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甘胆酸(CG)水平将ICP产妇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并随机抽取同时期的正常孕产妇30例作为正常组,观察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ICP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早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等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重度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羊水污染、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临床上通过分度诊断和正确处理,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4-01—2005-12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第二医院68例ICP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妊娠结局(研究组)。对照组32例,为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ICP孕妇。比较两组的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各并发症的发生率:早产67.6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18%,产后出血29.4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产前、产后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低体重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易发生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功能异常。应重视此类疾病的治疗,加强母婴监护,药物治疗同时适时终止妊娠对母婴的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产妇和国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17例GDM合并ICP患者和85例单纯G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间孕妇分娩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先兆早产、早产、酮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剖宫产、产后出血、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畸形、死胎、死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早诊早治,有效控制血糖及胆汁酸,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感染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孕产妇,其中单纯ICP孕妇为对照组272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ICP组为观察组59例。观察乙肝ICP组和单纯ICP组发病时孕周、肝功能及血总胆汁酸、妊娠结局及产后肝功能及血总胆汁酸水平,记录分娩时间、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肝ICP组与单纯ICP组瘙痒、黄疸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乙肝ICP组患者出现瘙痒、黄疸时间明显早于单纯IC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时的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二组低体重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乙肝ICP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81%,高于单纯ICP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ICP的发病时间提前,产后出血率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正常范围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影响TSH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297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进行回顾性研究,按四分位法根据血清TSH值从低到高分为4组(N1组、N2组、N3组、N4组),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血压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影响TSH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4组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1组收缩压低于N3、N4组,N2组收缩压低于N3组;N1组舒张压低于N3、N4组,N2组低于N3、N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TSH水平与孕周、舒张压呈正相关(β系数0.043、0.102,P<0.05)。结论:妊娠晚期正常范围内血清TSH水平可能与收缩压、舒张压、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关。正常范围的TSH水平随孕周增加及舒张压的上升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pregnancy,ICP)是妊娠特发性疾病,早产是其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之一.ICP发生与妊娠期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干预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70例ICP患者干预治疗前后,与同期未作过任何干预的48例ICP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围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瘙痒评分、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孕周较长,新生儿体重较重,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P<0.01)。但低体重儿、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正确处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可明显减轻孕妇的瘙痒症状,降低围生儿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5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围生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围生结局。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分娩的500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观察其围生结局;选择正常孕妇300例为对照组。结果:①重度、轻度ICP分别为126、374例,两组和对照组平均孕周分别为35.1±1.2周、37.4±1.6周和39.2±1.9周,早产率分别为96.4%、16.6%和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度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③2例围生儿死亡,均为重度病例。结论: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处理,有助于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产儿与自发性早产儿的妊娠结局,探讨ICP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3例ICP患者,统计因ICP及其并发症而终止妊娠的早产儿(ICP早产组)的早产率、孕周、儿科住院情况、处理和结局,并与同期自发性早产280例(自发性早产组)进行围生儿结局对比分析。结果:1323例ICP孕妇,发生早产270例,早产率20.41%,其中双胎12例,分娩胎儿282个,经阴道分娩83例,剖宫产187例(69.26%)。与自发性早产组相比: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CU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较自发性早产组高(P<0.05)。结论:ICP早产和剖宫产密切相关,医源性提前终止妊娠是早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ICP早产儿中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邢爱耘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2):888-892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以皮肤瘙痒、母血中胆汁酸水平升高为其主要临床特征。ICP对母体无严重危害,但明显增加围产儿不良结局,包括早产(自然早产和治疗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以及围产儿死亡。其中死胎是医生和患者及家人对ICP的最大担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妊娠结局和新生儿近期影响。方法选取HPV感染的孕妇116例为研究组,其中下生殖道疣55例,亚临床感染59例,潜伏感染2例。