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院升白细胞药物应用状况,并对用药频度属前药物进行性价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售出的升白细胞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用药费用的变化,进行调整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升白细胞药物的用药情况为:地榆升白片、维生素B4用药频度属前列,而金额高频度也高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第二,其次有鲨甘醇片和肌苷片,其他还有升血宝合剂等。结论本院升白细胞药物应用频度与性价比近似,应用合理。  相似文献   

2.
了解本院升白细胞药物应用状况,并对用药频度属前药物进行性价分析。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0年1~12月售出的升白细胞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用药费用的变化,进行调整统计分析。本院升白细胞药物的用药情况为:地榆升白片、维生素B4用药频度属前列,而金额高频度也高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第二,其次有鲨甘醇片和肌苷片,其他还有升血宝合剂等。  相似文献   

3.
我院升白细胞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丽  陈东生 《中国药师》2004,7(12):963-964
目的: 了解协和肿瘤医院升白细胞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3年10月消耗的升白细胞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升白细胞口服药物,注射药物用药频度分别为32 653.35,35 650.00;用药频度居前列的主要为地榆升白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日治疗费用中最高的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最低为肌苷片.结论: 我院使用国产升白细胞药物占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联合利血生片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依就诊顺序将103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A组口服地榆升白片,B组口服利血生片,C组(地榆升白片+利血生片)联合用药,持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 C组治疗显效率为43.6%(17/39),总有效率为87.2%(34/39),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出现部分反酸、轻度胃部不适病例,复发率为14.7%,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地榆升白片联合利血生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消耗的升白细胞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的变化及药物利用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升白细胞口服药物及注射药物用药比率分别为87.07%和12.93%。用药频度居前列的主要为利血升(通用名:利可君)。日治疗费用中最高的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最低为肌苷片。多数升白细胞药物利用指数接近于1。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肺癌患者升白细胞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浙江地区11家医院2009-2014年肺癌患者每年40 d的医嘱用药数据,对其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科室分布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浙江地区11家医院2009-2014年肺癌患者升白细胞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在药品总销售金额中的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781 995.50元(3.28%)下降至2014年的626 792.80元(1.53%)。升白细胞药物销售金额比例排名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肿瘤科(29.00%)、放疗科(27.08%)和呼吸内科(9.93%)。2009-2014年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用复合辅酶和利可君片,DDDs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利可君片、小檗胺片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DC排名前3位的药物为注射用复合辅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9-2013年)/利可君片(2014年)。结论:浙江地区11家医院肺癌患者升白细胞药物的使用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疗效确切、价格适中的升白细胞药物在临床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9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别对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的口服类和注射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及头孢类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9.98%,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所有抗菌药物的40.18%。五水头孢唑啉钠用药频度最高,氧氟沙星片日均费用最低(2.5元/日);盐酸莫西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五水头孢唑啉钠、头孢唑肟钠、氯唑西林钠药物利用指数均大于1,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促进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状况。为合理选择药物,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DDs排序法及金额排序法,采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药剂科2000-2001年销售药物数据,对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频度最高为吲达帕胺;用药频度呈明显增长趋势的为复方丹参滴丸;心血管系统药物使用频度,日均费用及销售金额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应兼顾药品总金额和日均费用。选择最佳药物治疗方案,真正做到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9.
