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采用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 对60例成年腭裂患者进行颅颌面部软硬组织测量,并与60例正常成人进行对照.结果 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硬组织方面腭裂患者SNA(上牙槽座角)、N-A-Po(颌凸角)和ANS-Ptm(上颌长)等结果 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软组织方面腭裂患者G-Sn-Po'(面型角)、ULP(上唇突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硬组织方面腭裂患者的上颌骨存在明显的发育不足、硬腭长度过短、下颌颏部前伸现象明显,下颌骨向下旋转及后退.而软组织方面腭裂患者面中1/3凹陷明显,上唇突度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成人患者24例,拔牙后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测量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突度的7个项目和硬组织侧貌突度11个项目的变化值。结果(1)鼻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厚度增大,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小(P<0.05);(2)ANB角、U1-NA角、L1-NBmm、U1-SN角、U1-NAmm、L1-MP角、OJ减小,U1-L1角增大(P<0.05)。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表现为上前牙突度减小和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湖南汉族正常牙合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湖南地区汉族正常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分析其软组织侧貌的特征,并探讨湖南 地区汉族正常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的性别差异、地区差异及种族差异。方法:拍摄323例湖南籍恒牙期正常汉 人头颅侧位X线片,其中女性164例,男性159例。将数字化头颅侧位片导入同一台电脑WinCeph8.0测量分析系统, 根据Holdaway分析法定点并自动测出的各项测量指标,求出均值与标准差;选择辽宁人、日本人、尼泊尔人及北美 白种人的测量数据作为对照并进行比较。结果:获得湖南地区汉族正常成人面部软组织侧貌的X线头影测量的正 常值。鼻下点至H线距(subnasale to H line,Sn-H)、上唇基厚度、颏唇沟深度即下唇凹深度(lower lip sulcus depth, Si- PgsLs)、颏部软组织厚度(soft tissue chin thickness,Pg-Pgs)四项测量值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软组织面 角(soft tissue facial angle,FH-NsPgs)、上唇凹深度(upper lip sulcus depth,Ss-Ls),Sn-H,上唇基厚度,上唇厚度,H角, 下唇凸点至H线距(lower lip to H line,Li-PgsLs),Si-PgsLs和Pg-Pgs九项测量值与辽宁之间的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FH-NsPgs,鼻凸度(nose prominence,Sn-Pn),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H角,Li-PgsLs,Si-PgsLs和Pg- Pgs八项测量值与日本之间的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n,Ss-Ls,Sn-H,骨骼侧面突度(skeletal profile convexity,A-NPs),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H角,Li-PgsLs和Pg-Pgs九项测量值与尼泊尔之间的地区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Sn-Pn,Ss-Ls,Sn-H,A-NPs,上唇基厚度,上唇紧张度,H角,Li-PgsLs,Si-PgsLs和Pg-Pgs十项 测量值与白种人之间的种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湖南地区汉族正常牙人软组织侧貌男女之间 既存在着相似处,又有一定的差异;其软组织侧貌特征与辽宁地区、尼泊尔地区、日本人及北美白种人之间也存在 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 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与正常(牙合)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牙合)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牙合)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运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非拔牙掩饰性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成人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颌患者且自愿选择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共1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的21项硬组织及17项软组织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隐形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测量分析可得硬组织指标中SNB角变小,ANB角、B-Y轴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MP-FH、SN-M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压低(1.94±1.8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内收(1.352±0.6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FH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指标中下唇到审美平面距离减少(3.74±2.7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切牙的矢状向位置与上下唇的突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部软硬组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以较为明显地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前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24例,拔牙后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测量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突度的7个项目和硬组织侧貌突度11个项目的变化值.结果 (1)鼻唇角、下唇倾角、上唇厚度增大,上唇突度、下唇突度减小(P<0.05);(2)ANB角、U1-NA角、L1-NBmm、 U1-SN角、U1-Namm 、L1-MP角、OJ减小,U1-L1角增大(P<0.05).结论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后,唇部软硬组织突度表现为上前牙突度减小和上下唇突度减小,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研究安氏Ⅱ1类和Ⅱ2类错[牙合]的软硬组织特征。