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加叠氮钠和传统的去氧胆酸钠法去除细胞后心脏瓣膜形态学及生物力学差别,为构建理想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两种方法处理6~7月龄新鲜猪主动脉心脏瓣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脱细胞基质改变,厚度仪测量组织厚度,行拉力测试观察两种方法处理后力学变化上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处理后组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检和透射电镜见叠氮钠-去氧胆酸钠法对基质破坏较少,处理后生物力学优于传统去氧胆酸钠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叠氮钠-去氧胆酸钠法能更好保护去除瓣叶组织后的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2.
Dong NG  Ye XF  Sun ZQ  Shi JW  Qiu YM  Chen JJ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6):1128-1131
目的观察脱细胞猪主动脉瓣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探讨不同预处理改善天然支架组织相容性的效果。方法新鲜猪主动脉瓣经酶加去污剂法去除细胞,力学测试仪检测其最大负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将脱细胞瓣膜分别予磷酸缓冲液、多聚赖氨酸和未灭活胎牛血清包被处理,然后种植大鼠主动脉肌成纤维细胞,甲基噻唑基四唑试验检测细胞黏附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酶加去污剂法能完全脱去瓣膜细胞,基本维持胶原纤维的空间结构,但其最大负荷、最大应力及弹性模量下降,最大应变上升(P〈0.05);胎牛血清预处理去细胞瓣能显著提高肌成纤维细胞的黏附率,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并在瓣膜表面形成连续的细胞层(F值=129.26,P=0.000)。结论酶加去污剂法可较完全去除猪主动脉瓣膜细胞并保持细胞外基质的三维结构,但其生物力学性能有所下降;胎牛血清预处理能改善脱细胞瓣天然支架的细胞黏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3.
脱细胞牛心包种植人血管混合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脱细胞牛心包上种植人血管混合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血管混合细胞种植在脱细胞牛心包材料上,观察种子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和牛心包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 种子细胞全层覆盖脱细胞牛心包表面,并浸润至组织内部生长;牛心包表面为扁平、片状、分层的细胞覆盖,细胞表面有少量绒毛和纤细的纤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细胞Fibronectin相关抗原呈阳性表达;种子细胞能分泌纤溶活性物质t-PA和PAI-1.结论 人血管混合细胞种植后附着满意,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相容性好,生长状况好,并具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脱除猪主动脉瓣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利用组织工程学技术 ,将受体活性细胞种植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支架上 ,孵育出活性心脏瓣膜 ,无免疫原性 ,不需抗凝 ,耐久性强 ,有自身修复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脱除猪主动脉瓣上细胞成分的方法 ,评价其效果 ,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较理想的生物材料。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 :采集热缺血时间小于2h的成年猪心脏 5 0个 ,完整取下主动脉瓣 ,4℃Hanks液漂洗。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5枚 ) :用去污剂 酶消化法[1] 进行脱细胞处理后分别行热皱缩温度、机械强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 ;B组 (2 5枚 )作为对照组。2 .脱细胞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酶连续消化法制备犬颈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时对材料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制备犬颈总动脉脱细胞血管基质材料,通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和DNA含量的检测,判断细胞的脱除情况;检测脱细胞材料的拉伸强度、爆裂强度及顺应性,判断脱细胞过程对材料生物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血管细胞成分被完全去除,血管细胞外基质成分保留完整;与新鲜犬颈总动脉相比,脱细胞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爆裂强度没有明显的改变,而材料的顺应性有所降低。结论:生物酶连续消化法制备的犬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保持了与新鲜血管大部分生物力学性质,但材料的顺应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方法处理的脱细胞犬气管基质在无载荷及零应力状态下的张开角和残余应变,并对组织工程化气管的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犬的第5~10气管环,分别进行酶消化法和深低温冷冻法处理,测量制成的脱细胞犬气管基质与新鲜气管在无载荷及零应力下的张开角及残余应变。结果:新鲜犬气管的张开角大于2组脱细胞犬气管基质的张开角,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酶消化法脱细胞犬气管基质的张开角及残余应变大于深低温冷冻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方法脱细胞处理后,犬气管的径向支撑性能将受到影响,其中酶消化法构建的组织工程气管基质抗压缩能力优于冷冻法处理组的气管基质。  相似文献   

7.
