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了客观、量化的评价各针灸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然后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信息及数据提取,最后通过Review Manager5.0版本meta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meta分析所得数据,提示电针疗法与针刺疗法、两种针灸疗法合用与一种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疗法与针刺疗法、针刀疗法与电针疗法、针灸结合饮食控制疗法与单纯饮食控制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穴位埋线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疗法。两种针灸疗法合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优于一种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和电针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相当。针刀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疗法。针灸结合饮食控制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饮食控制疗法。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综合征、针灸、针刺、电针、火针、耳针、耳压、梅花针、皮肤针、艾灸、三棱针、拔罐、走罐、穴位注射等为检索词,检索了国内外相关医学数据库,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纳入标准,治疗组为针灸疗法,以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疲劳评定量表FAI、疲劳量表FS积分为测量指标,共纳入28篇文献,并对其中13篇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的总有效率合并比值比(OR)=4.56,95%CI为[2.84,7.33],8篇文献显效率合并OR=2.07,95%CI为[1.49,2.88],8篇文献临床治愈率合并OR=2.51,95%CI为[1.64,3.85],3篇文献疲劳评定量表FAI积分合并权重均差(WMD)=-29.52,95%CI为[-36.17,-22.88],4篇文献疲劳量表FS积分合并WMD=-1.22,95%CI为[-1.77,-0.67],治疗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纳入的国内外文献来看,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效,但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Springer、Medline数据库,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用Revman 5.2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共19篇文献,1 65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19篇文献均以有效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对同质性较强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显示穴位埋线组与其他疗法组相比较,合并后OR=2.45,95%CI[1.81,3.32]。总体效应检验,Z=5.81,P0.01,两者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疗程≥3个月时,穴位埋线相对于其他疗法合并后,OR=2.61,95%CI[1.53,4.46],效应检验,Z=3.51,P0.01,两者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3个月时,穴位埋线相对于其他疗法合并后,OR=2.38,95%CI[1.65,3.44],效应检验,Z=4.64,P0.01,提示两者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方面,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穴位埋线组与电针组对比,OR=1.79,95%CI[1.08,2.95],P=0.02;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对比,OR=1.89,95%CI[1.16,3.09],P=0.01。提示穴位埋线与电针或针刺相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说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疗效优于其他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包括Web of Scienc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及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文献语种不限,最终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收集所有针灸联合疗法治疗CF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 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RCT(1329例患者)。1)对比单纯针刺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疗法能显著提高治愈率[OR=2.08,95%CI=(1.37,3.14),P<0.05]及总有效率[OR=3.43,95%CI=(2.39,4.93),P<0.05],并显著改善CFS患者的疲劳症状评分[MD=3.86,95%CI=(2.94,4.78),P<0.05]。2)定性综合分析表明针灸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优于口服中药或西医治疗。结论:针灸联合疗法治疗CFS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正>针灸疗法对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医生运用针灸治疗本病通常是:在治疗方法上,大多采用或普通针刺、或温针疗法、或电针疗法、或穴位注射疗法等;在取穴上[1],使用最为频繁的穴位依次是:颈夹脊、风池、曲池、合谷、肩井、外关、大椎、太阳、百会、足三里、内关、风府、手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糖尿病膀胱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膀胱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针刺、电针、耳针、穴位注射、艾灸等为主题词,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膀胱的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要求文献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合并比值比(OR)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膀胱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权重均差(WMD)评价残余尿量、每次尿量;漏斗图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结果共13篇文献94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显效率合并OR值为2.66,95%CI为[1.85,3.82];总有效率合并OR值为4.04,95%CI为[2.68,6.09];两组残余尿量合并WMD值为-66.86,95%CI为[-102.49,-31.22];每次尿量合并WMD值为143.61,95%CI为[129.88,157.33],上述结果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来看,针灸或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的疗效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辨证分型及疗效,试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性。方法通过在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检索筛查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80篇文献,纳入20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8篇文献进行了辨证分型治疗。疗效上,传统针刺循经选穴治疗优于非穴针刺或假针刺、温针灸优于电针治疗、针刺结合其他疗法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治疗。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疗效,又以循经选穴针刺、温针灸和针刺结合其他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但需进一步观察不同针灸疗法治疗CFS的临床疗效,提高针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肩手综合征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查阅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方法,发现常规针法、特殊针法(巨刺、缪刺法、关刺、合谷刺、焠刺法、经筋刺法、醒脑开窍针法)、特定部位刺法(眼针法、耳针法、腕踝针法),以及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温针灸、拔罐疗法等其他针灸疗法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安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为临床非药物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头痛的国内文献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张璐  刘保延  晋志高 《中国针灸》2003,23(11):633-636
