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采用巩膜瓣下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对98例(10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5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65例(80眼)巩膜瓣下“巩膜小湖”内注透明质酸钠。术后进行了2月~1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出院眼压平均11.15mmHg左右。2月复查眼压均在13.43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4~16mmHg。结论深层巩膜切除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巩膜瓣不同缝合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于2009-01/2013-05来我院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4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36~72岁。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传统巩膜瓣缝合法对本组所有患者巩膜瓣进行缝合;对照组采取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法对巩膜瓣进行缝合。 结果:术后1 d;2 wk;1,3 mo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和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术后6mo两组眼压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浅前房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mo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合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是安全有效的,较传统方法更能降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半球形巩膜瓣和花瓣样巩膜瓣羟基磷灰石(HA)眼座一期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将43例(43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半球形巩膜瓣(20眼)和花瓣样巩膜瓣(23眼)均为HA眼座I期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月~1年。结果半球形巩膜瓣HA植入组1眼并发伤口裂开,经药物治疗后14d愈合;花瓣样巩膜瓣HA植入组1眼并发结膜伤口轻度裂开,药物治疗后10d愈合。半球形巩膜瓣组3眼不同程度残留上睑凹陷。花瓣形巩膜瓣组1眼出现残留上睑凹陷。结论巩膜花瓣形切口HA植入,手术方法简便,术中不破坏眼外肌正常位置及眶脂肪,保留后部巩膜,防止植入物后移、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是Cairans(968年)首先报告的,术中浅层巩膜瓣为矩形;而孙世维[1]提出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可为三角形,并有人报告三角形巩膜瓣的疗效及优点[2]。我院自1991年4月至1993年4月间,利用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时,随机地在部分病人采用三角形巩膜瓣,并与同期手术的矩形瓣组疗效作一回顾性比较。对象及方法对象:两种术式均为本院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随访二年至四年。矩形瓣组(以下简称A组)85人(102眼),男31例,女54例,平均年龄56.5岁(40~76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半天,平均1.76年。三角瓣组(以下简称B组…  相似文献   

5.
巩膜瓣翻转术修补角膜穿孔湖北宜昌市中心医院眼科(443003)李鹏梁祖忠1992年至1995年,我们用巩膜瓣翻转术共治疗各种复杂的角膜穿孔11例(11只眼),其中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例,细菌性角膜溃疡2例,爆炸伤2例,碱烧伤1例,角膜穿通伤合并感染、角...  相似文献   

6.
侧方巩膜瓣修补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破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梁切除术是常见的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如术中因某种意外,致使巩膜瓣破损,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我们采用在原巩膜瓣测方再做一巩膜瓣的方法,补救术中失误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麻醉与其它手术步骤同正规小梁切除术。当巩膜瓣发生破损后,经努力修补缝合仍明显漏水时,将破损巩膜瓣铺好,瓣的两主角缝合于原位。然后根据破损的位置选择破损重的一侧,再做一3X6mm大小的1/2厚度第二巩膜瓣,基底与原瓣侧方切口平行,距离约lmrn。分离后翻转遮盖在破损巩膜之上,两角缝合在原巩膜瓣的另一侧万,瓣的松紧应适度,避免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设计Ⅰ期义眼台植入术的一种新术式。方法 将30例Ⅰ期义眼台植入术患者随机分入2组,带线义眼台组和板层巩膜瓣组。板层巩膜瓣术的关键是以直肌止端剥离板层巩膜瓣使肌肉与眼球分离代替常规的直肌剪断缝合。对比观察2种术式的术后反应、义眼台活动度和义眼片配戴情况。结果 带线义眼台组14名患者术后均有恶心、呕吐和胀痛,板层巩膜瓣组14名患者仅有疼痛;板层巩膜瓣组义眼台和义眼片运动度明显好于带线义眼台组(P=0.0075,P=0.0017)。结论 与带线义眼台术相比,板层巩膜瓣术减轻了对眼外肌的牵拉,术后无胃肠反应;术中注意保护肌肉与肌筋膜,远期运动度良好;结膜囊弧度好,义眼片的跟随运动好。板层巩膜瓣术可以作为I期义眼台植入术的又一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深层巩膜咬切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在我们所查阅的杂志中其巩膜瓣均为矩形,在巩膜面上需切三个刀口要缝合2—4针,手术比较复杂。根据孙世维编著《青光眼的临床及其进展》一书介绍,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可以是三角形。