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0,(2)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沙田柚果皮提取物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分离釜Ⅱ压力6MPa,温度40℃,萃取时间2h,得率为2.52%。测定了沙田柚果皮的超临界CO2提取物中的蛇床子素含量,分析了其挥发性成分,鉴定了其中33种成分。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迷迭香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纪念  屠鹏飞  蔡同一 《中草药》2004,35(2):150-153
目的 考察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迷迭香中抗氧化物质的因素。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两级萃取物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鼠尾草酸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鼠尾草酸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得到了萃取鼠尾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一级分离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55℃、分离压力5MPa、分离温度70℃;二级分离的最佳试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75℃、分离压力15MPa、分离温度80℃。结论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可用于迷迭香中抗氧化成分鼠尾草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均匀设计法优选菝葜超临界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生  华小黎  于丽秀 《中药材》2008,31(1):120-122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菝葜中有效成份--薯蓣皂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安排实验,探讨压力、温度、夹带剂等工艺条件对有效成分收率的影响,利用HPLC对菝葜萃取产物中的薯蓣皂苷元进行含量测定,计算收率,数据经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结果优化后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釜压力25 MPa,萃取温度67℃,解析釜Ⅰ压力10 MPa,夹带剂乙醇浓度95%.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较药典中采用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可获得更高的收率,为改进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提取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皱皮木瓜中齐墩果酸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提取皱皮木瓜中齐墩果酸的工艺条件.方法:HPLC测定齐墩果酸含量,以齐墩果酸得率及含量的平均值为指标,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及携带剂种类5个影响因素,并将优选工艺与文献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临界CO2提取齐墩果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5℃,提取压力40 MPa,分离温度30℃,分离压力8 MPa,携带剂95%乙醇;超临界CO2提取优于其他方法.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齐墩果酸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_2萃取α-香附酮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香附中的α-香附酮进行超临界 CO2 萃取的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技术 ,考察了超临界 CO2 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 1 5~ 30 MPa、萃取温度 35~ 4 5℃、分离压力 6~ 1 0 MPa、分离温度 35~ 5 0℃等 )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 :提取物中的α-香附酮转移率达到 95 %以上。结论 :超临界 CO2 萃取香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 1 5 MPa、萃取温度 4 5℃、分离压力 1 0 MPa、分离温度 35℃。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提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超声波萃取、微波萃取、溶剂回流萃取四种方法提取石榴种籽中的油脂.结果 确定最佳条件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当萃取压力30 Mpa,分离压力:10Mpa,萃取温度:50℃,分离温度:40℃,提取2h,提取率可达17%以上.结论 通过对种籽中油脂含量及脂肪...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贯叶连翘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MPa、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14MPa、温度64℃;解析釜Ⅱ压力6MPa、温度50℃;CO2流量25 kg/kg原料·h;萃取时间5 h;携带剂为酒精.在此条件下,提取物达到出口标准,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_2萃取峨眉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超临界CO2萃取峨眉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并与回流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分离压力6.5MPa,分离温度55℃,控制CO2的流速为25.0L/h,以95%乙醇作为夹带剂,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h,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桃叶珊瑚苷的萃取收得率为2.85%。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峨眉桃叶珊瑚中桃叶珊瑚苷方法简便、提取率较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贯叶连翘CO2超临界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超临界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和贯叶金丝桃素含量.CO2超临界提取条件: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分离温度为45 ℃,压力为8 MPa,提取1 h.结果:纯CO2超临界提取的提取物不含黄酮成分,贯叶金桃丝素含量达180.6 mg/g;以乙醇为夹带剂的超临界提取物含有黄酮类成分和贯叶金丝桃素,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10mg/g、1.84 mg/g、1.33 mg/g,贯叶金丝桃素含量为26.19 mg/g.结论:用纯CO2超临界提取,提取物中贯叶金丝桃素含量远高于加夹带剂超临界提取,可用本法制备贯叶金丝桃素含量高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紫菀中紫菀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紫菀中提取有效成分紫菀酮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结合紫菀酮的含量分析,并与常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初步实验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8MPa,萃取温度为50℃,夹带剂为95%乙醇,萃取时间为2 h.结论: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从紫菀中提取紫菀酮较常规提取方法有优势:时间短,收率高.证明了用超临界CO2萃取紫菀中有效成分紫菀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白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白术脂溶性成分,并通过GC-MS研究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并通过GC-MS分析萃取物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以萃取物得率评价,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0kg·h-1.超临界CO2萃取物中鉴定出36个化学成分,以呋喃二烯的含量最高(Furanodiene,47.76%).结论: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耗时少、效率高、提取完全、没有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白术超临界CO2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与文献报道的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在化合物组成及含量上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2017,(5)
