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北京市密云县鼠疫监测结果及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北京市开展鼠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1年,在密云县通过遥感技术、文献检索和现场调查获得密云县自然地理基础数据.根据地理特征和动植物分布状况,在古北口、大城子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生境地区进行调查.采用夹夜法捕捉鼠类,计算鼠密度,鉴定鼠种类;对捕捉的小型鼠类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对蚤进行分类鉴定.采用夜笼法捕获活鼠,鉴定鼠种类;采集鼠心脏血和当地家犬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鼠疫F1抗体.结果 2009-2011年采用夹夜法和夜笼法共捕获小型鼠类306只,经鉴定为1纲、2目、4科、7属、9种.各年度夹夜法鼠密度分别为0.58%(7/1200)、0.67%(8/1200)、1.33%(16/1200),平均密度为0.86%(31/3600),各年度之间鼠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751,P> 0.05).社鼠为优势种,占47.21%(144/305),岩松鼠占30.82% (94/305),褐家鼠占10.82% (33/305).2009-2010年共梳检活鼠283只,获染蚤鼠52只,染蚤率为18.37%,蚤指数为1.19,各年度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38,P>0.05);共获蚤338只,其中屈褶复角蚤占99.70%(337/338),二齿新蚤占0.30%(1/338).186份鼠血清标本和98份家犬血清标本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密云县的优势鼠种社鼠、褐家鼠是传播鼠疫的动物,鼠疫重要媒介二齿新蚤密度较低及血清学检测无阳性结果,表明密云县尚未发现鼠疫活动的线索,鼠疫远距离传播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鼠疫传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述一套对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强、快速、灵敏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鼠疫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和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方法查阅和收集国内外相关鼠疫耶尔森氏菌快速检测的文献和资料。结果鼠疫耶尔森氏菌检测技术向着快速、敏感、特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其检测技术更加先进、齐全、完备。结论鼠疫耶尔森氏菌的检测技术从细菌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正向更快速、更先进的方向发展,这对鼠疫防治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三峡水库万州段鼠疫潜在危险因素,为全区鼠疫防治及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1-2009年,在三峡水库万州段的9个镇(乡),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开展人间及鼠间鼠疫疫情监测.结果捕获鼠形动物隶属1纲2目2科9种.室内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6%(961/82 558),野外农区环境平均鼠密度为1.12%(1345/119 671),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0.37%.2004、2008、2009年室内环境黄胸鼠在鼠形动物种群的构成比分别为3.80%、4.50%、10.12%,呈逐年增多趋势.调查发现有3种鼠染蚤,分别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鼠平均染蚤率为1.18%(82/6959),总蚤指数平均为0.036.检测6959份鼠血清标本和160份猫、犬血清,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三峡水库万州段暂未发生鼠疫,但该地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鼠疫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缓慢细蚤,黄胸鼠种群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三峡水库万州段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贵州构皮滩水电站库区鼠疫疫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库区自然地理景观、啮齿动物和蚤类、以及鼠疫感染指标,为制定鼠疫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场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库区6县18个涉淹乡(镇)的19个村。采集啮齿动物和蚤类标本、指示动物和正常人血液,检测鼠疫菌和鼠疫FI抗体。结果共发现啮齿动物3目6科13属25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住宅和农田优势鼠种,住宅室内平均鼠密度为2.17%,农耕区平均鼠密度为1.14%。发现蚤类3种,印鼠客蚤为优势种。检测各类标本517份,未检出鼠疫菌和鼠疫FI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动物间或人间鼠疫疫情。结论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广泛存在家鼠型鼠疫的自然地理景观、主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和传播媒体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有可能引起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6.