目的 :探讨针灸疗法对头痛是否有效。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了国内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 ,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 1 3篇 ,对其中 9篇偏头痛文献进行了Meta 分析。结果 :9篇试验的合并OR =3 0 3,95%CI:[2 1 2 ,4 35] ,针刺组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χ2 =6 0 3 ,P<0 0 1 )。结论 :从国内的临床文献来看 ,针灸治疗偏头痛有效 ,对其它类型的头痛疗效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检索各文献数据库创库至今所有针灸治疗本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分,运用Revman 5.3辅以STATA 13.0软件对其有效率效应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5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累计5865例病例。温针、电针及普通针刺疗法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疗效分别优于封闭治疗、口服西药和单纯推拿,总有效率方面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电针、普通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本病优于封闭疗法、口服西药及单纯推拿,可综合推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良好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1.
黄奏琴  裴建  王伟明  宋毅 《天津中医药》2015,32(11):700-704
针灸、康复训练等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各有优势,且针灸与康复疗法之间有很好的互补性,研究表明针灸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的综合疗法优于其单一治疗方法,已逐渐成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向和临床研究热点之一,因此,将针灸、康复训练等中西医疗法的优势有机综合应用是神经康复学的探索方向,也是现代多专业一体化治疗理念的有益探索,符合当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综合治疗模式的政策精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及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个队列,A队列(治疗组)62例和B队列(对照组)60例。A队列(治疗组)为中药泡洗+按摩+针灸+康复训练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案,B队列(对照组)为单纯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简式Fugl-Meyer法进行上肢功能评分、Ashworth痉挛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以及测量肩关节活动度范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P<0.05或P<0.01),以及改善上肢痉挛和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可提高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及肩胛骨的控制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组患者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较训练前明显减轻,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人迎联合刺络治疗脑梗塞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7例脑梗塞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人迎联合刺络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缸%,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结论:针刺人迎联合刺络治疗脑梗塞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电针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温针组加温针治疗,电针组加电针治疗。治疗后对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值、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有改善(P〈0.05)。温针组治疗前后手部肿胀值变化明显优于电针组(P=0.001),电针组的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温针组(P=0.0066)。结论:温针和电针对肩手综合征治疗均有效。温针治疗长于消除手部肿胀;电针治疗长于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选用更适合的针刺方法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2.50%(P&lt;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针药结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药结合的结合方式不仅仅指传统的针刺结合中药的内服、熏洗,还包括针刺与西药的结合、穴位注射等。采用针药结合为主治疗肩-手综合征,具有双管齐下、相得益彰的优势,且操作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易于患者接受。以针药结合为主的多种干预手段的综合疗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将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及时了解当前针药结合治疗肩-手综合征的进展情况,对于寻求肩-手综合征的最佳治疗方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李水琴  李小玲 《中医药研究》2010,(11):1320-1322
目的观察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48例)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频电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lg-Meyer(FMA)法、Barthel(BI)指数分别评定患侧上肢疼痛、手指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MA-Meyer评分及Barthe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97.92%,对照组78.00%,P〈0.05)。结论中频电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组及康复组各60例,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30例,好转24例)疗效优于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19例,好转27例),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症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