目的:研究从磨芋中提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超临界CO_2最优工艺及成分分析。方法:以磨芋脂溶性成分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脂溶性提取物的工艺参数,并采用GC-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磨芋脂溶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60℃,分离釜Ⅰ压力15 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 MPa、分离釜Ⅱ温度45℃,萃取时间1.5 h。磨芋脂溶性成分平均收率为1.086%。对磨芋脂溶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共鉴定了38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成分。结论:与乙醇浸渍法相比,超临界CO_2萃取具有萃取收率高、萃取时间短、脂肪油比较澄明等优点,二者之间成分的种类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从黄山药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报道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研究,主要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及流量、夹带剂、分离条件等对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萃取压力为29 MPa,温度55 ℃;分离Ⅰ压力为10 MPa,温度60 ℃;分离Ⅱ压力为5.6MPa,温度45℃;分离柱压力为18 MPa,温度为70 ℃;CO2流量为12 kg/kg原料·h;萃取时间3 h;夹带剂为药用酒精.同时还进行了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中试放大,并和传统汽油法进行比较.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比汽油法优越,表现在收率高、提取时间短等方面,两种方法成本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川芎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川芎的提取方法和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阿魏酸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采用均匀试验设计进行提取工艺条件优选。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阿魏酸得率最高,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5MPa,萃取温度55℃,解析压力6MPa,夹带剂为150%药材量的乙醇(mL.g-1),动态萃取3.5h。结论:优选工艺提取率高,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北五味子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怡 《中成药》2005,27(8):880-883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法在北五味子提取工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以北五味子中提取的五味子醇甲总量为评价指标,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北五味子的提取工艺条件为A3B2C1,即北五味子粗粉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分离压力7 MPa,分离温度60℃,萃取2.5 h,CO2流量15kg·h-1.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在北五味子提取工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Wu Y  Xiao XY  Ge FH 《中药材》2012,35(2):300-303
目的:研究无患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其成分分析。方法:以无患子为材料,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无患子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并采用GC-MS对无患子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一个能较好预测萃取结果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该方程对无患子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确定了无患子油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分离Ⅰ压力14 MPa、温度45℃,分离Ⅱ压力6 MPa、温度40℃,萃取时间60 min,得率为17.58%;并对无患子油进行了GC-MS分析,鉴定了22种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59%。结论:优化后的工艺合理可行,操作简单,可用于无患子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菊三七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宋亮  陶春元  谢宝华 《中药材》2008,31(11):1749-1751
目的: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菊三七总生物碱。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乙醇用量作为单因素进行试验,确定单项条件对总生物碱萃取率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菊三七中总生物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 h,乙醇用量200 ml;在此条件下生物碱的得率为0.192%。结论:超临界CO2萃取适用于菊三七生物碱的提取,且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严优芍  孙悦 《中成药》2012,34(6):1034-1038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在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析压力和解析温度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3 h,解析压力8 MPa,解析温度60℃。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总香豆素得率验证值为0.812%,理论值为0.822%,两者的相对误差为1.22%。结论优化所得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条件简便易行,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高,可用于补骨脂中总香豆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叶中绿原酸及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银花叶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以期为金银花叶的资源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超临界CO2萃取金银花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查萃取条件对浸膏收率和绿原酸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并对超临界萃取出来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金银花叶的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5℃;挥发油的GC-MS分析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金银花叶中挥发油及绿原酸。  相似文献   

20.
小叶杜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小叶杜鹃的超临界CO2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槲皮素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对小叶杜鹃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 小叶杜鹃的超临界CO2提取最佳工艺为:取小叶杜鹃药材粗粉(过20目筛)进行萃取,萃取压力为45 MPa,提取时间为2 h,萃取温度为35℃,解析压力为5 MPa.结论运用该工艺提取效率高,稳定性较好,适合大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