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雪芳 《医药导报》2004,23(10):0795-0796
目的:评价强力升白片及维生素B4、利血生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成本 效果比较。方法: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组(维生素B4+利血生),B组(强力升白片+维生素B4)、C组(强力升白片+利血生),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强力升白片+维生素B4治疗是抗甲状腺药物性白细胞减少症的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找出合理的成本 效果处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建虎  蒋蓓  庞允  孙朝阳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0-3620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地榆升白片,对照组口服利血生,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钱南萍  魏润新  许静  范毅  王华  姜丽丽 《中国药房》2013,(18):1638-1640
目的:评价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处方中有关癌症疼痛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2010-2012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麻醉药品处方,对处方的一般情况、药品用量、癌症疼痛患者用量、药品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及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各年度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88959.09、256533.78、589836.81元,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从2010年的0.18%上升至2012年的0.32%。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DDDs一直排在前2位,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DDDs呈减少趋势。结论:我院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癌症疼痛患者镇痛以使用吗啡制剂为主,对吗啡制剂的使用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徐峥  路敏  周颖  崔一民 《药品评价》2013,(22):14-18,44
目的:评价我院2009年-2012年口服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DDs排序、金额排序、DDC数据对我院2009年-2012年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常用品种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DDDs呈上升趋势,总增幅为40.99%,各年度总DDDs分别为2383448.16、2690553.74、3072970.07、3360334.65。DDDs排名处于前5位的是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喹酮片、瑞格列奈片(诺和龙)。口服降糖药物在4年间的总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20314119.95元逐渐上升到2012年的26573385.15元,总增幅为30.81%。磺酰脲类药物的日均消费(DDC)值最低,平均为3.80元/日。结论:2009年-2012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仍然以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为主。DPP-4抑制剂作为新型降糖药物已逐渐投入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使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上升趋势;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β受体阻断剂销售金额排序均居前3位,所占份额总和超过80%,由此可见这3类药为我院治疗高血压的主要口服药物;左氨氯地平片(施慧达)与氯沙坦钾片(科素亚)的销售金额排序和DDDs排序均居第1位和第2位,二者的比值(位次比)均为1,说明左氨氯地平片与氯沙坦钾片的使用金额与用药频度的同步性好.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符合目前的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2006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2006年均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片剂的用药频度最高,注射液中用药频度最高为加替沙星。2006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日均费用均低于2005年。结论:近2年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一致,随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在医院内部有计划地更替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抗菌药物耐药性发展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本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门诊处方中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常用的口服抗高血压药物有钙拮抗剂(CCB)、西药复方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DDDs排序列前五位的是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非洛地平、厄贝沙坦。结论: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2005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利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用DDDs、抗菌药物使用密度、抗菌药物费用密度、抗菌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来评价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现有氟喹诺酮类注射剂11个品种,口服剂13个品种,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的12.7%,DDDs、抗菌药物使用密度158734.07DDD,366.18 DDD/(1000人天),抗菌药物费用密度11332.45元/(1000人天),平均日用费用为30.95元/DDD;各品种使用差异大。注射剂DDDs和使用密度是口服剂的1.53倍,抗菌药物费用密度注射剂是口服剂的61.66倍;平均日用金额注射剂是口服剂型约40倍。结论:本研究提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应加强应用规范化,注意调节某些药品的管理模式和应用频度,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质予泵抑制剂(PPIs)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PPIs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7~2009年我院PPIs的销售金额占消化系统销售金额的40%以上,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高于整个消化系统用药的增长速度;口服PPIsDDDs比例为85%,DDC7.28~7.91元,注射PPIsDDDs比例为15%,DDC61.14—71.70元;销售金额前3位是:奥美拉唑钠(IV)两个国产品种和雷贝拉唑;DDDs前3位:奥美拉唑(奥克)、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结论:PPIs是一类发展潜力巨大的药物,兰索拉唑增长速度最快,我院PPIs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3年来口服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口服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8—2010年口服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片、格列奇特缓释片、格列美脲片;DDDs排序居前3位的是格列奇特片、格列吡嗪片、阿卡波糖片;DDC最低的是格列奇特片。结论: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疗效肯定,质优价廉的药物深受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2007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抗高血压药总DDDs分别为420.7、502.58、596.36、707.78万日;总销售金额分别为1 719.21、2 128.62、2 677.47、3 136.92万元。2004、2005年销售金额排序列前2位的是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006、2007年为钙拮抗药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结论: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较合理,基本符合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抗高血压用药原则。在品种选择上,体现了有效性、安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2010-2012年抗糖尿病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其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数据用Excel2003软件进行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构成比、日均费用(DDC)等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糖尿病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稳定上升,DDDs排在前3位的为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DDC排名前3位的为依帕司他、甘精胰岛素、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结论:我院2010-2012年抗糖尿病药物的使用状况较为合理,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选用倾向较大,口服新贵药和胰岛素制剂将会占据更大份额,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