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使用钛夹的特点(或优点)。方法我科自2001年3月~2006年2月对2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采用镜下腔内丝线结扎替代钛夹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大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借助镜下腔内器械丝线结扎,不使用钛夹,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免钛夹腹腔镜下胆囊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8例胆囊三角分离困难者,用穿线结扎法处理胆囊管后行胆囊部分切除术。结果48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大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43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结论腹腔镜下穿线结扎法处理胆囊管的胆囊部分切除,不使用钛夹,操作简单,结扎可靠,并发症少,对胆囊切除困难者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LC后11例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1例中4例胆总管、右肝管损伤所致,除术中发现1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外,其余均于术后第1~3 d开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胆囊管夹闭钛夹脱落2例所致,术后第1天腹腔镜下重新钛夹夹闭1例,开腹结扎胆囊管残端1例。1例术中发现黄染,镜下钛夹夹闭迷走胆管1例。其余4例胆囊床毛细胆管胆漏,单纯引流治愈。结论严格掌握LC相关适应症,手术规范操作,注意保持腹腔通畅引流,早期发现及处理等措施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1例早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迷走胆管或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5例;胆囊管残管漏4例,经开腹探查发现胆囊管夹闭不全3例,,胆囊管破损1例(系胆管侧钛夹用力不当造成胆囊管损伤);右肝管及副肝管损伤各1例,均经开腹手术证实。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有其特点,多数为迷走胆管未结扎和胆囊管残端漏,重视胆囊三角解剖,术中仔细检查及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可避免再次手术,及时中转开腹是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立即中转开腹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10月~2 0 0 3年11月,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114 6例,术中立即中转开腹3 7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转病例3 7例,中转率3 .2 % (3 7/114 6)。男2 3例,女14例,年龄3 0~82岁。其中因急性炎症导致三角区粘连,解剖不清中转2 2例,术中B超发现胆总管结石9例(误诊1例)。术中出血2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胆囊床撕裂出血1例) ,慢性胆囊炎、胆囊与横结肠粘连1例,怀疑胆囊癌1例。术中胆漏2例。所有病例因及时中转开腹处理,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胆漏2例,其中1例开腹后发现胆囊壶腹与胆管粘连,LC分离胆囊壶腹时致胆管撕裂漏…  相似文献   

6.
Hem-O-lock结扎夹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率的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6月所完成的LC病例,根据胆囊管胆囊动脉结扎材料和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中转率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未出现近远期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胆漏,术后20h腹腔镜下探查,行胆囊管残端结扎,腹腔引流治愈。结论:Hem-O-lock结扎夹运用于LC,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中转率,操作简单易行,具有临床运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2 5 4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 32例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 ;13例单纯引流 ,其中 3例中转开腹 ;腹腔镜探查 15例 ,1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治疗 ,2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置肝下引流管治疗胆漏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B超引导置管治疗仅适于迟发包裹性胆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治的80例复杂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组(A组)和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组(B组),各组4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A组与B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87.3±12.5)mL,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45.8±15.7)mL,B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术中6例中转开腹,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术中无中转开腹者,术后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3类患者所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部分切除术在不同类型的复杂胆囊病变中均能够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主要用普通吸引器协助分离暴露胆囊三角的操作手法在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急性胆囊炎切除术中的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的急性胆囊炎病人68例,女性38例,男性30例,其中有黄疸者(A组)26例,无黄疸者(B组)42例,两组均经MRCP检查排除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三孔术式,不用超声刀.术中主要通过吸引器的钝性剥、推及吸引,暴露出胆囊三角.胆囊管及胆囊血管用可吸收缝线结扎.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经腹腔镜完成全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7±13.4) min,显著长于B组的(30.1±10.7)min,P<0.01;术中出血量A组为(45.8±16.7) ml,显著多于B组的(20.4±13.5) ml,P<0.01;A组引流管放置数显著高于B组;A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除A组和B组各出现1例术后脐疝外,所有病例均无术后出血、胆漏、胆管损伤、腹腔感染、脐部切口感染及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采用吸引器等普通腹腔镜器械可以完成结石嵌顿的重症炎性胆囊切除术,避免手术中转或次全胆囊切除;可吸收缝线可避免金属夹引起的并发症和减少手术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13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急性胆囊炎感染严重程度分为重度感染组(65例)和轻度感染组(70例),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等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率、中转开腹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0例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患者中转开腹,均为重度感染组,中转开腹率7.7%;重度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多于/大于轻度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率重度感染组(12.3%)明显高于轻度感染组(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胆管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收治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行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与对照组(n=54,行常规夹闭胆囊动脉主干的LC),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漏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胆漏。