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颈动脉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尚存有争议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斑块均与认知障碍有关。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改善认知功能。颈动脉疾病导致认知障碍可能与低灌注、白质病变、无症状梗死、腔隙性梗死和神经元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除颈动脉狭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日益引起重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均可改善认知功能.解除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改善可能与脑血流灌注增加、白质病变减轻以及无症状腔隙性梗死发生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多数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对认知损害有直接影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置入术,可不同程度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颈动脉疾病患者认知损害的机制可能与低灌注、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梗死以及脑自发栓子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疾病是否是未患过卒中者认知障碍的原因还不清楚。如情况确实如此 ,左侧颈动脉疾病的患者比右侧颈动脉疾病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的表现应更差。一项有美国 4个社区参加的心血管健康研究的横断面和队列研究进行了旨在确定左侧颈动脉疾病是否与认知障碍有关的研究。4 0 0 6例无卒中、短暂性缺血发作或颈动脉内膜切除史 ,年龄≥ 6 5岁的右利患者参加了研究。用双功能超声检查评定颈内动脉狭窄和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将认知缺损障碍定义为改良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80分 ,并将认知减退定义为在 5年随访期间改良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每年平…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疾病是否是未患过卒中者认知障碍的原因还不清楚。如情况确实如此,左侧颈动脉疾病的患者比右侧颈动脉疾病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的表现应更差。一项有美国4个社区参加的心血管健康研究的横断面和队列研究进行了旨在确定左侧颈动脉疾病是否与认知障碍有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确诊的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160例,根据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分为轻度组(49例)、中度组(58例)和重度组(53例)。比较3组血清CysC、RBP、颈动脉狭窄程度、一般资料等;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各指标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结果3组年龄、受教育时间、体质指数、性别、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吸烟、饮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加重,糖尿病、血清CysC、RBP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RBP水平增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升高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进一步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病人血清CysC、RBP水平增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可能加重认知功能障碍风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中的致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证实Hhcy是ICV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1-4].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认知改变,涵盖了血管性认知损害从轻到重的整个发病过程.本研究对40例Hhcy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了研究,探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与颈动脉狭长的关系,为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在起病3 d、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162例脑梗死病人血清GFAP含量,并分析其与梗死面积、梗死部位以及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起病3 d、1个月时大面积梗死组病人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梗死面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皮质下梗死组病人起病3 d、1个月时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梗死部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认知功能障碍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起病3 d和1个月时血清GFAP水平与其他认知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起病3 d、1个月时与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存在负相关(r=-0.731,P0.05;r=-0.490,P0.05)。结论起病3 d和1个月时的血清GFAP与脑梗死病人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相关而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但起病后3个月的血清GFAP与认知功能障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均接受血压、血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评估认知功能,比较分析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任一种老年慢性疾病的认知功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且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且血压越高、血糖越高、颈动脉管腔越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静止性脑梗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止性脑梗死是指临床上无症状或与临床症状不相关或与既往卒中史不相关的梗死灶。其发生率约为10% ̄48%,有关危险因素与糖耐量异常、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增龄等有关。CT及MRI最常显示为腔隙性梗死,多位于深部结构如基底节区白质运动传导束以外。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和精细神经功能缺损,可能是明显临床卒中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1.