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人60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Ⅱ2类错[牙合]各30例,对12项硬组织测量指标和15项软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与正常相比,安氏Ⅱ1类错[牙合]ANB角、U1-SN角、U1-NA距离、L1-MP角、L1-NB距离、面凸角、上唇突角、上下唇突角、上唇突距、下唇突距、下唇凸厚增大(t=2.344-8.148,P〈0.05),S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Z角减小(t=-6.916--2.517,P〈0.05)。安氏Ⅱ2类错ANB角、U1-L1角、鼻唇角、上唇倾角、上下唇突角、上唇凸厚、下唇凸厚明显增大(t=2.794-8.668,P〈0.05),SNB角、SN-MP角、U1-SN角、U1-NA距离、L1-NB距离、下颌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颏唇沟角、下唇突角、上唇突距减小(t=-9.160--2.256,P〈0.05)。其余测量指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与Ⅱ2类错具有各自的软硬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软组织变化,为临床诊断、设计及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依据.方法 对26例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9项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大部分软组织测量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鼻唇角(Cm-Sn-Ls)变大5.1°,面凸角(N'-Sn-Pg')变小3.3°,上唇角(LsSn-SN)变小3.9°,下唇角(LiSi-SN)变大3.5°,上唇厚度(U1-Ls)变大1.8 mm,下唇厚度(Li-L1)变大1.7 mm,上唇至E线的距离(Ls-E)平均减小3.6 mm,下唇突点至E线的距离( Li-E)平均减小4.7 mm,与矫治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颏部厚度( Pos-Po)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拔牙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2种不同拔牙方式矫治前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青少年患者60例,根据不同拔牙方式分为44/44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30例)和44/55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和2颗下颌第二前磨牙,30例),应用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2组患者软硬组织的相关测量指标(T1和T2)及其差值(T2-T1)。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硬组织测量指标中Overjet、SNA、ANB、U1-NA、U1-NA距、U1-SN、NA-PA和A-NP减小(P<0.01),U1-L1和Pg-NB增大(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软组织测量指标中H角、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E线距离、下唇-E线距离和鼻下点-H线距离减小(P<0.05或P<0.01),下唇倾角增大(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软硬组织测量指标变化量(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拔牙方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时对于患者面部软硬组织侧貌的改变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大龄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20例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年龄>16岁,中位年龄18.4岁。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描绘及测量分析;以相同年龄及性别结构的单纯腭裂术后者和安氏Ⅰ类正常者作为对照。测量数据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ANOVA检验。结果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上唇上部存在后缩,而唇缘处基本正常;下唇形态基本正常。结论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的软组织侧貌与相应硬组织特征基本一致,软组织有一定掩饰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完全性腭裂患者不同年龄段腭裂腭形态学定量测量统计分析,为完全性腭裂取得最佳的近期和远期效果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对完全性腭裂上腭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发育趋势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82例完全性腭裂患者根据手术时年龄段分成7个组,分别于手术前测量腭健侧和裂侧的直线长度、曲线长度、硬腭长、软腭长、上颌结节至裂隙距离、软腭最宽度、两侧上颌结节距离和上颌结节间裂隙宽度等指标,统计分析。结果≤12月组的上腭曲线长度健侧与裂侧的长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健侧长于裂侧。而在10~15周岁时,硬腭长度、上颌结节至裂隙缘长度在健侧与裂侧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的上颌结节间距与上颌结节间裂隙的宽度存在线性关系。结论不同年龄段完全性腭裂患者,上腭健侧和裂侧组织发育不一致。为完全性腭裂手术术式以及序列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宋庆高  石冰  左晖  邓典智  郑谦 《西部医学》2005,17(5):448-450
目的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唇裂手术对其上颌骨生长发育及面部软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UCLP)均已行手术者10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头影测量和定位拍照分析上颌骨生长发育及面部软组织发育,并与正常对照组同龄者分组进行比较。结果UCLP的唇腭裂均修复组与仅唇裂修复组,上颌骨相对于颅底均有明显的后退,并且上颌骨长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变小。软组织测量中,UCLP的上唇面积、上自唇高、上唇长度、口裂宽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上红唇高差异无显著性。鼻底凸度、上唇凸度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下唇凸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唇裂手术对UCLP上颌骨向前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软组织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腭裂手术的新术式,以减轻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法与传统的Langenback法比较,在切口设计、软硬腭区外科操作及缝合等方面有多项改进。本法不帮硬腭松驰切口,通过裂缘切口和软腭松驰切口,充分构解组织,完成腭裂全部手术操作。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在切口愈合上差异不显(P〉0.05);但在手术创伤(手术失血量及手术时间)上差异显(P〈0.01)。