分析 2009-2018年鼠疫宿主动物种群、密度变化,为制定鼠疫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二连浩特地区2010-2018年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15种1 423只,包括长爪沙鼠、子午沙鼠、大沙鼠、达乌尔黄鼠、赤颊黄鼠、小家鼠、黑线仓鼠、灰仓鼠、黄兔尾鼠、短耳仓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羽尾跳鼠、黑线毛足鼠、小毛足鼠。主要宿主长爪沙鼠最高密度6.0只/hm^2,最低密度0.12只/hm^2,平均密度1.11只/hm^2;捕获媒介蚤19种,鼠体染蚤率51.74%,鼠体蚤指数2.14;检出鼠疫菌48株、阳性血清25份,有7个年份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结论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二连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活跃,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并开展预防性灭鼠灭蚤。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鼠疫疫源地鼠种构成、鼠密度变化情况及带菌率,为鼠疫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0、11月,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在定边县定边镇北园子村北部,采用一日弓形夹法和5m夹线法进行宿主动物监测,并对宿主肝、脾进行鼠疫菌培养鉴定.结果 一日弓形夹法捕鼠112只,平均鼠密度为8.62只/hm2,其中长爪沙鼠100只,东方田鼠5只,达乌尔鼠兔3只,子午沙鼠2只,小家鼠和黑线仓鼠各1只.5m夹线法捕鼠173只,其中小家鼠136只,黑线仓鼠36只,东方田鼠1只.东方田鼠在定边县现行鼠疫疫区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南部边缘地带盐碱滩地中捕获,东方田鼠及其他捕获鼠体内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首次在陕西省鼠疫疫源地发现东方田鼠,增添了该鼠在陕西省新的地理分布区,东方田鼠在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流行病学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鼠疫菌为短小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耶尔森氏菌属。目前我国诊断鼠疫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的"四步检验法"和血清学方法,如间接血凝试验(IH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但方法对鼠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鼠疫、假结核、小肠结肠炎和中间型耶尔森氏菌抗原抗体在免疫血清学中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用四种耶尔森氏活菌分别或混合家兔耳静脉注射4次获得高效价抗血清,用鼠疫FI抗原和其他耶尔森氏菌全菌冻溶和耐热抗原,作鼠疫RIP试验和抑制试验。结果RIP仅能检出鼠疫菌单独或混合其他菌抗血清中的特异性FI抗体,FI抗原能完全抑制EV株、A2株和A2株混合其他耶尔森氏菌抗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假结核、小肠结肠炎、中间型耶尔森氏菌冻溶抗原对EV株抗血清抑制2~3管,对A2株混合不同耶尔森氏菌的抗血清不能抑制,假结核耐热抗原对EV株抗血清能抑制6~7管,对A2株混合其他耶尔森氏菌抗血清抑制2管。结论FI抗原对三种耶尔森氏菌抗体没有相关性,其他3种耶尔森氏菌冻溶抗原对EV株、A2株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伪F2、519、520株耐热抗原对EV株抗体有较强亲缘相关性,对A2株抗体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芯片在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检测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为鼠疫的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鼠疫耶尔森氏菌毒流力相关蛋白的蛋白质芯片检测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结果利用一个包含145个鼠疫菌毒力相关蛋白的蛋白质芯片,在鼠疫患者血清中检测到37种鼠疫菌蛋白相应的抗体。结论通过对鼠疫患者血清抗体谱的分析,寻找到新的能在人体内产生体液免疫的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浙江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分子遗传进化关系,为巴尔通体人群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浙江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捕获鼠形动物,无菌操作取鼠肝和脾,用PCR和分离培养检测巴尔通体,对部分阳性产物测序,提交到GenBank,用CLUSTAL W进行匹配,然后用PAUP4.0beta10软件构建系统关系,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我们分别从黑线姬鼠、黄毛鼠、褐家鼠、黑腹绒鼠、社鼠、臭鼩鼱、东方田鼠、黄胸鼠和大林姬鼠中检测到巴尔通体特异DNA片段,浙江首次从黑线姬鼠脾中分离出一株巴尔通体。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我们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ratti massiliensis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grahamii的遗传关系最近。