由George.和Spaeth、M、D、所编眼科手术学中描述,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作成三角形,既安全又容易关闭瓣膜。于是我们试把三角形巩膜瓣用于深层巩膜咬切术。我院从1984年9月到1986年8月共作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瓣移植治疗病理性前巩膜葡萄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前巩膜葡萄肿3例(3眼)和前巩膜葡萄肿穿孔伴化脓性眼内炎1例(1眼)施行同种异体巩膜瓣移植,随访5~24个月。观察视力、巩膜植片、视网膜、眼压及其并发症等。结果3例玻璃体切除后的前巩膜葡萄肿,巩膜移植术后视力均同术前;巩膜植片表面可见血管网,植片无溶解,视网膜均在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例前巩膜葡萄肿穿孔伴化脓性眼内炎,巩膜移植术后视力由术后光感/光定位不准恢复至0.05,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视网膜在位。巩膜植片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略呈弧形隆起,并有新生血管长人,形成加厚的“新巩膜”。结论同种异体巩膜瓣移植治疗病理性前巩膜葡萄肿,能修补菲薄或穿孔的巩膜,且无排斥反应;能有效维持眼压,尽可能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0.
2例真性小眼球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男性青年患者,眼轴均<16 mm。鼻下及颞下象限赤道区分别做1/3巩膜厚度正方形巩膜瓣并切除瓣下2/3巩膜厚度巩膜组织。术后1~3个月黄斑区视网膜下液逐渐减少,半年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近完全吸收,病情稳定。提示2象限巩膜瓣下巩膜切除术治疗真性小眼球葡萄膜渗漏综合征安全有效,深板层巩膜瓣下切除、5-氟尿嘧啶和透明质酸钠的联合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眼科, 2022, 31: 394-39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无线结的巩膜层间锯齿状缝线技术(ZST)固定脱位人工晶状体(IOL)的临床疗 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1 年6 月至2016年12 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采用无巩膜瓣 无线结的巩膜层间ZST重新复位固定的IOL脱位者21例(21眼),其中不全脱位者15眼,全脱位者6眼。 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定期随访。之后每12个月随访1次,共4~8次。观察分析患者术后 的IOL位置和稳定性、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术眼IOL位置良好,无偏位或 IOL瞳孔夹持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眼压正常。随访期间,所有术眼IOL均在位居中,无偏位 和倾斜现象;未见IOL巩膜ZST固定处聚丙烯线头侵蚀暴露,无聚丙烯线滑脱及局部结膜充血或眼 内感染者;视力稳定良好,无高眼压或继发青光眼者。结论:无巩膜瓣无线结的巩膜层间ZST固定 脱位IOL效果良好,术后IOL固定牢固,无线结侵蚀暴露及眼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结膜瓣移植治疗眼部烧伤和眼科手术后巩膜缺血坏死的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共13例眼部烧伤和眼科手术后巩膜缺血坏死、溶解的患者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了结膜瓣移植,其中碱烧伤4例.热烧伤6例.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巩膜坏死3例。对所有患者行带蒂结膜瓣转位或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其中4例行单纯结膜瓣移植,2例联合部分板层角膜移植(LK)术,6例联合羊膜移植(AMT)术,1例联合LK和AMT术。随诊3—24个月,对手术后巩膜坏死和结膜瓣存活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移植的结膜瓣1周内血运差、色苍白,1周后逐渐出现充血表现,2周拆除结膜瓣缝线后充血症状逐渐减轻。13例患者结膜瓣均愈合良好,巩膜坏死控制。至最后一次随访,2例角膜透明,3例角膜植片透明,1例角膜斑翳.7例角膜血管化。结论结膜瓣移植(或联合LK和AMT)治疗眼部烧伤和眼科手术后巩膜坏死在临床上安全有效,能够较好地解决巩膜穿孔的风险,为后续治疗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眼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58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并应用MMC。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随访6~18月。结果术后有50眼(86.21%)的眼压≤21mmHg;3眼(5.17%)加用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5眼(8.62%)的眼压无改善。结论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MM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中小巩膜瓣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林  向其嘉 《眼科》1998,7(2):91-9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做小巩膜瓣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对38例(38只眼)青光眼作2mm×3mm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并与38例(38只眼)做4mm×4mm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两组条件基本相同,随访6~19个月。结果:小巩膜瓣组功能性滤过泡占92.11%,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占73.68%(P<0.05)。