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邻指动脉在复杂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方法1996年5月~2002年5月,应用邻指固有动脉顺行和逆行转位方法对32例35指复杂断指进行再植,其中26例29指行邻指动脉近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顺行转位),6例5指行邻指动脉远端与断指远端动脉吻合(逆行转位).结果成活26例28指,部分成活2例2指.所有全部成活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0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4.6%.结论邻指动脉转位是复杂断指进行再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正常人手指的尺、桡侧指固有动脉,在营径方而是有差异的。为了得到形态学依据,指导医疗实践,1988年1月~1988年l2月,我们随机选择了15具尸体75个手指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指腹缺损在临床上有很多修复的方法,但因其部位特殊性,对外观及手指功能的要求较高,其它修复方法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2003年1月至今,我们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90例,术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逆行指动脉岛状瓣并指神经吻合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03至07年间本院接治的患者,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16至52岁,平均年龄28.5岁.受伤手指食指33例,中指18例,环小指13例,共54指,清创后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瓣并指神经吻合治疗指端皮肤缺损,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结果]全部50例患者皮瓣存活,术后随访6月,指端外形良好,无明显骨外露,感染等情况发生.甲根完好者甲体生长良好.指端感觉恢复好.[结论]逆行指动脉岛状瓣并指神经吻合治疗指端皮肤缺损是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35指指端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 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科于2002年2月和2004年7月成功地为2例拇指不全离断的患者在未吻合指固有动脉的情况下手术而使手指存活,使我们对手指不全离断的一些特殊病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对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可靠新方法.方法 1999年9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指血管神经皮岛修复指端及指腹软组织缺损7例8指.结果 7例8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最大面积2.8cm×2.5cm,最小2.0cm×1.5cm,皮瓣感觉恢复佳,外形良好,无一例发生坏死.结论 手指血管神经皮岛是采用中指或环指尺侧血管神经岛状皮瓣转移,尽可能保留手指的长度及外形,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重建伤指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两例两条指动脉缺损性断裂,用邻指指动脉转位至伤指,重建伤指血运。本法优点为:不缩短伤指长度,不受血管缺损长度及伤指损伤平面的限制,只要伤指远段有一侧血管可利用,便能施行此种手术。本法只一个吻合口,近段血管质量可靠,较血管移植发生栓塞机会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科指端伤逐渐增多,特别是指腹缺损的病例较多。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住72例计90指,分别采用邻指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均获得创面一期闭和。部分病例经半年一三年随访,所修复手指外形满意,其中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指腹获得了外行满意,质地饱满,色泽红润,耐磨,感觉部分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波  黄克  李林  杜刚 《微创医学》2009,4(3):303-304
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常见损伤,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保留指端外形基本不变,保留良好的感觉及生动功能,尽可能保留手指段.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伤性指端软组织缺损18例20指,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含感觉神经的游离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所致指腹缺损患者16例(16指),指腹缺损创面均伴有明显的骨质及肌腱外露,指腹缺损面积1.5cm×1.0cm~2.5cm×2.0cm.游离指动脉皮瓣均取自中指、环指近节尺侧,切取面积2.0cm×1.5cm~3.0cm×2.5cm,皮瓣均包含尺侧指固神经手背支.在显微镜下将皮瓣内指固有神经手背支与创面近端指固有神经吻合,皮瓣内指动脉、指背静脉与创面指固有动脉、指背或掌侧静脉吻合.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指腹皮瓣创面、皮瓣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对16例患者进行了6~12月的随访,14例外观、质地良好,另2例皮瓣略有臃肿.指腹两点辨别觉7~11mm,平均(8.31±1.21)mm.结论:含感觉神经的游离指动脉皮瓣修复指腹缺损,取材方便、操作安全、恢复效果理想,是一种修复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近4年共接诊指端缺损患者30例42指均采用指端清创,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同时吻合指神经。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42指皮瓣全部存活,指端外形好,感觉恢复好。结论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治疗指端缺损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及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指端缺损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皮瓣、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及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后均随访6个月~3年,对3组患者血运障碍发生率、患指臃肿程度、寒冷不耐受率、指间关节欠伸率、两点辨别觉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植皮无坏死。A组10例、B组4例患者出现淤紫及水泡等血运障碍,给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及换药对症治疗,皮瓣成活后术后随访6个月~3年,C组无血运障碍发生,A组血运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B组患指臃肿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患指臃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后无寒冷不耐受发生,B组均出现寒冷不耐受(P<0.01)。A组术后无指间关节欠伸的发生,C组无指间关节欠伸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术后感觉恢复优于A、B组(P<0.05),A、B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3种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均具有优缺点,需根据不同的伤情决定何种手术方式。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除术后指间关节欠伸率较高外,患指整体外形、血运障碍发生率、耐寒性及皮瓣感觉恢复方面均优于其他2组。 更多  相似文献   