结论浙江省鼠类中广泛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2001~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001~200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102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为0.12/10万,病死率为2.94%.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昆明市、楚雄州.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4.19%.2002年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9种891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种;鼠间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65%,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高山姬鼠.2001年在大理市野外捕鼠12种140只,大绒鼠为优势种,带毒鼠为大绒鼠、大足鼠、黄胸鼠、社鼠和短尾鼠句.结论监测区内存在有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率有关.应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1980年12月到1984年6月,对22个省、市、自治区86个调查点,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自35种脊椎动物27692份肺标本中,查出874只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其中包括黑线姬鼠、大林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大白鼠、黄胸鼠、大足鼠、罗赛鼠、社鼠、小家鼠、黑线仓鼠、东方田鼠、棕背(鼠平)、短尾鼩等。研究认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中国流行性出血热主要传染源,其带病毒鼠的分布,一般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黎贡山及担当力卡山革螨区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西部独龙江两岸的高黎贡山及担当力卡山1400~3500米区域进行了革螨区系调查,从487只小兽体表采获革螨156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5科12属31种,本文详细列出了31种革螨的科、属、种名及宿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围场县啮齿动物及寄生蚤的种群组成和数量动态,收集可检材料,开展动物鼠疫疫情监测。方法在不同的生境中,捕获啮齿动物调查其数量,收集其寄生蚤,并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发现围场境内有啮齿动物14种,以达乌尔黄鼠为优势种平均密度1.87只/hm^2;蚤类30种.以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为优势种;近5年剖验各种动物2183只,蚤培养144组1109只,动物血清1153份,经检验均为阴性。结论虽未分离出鼠疫菌,但仍存在着动物鼠疫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Fleas were collected from live-captured small mammals to identify flea-borne pathogens, host associations, and seasonal prevalence of flea species, as part of the 65th Medical Brigade rodent-borne disease surveillance program at 20 military installations and training sites, Gyeonggi Province, Republic of Korea, 2005-2007. A total of 1251 fleas were recovered from 2833 small mammals. Apodemus agrarius, the striped field mouse, accounted for 93.1% (2,637/2,833) of all small mammals captured, followed by Crocidura lasiura (3.1%), Mus musculus (1.3%), Microtus fortis (0.7%), Myodes regulus (0.7%), Micromys minutus (0.5%), Rattus norvegicus (0.4%), Tscherskia triton (0.1%), Apodemus peninsulae (< 0.1%), Rattus rattus (< 0.1%), and Mogera robusta (< 0.1%). A total of 6/11 species of mammals captured were infested with fleas with infestation rates ranging from a high of 26.3% (A. agrarius and M. regulus) to a low of 5.3% (M. fortis). Flea indices among infested mammals were highest for R. norvegicus (2.50), followed by C. lasiura (2.20), A. agrarius (1.71), M. regulus (1.20), M. musculus (1.0), and M. fortis (1.0). The predominant flea species collected were Stenoponia sidimi (56.5%), followed by Ctenophthalmus congeneroides (38.3%) and Rhadinopsylla insolita (3.9%). The minimum field infection rates [number of positive pools/total number of fleas (600)] for Rickettsia typhi and for Rickettsia felis were 1.7% and 1.