繁琐”三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占比分别为32%、28%、23%。结论应进一步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针对性地提髙医护人员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和使用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护工服务满意度,分析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选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43家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对护工服务满意度为95.40%,接受护工服务类型以“医院配置的付费护工”为主(46.98%)。户籍、医院分布地区、医院类型、护工类型是住院患者护工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结论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对护工服务总体满意度较高。制定护工准入和管理等相关政策时需综合考虑城乡差距、东西部经济水平以及不同类型医院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各方面矛盾的综合反映,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不断加大对城乡基层卫生工作的领导和政策支持力度,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参合率和以街道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均达95%。但是,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条件薄弱、人才缺乏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明确的"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城乡基层卫生工作。总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建好,消灭空白点,并着力改善条件、提高水平,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第二步,要改革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机制,主要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步,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随着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逐步实行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低收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