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图像与重T2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hT2W-3D-FLAIR)融合图像评估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经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采集内耳3D-FLAIR及hT2W-3D-FLAIR(TI=2 050 ms、2 250 ms)图像,经后处理获得hT2W-3D-FLAIR融合图像,对比观察3D-FLAIR图像与融合图像显示膜迷路积水的效果。结果 3D-FLAIR图像及融合图像中,内淋巴区域均表现为低信号,充盈钆对比剂外淋巴均呈高信号;周围骨骼和空气在3D-FLAIR图像上为低信号,而在融合图像上呈等信号。融合图像可更准确地区分内、外淋巴与周围骨骼及空气的边界,显示耳蜗基底转、中转及顶转膜迷路积水患耳数量均高于3D-FLAIR图像(χ2=3.864、13.393、21.646,P均<0.05),而显示前庭膜迷路积水患耳数量与3D-FLAIR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结论 相比3D-FLAIR图像,hT2W-3D-FLAIR融合图像评估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1H-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的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具有癫痫病史、常规MRI诊断为FCD的患者行单体素点解析波谱序列扫描,测定脑内疑似FCD病灶及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代谢物。使用LCModel软件对13例扫描后接受手术治疗、且病理学确诊为FCD的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比较FCD病灶(病灶组)及其影像学显示正常的脑组织区域(对照组)的MRS数据。结果 病灶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及肌醇(In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甘油磷酸胆碱(GPC)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肌酸(Cr)、磷酸肌酸(PCr)及谷氨酸+谷氨酰胺(Glu+Gl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FCD病灶的NAA、Ins及GPC含量发生显著变化;1H-MRS 结合LCModel软件诊断FCD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3.
MRI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MRI征象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92例肩关节MRI疑诊SAIS患者,以关节镜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单一征象或联合征象诊断SAIS的效能。结果 Ⅲ型肩峰、肩峰下间隙变窄、肩袖撕裂和联合征象诊断SAIS的敏感度分别为51.06%(24/47)、72.34%(34/47)、80.85%(38/47)和85.11%(40/47),单一肩袖撕裂诊断敏感度与联合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68),特异度(64.44%,29/45)低于联合征象(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08)。结论 MRI可显示SAIS肩袖损伤、肩峰形态和最短肱肩间隙狭窄,根据以上三种征象联合诊断SAIS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4.
比较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比较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分别进行MS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MR对T1-2分期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SCT(P<0.05);MRI对T3、T4分期的敏感度与MS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常规MRI和DWI三种扫描方法诊断淋巴结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6.60%、58.49%、73.58%。DWI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2.31%和88.24%;与组织病理结果具有中等相关性,Kappa值为13.927(P=0.001)。MSCT和常规MRI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无相关性,Kappa值分别为1.128(P=0.288)和1.585(P=0.208)。结论 在结直肠癌T分期方面,MRI较MSCT具有一定优势;DWI能更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T MR 反转时间(TI)对流入反转恢复序列(IFIR)门静脉系统非对比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 31名(正常组)、门静脉高压患者12例(门静脉高压组)采用不同的TI行冠状位IFIR序列扫描。评估采用不同TI所得的IFIR图像的门静脉主干SNR、主动脉SNR、肝脏组织SNR、门静脉主干CNR,根据门静脉及其分支显示清晰程度进行评分。对上述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受检者不同TI图像的门静脉主干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组肝脏组织SNR、主动脉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TI门静脉图像分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高压组不同TI图像的肝内分支评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选择900 ms TI时,门静脉高压组门静脉主干SNR和CNR、图像评分均低于正常组,TI为1100 ms时,两组图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正常受检者,TI为700 ms时既能得到较好的背景压制的图像,又能保证显示门静脉远端细支血管;而对于门静脉高压患者,选择TI为1100 ms更有利于门静脉分支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6.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成人正常甲状腺的重复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正常甲状腺组织弹性参数的重复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28名,应用SWE技术,由同一检查者于不同时间及不同检查者分别行甲状腺弹性成像,应用Q-Box获取甲状腺双侧叶中部的弹性参数(Emean),评价组内及组间的重复性。