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董志  郭万良  张玉楝 《光明中医》2006,21(10):10-13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李振中、尹翠梅提出的痰浊不化相当于西医的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本质所在.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痰浊瘀血相关性的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笔者依据先师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和林兰教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关系的论述,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就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理、实质与辨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瘀血阻络,痰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林兰的"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证"关系的论述和仝小林的糖尿病"久病入络,络瘀脉损……络损(微血管病变),脉损(大血管病变)"等观点,提出痰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痰浊不化的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形成血管病变,致使脉络(血管)损伤,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4.
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祝谌予教授提出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痰浊不化……为标”理论和林兰教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关系的论述,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浊不化,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而致脉络(血管)闭阻。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5.
依据祝谌予教授提出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痰浊不化……为标"理论和林兰教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血瘀关系的论述,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浊不化,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而致脉络(血管)闭阻.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血管病变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它严重地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危及病人的身心健康,是导致病人伤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也给病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它是国内外关注的疑难病症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与中医痰浊凝结不化相关的论治国内外少有报道,笔者依据已故祝谌予老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宝贵经验,以及其学生李振中教授对痰浊不化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再论痰浊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施今墨对糖尿病的论述和祝谌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 ,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 ,防治原则 ,遣方用药等作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 ,痰浊不化 ,痰浊瘀血互结 ,日久脉络 (血管 )闭阻。益气养阴 ,化痰散结 ,活血化瘀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8.
痰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是造成病人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疑难病症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关痰浊不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的论述,国内外至今尚无报道。笔者依据前贤施今墨先生对糖尿病的精辟论述和先师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探索,就痰浊不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不揣浅陋,论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机 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虚血瘀或阴虚血滞,而致血液瘀滞。脾虚气弱,健运失权,无力输布…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管病变当重痰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病机、体质证型分析、治疗用药三方面论述痰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认为痰瘀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痰瘀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痰瘀同治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必须及早介入。  相似文献   

10.
论痰浊内阻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浊内阻是体内肿块形成的关键病机,随着肿瘤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痰证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从细胞间质及细胞黏附因子等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内环境因素对痰证理论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肿瘤细胞和细胞间质之间的津液代谢失调与痰证理论的相关性。很多学者报道临床应用痰证理论治疗肿瘤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痰浊内阻的理论特点及治疗方法上论证痰浊内阻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1.
试论痰浊瘀血与中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不离“痰”的本质,痰浊-痰凝-痰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痰浊为起始阶段,痰凝为中间环节,痰瘀为终末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痰”的不同状态制定治则治法,痰浊初起当健脾化痰,痰浊凝滞当化痰散结,痰瘀互结当兼活血化瘀,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多年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糖尿病务管病变多有痰浊瘀血互结之征.  相似文献   

14.
陈见纺  严军 《光明中医》2023,(8):1445-1448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后期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中医中药早期参与能有效改善该病预后。笔者从“阳虚、寒凝、痰浊、血瘀”等因素影响气血运行的机制着手,尝试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并探讨运用“通阳泄浊法”治疗的机制,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认为NIDDM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并不缺乏,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主要的病理机制及显著的特征,它是国内外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关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的机理与中医痰浊不化的理论相吻合,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痰浊凝结不化密切相关的论述,国内外尚无报道.笔者依据已故先师祝谌予教授的科学预见--痰浊不化和西医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科学理论,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探索,就胰岛素抵抗的机理和防治,不揣浅陋,论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6.
痰浊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医学认为NIDDM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并不缺乏 ,导致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主要的病理机制及显著的特征 ,它是国内外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关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的机理与中医痰浊不化的理论相吻合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痰浊凝结不化密切相关的论述 ,国内外尚无报道。笔者依据已故先师祝谌予教授的科学预见———痰浊不化和西医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科学理论 ,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探索 ,就胰岛素抵抗的机理和防治 ,不揣浅陋 ,论述如下 ,以就正于同道。1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糖尿病以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治疗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114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随机抽取,分为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糖管停胶囊治疗组78例;活血化瘀的糖复康胶囊对照组36例,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78例,显效29例(37.18%),有效41例(52.56%),无效8例(10.26%),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中显效9例(25.00%),有效18例(50.00%),无效9例(25.00%),总有效率75.00%,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临床体征,并能降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其中化痰散结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病因病机、治法两方面论述益气健脾升阳化浊法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脾虚"与"瘀血阻络、痰浊不化"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病机,故益气健脾升阳化浊是防治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治则,从脾虚、痰瘀互结辨证的中医角度进一步探讨,旨在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和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痰瘀互结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祝谌予教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防治原则、遣方用药等作了详尽论述。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浊瘀血互结,日久痰浊瘀血闭阻脉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20.
徐亚君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89-2090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浊法治疗该病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已确诊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前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法;后者给与血管扩张剂,根据病人情况加用活血化瘀药物、降糖、降脂及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药物;结论: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痰散浊法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在治疗效果、症状改善、降糖及降脂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