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福建省部分地区野栖鼠体表寄生恙螨的分布情况及物种多样性,为恙虫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笼日法捕鼠,检获鼠体恙螨,对其鉴定、计数。用带螨率、带螨指数及优势种反映恙螨的种群构成及密度;采用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恙螨的物种多样性。结果 在野栖鼠体表共检获恙螨2亚科7属27种10 832只。其中,鼠耳表面共检获2亚科6属23种9 936只,带螨率为33.27%,带螨指数为17.68,恙螨的多样性指数为1.48,优势种为地理纤恙螨(59.60%);鼻腔内共检获1属4种896只,带螨率为15.11%,带螨指数为4.06,恙螨的多样性指数为1.12,优势种为中华珠恙螨(48.33%)。不同寄生部位、不同宿主、不同生境、不同季节、不同区划鼠体带螨率、带螨指数、恙螨的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均不同。恙螨物种多样性指数趋势依次为:耳>鼻腔;白腹巨鼠>针毛鼠>社鼠>黄毛鼠>黑线姬鼠>青毛鼠>板齿鼠(耳);青毛鼠>针毛鼠>黄毛鼠(鼻腔);山地>田地>果园;春季>秋季>夏季;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闽广沿海亚区。结论 福建省野栖鼠体表寄生恙螨种类丰富,其种群构成、密度及物种多样性受宿主、寄生部位、生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垂直分布及动物区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铗日法,在云南无量山的4个垂直植被带:Ⅰ.暖温性针叶林和温性常绿阔叶林带(1 200~2 000m);Ⅱ.暖温性常绿阔叶林带(1 900~2 700m);Ⅲ.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带(2 700~2 930m);Ⅳ.寒温性亚高山灌丛草甸带(2 930m及以上).分别捕捉取样,每带投铗数不少于1 100个,每日收集捕获的动物标本,分类鉴定登记计数.结果共捕获小兽26种 803 只,隶属于鼠科(Muridae)12种,松鼠科(Sciuridae)1种,鼩鼱科(Soricidae) 7种 ,鼹科(Talpidae)2种,猬科(Erinaceidae)1种,树鼩科 (Tupaiidae)1种和鼬科(Mustelidea)1种.其中东洋界有23 种,占88.46%;古北界3 种,占11.54% .无量山4个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如下:Ⅰ. 2.193 1;Ⅱ. 1.673 2;Ⅲ. 1.806 8 和Ⅳ. 1.796 6.云南省无量山小兽优势种主要由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绒鼠(Eothenomys millet)、社鼠( Niviventer confucianus)、针毛鼠(N.fulvescens)、灰腹鼠 (N.eha)、锡金小鼠 (Mus pahari)、卡氏小鼠(M.caroli)、印度长尾鼩(Soriculus leucops)和中华新猬(Neotetracus sinensiss)组成.结论云南省无量山小兽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群落相对稳定,存在着多种疾病的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12种主要小兽体表恙螨群落之间的相似性及移行规律。方法 在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野外选点,于不同生境下诱捕小兽。对小兽及其体表的恙螨种类进行分类鉴定。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计算Block距离。组内连接法(within-group linkage)进行聚类,聚类结果用树状图(dendrogram)表达。结果 齐氏姬鼠、灰麝鼩、锡金小鼠、斯氏家鼠和大绒鼠体表恙螨群落之间相似性较大,聚为一类,基本属于野柄型小兽恙螨群落;褐家鼠、大足鼠、黄胸鼠、大臭鼩和社鼠体表恙螨群落聚为一类,基本属于家栖小兽恙螨群落(社鼠恙螨群落例外),在此群落类型中,相应恙螨群落的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同属于鼠科(大臭鼩例外)。与其他小兽比较,贝氏树鼩、珀氏长吻松鼠的栖息环境及其在动物分类上的相似性较低。其体表恙螨群落聚类顺序明显推后,独自归成一类。结论 小兽的生境分布对其体表恙螨群落类型的影响比较突出。在生境选择相近的前提下,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关系越近,其体表恙螨群落相似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状况及其型别。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针对不同型别汉坦病毒M片段设计引物,应用RT—PCR检测带毒状况,阳性标本测序,对M片段变异大的标本再进行S片段的扩增测序,获得序列用clustalX(1.83)和Phylip3.63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鼠类宿主220只,平均阳性率为3.64%,不同鼠种间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从棕背鼠平鼠Jilin-54、Jilin-59检测到汉滩型汉坦病毒,从褐家鼠Jilin-99、Ji—lin-106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汉坦病毒。而从大林姬鼠HU-32、Jilin—AP10和HLJ-47中得到的汉坦病毒M片段均与HTNV原型株76-118同源性最高(95.35%~97.42%);来源吉林(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林姬鼠的Jilin-AP06的汉坦病毒M片段与我国病人分离株B78、H5同源性最高(97.25%~95.33%),与来源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林姬鼠的Amur类汉坦病毒AP111株同源性为93.48%,与来自吉林大林姬鼠的Jilin93同源性为80.80%,与76-118同源性为80.80%,与朝鲜大林姬鼠分离株Soochong-1同源性为88.24%。Jilin-AP06S片段同其他株的同源性与M片段的结果一致。结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的型别多样,我国大林姬鼠中存在Amur类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