结果 ①检查者内同一天两测值E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左、右叶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 0.81、0.94,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0.88(P均<0.001),提示组内重复性很好;②检查者内不同天两测值Emea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ICC值分别为0.59、0.86,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r=0.69、0.72(P均<0.001),组内重复性好;③检查者间两测值E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叶ICC值分别为 0.64、0.58,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r=0.45(P=0.014)、r=0.57(P=0.002),组间重复性好。Bland-Altman图示组内及组间SWE测量值具有良好一致性。结论 SWE可定量获取甲状腺的杨氏模量值,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对40名非运动员(正常组)和17例专业曲棍球运动员(运动组)的双膝关节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DTI扫描,生成DTI伪彩图,于连续两个髌软骨最大层面上选择5个ROI(内侧、偏内侧、中间、偏外侧、外侧),测量各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系数(MD),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运动组右侧髌软骨各部位的FA值减小,MD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左侧髌软骨上层偏外侧、外侧及下层偏外侧MD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运动组左、右髌软骨各部位的FA和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组右侧髌软骨的上层内侧与外侧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 P=0.012)。结论 FA值和MD值能够体现髌软骨水分子弥散能力的变化,量化髌软骨早期损伤的生化改变。DTI技术可以对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不同程度早期损伤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钆布醇与Gd-DTPA增强MRI检出脑转移瘤的能力。方法 对10例MR增强扫描疑似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随机分配对比剂注射顺序,行钆布醇(0.1 ml/kg体质量)和Gd-DTPA(0.2 ml/kg体质量)MR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对比剂MR增强扫描检出转移瘤的能力,并比较二者转移瘤SNR、CNR及对比强化值(CE)的差异。结果 钆布醇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5个,Gd-DTPA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2个,显示转移瘤质量评分分别为(3.40±0.72)和(3.24±0.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对比剂后延迟3 min、7 min及10 min,钆布醇增强MRI中转移瘤SNR、CNR和CE均高于Gd-DTPA增强MRI(P均<0.05),各延迟时间点间SNR、CNR和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Gd-DTPA增强MRI比较,钆布醇增强MRI显示脑转移瘤更加清晰,能检出更多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大静脉(VOG)管径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行MR检查的孕中晚期正常胎儿86胎,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成像稳态采集(FIESTA)序列、DWI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下VOG及脑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获得“优势”序列,以此测量VOG管径,对所得测量值与孕周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S-FSE序列对VOG及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优于其他序列(P<0.05),以此序列测量胎儿VOG横径为(2.92±0.35)mm,VOG横径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正相关(r=0.762,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0.799+0.070XP<0.05)。结论 SS-FSE序列是显示胎儿VOG及静脉窦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正常胎儿VOG管径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在正常腕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价值。方法 对1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3D-DESS、常规T1W自旋回波(SE-T1W)序列、T2W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序列、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PDW)序列行腕关节扫描。测量并计算各序列上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腕骨间软骨及腕骨骨髓SNR及CNR,比较3D-DESS与常规SE序列图像SNR、CNR的差异。结果 3D-DESS图像上TFCC、腕骨间软骨SNR均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而3D-DESS上骨髓SNR与FS-FSE-T2W、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DESS显示腕骨间软骨/骨髓CNR明显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3D-DESS图像TFCC/骨髓CNR与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SE序列相比,3D-DESS序列能更为清晰地显示腕关节软骨,对诊断腕关节软骨病变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鼓室和静脉途径给药后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磁共振成像(3D FLAIR MRI)显示梅尼埃病患者迷路变化的效果。