15.
手指固有动脉闭合性损伤1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动脉损伤常见于手指开放性外伤,而闭合性损伤较少见,如果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可导致严重后果[1].1990年以来,作者共处理指动脉闭合性损伤19例,现将诊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邻指远端蒂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9年12月临床应用邻指远端蒂指动脉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23例24指,观察供区植皮成活情况、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外形、色素沉着及两点辨别觉,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该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 24指皮瓣均成活,邻指供区植皮22指成活,2例因包扎松动近蒂部植皮部分成活,1例换药愈合,1例断蒂时将蒂部皮肤回植于创面,随访4个月至10 a,皮瓣外观好,无色素沉着,两点辨别觉3.5~6.2 mm,供区关节活动度优24指,受区优18指,良6指。结论对于不能采用同指指动脉皮瓣、邻指随意皮瓣修复的远端组织缺损,邻指远端蒂指动脉皮瓣可修复指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5指掌指关节至近侧指间关节间动脉缺损的一种修复术式。方法 以掌心动脉为供血管,将指总动脉近端向远端翻转来修复该类动脉的缺损。结果 23例患者、68根缺损血管中,所有吻合血管的手指均血供良好,无1例发生血管危害,伤口一期愈合。结论 指总动脉及掌心动脉位置较恒定,变异少,孔径较大,且指总动脉位置浅,易于解剖,加上掌浅弓,有足够可利用的长度,用来修复掌指关节至近侧指间关节间动脉缺损,应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术式。但其前提是掌心动脉必须正常。  相似文献   

18.
手2~5指远节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有多种手术方式修复创面,但各有优缺点.如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虽然操作简单、实用[1],但需牺牲一侧的指固有动脉;邻指皮瓣和邻指筋膜皮瓣由于伤指长时间固定且需二次手术断蒂,易导致骨关节僵硬[2].2008年9月-2010年8月笔者采用指动脉背侧支侧方血管链岛状皮瓣修复远节组织缺损创面17例19指,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 1 990年 7月~ 1 999年 5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 RDAIF,下同 )修复指端缺损共 63例 69指。现将存活患指的功能锻炼和感觉恢复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63例 69指 ,均为非感觉皮瓣。其中男41例 ,女 2 2例 ,年龄 2~ 60岁 ,平均 2 6岁。右手 36指 ,左手 33指 ,其中食指 2 3个 ,中指 2 6个 ,环指 1 9个 ,小指 1个。受伤原因为挤轧伤 38例 ,切割伤 1 6例 ,撕脱伤 8例 ,烧伤 1例。皮瓣面积 1 cm× 0 .8cm~ 3.5 cm× 2 .5 cm。一期修复 5 6例 ,其余 7例为再植术后和皮肤坏死后的二期修复。除 1块皮瓣因蒂部受压坏死…  相似文献   

20.
金肖强  杨文龙 《浙江医学》1998,20(6):344-345
我科于1983年至1996年间收治绞窄性撕脱断指21例,其中12例因断指指固有动脉及指神经抽出、严重挫伤而无法吻合或吻合后失败,采用邻指动脉及神经束联合转位吻合再植,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