静止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止性脑梗死是指临床上无症状或与临床症状不相关或与既往卒中史不相关的梗死灶。其发生率约为10%~48%,有关危险因素与糖耐量异常、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增龄等有关。CT及MRI最常显示为腔隙性梗死,多位于深部结构如基底节区白质运动传导束以外。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和精细神经功能缺损,可能是明显临床卒中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症状学的分型。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55例)和嘉兴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53例)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208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美国国立疾病与卒中研究院、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有关血管性痴呆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诊断认知障碍,并按照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评分量表各认知领域分值权重进行症状学分型,比较各型之间的基线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按认知障碍症状学特点分为5型:正常型61例(29.3%)、记忆损伤为主型10例(4.8%)、语言损伤为主型35例(16.8%)、操作损伤为主型14例(6.7%)、混合型88例(42.3%)。各型间比较,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卒中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梗死部位和梗死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在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分级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大多存在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症状学可分为5型,该分型反映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异质性,但各亚型间影像学表现和神经功能缺损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北京市万寿路街道常住的年龄≥60岁的老年居民共1402例,根据CIMT水平分为正常组688例、增厚组611例和斑块组103例;又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非认知功能障碍1139例(非认知障碍组)和认知功能障碍263例(认知障碍组)。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MMSE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踝肱指数(ABI)检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增厚组ABI和MMSE低于正常组(P0.01)、ABI高于斑块组(P0.05);认知障碍组CIMT高于非认知障碍组,ABI、MMSE和ADL低于非认知障碍(P0.05,P0.01)。CIMT与MMSE呈负相关(r=-0.342,P0.05),ABI和ADL与MMSE呈正相关(r=0.213、0.202,P0.05)。CIMT是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32,95%CI:0.610~1.394,P=0.027)。结论近半社区老年人群的CIMT增厚,CIMT与认知功能有关,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7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为无认知障碍组86例,认知障碍组85例。2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易损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与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无认知障碍组比较,认知障碍组易损斑块比例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和性别后,随着颈动脉易损斑块数目增多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认知障碍患病率明显增多(OR=2.866,95%CI:1.360~6.042,P=0.006;OR=3.373,95%CI:1.356~8.391,P=0.009)。进一步调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以及心房颤动等潜在混杂因素后,颈动脉≥2个易损斑块和高敏C反应蛋白第4分位患者认知障碍患病率仍较高(OR=2.870,95%CI:1.339~6.153,P=0.007;OR=3.622,95%CI:1.431~9.169,P=0.007)。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数量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认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认知障碍发生。认知障碍可造成心血管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和照护负担加重, 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和疾病不良预后发生。本文就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和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4种主要心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导致认知障碍的可能发病机制和防治心血管疾病对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深入探索心血管疾病与认知障碍之间复杂关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有轻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特点,明确介入颈动脉血运重建对这类患者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 方法续贯纳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住院的一侧颈动脉次全闭塞伴有轻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完成介入颈动脉血运重建手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接受MMSE评分和MoCA评分检查。 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成功接受了介入颈动脉血运重建。患者术前33例患者在接受MoCA评分时都提示认知功能下降(19.58±1.54),而MMSE评分未发现有认知功能下降(26.88±0.74)。33例接受介入颈动脉血运重建患者术后3个月的MMSE和MoCA评分较术前均有提高,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有轻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的特点是MoCA评分较MMSE评分更敏感,能够发现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介入血运重建技术能够改善颈内动脉次全闭塞伴有轻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听觉P300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75例稳定期(住院15 d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听觉P300评测,以同期住院治疗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116例为对照组和病例组159例,结合一般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减低(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梗死体积、梗死部位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的认知障碍患者P300电位变化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认知障碍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教育程度、梗死部位、梗死体积以及并发症(与P300潜伏期OR值分别为:1.23、0.68、2.52、3.76、1.58;与P300波幅OR值分别为:1.08、0.57、2.24、3.52、1.36)等有关。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听觉P300变化的因素较多,临床应用中要注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和认知功能障碍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的并存疾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常伴有尿酸、血脂等水平升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是否相关,血尿酸、血脂升高是否成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争议。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危险因素,从而探究亚甲减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探究高尿酸、高血脂水平对于认知障碍的作...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脑血管疾病引起脑的缺血性或出血性损害,可以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是中老年期常见病和世界上第2位死因,也是获得性认知障碍的第2常见病因,仅次于神经变性病所致的痴呆。早年把考虑与年龄一动脉硬化性痴呆称为脑功能不全;1974年Hachinski提出多梗死性痴呆;1993年Roman等国际工作组提出一套用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诊断标准;由于近年研究进展,发现脑血管病变可引起痴呆,但也可产生非痴呆情况,尤其是后者直接关系二级预防。所以,2003年国际上基本达成共识,即以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通称脑血管病变相关的认知障碍情况。一般估计,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7%,80岁以上可达30%-40%,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30%。住院资料统计显示,约1/3卒中患者可能发生痴呆。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患病率,在30年内将成倍增长,因此是老年人健康、疾病和社会照料服务必需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与认知障碍有关,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改变主要包括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减退、轻度认知功能损伤(MCI)及痴呆,而老年人出现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为痴呆的早期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1型、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脑影像学特征、危险因素及其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控制、诊断、管理等,以期为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