方法将36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静脉组经肘静脉(n=18)注射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鼓室组(n=18)经双侧鼓膜分别注射等量稀释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分别于4 h、24 h后行内耳3D FLAIR MR扫描,观察双侧迷路显影情况;在双侧耳蜗底转及同层脑干区域勾画ROI,分别计算并比较2组耳蜗底转及同层脑干的信号强度比值(CM比值);记录两种方法显示耳蜗、前庭内淋巴积水情况,对比2组CM比值及淋巴积水率差异。结果鼓室组患耳CM比值(1.86±0.74)与健耳CM比值(1.68±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静脉组患耳CM比值(1.46±0.31)高于健耳(1.26±0.21,P=0.001)。鼓室组患耳CM比值(1.86±0.74)高于静脉组(1.46±0.31,n=18,P=0.044),健耳CM比值(1.68±0.77)高于静脉组(1.26±0.21,n=18,P=0.032)。结论经鼓室给药与静脉途径给药后内耳MRI观察梅尼埃病患者内淋巴积水效果相当;前者外淋巴间隙信号强度较高,后者可同时观察双侧内耳及血-迷路屏障渗透性,且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常规二维MR序列(T1W、T2W、T2FLAIR)比较,探讨三维容积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脑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具有脑脊液化验结果的NPSLE患者行T2W、T2FLAIR、3D-FLAIR轴位平扫,在T1W增强扫描后24~48h内行T1W及3D-FLAIR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增强扫描。在轴位平扫图像统计脑内直径<6mm病灶的数量,在增强图像评估有无脑膜病变强化及脑膜病变的强化范围。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头部扫描发现异常。25例患者T2W、T2FLAIR、3D-FLAIR分别发现脑内直径<6mm异常信号灶为183、213、307个,三者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显示T2W与3D-FLAIR、T2FLAIR与3D-FL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2W与T2FL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8例患者中,16例脑脊液腰穿结果存在异常,其中T1W、3D-FLAIR增强扫描分别发现脑膜病变强化5例、12例,敏感度分别为31.25%(5/16)、75.00%(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NPSLE患者在3D-FLAIR增强发现脑膜局灶性强化,而在T1W增强未见确切强化。5例NPSLE患者T1W增强发现脑膜病变强化,对比相同层面的3D-FLAIR图像,两者脑膜异常强化范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FLAIR序列能较T2W、T2FLAIR发现更多直径<6mm的异常信号灶。在发现NPSLE脑膜异常改变方面,3D-FLAIR增强扫描较常规T1W增强扫描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兔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心肌病模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方法 将30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10只。对实验组兔每日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45 μg/kg体质量,共4周,建立甲亢动物模型;对照组兔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于第4周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依据所测参数将实验组分为向心性肥厚亚组(CH亚组)和离心性肥厚亚组(EH亚组);以组织追踪法(TT)测量兔心脏二尖瓣瓣环的收缩期位移峰值(Ds),检测各组兔凋亡心肌细胞及bcl-2、bax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未见凋亡心肌细胞;CH亚组、EH亚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均<0.01),其中EH亚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CH亚组(P<0.01)。CH亚组、EH亚组bcl-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EH亚组bcl-2表达明显低于CH亚组(P<0.01)。CH亚组、EH亚组bax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EH亚组bax表达明显高于CH亚组(P<0.01)。CH亚组、EH亚组bcl-2/bax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CH亚组的Ds低于对照组,EH亚组的 Ds明显低于对照组及CH亚组(P均<0.01)。CH亚组、EH亚组Ds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53,P<0.05),与bax呈显著负相关(-0.74,P<0.01),与bcl-2呈显著正相关(r=0.82,0.01)。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为兔甲亢性心肌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兔甲亢性心肌病不同左心室构型血管内皮功能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纯种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对实验组兔每日经腹腔注射左旋甲状腺素(45 μg/kg体质量)建立甲亢动物模型,依超声参数分为向心性肥厚(CH)亚组和离心性肥厚(EH)亚组,超声检测各组兔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D)和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在QTVI条件下测量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期峰值速度(Ve)、计算两个位点平均峰值速度及E/V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亚组、EH亚组的EDD显著减小,且EH亚组更明显(P均<0.01).与对照组及CH亚组比较,EH亚组NEDD显著减小(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CH亚组、EH亚组的Ve显著减低(P均<0.01),且EH亚组Ve较CH亚组减低更显著(P<0.01);CH亚组、EH亚组的E/Ve显著增高(P均<0.01),且EH亚组E/Ve较CH亚组增高更显著(P<0.01).