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养阴化痰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在糖尿病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出现的气阴亏虚、痰瘀互结之证,病性为本虚标实。本病的病因以痰浊为主,故治疗以养阴化痰为主。结论:养阴化痰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痰浊之邪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证候要素。痰浊所致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可进一步导致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DIED)的发生,因此临床中应重视DIED发病的痰浊病机。  相似文献   

3.
健脾胃化痰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书珩 《天津中医药》2009,26(3):179-17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以手足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多见.笔者认为该病本于脾胃受损,标为痰瘀阻滞.故以健脾胃化痰浊祛瘀血为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温润化浊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采用益气温润化浊通络法治疗,予以中药消渴通络丸,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治疗,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对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证候积分、神经传导速度都有显著改善,且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润化浊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总结唐奇志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唐奇志认为当代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关键病因病机在于浊毒困脾。浊毒不解,气机失常,内蕴血分,阻滞脉络,灼血伤津则引起消渴痹证。基于血分浊毒困脾理念,唐奇志临床以自拟化浊祛毒凉血通络汤加减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不愈,阴损及阳,以致气血运行、水液代谢异常,气滞、血瘀、痰浊闭阻经络,筋脉失养,发为本病;其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依据其病机与证型,提出汗法亦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进一步对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当于中医的"痹症""痛症""痿症"等范畴。该病的发生与五脏病变相关,而痰瘀形成难化,多责之于脾肾二脏,脾肾两虚是本,而痰瘀之象是标,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本,故健脾补肾是本病的关键,豁痰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手段,标实重视"痰瘀",其脾肾两虚、血瘀、痰浊贯穿本病的始末,临症"见痰休治痰,治病必求本",提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思路。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因素,目前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病与气虚、血瘀、痰浊有密切关系,从虚、瘀、痰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虚、瘀、痰的轻重进行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行气化浊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3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周铭 《中医药信息》2002,19(4):47-48
通过对 7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 ,采用等级症状资料积分法对治疗前后进行统计 ,提出以行气化浊活血法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结果 ,该法对于气滞血瘀湿阻型患者 ,总有效率达79 1%。  相似文献   

10.
气阴两虚,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之根本;痰浊瘀血是发病关键,宜从气阴两虚,痰浊瘀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特点为: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因此,治疗本病应益气养阴治其本,化痰活血治其标。以此为组方原则,组成糖周宁方。经临床研究证实,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病机本虚标实:虚则脾肾阴阳虚弱、肝血不足;实则血瘀、痰湿、湿热阻络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凉、麻、痛、痿四大主症为临床特点。其主要病机是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血瘀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终。临证当首辨其虚实,虚当辨气虚、阴虚、阳虚之所在;实当辨瘀与痰之所别,但总  相似文献   

13.
朱红梅 《陕西中医》2010,31(1):58-5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糖化浊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降糖活血方(广木香、当归、川芎、生黄芪、益母草、丹参、玄参、生地、赤芍、葛根、苍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降糖化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岳仁宋运用椒芪连梅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丰富的经验,其认为脾弱胃强是糖尿病的核心病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日久而发病,素体脾肾阳虚,津液输布障碍,浊毒邪气郁积,从而发为麻木、冷痛。核心病机是阳气亏虚,毒损脉络,因此治疗当选择温阳通痹、理糖泄毒为法,温养阳气,宣通闭阻,调节精微输布,驱逐病理浊毒,用以花椒、黄芪、黄连、乌梅为主要药物的椒芪连梅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探讨吴深涛教授辨治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病痛痹)的临床经验。临证总结出"博、精、奇、慎"四字心法,分血虚寒凝,痰浊阻络,浊毒内蕴、络脉瘀阻,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督脉劳损证等五种证型辨证论治。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的作用,并且具有针对性强,肝肾毒副作用小的优点。但中医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分型多且繁杂,因而致使临床推广不便。王旭教授秉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瘀热致消"学术思想,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与瘀热密切相关,瘀热证候可出现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此主张从瘀热辨治本病并以清化瘀热为治疗大法。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与瘀热的关系,并佐以王旭教授以清化瘀热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案例,为从瘀热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打下坚实的理论及临床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董志  郭万良  张玉楝 《光明中医》2006,21(10):10-13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李振中、尹翠梅提出的痰浊不化相当于西医的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本质所在.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8.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林兰的"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证"关系的论述和仝小林的糖尿病"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等观点,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的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形成血管病变,致使脉络(血管)损伤,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9.
黄淑玲教授认为脏腑气血亏虚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而痰浊、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总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上,黄教授主张中医分期辨治,并创新性运用督灸疗法中新的施灸方法与结合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的疗效,扩大了督灸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其学生李振中提出的痰浊不化相当于西医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和仝小林的糖尿病"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的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致使脉络(血管)损伤,形成血管病变.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