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明权  赵玉棉 《吉林医学》1994,15(4):213-215
为了补充心脏手术后病人血容量不足,又不浪费血液。本文对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后采用静脉回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的方法,补足丢失的血容量,结果使病人在术后短时间内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维持在正常状态。因此心脏手术后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安全可靠,是补足血容量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自体血回输在大出血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出血病人自体血液回收的再输入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择17例大出血病人进行自体血液回输(自体组),根据病情分两种方法进行:(1)回收的血液经收集至贮血滤血器内过滤后回输;(2)经收集、抗凝、过滤、分离、洗涤、净化后回输。观察其对休克纠正的效果、围手术期的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及病人预后情况。并与12例大出血异体血输入病人(对照组)比较。结果17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回收自体血共24000mL,回收率为87.5%,结合输入晶体、胶体液,维持稳定的血液循环。对照组需输入大量库血,且输血并发症高。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是抢救大出血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26例,A组14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12例为对照组完全输注库血补充。结果A组回收原血(1488.4±392.7)ml,回输洗涤红细胞(746.2±21.6)ml,A组所有病例在术中均未输库血和血浆;节约用血19350ml,对照组出血量(1398.2±414.7)ml,输异体血(723.1±289.2)ml。两组输注后PH值均有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范围,对电解质、PT、APTT及ACT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34例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后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自体血,经稀释及体外循环转流后回输入体内,并将体外循环机内余血超滤回输,以达到减少失血血细胞压积,提高微循环灌注及搭桥血管再通,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避免大量输入同种异体血制品的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自体回收血与库贮血血小板含量的对比.方法: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对100例患者体腔内或创面的血液进行吸引、过滤、离心、清洗、净化处理,形成红细胞悬液,在术中或术后回输给患者.记录回收血液总量和经自体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总量.观察自体回收血与库贮血中的血小板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结果:本组100例,共计回收血液210750 ml,处理后血液12350 ml,全部回输,无一例输血反应和感染.同时对比观察处理后血液中血小板含量,自体回收血比库贮血明显降低.结论:经洗涤处理的血液血小板含量低,大量输血应补充血小板并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中自体血经离心洗涤后回输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形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心脏瓣膜替换患者,分为自体血洗涤回输实验组及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4、72h及7d红细胞免疫功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常规,并观测洗涤处理后浓缩血及机血、库血内红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实验组患术后PBC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且恢复较早;体内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低;PBC数量及红细胞体积比回升较快。镜检示洗涤处理后的PBC形态正常,结构完整、清晰。结论:自体血洗涤回输可促进体外循环术中受损红细胞免疫功能尽早恢复,并能保护其形态结构,增加新鲜完整红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心内直视手术中机器余血的应用赵敏巴特尔商乃集(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010020)心血管手术出血多,需要用库血补充血容量。但随着血液传染病的增加如肝炎、艾滋病等,如何减少库血应用成为关注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手术出血,应用体外循环机器余血的回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的效果。方法对25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应用国产京精牌3000P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的出血,经过过滤、分离、清洗后回输给患者。结果每例平均回输自体血765.2 mL,80%患者术中、术后不用输库血;术后检测患者的血液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能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节约临床用血,避免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体外循环装置回收术中自体血 ,再根据平均动脉压 (MAP)回输 ,并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回收血及术毕 2 4h患者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液培养、尿量及尿颜色。结果 :平均出血量 (4916± 188.5 )ml;平均回收血量 (45 30± 135 .7)ml,回收率达 92 .1%。全组术中、术后 2 4h尿量 >5 0ml/h ,颜色清亮 ,无血红蛋白尿 ,回收血、术后 2 4h患者血液细菌培养阴性。结论 :利用体外循环装置和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作自体血回输 ,可达到节约用血、减少输血并发症、保护血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回输优点很多,回输方法无论是洗涤式还是非洗涤式,一直在做改进。我们医院自2001年4月以来,使用体外循环的动脉微栓过滤器及改制的瓶塞,经妥善连接管道后,对37例大出血患者进行非洗涤式自体血的收集、过滤及回输,操作简便,比较符合无菌、无毒、无热源的输血要求,抢救病人及时有效,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冬 《广东医学》2006,27(9):1429-1430
