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再狭窄防治中 β射线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受 β射线照射 2 5 ,5 0 ,10和 2 0Gy后 ,以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反应 ,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分析以及凋亡率分析。结果 经 2 5 ,5 0 ,10和2 0Gy照射后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分别为 5 % (P <0 0 1)、5 % (P <0 0 1)、7% (P <0 0 1)、11% (P <0 0 1) ;透射电镜未发现典型的凋亡征象 ;流式细胞仪检查未发现DNA降解的凋亡峰 ,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均 <4 4 % ,差异无显著性 ;DNA倍体分析发现对照组G2 /M期细胞数百分率为 13% ,各照射组依次为 17% (P <0 0 1)、2 4 % (P <0 0 1)、2 9%(P <0 0 1)、32 % (P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G0 /G1 期对照组为 76 % ,各照射组依次为 74 %(P <0 0 5 )、70 % (P <0 0 1)、6 4 % (P <0 0 1)、6 2 % (P <0 0 1)。S期对照组为 11% ,各剂量组依次为9% (P >0 0 5 )、6 % (P <0 0 1)、7% (P <0 0 1)、5 % (P <0 0 1)。结论  2 5 ,5 0 ,10和 2 0Gyβ射线照射后 ,内皮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细胞周期阻滞明显 ,但对内皮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对卵巢癌细胞(SKOV3)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浓度为2×104/ml的卵巢癌细胞分别设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5、10、20mmol/L)TEA组.将TEA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Hoeche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同时通过碘化丙啶(PI)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结果 在TEA浓度为1、5、10、20mmol/L时,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8.61%、18.86%、46.63%和65.22%,表明TEA对SKOV3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TEA浓度=5mmol/L时,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明显;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TEA能诱导SKOV3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SKOV3细胞经TEA浓度为1、5、10、20mmol/L处理后48h,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3%、21.57%、54.22%和71.06%,与对照组(2.0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TEA可诱导SKOV3细胞凋亡,且TEA促进SKOV3细胞凋亡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钾通道对SKOV3细胞增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钾通道阻断剂TEA阻断钾通道后可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电脉冲肌注法增强治疗型HBV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提高细胞内质粒DNA的导入率并增强DNA疫苗诱导的免疫效果 ,采用在体电脉冲肌注法接种治疗型HBVDNA疫苗。结果接受电脉冲(2 0 0V/cm)肌注的 8只BALB/c小鼠局部肌肉组织荧光素酶活性为 1 6 1 70± 1 2 5 33RLU ,未加电脉冲对照组为 8 0 2±8 0 0RLU ,相差 4个数量级 ,差异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0 5 ,t=3 6 74 )。新西兰兔电脉冲肌注法接种后第 2、4周 ,双质粒 (pS2 ·S pFP)大剂量组 (5 0 5 0 μg/只 )血清抗 HBs阳性动物数明显较同期未加电脉冲对照组 (大剂量 :1 0 0 0 1 0 0 0 μg/只 )高 ,差异具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第 1 3周时 ,电脉冲免疫大 (5 0 5 0 μg/只 )、中 (2 5 2 5 μg/只 )、小 (5 5 μg/只 )剂量组均有血清抗 HBs阳性鼠出现 ,分别为 5、4和 4 只 ,组间阳性动物数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均较同期的对照组高 ,并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恒河猴电脉冲肌注法接种后 8周血清抗 HBs阳性动物数为大剂量 (1 0 0 0 1 0 0 0 μg/只)组 3/ 3只 ,中剂量 (5 0 0 5 0 0 μg/只 )组 2 / 3只 ,小剂量 (1 0 0 1 0 0 μg/只 )组 0 / 3只 ,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及非电脉冲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至免疫第 1 3周时 ,电脉冲免疫的大、中、小 3个剂量组  相似文献   

4.