结论:本法安全可行,特别适合腭裂早期修复;对上颌骨生长中心的保护,进一步提高了腭裂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成人腭裂患者X线头影测量学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学的比较性研究,探讨腭裂手术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与医学统计分析法比较正常(牙合)成人、单侧完全腭裂修复组以及未修复组成人患者颌骨形态学的异同点。结果:与正常(牙合)成人相比,手术与非手术组成人腭裂患者的上颌骨在前后向及垂直向均存在发育不足;手术组腭裂患者的ANB角、上颌深度角、下颌平面角、以及前颅底-下颌体长度比与非手术组患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无论接受或未接受腭裂修复术的成人患者均存在上颌骨发育不足,腭裂修复术可加重上颌牙槽突前后向的发育不足,下颌牙槽突的代偿性后缩可导致腭裂患者的假性颏前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婴儿早期行唇腭裂手术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方法:18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婴儿期接受唇腭裂手术作为唇腭裂修复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15±0.76)岁;10例未行唇腭裂手术的单纯唇裂患儿为单纯唇腭裂组,随访时平均年龄(10.25±0.75)岁;另20例正常的10岁龄学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生长抑制(P〈0.05)。结论:早期对完全性唇腭裂患儿行唇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不大,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正常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6.
单侧瓣法修复腭裂的术式改进与语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远  李慧增  史文进  张从纪 《重庆医学》2003,32(11):1479-1480
目的 探讨单侧瓣修复腭裂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对腭裂术后发音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腭裂患者行改进的单侧瓣手术。术后采用软腭动度恢复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发音训练,观察患者术后发音的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随访病例语音均有明显改善,其中78%语音接近正常。结论 改进的单侧瓣手术适用于大部分腭裂患者,对患者语音的恢复与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河南省先天性腭裂的患病情况与特点,从而规范河南省唇腭裂患者的综合序列治疗。方法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进行腭裂手术及腭裂术后二期修复的302例腭裂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纽病例中,男性患者172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龄1.5~41岁,中位年龄3.6岁,男女比例约为1.32:1;单纯腭裂的发生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唇腭裂的发生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腭裂和腭裂伴有唇裂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不完全腭裂为主,占70.86%,完全腭裂占19.87%,腭裂术后穿孔占6.29%。结论单纯腭裂的发生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而唇腭裂的发生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约是女性的3倍;单纯腭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腭裂伴有唇裂的发病率;在腭裂的构成比中,主要以不完全腭裂为主;腭瘘仍是目前腭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成人腭裂临床特点的分析,探讨腭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2例成人腭裂的中耳功能、免疫指标和咽腔深度、裂隙宽度、裂隙两侧腭部宽度及软腭长度等临床特征进行测量。结果成人腭裂多数患者裂隙增宽、硬腭宽度、软腭长度不足,扁桃体肿大、下鼻甲肥大及咽后壁滤泡增生等并发症及传导性耳聋发病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B因子、C3、IgA和IgM显著升高(P<0.05)。结论成人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不足,手术难度增加,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64层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段动态改变检查,从临床角度探讨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昆明市延安医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接受冠脉造影、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的141例患者,并对其冠状动脉斑块性质进行评价.入选本研究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84例.据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软斑块组.结果在ACS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比SAP组显著高,而硬斑块的分布显著低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而SAP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ST-T动态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硬化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两组ST-T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与ST-T动态改变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64排螺旋CT联合心电图ST-T动态改变检查,可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判别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从而提高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腭裂患者成年后口颌系统功能状态。方法 :对 5 9例成人腭裂患者 (腭裂组 32例 ,术后组 2 7例 )和 40例正常牙合人的牙合力、咀嚼效能及下颌运动范围进行了测定 ,并对测定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组牙合力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腭裂组和术后组的咀嚼效能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腭裂组、术后组下颌运动范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接受过腭成形术的患者成年后 ,其口颌系统功能受到较大影响 ,未接受腭成形术的患者成年后 ,对口颌系统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