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对10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108例中阳性62例,占57.4%;基础倾斜试验阳性21例(19.4%),硝酸甘油激发倾斜试验阳性41例(38%);其中,心脏抑制型12例(19.3%),血管抑制型20例(32.3%),混合型30例(48.4%)。结论直立倾斜试验能够简便的把血管迷走性晕厥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出来,明确诊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和性别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UPS患者149例,年龄4~70岁,平均(26.78±16.34)岁;男57例,女92例.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斜70°后,每5 min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电变化,评价HUTT结果.用SPSS 11.0软件微机数理统计.结果:HUTT阳性率38.26%(57/149例),女性占82.46%(47/57例).直立倾斜(22.74±14.07)min时出现晕厥发作,≤18岁与>18岁两个亚组间[分别为(20.07±14.10)min与(25.31士13.10)min]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反应类型中血管抑制型为66.67%(38/57例),心脏抑制型为22.81%(13/57例),混合型为10.52%(6/57例),且与年龄无关(P>0.05).血管抑制型在女性较常见(57.9%,P<0.005).阳性组较阴性组HUTT结束时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阳性组男性患者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较女性降低明显(P均<0.05).将≤18岁亚组与>18岁亚组进行比较,阳性组前者起始收缩压及起始舒张压均降低(P均<0.01),终末收缩压与终末舒张压亦降低(P均>0.05),起始与终末心率稍增加(P均>0.05);阴性组的两个亚组间起始、终末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HUTT是诊断VVS的有效方法,中国人在年龄组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女性阳性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血管抑制型,男性心率及血压较女性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直立倾斜试验(HU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准金标准.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本科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46例HUT检查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ing,HUT)现已广泛用于鉴别临床晕厥患者[1-3],并成为确诊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的金标准。HUT的临床价值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 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r反应类型.结果 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 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反应特点。方法2005-01~2006-09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UPS或接近晕厥患者170例,男性64例,女性106例,年龄3~70岁,平均(23.18±15.40)岁,其中儿童(<18岁)88例。比较HUTT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特点,调查阳性患者反应类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不同类型阳性反应患者HUTT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年龄和HUTT期间的心电图变化。②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成人(≥18岁)和儿童(<18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多见于儿童。③HUTT阳性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常见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律和逸搏。④基础倾斜试验(B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21.61±10.64)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5.58±2.68)min。结论①儿童较成人易于发生阳性反应,以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居多。②HUTT期间出现心电图变化者阳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出现时要警惕阳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 (NTT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不明原因性晕厥患者进行倾斜试验并以 2 2例正常人作对照组。结果 晕厥组基础倾斜试验 (BTTT)阳性 8例 (2 2 .86% ) ,对照组基础倾斜试验无 1例阳性。舌下含服 0 .3mg硝酸甘油后有 1 9例阳性 (70 .37% ) ,对照组阳性 1例 ,假阳性率为 5% ,两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晕厥组两种试验阳性率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NTTT敏感性为 77.1 4 % ,特异性为95.45% ,诊断价值为 81 .63%。结论 倾斜试验采用 80°角 ,持续 45min,含服 0 .3mg硝酸甘油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方法对5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52例患者中阳性30例,占57.7%;基础倾斜试验阳性5例,异丙肾上腺素激发倾斜试验阳性25例;其中,心脏抑制型5例(16.7%),血管抑制型8例(26.6%),混合型17例(56.7%)。结论直立倾斜试验能简捷、有效地把血管迷走性晕厥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筛查出来,明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性别与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的相关性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114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14例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应69例(男36例,女33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4例(男女各17例)、心脏抑制型8例(男女各4例)、混合型27例(男15例,女12例)。血管抑制型患者晕厥时与晕厥前相比,血压从(120.86±13.02)/(67.71±13.59)mmHg下降到(79.36±12.59)/(45.86±7.51)mmHg(P<0.01);心脏抑制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93.80±11.99)次/min,晕厥时下降至(52.40±7.47)次/min(P<0.01);混合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102.83±15.70)次/min,晕厥时下降至(61.91±14.21)次/min(P<0.01),血压从(112.17±14.81)/(69.08±10.29)mmHg下降到(79.25±6.00)/(46.00±6.32)mmHg(P<0.01)。结论: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老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直立倾斜试验(HU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目前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准金标准。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本科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46例HUT检查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选择行HUT检查的患者46例,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16-56岁,均有晕厥病史或晕厥前兆,  相似文献   

11.