结论:急性胆囊炎行保留胆囊动脉主干的LC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患者意愿对189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中的1016例采用脐部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切口组),实际完成1001例,与同期完成的874例两孔法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单切口组1016例仅15例因胆囊壶腹部炎症严重改为传统的四孔法切除,其余1001例均顺利完成单切口下LC术.两孔法组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74例.两组均无胆漏、胆道损伤及手术死亡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单切口组与两孔法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34.5±5.2)min与(32.0±7.4)min,t=0.063,P=0.526]、术中出血量无差异[(56.5±17.8) ml与(55.2±15.9)ml,t=0.812,P=0.425]、术后住院时间无差异[(3.1±0.8)d与(3.2±O.7)d,t=1.073,P=0.326],而单切口组切口疼痛轻于两孔法组(P=0.000).结论 单切口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好,创伤更小,更美观.[关健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单切口;钛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一期缝合与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5例肝外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术的患者为观察组,53例行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腹腔引流量。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残余结石。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腹腔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发生3例胆漏,对照组术后发生4例胆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相比,胆道一期缝合尽管操作较困难、风险较高,对患者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具有费用低、住院时间短、避免放置T管后的不良反应等优点,患者选择恰当并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操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经脐下缘、脐左上缘及脐右上缘分别置入10mm30°腹腔镜及稍加改进的普通腹腔镜手术器械,完成胆囊切除术50例,其中胆囊切除术47例,胆囊部分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联合肝囊肿开窗术1例。腹腔镜下丝线双重结扎胆囊管46例,缝扎2例,圈套器结扎2例。丝线结扎、切断胆囊动脉41例,超声刀切断8例,缝扎1例。放置肝下负压球引流管1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术中无不可控制的出血,术后无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0~250m in,平均65m in,术中出血0~120m l,平均10m l。结论:"一个中心,两个操作点"是腹腔镜与操作器械间较合理的立体关系。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技术重点是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处理。掌握经脐腹腔镜结扎缝合技术可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种联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8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和经胆囊管胆道探查);B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各27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围术期各项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描述,两组间t检验,三组间经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治疗效果秩和检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和C组,而B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疗效经比较,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患者(92.6% vs. 63.0%, P<0.05),但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6% vs. 74.1%;74.1% vs. 63.0% P>0.05);三组患者的胆道感染、胆汁渗漏、肺部感染、腹腔积液以及脓肿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联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均有各自的适应证。综合来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最优,其次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探查并进行胆管一期缝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对634例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进行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改良组),同期进行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15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等情况.结果 改良组有11例因肝左叶肥大及胆囊三角显示不清改为三孔法,其余623例患者顺利完成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无出血、胆漏、胆道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组切口美容效果好(P<0.05).结论 改良两孔法腹壁微小瘢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手术瘢痕微小,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胆囊良性疾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1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组(研究组,n=66)与T管引流组(对照组,n=6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前合并症、肝功能、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与大小、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补液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安全、有效;相较T管引流具有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费用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110例有症状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分为单切口组(56例)和传统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切口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痛觉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切口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单切口切口外观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其优势在于提高患者切口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