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检测p16mRNA水平的变化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研究证实 ,2 0Gy照射后 2~ 2 4h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8~ 4 8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照射后 2~ 8h脾细胞p16mRNA水平明显增高 ,2 4h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 (P <0 0 5 )。研究还证实 ,0 5~ 6 0Gy照射后 ,胸腺细胞p16mRNA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高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 ;脾细胞p16mRNA水平亦增高 ,但增幅远低于胸腺细胞 ,p16蛋白表达在 1 0~ 4 0Gy组显著增高 (P <0 0 5~P <0 0 1)。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p16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增高 ,其增高幅度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RNA干扰p21基因对X射线诱导细胞周期解耦联的影响。方法构建RNA 干扰质粒pSilencer3.1-H1 neo-p21,并采用脂质体转染将质粒转入EL-4细胞。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及FCM检测多倍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量效实验证实, 1.0~4.0 Gy X射线照射后24 h,EL-4细胞中P2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增高。 时效实验证实, 4.0 Gy X射线照射后8~72 h, EL-4细胞中P2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增高。 实验证实, 0.5~6.0 Gy X射线照射后,EL-4细胞的八倍体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X射线照射不诱导EL-4细胞周期解耦联。RNA干扰实验证实, p21基因沉默后, P21蛋白表达于 4.0 Gy照射后24 及48 h, 干扰质粒组与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较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干扰质粒组的八倍体细胞数与空质粒组相比较显著增高。结论RNA干扰p21基因使P21蛋白表达抑制后,X射线照射可诱导EL-4细胞周期解耦联。提示,P21蛋白可能在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周期解耦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骨髓细胞cyclinB1、cdc2基因转录的影响 ,以探讨电离辐射诱导小鼠骨髓细胞G2 期阻滞的分子机理。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分别检测cyclinB1、cdc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2GyX射线全身照射后 4及 1 2hG2 +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 (P <0 0 5) ;0 5~ 6Gy照射后 1 2hG2 +M细胞百分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P <0 0 5~P <0 0 1 )。 2GyX射线照射后 2~ 48h小鼠骨髓细胞cyclinB1转录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 ,0 5~ 6GyX射线照射后 1 2h ,骨髓细胞cyclinB1基因转录在各剂量点均未见明显改变 ;2GyX射线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cdc2转录水平从照后 4h即开始不同程度下降 ,1 2h达最低值 (为假照射组的 46 % ) ,照射后 48h开始恢复 ,0 5~ 6GyX射线照射后 1 2h ,骨髓细胞cdc2基因转录水平在各剂量点均明显降低 ,分别达到假照射组的40 %~ 70 %。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发生G2 期阻滞 ,cdc2激酶活性下降在G2 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割剂量电离辐射对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不同分割剂量电离辐射方案对卵巢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巢癌亲本细胞SKOV3及其耐药细胞株SKVCR,分别进行假照射、单次照射(10 Gy)、常规分割照射(2 Gy ×5)和超分割照射(1 Gy×2 ×5).MTT方法检测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硫酸长春新碱( vincristine,VCR)、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盐酸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和顺铂(cisplatin,DDP)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SKOV3相比,SKVCR倍增时间增加为1.8倍,P-gp糖蛋白表达增高,4种药物对SKVCR的IC50浓度明显增加(P<0.05).在SKOV3中,与假照组相比,单次照射后细胞对THP、DDP药敏性降低,常规分割照射后细胞对VCR、THP、VP-16药敏性降低,超分割照射使VP-16药敏性降低;在SKVCR中,与假照组相比,3个照射组对VCR、VP-16的药敏性增高,对DDP的药敏性无明显改变,单次和分割照射均可降低P-gp表达.结论 单次、分割和超分割照射在SKOV3亲本细胞中诱导多药耐药,在耐药株SKVCR中逆转对VCR、VP-16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收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进行细胞培养 ,传至第三代后 ,将其与不同浓度的Hcy共同培养 2 4h,分别在 4、6、8、2 4h检测培养液中NO、ET的含量。结果 HUVEC与不同浓度的Hcy培养 2 4h后 ,其NO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P <0 0 1) ,ET也呈剂量依赖性降低 (P <0 0 5 ) ,但ET/NO却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 0 5 )。结论 Hcy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活性因子NO、ET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基因在电离辐射(IR)诱导的MCF-7细胞周期解耦联中的作用。 方法 构建RNAi表达载体,经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293T细胞形成病毒包装颗粒,感染MCF-7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53蛋白的表达,建立p53基因沉默模型。将p53野生型(+ +)和沉默模型(- -)经电离辐射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多倍体的变化。结果 与p53+ +组比较,p53- -模型组G0 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期、G2期增加(P<0.01),倍体分析表明二倍体数减少,四倍体、八倍体均增加(P<0.01)。