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正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0):751-752,F0003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是骨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多见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果严重,特别是肺栓塞病死率高。该病由于临床表现隐匿,往往易被骨科医生忽视。  相似文献   

2.
勿庸置疑,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首选方案。抗凝治疗的宗旨有二:①遏制急性血栓形成,改善急性期症状,防止血栓扩展与减少早期发生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危险度;②防止VTE的复发。第一个目的的时间窗为从急性血栓形成确诊后即刻开始治疗到急性血栓形成被灭活,治疗积极主动,充分有效,有时间限度。此期治疗可称为首期积极治疗(达到VTE抗凝治疗的标准强度与疗程)。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 bosis,DVT)两种表现形式。有学者认为,肺栓塞是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肺栓塞的原发病常常是DVT。绝大部分DVT发病前期无症状,70%以上的PTE是在死亡后发现。PTE和DVT是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存在多种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 thrombosis,DVT)两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在行心脏瓣膜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构性心脏外科中心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型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措施。观察两组围手术期VTE的发生率,心脏瓣膜术后肺栓塞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院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院内肺栓塞发生率与术后早期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VTE质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VTE预防管理模式-多学科医患交互能够有效降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为心脏外科术后VTE的预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改进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栓塞(VTE)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血管疾病,临床上可并发两种疾病:第一种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第二种是较为严重的肺血栓(PE),实质上PE是位于深静脉近端血栓的一种并发症。临床上近50%的DTV患者可发生PE,由于DVT和PE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困难,因而常导致治疗的延误,如美国,每年漏诊VTE多达26万例,因而造成每年约5万人死于急性肺栓塞。故做好积极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VTE是创伤及手术患者的常见病,本文就创伤、手术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肺栓塞 (PE)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指数增加。老龄可作为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且与多种急、慢性疾病及可能造成的凝血及抗凝血系统的失衡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阻塞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作者对老年人静脉血栓性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 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均属于静脉血栓栓塞(VTE)。静脉血栓栓塞是发病率排名第三的心血管疾病,年发病率为 (100~200)/10 万。肺栓塞(PE)是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最主要和最严重并发症,所以肺栓塞是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病死率大约为7%~ 11%。尽管目前已确定多种导致PE的危险因素,但仍有20%的患者病因不明。研究肺栓塞病因及栓塞后病理机制可以更好的认识疾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等发生率上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越来越受关注。轻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紧等症状,若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患者肺栓塞甚至引起死亡。近年来,对于外科围手术期的血栓预防的相关指南和推荐意见也越来越多。而肝脏较为特殊,它血管众多,且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和促凝血因子,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并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VTE危险分级,选择采用机械性物理预防或抗凝药物预防。本文拟对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的方案和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栓预防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NCCN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指引(2006.2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瑶  于世英 《循证医学》2007,7(5):295-312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VTE-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 肺栓塞(PE-1) 危险因素评估(VTE—A) 预防性或治疗性抗凝的相关禁忌证(VTE—B)[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DVT是各种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一旦患者发生DVT不仅影响手术疗效,甚者会造成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PE,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但DVT的临床经过往往比较隐匿,且缺乏特异性,约50% ~80% DVT患者无临床表现[2],有时首发临床症状即表现为PE.因此,识别VTE高危人群,实施有效的预防策略及治疗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VTE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本文就围手术期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及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