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芪莲舒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芪莲舒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方法 :将 97例符合标准的胃癌前期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芪莲舒痞颗粒治疗组 6 1例和维酶素对照组 36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①综合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 .3% ,对照组为 4 7.2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②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比较 ,临床症状积分、胃镜像、病理疗效、病理积分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芪莲舒痞颗粒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疗效 ,是逆转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胃痞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胃痞消组和胃复春组,每组各29例。胃痞消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胃痞消治疗,胃复春组采用口服中成药胃复春片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病理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主症和次症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胃痞消组的下降作用均明显优于胃复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疗效方面:胃痞消组和胃复春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93.10%,胃痞消组的疗效优于胃复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黏膜病理学改变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胃痞消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积分下降(P0.05),而胃复春组治疗后不典型增生积分下降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胃痞消组在降低胃黏膜萎缩积分方面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胃痞消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疗效,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和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观察芪莲舒痞(QLSP)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胃黏膜血流量及胃黏膜厚度的影响,探讨芪莲舒痞方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大鼠120只按体重随机分组,分出正常组20只,其余大鼠采用“MNNG+雷尼替丁+乙醇+饥饱失调”的综合造模方法复制CAG癌前病变Wistar大鼠模型,通过随机抽样病理检测确定造模成功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复春组、芪莲舒痞大、中、小剂量组各15只,并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后,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检测胃黏膜血流量及胃黏膜厚度。结果芪莲舒痞方能降低大鼠CAG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增加CAG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和胃黏膜厚度。结论芪莲舒痞方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有效复方,能明显增加CAG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胃黏膜厚度,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络病理论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PLGC)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随机选择108例CAG并PLG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n=54),对照组予以胃复春治疗,研究组予以芪莲舒痞汤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感染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脘疼痛、痞满胀闷、纳呆食少、嘈杂泛酸及嗳气等临床症候积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p阳性根除率为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阳性根除率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络病理论芪莲舒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清除患者机体内部炎性因子,降低患者癌变率.  相似文献   

5.
孙立伟 《当代医学》2011,17(19):105-106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治疗组,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联合中药胃舒煎剂治疗,另选2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单纯予西药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胃镜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胃镜、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9.2%,对照组分别为58.3%、54.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舒煎剂联合西药克拉霉素、奥美拉唑和替硝唑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且改善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莪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莪连颗粒、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变化,以及单个症状疗效和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慢性炎症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脘疼痛、胃脘痞闷、疲乏方面,以及在胃黏膜肠腺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莪连颗粒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肠腺化生.  相似文献   

7.
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对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相似文献   

8.
秦晓波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X):54-54,62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方法 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口服化浊解毒方,对照组40例,口服胃复春.均连用2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1),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胃镜象(除水肿外)变化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胃黏膜病理表现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浊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满意,化浊解毒方不仅能够较好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对于胃黏膜的恢复、肠上皮化生的改善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的逆转作用研究。方法选择山东省消化病防治中心和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治疗组)口服芪莲舒痞颗粒,每次2袋,日3次冲服。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2周内作胃镜及病理检查。常规病理对胃黏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按轻、中、重分别记分为1、2、3分,各部位组织得分之和为各项目之总积分。结果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胃镜下组织黏膜图像变化,结果发现,芪莲舒痞颗粒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胃镜下组织黏膜的图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胃镜下组织黏膜图像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莲舒痞颗粒对食管黏膜异型上皮样变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优于既往的常规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化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肠化方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65.7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胃脘痞闷、嗳气、疲乏、失眠等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仅嗳气症状显著改善(P〈0.05)。②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③两组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程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肠化方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形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络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通络养胃汤为基础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32例。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汤剂通络养胃汤,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口服,疗程6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85.7%,对照组为71.88%(P〈0.05);治疗组胃镜疗效和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养胃汤为基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陈振文 《甘肃医药》2014,33(2):105-106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卫生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药物有果胶铋、维酶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98,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相对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纾萎方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病理改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89例CAG患者分为治疗1组(纾萎方)63例,治疗2组(纾萎方加减)64例,对照组(胃复春)62例。观察3组病理检查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ATP)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病理疗效:治疗1组总有效率73.02%,治疗2组总有效率73.44%,对照组51.61%(P〈0.05);症候积分差变化:治疗组1组6.16±2.73,治疗2组5.08±4.86,对照组2.80±2.57(P〈0.01)。治程和随访无CAG癌变发生。结论:纾萎方对CAG、IM及ATP有逆转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CAG临床和病理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治疗,每组50例,治疗后予以胃镜复查,统计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0%)和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治愈率(60.0%)和总有效率(72.0%)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世杨  杨国云  陈卓 《四川医学》2014,(9):1171-1173
目的 观察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除上述处理外,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辅助治疗。结果 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达93.75%,高于对照组(P〈0.05),且愈显率达73.3%;治疗组患者内镜下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项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和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筛选出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随机分成电项针治疗组和脑复康治疗组各34例,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电项针治疗组患者34例,显效8例(23.5%),有效20例(588%),无效4例(11.8%),恶化2例(5.9%).总有效率为82.4%。脑复康治疗组患者34例,显效6侈t。(17.6%),有效15例(41.2%),无效9例(26.5%),恶化4例(11.8%),总有效率为61.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纽治疗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项针治疗组HDS、MMSE评分改善优于脑复康治疗组(P〈0.05)。结论:电项针疗法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90例。治疗组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冲剂、胃蛋白酶合剂、甲硝唑、阿莫西林、吗丁啉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显效64例,有效7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190例,痊愈5例,显效45例,有效65例,无效70例,总有效率63.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清内镜结合电子染色(i-scan)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343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普通内镜检查、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高清内镜i-scan模式检查,根据肉眼所见管腔黏膜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胃黏膜萎缩,取黏膜做病理检查,比较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普通内镜检查100例,诊断萎缩性胃炎54例,诊断率为54%;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检查114例,诊断萎缩性胃炎83例,诊断率为72.8%;高清内镜i-scan模式检查129例,诊断萎缩性胃炎110例,诊断率为85.27%。与病理组织学结果比较,普通内镜、高清内镜普通白光模式、高清内镜i-scan模式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7%和76.09%;74.70%和80.65%;78.18%和84.21%。结论高清内镜iscan模式与普通内镜、高清内镜白光模式相比更容易发现胃黏膜萎缩的病变位置,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