成功率在小巩膜瓣组为93.37%,对照组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果显示小梁切除术中做小巩膜瓣有助于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结膜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我们51例(66眼),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接受结膜外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6眼)接受标准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第1天前房正常;观察组25眼,占83.33%,对照组19眼,占52.78%,随访3月 ̄3年,观察组眼压下沉率为89.47%,结论 此术式安全、有效,可减少青光眼滤过术的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可拆式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解可拆式巩膜瓣缝线是否能有效地减少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以65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5眼)为对象。前6个月,34例病人(48眼)接受标准小梁切除术;后6个月,31例病人(57眼)接受可拆式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一天、七天、一月及一年,检查比较两组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和眼底情况。结果:在可拆式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组,术后早期Ⅱ—Ⅲ度浅前房和视力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3.51%和10.53%;而在标准小梁切除术组,为16.67%和29.17%(P<0.01)。而且,术后前房轴深减少值与术后一天眼压成直线负相关关系。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超滤过是前房形成迟缓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的主要原因。可拆式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从而减少因超滤过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CST)的临床疗效,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对109例(109只眼)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式进行分组。比较手术后不原排斥率及角膜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动物实验分组及方法同临床。结果 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角膜移植术组,角膜植片新生血管出现时间及排斥发生时间较全角膜移植术(TCT)组延迟,而较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组3 ̄6个月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眼部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对148例(148眼)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2例(42眼)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的严重眼部化学伤(Ⅰ组),与同期13例(13眼)行全角膜移植术(Ⅱ组)和93例(93眼)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Ⅲ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手术后角膜的透明度、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排斥率及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结果:带环行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组与全角膜移植组比较,角膜植片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及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均延迟,排斥率下降。透明率明显提高。而较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半年后的排斥率明显增加,透明率明显下降,结论:带环形板层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严重眼部化学伤后重建眼前节的有效方法。其免疫学机制复杂。术后  相似文献   

19.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4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前房深度,并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内压。结果 术后4眼发生浅前房(10%),经调整缝线后浅前房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其余36眼前房深度正常。随诊6-12月,1例2眼需再次手术,余38眼眼压均在7-15mmHg。所有患者视力均无下降。其中8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异体巩膜移植联合结膜瓣覆盖术治疗眼科手术后无菌性巩膜融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因眼部手术后发生无菌性巩膜融解10例(1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巩膜坏死组织涂片,微生物培养,及血清学检查。采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覆盖术,术后局部滴眼。结果术前10只眼巩膜坏死组织的细菌及真菌培养均未见微生物生长,仅1只眼类风湿因子异常高表达,8只眼患有干眼。实施异体巩膜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8只眼术后32~50d巩膜坏死区愈合,2只眼于术后40d及48d后发生巩膜植片融解。结论全身胶原血管性疾病及手术刺激等所致的免疫反应可能是眼部手术后产生无菌性巩膜融解的主要原因;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可控制及修复巩膜融解,有效保留眼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