直立倾斜试验检查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2月48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基础试验或药物激发试验,持续监测心率和血压,记录阳性反应率。结果本组23例阳性,总阳性率为47.92%,其中基础试验阳性7例,药物激发试验阳性16例。分型:混合型13例,占56.52%;血管抑制型6例,占26.09%;心脏抑制型4例,占17.39%。对阳性患者给予普萘洛尔10 mg每日3次短期口服,其中2例心脏抑制型植入具有频率骤降功能的起搏器进行治疗,随访3年均未再发晕厥。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有助于阐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GTTT)的安全性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诊断价值.方法 67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及20例无晕厥史的健康人行基础倾斜试验(BTTT),BTTT阴性者连续2天随机作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TTT)和GTTT.结果晕厥组BTTT阳性20例,阴性反应的47例中GTTT阳性30例,ITTT阳性31例;对照组BTTT、GTTT和ITTT分别有1、1和2例阳性,ITTT和GTT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9%对63.8%和89.4%对94.7%.结论 GTTT是诊断VVS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TTT相似,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晕厥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不明原因晕厥患儿进行直立倾斜实验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儿中阳性23例,占71.88%,基础实验阳性9例,占28.12%,异丙肾上腺素诱发14例,占43.75%。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试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直立倾斜试验(HUTT)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诊断的影响。方法2001-01~20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儿童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进行HUTT检查226例次,年龄4~18岁,平均(12.12±3.17)岁,男93例,女133例。倾斜角度在2001-01~2005-05采用70°[n=182,平均(12.19±3.20)岁],在2005-06~2005-12采用60°[n=44,平均(11.82±3.02)岁]。根据临床症状分偶发晕厥(n=66,晕厥发作仅1次)与反复晕厥(n=160,晕厥发作≥1次)。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结果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及试验方式对UPS儿童血流动力学无影响(P>0.05),UPS儿童诊断阳性率及反应类型分布与倾斜角度、儿童患者性别、试验方式及晕厥频次亦无明显关系(P>0.05)。儿童倾斜70°体位感到欠舒适,倾斜60°体位无明显不适感。结论倾斜70°和60°对受试者血流动力学及阳性率无影响,倾斜60°体位较70°感到舒适。推荐临床上在进行儿童HUTT时选择倾斜60°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对阑尾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86例经高频超声诊断为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8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其中168例患者确诊为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88例,坏疽性阑尾炎患者28例,阑尾周围脓肿15例,慢性阑尾炎7例),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3%。结论高频超声在阑尾炎超声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涛 《临床医学》2011,31(12):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特点及其对阳性结果的影响。方法对72例因晕厥就诊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观察其心率、血压变化。结果试验阳性率为87.5%,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心脏抑制型51例,混合型3例,阴性9例。实验开始后各型心率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心脏抑制型的峰值提前出现,在晕厥前各型心率均明显上升而后在晕厥时快速回落。结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晕厥主要为心脏抑制型,晕厥前心率变化可以作为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舌下含化硝苯地平倾斜试验 (sublingualnifedipinehead uptilttesting ,SNHU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 (vasovagalsyncope ,VVS)的诊断价值。方法  4 8例VVS患者 (VVS组 )及 4 4例无晕厥病史的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 (baselinghead uptilttesting ,BHUT) ,阴性者再进行舌下含化硝苯地平倾斜试验。 结果 VVS组 4 8例中 ,BHUT阳性 12例 ,阳性率 2 5 % ,而对照组为 0 ,阳性者由平卧位至HUT阳性时心率由 (72 .3± 8.9)次 /min降至 (5 5 .9± 11.4 )次 /min(P <0 .0 1) ,平均动脉压由 (80 .3± 11.5 )mmHg降至 (5 0 .7± 10 .6 )mmHg(P <0 .0 1)。VVS组剩余 36例SNHUT阳性 16例 ,阳性率 4 4 .4 % ,而对照组仅 2例阳性 ,阳性率 4 .6 %。VVS组阳性者由平卧位至HUT阳性时心率明显下降 [(6 5 .8± 7.7)次 /min降至 (5 3.7± 10 .8)次 /min(P <0 .0 1) ,平均动脉压由 (78.3± 10 .9)mmHg降至 (48.6± 11.1)mmHg(P <0 .0 1) ]。SNHUT阳性组从倾斜开始至出现阳性反应的时间比BHUT阳性组明显缩短 ,分别为 (10 .3± 9.8)min与 (19.3± 11.7)min(P <0 .0 5 )。VVS组仅 2例而对照组仅 1例出现头痛、面红等副作用 ,但均能坚持试验。结论 SNHUT方法诊断VVS ,敏感性好 ,特异性高 ,而且操作简便省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临床特征与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的关系,探讨临床特征对儿童HUT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01~2009-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4~17岁[平均(10.36±2.67)岁]226例表现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心慌或心悸等症状的儿童,详细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晕厥史、晕厥次数、临床表现、晕厥家族史等临床特征,行HUTT检查.结果 ①临床表现:HUTT阳性组124例,HUTT阴性组102例.HUTT阳性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或头痛(67.74%)、晕厥(44.35%)、胸闷(25%)及面色苍白(12.90%).HUTT阴性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或头痛(68.65%)、晕厥(21.56%)、胸闷(16.67%)、面色苍白(10.78%).②HUTT阳性率:>12岁组患儿显著高于≤12岁组(79.55% vs 49.44%,P<0.01);女性组显著高于男性组(61.61% vs 48.25%,P<0.05);有晕厥史组显著高于无晕厥史组(71.05% vs 46.67%,P<0.05);晕厥1~2次组、晕厥3~4次组及晕厥5~10次组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晕厥家族史组显著高于无显著晕厥家族史组(71.43% vs 49.41%,P<0.01).③HUTT反应类型:124例HUTT阳性患儿中,27例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血管抑制型20例,混合型7例),97例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HNUT,血管抑制型86例,混合型11例).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年龄、晕厥家族史及晕厥史.结论 VVS患儿年龄、晕厥家族史及晕厥史等临床特征对预测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颂丽 《护理研究》2003,17(22):1323-1323
晕厥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 ,能自行恢复的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组临床表现。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神经反射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 (head -uptilttest ,HUT )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1] ,HUT阳性结果再现了血管迷走性晕厥症状[2 ] ,系目前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准金标准。我科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对符合受试指证的不明原因的晕厥病人 3 0例做了HUT。现将检查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3月我科收治的不明原因晕厥病人 3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18例 ,…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肾脏受到感染时局部能产生抗体并包被于细菌表面的原理,采用尿抗体包被细菌荧光测定技术(直接ACB试验),对61例泌感患者进行定位诊断价值的分析。临床诊断为上尿路感染者51例,直接ACB试验阳性者44例(86.3%),阴性7例(13.7%)。临床诊断为下尿路感染的10例,直接ACB试验阳性1例(10%),阴性9例(90%)。此外,作者对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