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58,自引:0,他引:158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研究其机制及评价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重型肝炎(重肝)患者,急性、亚急性重肝17例,慢性重肝30例,酒精性重肝2例,钩体病黄疸型重肝1例,肝豆状核病肝衰竭1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39例重肝患者,急性、亚急性重肝8例、急性重肝31例,仅给予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39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各型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肝性脑病患者的发病诱因、发病经过、肝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阵脱逃 本组急性肝性脑病38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30例,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1例,亚临床型肝性脑病5例。Ⅰ期(轻型肝性脑病)17例,Ⅱ期(中型肝性脑病)20例,Ⅲ期(重度肝性脑病)17例,Ⅳ期(深昏迷)15例。患者在12小时时清醒11例,24小时清醒19例,48小时清醒12例。急性肝性脑病死亡22例,慢性复发性肝性脑病死亡5例,但多有复发。结论 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亚临床型肝性脑病的诊断。肝性脑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而不是血氨水平,肝性脑病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应针对病因、采取有效的经验治疗,可提高苏醒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肝结核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表现为发热、盗汗、纳差、腹痛、腹胀和腹泻分别为10例(50%)、4例(20%)、12例(60%)、8例(40%)、12例(60%)、4例(20%)和无症状3例(15%).腹部B超及CT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5例,肝内有钙化灶2例,肝脏肿大3例.手术及病理诊断肝结核15例,2例因肝内有钙化灶诊断为肝结核,另3例采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诊断为肝结核.20例患者中有16例合并肝外结核.所有患者均经过1.5年以上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肝结核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确诊的主要手段是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学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变化。方法 采用肝组织损伤程度Knodell计分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对11 例中层者肝组织治疗前后的组织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6个月后11例病人中有8例病人的肝组织学得以改善(肝组织学活指数减少≥2分),其中肝组织小叶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P<0.05);6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3者治疗后肝组织学活动指数有明显降低(P<0.05),而G≤2的5例未见显著。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治疗前肝组织中HBeAg阳性的9例病人中,治疗后4例阴转,活化的星状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8)。原位杂交检测HBV DNA显示,治疗前9例阳性病人中治疗后4例阴转。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其肝组织学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肝隆胶囊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利肝隆胶囊治疗,对照组68例仅用一般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0例,有效2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3.82%;对照组依次为7例,23例、38例,总有效率44.12%(P<0.01)。结论利肝隆胶囊治疗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软肝颗粒抑制血管新生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选取90例乙型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片剂,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软肝颗粒,疗程9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学评分变化、肝脏硬度值(LSM)、肝脾超声参数积分,以及血清、肝组织HIF-1α、VEGF和MVD等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入组90例,对照组有26例、治疗组有52例患者完成二次肝穿。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学Knodel评分及Ishak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LSM及肝脾超声积分在治疗48周及96周时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96周后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及肝组织HIF-1α、VEG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肝组织MVD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肝颗粒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杨洁 《山东医药》2009,49(16):42-44
95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在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软肝汤治疗,1剂/d,3个月为一疗程。发现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HBV DNA明显下降;治疗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阿德福韦酯联合软肝汤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1例肝右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有黄疸患者在术后黄疸逐渐消退、肝功能好转;并发肝断面胆漏4例(5.6%)、出血2例(2.8%),腹腔感染12例(16.9%),肺炎3例(4.2%),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4.2%),予以保守治疗后恢复。随访1年,除2例(2.8%)并发胆管癌患者死亡外,有7例(9.9%)患者肝内再次出现泥沙样结石。结论以右肝切除为主要手段治疗右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适当、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研究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对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进行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情况。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不同抗病毒疗效组间肝纤维化情况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 1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23例患者共获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18例,其中6例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例出现反跳。19例患者完成前后肝组织病理检查,SVR组肝纤维化减轻3例、持平1例、进展0例;停药后反跳组肝纤维化减轻2例、持平3例、进展5例;无应答组肝纤维化减轻0例、持平1例、进展4例;3组间抗纤维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0,P=0.026)。结论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抗病毒治疗SVR率较低,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取得SVR的患者肝纤维化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心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给以辅助治疗,治疗组27例在辅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结果 肝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症候群的消长随ALT、HBV-DNA消长而消长.结论 治疗肝心综合征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治疗肝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软肝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自制软肝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程3个月,观察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B超等变化。