目的 了解急诊创伤性血胸胸血自体回输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熟悉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血输注护理的对比以及自体血回输护理的体会。方法 运用自体血回输治疗和护理10例急诊创伤性血胸患者。结果 10例急诊创伤性血胸患者在行自体血回输治疗和护理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血回输提高了大失血时抢救的成功率,优于异体血输注。在自体血回输过程中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发现及处理自体血回输过程中的并发症;完善自体输血装置,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术中自体血回输是指将病人自身的血液经抗凝、过滤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的方法。我院自1986年6月~1998年4月,共施行术中自体血回输救治失血性休克危重病人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0例,女12例,年龄在26~56岁。外伤性脾破裂10例,外伤性肝破裂2例,宫外孕10例。回输血量500~1000ml 15例,1000~2000ml 7例。全部病人抢救成功。自体血回输后发生输血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自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其中25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自体血回输(B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常规、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和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结果: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82±123)ml,输异体血量(75±23)ml。B组术中输异体血量(427±134)ml。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常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将24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例。A组采用自体血回收机回收术野出血,经过滤、离心、净化、清洗后,以洗涤红细胞的形式回输;B组完全输注库存血补充失血。记录回输血量及库存血输血量。结果:A组平均每例回收浓缩红细胞600ml,除1例髋关节置换翻修患者因术中失血较多,输入400ml血浆外,其余患者均未输库存血;B组平均每例输库存血550ml。两组比较.A组共节约用血6000ml。表明术中自体血回输是髋关节手术安全有效的补充失血的方法.对减少输库存血的机会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体外循环技术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效果.方法:利用体外循环机单头泵转动产生的负压吸引术中出血,经肝素抗凝,微栓过滤器和贮血器双层过滤后回输给患者.结果:20例患者回收血液14 600ml,自体血在回收后4小时内全部回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用体外循环机回收自体血经济方便、滤过安全、回收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的回输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全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临床意义和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组条件相似的初期关节置换的50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实验组(25例)术后使用自体引流自回输装置,对照组(25例)使用负压吸引球。记录引流/回输血量及与输血有关的反应。结果:实验组平均回输引流血492ml,未输库血,也未发现输血反应及菌血症。对照组平均术后输库血400ml。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结论:自体引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围手术期应用不同自体血回输方式的有效性。方法:收集行脊柱椎间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167例,根据围手术期输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单纯自体血回输组(n=48)、自体血+术中回输组(n=26)、自体血+术后回输组(n=64)、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n=29),对比各组手术前后抽血检查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术前抽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HGB、HCT、PT、APTT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WBC水平存在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术后1周WBC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输血过程中,均未出现溶血、肾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严重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自体血+术中回输组、自体血+术后回输组、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组皮疹及低体温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自体血回输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血+术中回输+术后回输是一种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值得在老年脊柱融合手术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6日至2004年12月12日,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36例病人,46个膝关节行表面置换手术,其中30例病人,40个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回收术后出血并及时输注给病人,减少使用同种异体血,统计输血量,并与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病人的输血量对照。结果:20例单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150~600ml,平均450ml:10例双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450~1650ml,平均1060ml,单个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输注同种异体血480m1.较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手术病人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血的输血量,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临床实践分析了采用自体血回输成功抢救49 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情况。本组病人年龄15 ~60 岁,原发病主要有宫外孕破裂、外伤性肝脾破裂等。开腹后根据病人情况、腹腔积血情况( 时间长短,有无污染等) 回输自体血量150ml~2400 ml,平均830 ml,部分伴输库血,均获成功救治。因此认为自体血回输具有安全、快捷、无传染危险、不产生对血液成份的免疫反应等优点。但在操作时要注意防治输血反应,溶血及受到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少用或不用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常规,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A组采用预充库血,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回输剩余机血,B组采用无血预充,术前放血,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全部机血.结果:B组围术期异体库血用量较A组减少50%,严格输血指征,病人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采用无血预充,中度血液稀释,回输机血,加强血液保护,减少库血用量或不用库血,对病人无不良影响,不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