在p53+ +和p53- -细胞中,与假照射组比较,4 Gy照射后G0 G1期、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而G2期增多(P<0.01);倍体分析表明,照射后二倍体数减少,四倍体、八倍体均增加(P<0.01)。与p53+ ++IR组比较,p53- -+IR 组发生G0 G1期、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G2+M期增多(P<0.01),二倍体数减少,四倍体增多(P<0.01),八倍体无明显差别。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细胞发生G2期阻滞和细胞周期解耦联;P53在电离辐射诱导的MCF-7细胞G2期阻滞中发挥作用,而在细胞周期解耦联中可能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对脑膜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脑膜瘤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SomatomPlus 4螺旋CT扫描机 ,对 1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 (其中脑膜瘤复发 2例 )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经灌注软件处理 ,使用 2 5 6彩色直观地显示脑组织中血流灌注图 ,并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 (rCBF)、局部脑血容量 (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MTT) ,并与对侧脑组织灌注参数和肿瘤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脑膜瘤的rCBV、rCBF值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 [rCBV分别为 (16 12 5± 12 135 )ml/ 10 0g与 (2 15 8± 1 345 )ml/ 10 0g ;rCBF分别为 (89 6 2 7± 6 3 193)ml-1·10 0g-1·min-1与 (2 5 5 99± 9 2 6 6 )ml-1·10 0g-1·min-1,P值均 <0 0 0 2 ]。脑膜瘤的MTT值也明显高于对侧脑组织 [分别为 (9 2 0 3±4 4 34)s与 (3 85 7± 2 2 90 )s,P值均 <0 0 0 1]。 7例不典型脑膜瘤的rCBV、rCBF和MTT值明显高于 4例典型脑膜瘤 [rCBV值分别为 (2 0 94 8± 9 4 2 4 )ml/ 10 0g与 (4 0 15± 2 4 5 4 )ml/ 10 0g ,P <0 0 1;rCBF值分别为 (115 76 6± 6 8 0 92 )ml-1·10 0g-1·min-1与 (32 113± 4 90 4 )ml-1·10 0g-1·min-1,P <0 0 5 ;MTT值分别为 (10 35 2± 3 74 4 )s与 (4 6 85± 0 912 )s,P <0 0 1]。 2例复发脑膜瘤  相似文献   

11.
Clinical radioimmunotherapies with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volve administering a predose of unlabeled anti-CD20 antibodies to favorably alter the biodistribution profile of the subsequently administered radiolabeled antibodies and mediate antitumor effects. Prior in vitro data suggested that unlabeled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radiosensitize lymphoma cells as well. We assessed the antiproliferative and possible radiosensitizing capabilities of an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rituximab. METHODS: Luciferase-transfected (via a lentivirus vector) CD20+ human Raji lymphoma cells in log-phase growth were incubated with or without rituximab (20 microg/mL) for either 1 or 24 h before external-beam radiation exposure. Cell counts were measured with a luciferase assay at 24-h intervals. Subsets of these cells were also analyzed for cell cycle status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Rituximab pretreatment and irradiation were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hibit tumor cell growth compared with irradiation alone (by a factor of 0.40 at 1 Gy [P < 0.01]). One hour of rituximab pretreatment modestly radiosensitized tumor cells at a radiation dose of 1 Gy (by a factor of 1.03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or nonirradiated cells). At higher radiation doses (2 and 12 Gy), 1 h of rituximab pretreatment paradoxically radioprotected tumor cells by factors of 0.25 (P < 0.01) and 0.54 (P < 0.05), respectively. Rituximab predosing for 24 h was found to be radiosensitizing at a radiation dose of 4 Gy (by a factor of 2.84 [P < 0.01]) but radioprotective at radiation doses of 1, 8, and 12 Gy (by factors of 0.10 [P < 0.01], 2.50 [P < 0.01], and 2.07 [P < 0.05],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correlated with retardation of the cell cycle at 6 d after rituximab administration, 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CONCLUSION: Rituximab demonstrated a direct tumor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in the absence of radiation. At lower levels of radiation exposure, rituximab radiosensitized Raji lymphoma cells. At higher doses of radiation, rituximab paradoxically protected tumor cells against ionizing radiation, possibly through effects on the cell cycle. These radiobiologic effects of rituximab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of radioimmunotherapeutic trials.  相似文献   

12.