并与100例口服大黄蛰虫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5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分别为18、55、27例,73.0%。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采用软肝降酶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汤茂功  顾建军  刘东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65+370-365,370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142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发生肝损害;85例在治疗1个月后发生肝损害,其中15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75例停服利福平、吡嗪酰胺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52例停服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老年抗结核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糖腺苷治疗后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选择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脉滴注阿糖腺苷400mg qd×60d。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其肝组织中HB-sAg、HBcAg。治疗前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分别检出20例、18例,治疗后分别减至18例、10例。阿糖腺苷治疗前后肝组织中HBcAg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BsAg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阿糖腺苷可以有效促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cAg阴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造成肝损害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209例甲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09例甲亢患者中有63例并发肝损害,甲亢与肝损害间呈病程越长肝损害患病率越高,甲亢病情越重肝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对所有肝损害患者在保肝、支持治疗的同时,原发病甲亢的治疗根据患者肝功情况而定,轻度患者选择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重度患者择期选择131I治疗。结论肝损害可随甲亢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未发现复发及死亡病例,愈后良好;甲亢易并发肝损害,首先应保肝治疗,待肝功好转后再治疗甲亢。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人工肝结合131I治疗与内科常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近6年来我院40例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采用人工肝[方式有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 r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血浆置换]结合131I与内科常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结果:人工肝组有25例患者,20例好转,5例病情恶化,内科常规治疗组共15例患者,6例好转,9例恶化,人工肝组好转率(80%)明显高于内科常规治疗组(40%),人工肝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指标,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提高治愈率.结论: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病情复杂,治疗棘手,根据病情需要行人工肝治疗,在肝功能改善后行131I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25例肝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汉平  张丽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44-1146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报道1999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确诊的肝结核病人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病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胀和肝肿大,反复肝功能异常。病理类型粟粒型8例,结节型17例。5例手术切除治疗。所有病人都经过9~18月的抗结核治疗,经随访预后良好。结论肝结核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误诊误治率高。肝结核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手段主要是肝组织活检,系统性的抗结核治疗及选择性手术治疗是肝结核的主要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18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测、病毒学标志物、B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试验,33例存在糖耐量减低,48例诊断为肝源性糖尿病,在保肝、抗病毒、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控制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 48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得到良好控制35例,控制不良8例,病情恶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合并肝性脑病死亡2例,合并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见,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肝源性糖尿病治疗重点在于积极抗病毒,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对于合并糖尿病肝功能破坏严重者,应及早给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总结我院12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方法。结果132例中合并胆管狭窄71例,其中胆囊管以上53例,胆总管下段狭窄18例。肝胆管结石并狭窄高达53.8%。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6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T管引流、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8例,胆总管空肠Roux—Cn—y吻合5例,肝总管汇合部切开肝胆管空肠Roux—ca—y吻合7例,肝总管切开肝内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Roux—cn—y吻合4例,左半肝切除10例,左外叶切除27例。结果132例中治愈儿7例,结石残余25例,治愈率为88.6%。结论肝叶切除,肝内狭窄胆管的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能有效降低结石的残余和复发。  相似文献   

19.
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6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强肝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谱、肝脏B超、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其临床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谱、肝脏B超、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及肝脏病理均显示出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肝胶囊不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而且具有明显的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4 年 4 月—2016 年 3 月于我院治疗的 64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恩替卡韦联合安慰剂治疗)和治疗组(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例数分别为 37 例和 27 例。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常规、血生化、HBV DNA、肝脏硬度(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LSM)的检查,并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2 周时肝穿刺活检的疗效。结果入组 64 例患者,其中 59 例完成临床疗效观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2 组患者 ALT、AST、TBIL、HBV DNA 水平及 LSM 和肝纤维化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均< 0.05);在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 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