脱细胞牛心包羊肺动脉补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脱细胞牛心包构建有活性的组织工程羊肺动脉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将新鲜牛心包采用酶 -去污剂联合脱细胞处理作为血管补片材料 ,从小尾寒羊颈外静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进行传代扩增培养 ,然后分层种植到已消毒的脱细胞牛心包 ,体外培养 7d后 ,自体细胞 -脱细胞牛心包补片作为实验组 (n=5 )植入羊肺动脉 ,分别于 4周 ,6周 ,8周 ,12周和 2 4周取材 ;单纯脱细胞牛心包补片作为对照组 (n=3) ,于 4周 ,12周和 2 4周取材 ,对两组牛心包补片均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 ;测定钙、胶原和弹性蛋白的含量。 结果 所有动物均存活 ,羊肺动脉补片内未见血栓 ,无明显动脉瘤样扩张 ,两组补片钙含量与正常肺动脉比较无明显差别。随补片植入时间的推移 ,弹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 ,与正常肺动脉弹性蛋白含量相似 ,显示进行性的组织重塑。 结论 自体细胞 -脱细胞牛心包羊肺动脉补片与单纯脱细胞牛心包补片在体内通过组织重塑在一定程度上均可形成有活性的血管壁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用去污剂-酶消化联合肝素结合处理法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方法:犬颈动脉管壁经脱细胞后部分再行肝素结合处理,样本经组织学及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机械性能研究观察脱细胞对管壁弹性和强度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肝素结合效果和结合程度.将结合与未结合肝素的脱细胞血管同时植入16只兔双侧颈动脉,术后21 d B超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犬颈动脉血管壁细胞被完全去除,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机械性能无明显破坏,肝素结合于管壁全层,植入兔颈动脉后两侧均无血管阻塞,而肝素结合组血栓形成少于未结合组.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联合肝素结合处理可以作为制备脱细胞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构建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 ,对比研究同种心脏瓣膜去细胞前后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液氮保存的人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 ,采用低渗液 -去污剂 ( 1%DOA) -核酸酶去细胞法 ,测定去细胞前后组织学、组织厚度、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基因组DNA含量、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同种心脏瓣膜、管壁及肌肉组织中去除所有细胞成分 ,保留了完整的细胞外基质。与去细胞前相比 ,管壁组织的含水量 [( 75 4 4± 1 84 ) %对 ( 82 0 5± 0 71) % ,P <0 0 5 ]明显增加 ,组织基因组DNA含量显著下降(瓣叶下降 91 14 %、管壁下降 91 5 3% ) ;瓣叶组织含水量、组织厚度、热皱缩温度及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低渗液 -去污剂 ( 1%DOA) -核酸酶去细胞法方便有效 ,去细胞的同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学特性稳定 ,符合机体要求 ;且为受体细胞化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天然纤维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尝试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作为脱细胞试剂,制备脱细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分析其生物学性能。方法用0.25%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溶液及核酸酶对猪的带瓣膜管道进行脱细胞处理,并对其进行DNA、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HE、Movat染色和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大鼠皮下包埋实验分析生物相容性。结果经脱细胞处理后,带瓣膜管道的瓣叶和管壁中DNA含量仅为正常的1.35%和2.81%,可溶性蛋白含量仅为正常的8.46%和12.65%,细胞成分几乎完全去除。HE和Movat染色及电镜观察显示组织结构完整、细胞结构完全消失,胶原、弹性纤维、蛋白聚糖等主要基质成分充分保留;瓣膜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瓣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可降解性。结论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脱细胞试剂,以此可以建立一套低毒、高效、对组织结构无损伤的脱细胞方法,并制备出生物学性能优异的脱细胞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