M-FISH技术检测辐射诱导染色体易位和双着丝粒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M FISH)技术检测的易位和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的差异。方法 用 1,2 ,3,7,8,9,14和 15号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探针的M FISH方法 ,分析6 0 Coγ射线离体照射的脐带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易位和双着丝粒畸变。结果  (1)用M FISH方法分析6 0 Coγ射线诱导的易位和双着丝粒染色体畸变的剂量 效应曲线 ,均符合线性二次剂量效应模式 ;易位与双着丝粒的比值在大多数剂量水平不等于 1。 (2 )细胞中无非稳定性畸变的完全相互易位的比例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3)对大多数被标记染色体 ,3 0 0Gyγ射线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观察值与理论值无差别 ;9号染色体畸变 (易位和双着丝粒 )观察值显著高于理论值 (P <0 0 5或P <0 0 1) ,15号染色体易位观察值显著低于理论值 (P <0 0 1)。结论 电离辐射诱导的染色体易位率不等于双着丝粒畸变率 ;对于大多数染色体 ,辐射诱发染色体易位率和双着丝粒畸变率符合随机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褪黑素联合γ射线照射对体外和体内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在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辐射敏感性中的作用。 方法 将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褪黑素组(给予褪黑素,给药浓度为1 mmol/L,给药时间为2 h)、照射组(接受6 Gy γ射线照射)及褪黑素+照射组(在照射前2 h给予褪黑素,给药浓度为1 mmol/L,然后接受6 Gy γ射线照射)。体外实验: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分别进行2、4、6、8 Gy照射,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进行6 Gy照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4 h后细胞周期以及24 h和48 h后细胞的凋亡;采用彗星实验检测2 h后细胞DNA的损伤。体内实验:将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建立肿瘤模型,检测结肠癌瘤体体积和瘤体质量的变化并计算抑瘤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①体外实验:照射前给予褪黑素处理的人结肠癌HCT 116 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05);褪黑素+照射组停留在G2期的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比例显著增加(53.04%±4.67%),与照射组(42.83%±7.10%)和褪黑素组(12.95%±0.9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4、20.66,P=0.017、P<0.01);褪黑素+照射组在处理后24 h和 48 h大量人结肠癌HCT 116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达到(12.15±0.41)%和(30.57±1.91)%,与照射组(9.00%±0.70%、8.69%±0.71%)和褪黑素组(3.03%±0.42%、12.56%±0.8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17.75、29.12、14.80,均P<0.01);褪黑素+照射组HCT 116细胞的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和Olive尾矩均明显高于照射组(t=4.72、4.16、4.74、4.50,均P<0.01)和褪黑素组(t=20.27、22.80、13.81、18.85,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体内实验:褪黑素+照射组结肠癌生长速度减慢,到处理后的第15天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照射组和褪黑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2.72, P=0.006、P=0.021);褪黑素+照射组抑瘤率最高(54.7%±8.0%),远远高于照射组和褪黑素组(t=7.50、4.12,均P<0.01)。 结论 褪黑素联合辐射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提高了细胞对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EL-4细胞中Caspase-3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辐射诱导细胞凋亡及多倍体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多倍体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表明,4.0GyX射线照射后8及12h,EL-4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2、4、8、12及24h,P5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还表明,4.0Gy照射后2、4、8、12、24、48及72h,EL-4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而照射后2~48h,多倍体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则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电离辐射可诱导EL-4细胞Caspase-3及P53蛋白表达增高,可能在辐射诱导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而辐射诱导多倍体细胞的分子通路则可能是P53非依赖性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人视网膜母细胞瘤94基因(Ad-Rb94)对γ射线杀伤人食管癌 EC109细胞的增敏作用。