另选取HPV阴性的孕妇18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合并其他感染情况、妊娠结局、新生儿患病情况及分娩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合并其他感染如风疹病毒等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发现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患者;研究组经阴道分娩者羊水、脐静脉血感染率及胎盘病理检查阳性率等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下生殖道HPV感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状瘤率低,分娩方式对新生儿患病率影响不大,也不会增加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下生殖道HPV感染孕妇易合并其他下生殖道感染,如风疹病毒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在孕期行非产科手术时麻醉方式、手术因素及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对母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7例因非产科疾病行手术治疗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疾病分类、最终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早产及流产率等妊娠结局,比较不同孕期、不同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感染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87例患者疾病分类:急性阑尾炎35例(40.2%),宫内妊娠合并宫外孕7例(8.1%),卵巢囊肿蒂扭转9例(10.3%),卵巢肿物21例(24.1%),泌尿系结石13例(14.9%),胆囊结石2例(2.3%);不同孕期接受非产科手术孕妇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孕妇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流产率、早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及全身麻醉在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早产及流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合并感染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孕妇合并感染情况对妊娠结局有影响,感染组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34.7±0.7)周与(38.5±0.2)周,Z=5.088,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和流产率均高于对照组[41.7% (10/24)与31.7% (20/63), χ2=7.585;50% (12/24)与7.9% (5/63), χ2=19.588;50.0% (12/24)与0, χ2=29.659;P值均<0.05]。 结论孕期行非产科手术仍然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妊娠结局,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不同孕期进行手术、不同麻醉方式和不同手术方式对妊娠结局影响没有差别,但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病情本身的进展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及感染后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产前检查的273例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CT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因素的调查,并追踪随访孕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孕妇CT感染率为35.90%;孕妇CT阳性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24.72%)高于CT阴性组(12.20%),孕妇CT阳性组新生儿眼、肺部发病率(17.98%)高于CT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和妊娠合并慢乙肝孕妇胆汁酸升高病例的生化指标及围产结局,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到2015年11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妇产科产检并分娩的262例孕妇的病例资料,ICP组116例,妊娠合并CHB孕妇合并胆汁酸升高组146例,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和围产结局.结果:单纯性ICP组与妊娠合并CHB组在总胆汁酸最高状态下指标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生化指标均明显好转,但ICP组的转氨酶水平仍明显高于CHB组.两组的胎儿胎窘发生率分别为23.28%和14.38%,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分别为34.48%和16.44%,发生早产比例分别为43.1%和19.86%,LGA发生率分别为9.84%和2.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ICP与妊娠合并CHB经积极治疗均得到明显改善.单纯性ICP的病情监测中,除胆汁酸外,还应重视转氨酶变化.合并胆汁酸升高的CHB孕妇如治疗效果良好,可在密切监测下适当延长孕周.  相似文献   

15.
早产妇女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测定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水平与妊娠及早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Greiss法分别测定35例早产妇女(早产组),66例妊娠妇女(妊娠组),25例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静脉血中NO的含量。早产妇女血清NO深度显著低于同孕龄及足月妊娠妇女(P〈0.01),低于足月妊娠临产妇女,但无显著差异(P〉0.05)。足月妊娠临产妇女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妊娠期妇女(P〈0.01)。非妊娠组血清NO浓度显著低于早产组及  相似文献   

16.
孕妇血浆纤维结合蛋白变化预测胎膜早破早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纤维结合蛋白 (fibronectin ,FN)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采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法测定 110例妊娠 2 0~ 2 8周妇女FN值 ,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胎膜早破、早产组FN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FN水平降低 ,可作为预测胎膜早破发生、早产及提示感染的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5  
目的:确定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探讨妊娠合并BV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阴道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对不同孕期的380名健康孕妇进行BV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诊。结果:妊娠合并BV的检出率为6.8%(26/380)。妊娠合并BV孕妇的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依次为14.3%(3/21)、9.5%(2/21)及23.8%(5/21),高于无合并BV者(分别为2.2%、1.3%及5.4%,P<0.05,P<0.05,P<0.005)。结论:妊娠合并BV与母儿感染有关,有必要对妊娠合并BV孕妇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BV阳性孕妇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7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 :预防组 30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3次 ,每次 2 0 0IU ;对照组 4 8例 ,只随访查体不用药。检测母儿血清乙肝标志物 (HBVM)和细胞因子IFN γ ,IL 12 ,IL 6水平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DAS ELISA) ,测定HBVDNA含量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结果 :78例HB 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宫内感染 10例 ,宫内感染率为 12 .82 % .HBIG预防组孕妇的胎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预防组新生儿脐血清抗 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预防组孕妇血清中IFN γ ,IL 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IL 6水平、HBVDN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孕妇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