实验组EDD和NEDD与Ve呈正相关(P均<0.05),与E/Ve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兔甲亢性心肌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膜迷路积水是许多耳科疾病内耳损伤后相同的病理改变,如梅尼埃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最常见的就是梅尼埃病。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典型症状及相关耳科检查进行诊断,但诊断的特异性较低。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结合多种序列,能够观察活体膜迷路积水,为诊断膜迷路积水提供直观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氨基质子转移成像(APT)及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宫颈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宫颈鳞癌[高分化组(n=11)、中分化组(n=16)、低分化组(n=9)]患者APT、DKI等资料,分别于非对称性磁化转移率(MTRasym)、平均峰度系数(MK)、平均扩散系数(MD)伪彩图上测量宫颈鳞癌组织的MTRasym、MK及MD值,并比较各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鉴别不同病理级别宫颈鳞癌的效能,观察各参数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3组间MTRasym、MK、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82、15.21、15.35,P均<0.01)。MTRasym值鉴别高、中分化及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的诊断效能均最佳(AUC=0.85,0.90,P均<0.01),分别优于MD(AUC=0.83、0.78,P均<0.01)和MK(AUC=0.82、0.82,P均<0.01)。MK值、MTRasym值与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r=0.78、0.69,P均<0.01),MD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68,P<0.01)。结论 APT和DKI参数均有助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相比DKI,APT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无创性定量评价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早期评价右心功能的指标。方法 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3周、4周、5周、6周亚组),对实验组大鼠腹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分别于给药后3周、4周、5周、6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再进行右心导管测压。采用ECHOPAC工作站脱机分析,测量超声心动图数据,比较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肺动脉压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亚组右心室中间段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心室侧壁厚度、偏心指数、肺动脉瓣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以及5周亚组三尖瓣瓣环位移、右心房横径、右心房长径、右心房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右心室中间段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心室侧壁厚度,偏心指数、肺动脉瓣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能较早反映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时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心室不同构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性心肌病兔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实验组兔(20只)腹腔注射左甲状腺素 建立甲亢动物模型,对照组兔(10只)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至实验结束。对两组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测定血清中cTn-I水平。实验组依据超声参数分为向心性肥厚(CH)亚组和离心性肥厚(EH)亚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亚组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期峰值速度(Ve)减低(P<0.01),EH亚组二尖瓣环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Vs)、Ve明显减低(P均<0.01)。CH亚组和EH亚组血清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EH亚组较CH亚组血清cTn-I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cTn-I与Vs及Ve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血清cTn-I浓度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可较敏感地反映甲亢性心肌病心肌损害的有无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的扩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及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39例临床诊断明确的CSM患者(病例组),以21名无脊髓功能损害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颈椎MR检查及小FOV DTI,分别测量病例组C2~3水平、病变水平及对照组C2~3、C3~7水平FA值及平均扩散系数(MD)值,并对CSM患者进行JOA问卷调查。 结果 病例组脊髓受压水平F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3~7水平FA值(P<0.05),C3~7各水平FA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病变水平M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3~7水平MD值(P<0.05)。病例组C3~4和C4~5水平FA值与JO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633,P=0.003;r=0.446,P<0.05)。 结论 CSM患者病变水平FA值明显减低,C3~5水平FA值随CSM患者临床症状的加重而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