方法 将Ad-Rb94体外转染后的EC109细胞,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d-LacZ对照组、Ad-Rb94组、照射组和Ad-Rb94联合照射组,观察EC109的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周期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Ad-Rb94组、照射组和Ad-Rb94联合照射组对EC109细胞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Ad-Rb94联合照射组的抑制效应最强,明显高于Ad-Rb94组和照射组(F=23.31,P<0.05)。Ad-Rb94联合照射组EC109细胞出现明显的G2期阻滞,G2期细胞所占比例达50%。Ad-Rb94联合照射组表达Rb蛋白的细胞明显增加,阳性率达71%,较Ad-Rb94组和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和6.73,P<0.05)。结论 Rb94基因联合照射能明显提高对人食管癌细胞的辐射增敏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沉默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受照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的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 将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RNA干扰组、白藜芦醇组和RNA干扰+白藜芦醇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IL-1β、SIRT1和NLRP3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 结果 辐射可导致MSCs细胞外IL-1β分泌水平明显升高,给予白藜芦醇后,细胞IL-1β分泌水平较单纯照射组显著下降(t=21.68,P<0.01),NLRP3和IL-1β mRNA水平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t=14.44,P<0.01;t=12.35,P<0.01),SIRT1基因沉默后,NLRP3和IL-1β的mRNA水平回升至单纯照射组水平(t=14.86,P<0.01;t=11.12,P<0.01),即使再给予白藜芦醇,NLRP3和IL-1β的mRNA水平仍明显高于白藜芦醇组(t=11.31,P<0.01;t=10.54,P<0.01)。 结论 SIRT1基因沉默减弱了白藜芦醇对辐射诱导的NLRP3和IL-1β的抑制作用,说明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SIRT1、抑制NLRP3、降低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辐射引起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辐射对于原代成骨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的影响,进而研究辐射导致骨损伤的分子机理。 方法 采用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经0、2、4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后,采用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辐射对M-CS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2 Gy和4 Gy γ射线照射均能引起成骨细胞M-CSF mRNA(t=-17.329, P < 0.01;t=-3.841, P < 0.05)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4 Gy照射后则会导致成骨前体细胞M-CSF mRNA表达水平上调(t=-4.478, P < 0.05),但与对照组比较,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显著差异。 结论 2 Gy和4 Gy γ射线照射后,成骨细胞M-CSF表达水平上调能增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IV-1 Tat蛋白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以及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方法:使用包含102个与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微阵列检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TE671)及已转染tat基因的TE671细胞(TT2)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基因芯片的检测中发现,与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6个基因Cdc25C,KIF2C,Cdc20,DNA-PKcs,CTS1,Wee1在转染tat基因的细胞中表达下调;细胞周期检测发现TE671细胞和TT2细胞经4 Gy γ射线照射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G2/M期阻滞,但表达Tat的TT2细胞G2/M阻滞出现较TE671细胞晚,而在照射后48 h时TE671细胞G2/M期阻滞已恢复,但TT2细胞阻滞仍很显著.另外,TT2细胞S期阻滞时间延长.研究进一步发现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在TT2细胞中表达增强.结论:HIV-1Tat蛋白导致G2/M检验点功能紊乱,将影响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本研究为了解AIDS合并肿瘤患者对放射治疗敏感性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odel to predict the cell-cycle process in response to ionizing radiation.Methods Human choroidal malignant melanoma 92-1 cells were used and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of c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