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预测指标,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方法 选用直线回归统计方法,用带病毒鼠指数与发病率做相关分析。结果 姬鼠型疫区HFRS发病率与黑线姬鼠带病毒鼠指数呈正相关(r=0.720,t=3.741,P〈0.01);家鼠型疫区HFRS发病率与褐家鼠带病毒鼠指数也呈正相关(r=0.610,t=3.103,P〈0.01)。流行强度与主要宿主动物数呈正相关。结论 带病毒鼠指数可以作为疫情预测的重要指标,进行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5--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影响HFRS发病的环境因素,为制定HFRS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省HFRS疫情资料,对流行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城市鼠密度、农村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省HFRS共发病7298例,死亡7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8/10万,死亡率为0.06/10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发病和死亡主要分布于35~60岁年龄组,分别占总数的59.55%和69.23%;发病和死亡病例主要为农民,分别占总数的61.98%和56.41%;发病高峰主要在11月至次年1月和3—5月,7—10月呈现低谷期,具有混合型疫区的季节特点;年平均发病率较高的是本溪、葫芦岛、锦州、丹东和抚顺市,分别为13.70/10万、12.92/10万、11.30/10万、10.21/10万和9.84/10万。HFRS的发病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雨量、农村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51、0.400、0.449和0.377,P值分别为0.023、0.009、0.003和0.016。结论辽宁省HFRS主要流行于冬春季,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该病的流行与当年气温、降雨量、农村鼠密度及带病毒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承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鼠密度、鼠带病毒率监测,人群血清学监测;预防知识调查。结果从1984年发现首例HFRS病例至2007年共发生115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2.60%;2001年前病例呈散发,2002年出现流行趋势,年平均发病率0.48/10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患者年龄15~80岁,男女比例为6.46:1,农民病例最多占57.58%;36月是高发期。发病与鼠害、鼠污染暴露因素有关,年平均鼠密度为12.20%,鼠带病毒率为0.72%;病例血清学符合率86.46%。结论加强HFRS疫情监测,灭鼠、防鼠和推广疫苗预防接种,是防控疫情流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地理分布及相关因素对该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对该县1991-2000年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县HFRS10年的年均发病率为97.86/10万,所辖25个乡镇全部为高发疫区,HFRS病例在乡镇间或村庄间皆有明显聚集性,在河侧村边集中分布规律明显,发病率与海拔高度,林果面积呈负相关,与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呈正相关,干冷气候发病率明显上升,结论:地理,气候因素对HFRS发病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1995-201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结果,探索控制HFRS的有效途径。方法 收集赣榆区1995-2014年HFRS人间疫情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1995-2014年共发生HFRS 1 065例,死亡11例,年平均发病率5.14/10万,病死率1.03%,疫情呈下降趋势,目前保持低发;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呈现春季发病高峰(春峰)和秋冬季发病高峰(秋冬峰),春峰有下降趋势,而秋冬峰则呈上升趋势;该区18个镇均有发病,HFRS疫情呈丘陵>平原>沿海的地区发病特点;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占70.42%;男女性别比2.18∶1;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8.37%,其次学生占5.63%。临床诊断病例与血清抗体检测符合率为59.59%;2000-2009年健康人群免疫水平高于1995-1999年。1995年以来宿主动物监测显示,该区仍为家鼠、野鼠混合型疫区,年平均混合带毒指数与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该区应有组织地开展防鼠、灭鼠,定期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适时对农民等重点人群实施HFRS疫苗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6.
1982年9至11月选择江苏省不同流行强度的HFRS疫区及非疫区计11个点进行了包括疫源地地貌、鼠类种群及密度、革螨种群及指数、鼠类带毒率、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等项内容的综合调查。结果表明:
1.黑线姬鼠是各疫区的野外优势鼠种。其密度在高发区为3.90%,在中发区为2.54%。在低发区为0.80%,而在非疫区为0.56%;其HFRS抗原检出率在高发区为4.61%,中发区为3.96%,低发区为2.01%,非疫区为0。
2.流行前期黑线姬鼠密度与带毒率的乘积,同各调查点的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与调查点所在县1981、1982两年总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rs=0.8334,P<0.01;与调查点所在公社1981、1982两年总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rs=0.9524,P<0.0025。认为可将此指标纳入HFRS监测内容。
3.各疫区黑线姬鼠窝巢的优势螨种均为格式血厉螨,但其指数差异不显著。
4.疫区健康人群HFRS隐形感染率很低,高发区为1.02%,中发区为1.10%,低发区为0.60%,不足以构成影响本病流行的自然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莒南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地理分布及相关因素对该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泊松分布、配合适度检验、铁和检验及直线相关技术。结果:该县1990~1999年HFRS年均发病率为97.86/10万/;所辖25个乡镇均系高发疫区;HFRS病例在乡镇或村庄间有明显聚集性,在河侧村边集中分布规律明显;发病率与海拔高度、林地面积呈负相关,与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呈正相关;干冷气候发病人数明显增加。结论:地理、气候因素对该病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康希平  左慧彬  吴欣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659-166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当地流行的特征和规律。方法统计分析沂蒙山区1997~2003年HFRS疫情资料。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HFRS疫苗接种效果观察。宿主动物带毒率调查采用荧光抗体实验(IFAT)方法,宿主动物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结果1997~2003年全市累计报告HFRS病例327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71/10万,男、女比例1.79:1(21051/11741),病例中农民占87.20%。健康人群HFRS抗体阳性率为1.85%。室内鼠密度平均为3.87%,野外平均为3.84%。鼠带毒率室内平均为5.05%,野外平均3.86%。HFRS临床诊断符合率平均85.26%。HFRS疫苗接种近期保护率为100%。结论当地HFRS的流行呈双峰型,疫区类型为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苗接种近期预防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2007年~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全省HFRS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设立固定监测点,调查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人群抗体阳性率。结果:2007年~2009年全省报告HFRS病例739例,平均发病率为0.32/10万,且以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春季和秋冬季各有一发病高峰,苏北秋冬峰病例占其发病总数的70.97%,且病例数有增多的趋势,苏南春峰占其发病总数的56.36%。混合鼠密度及优势鼠种密度均呈下降趋势,混合带病毒鼠指数在0.0073~0.0207间波动,一般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2.84%。结论:江苏省2007年~2009年HFRS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苏北和苏南流行特征明显不同,苏北部分城市疫情有上升趋势,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与鼠带毒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进行监测,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χ2检验方法对2008—2016年锦州市人间和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与带毒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8—2016年锦州市共确诊1 053例HFRS患者,年平均发病率为3.75/10万。室内和野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4.15%和3.51%,各年之间鼠密度存在极为显著差异(F=14.900,P0.01);而带毒率分别为7.79%和2.77%,差异极为显著(χ~2=33.614,P0.01)。鼠带毒指数和人群发病率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锦州市HFRS疫源地普遍存在,鼠密度及带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群发病,应加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与疫情预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直接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定点监测资料对全省疫情进行定性预测的意义,寻找敏感且易获得的预测指标。方法 兼顾不同地理状况,选点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江苏省1986 年以来12 年的有关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春季室内褐家鼠(Rn) 密度,混合鼠种及Rn 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秋季野外混合鼠种及黑线姬鼠(Aa) 密度、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显著性相关;全年平均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显著性相关;人群隐性感染率与人间疫情无明显相关关系。其中,春季室内混合鼠种及褐家鼠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8637、0 .8295 ( P< 0.001) ;秋季野外混合鼠种、黑线姬鼠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 .7089 、0 .7258 (P< 0 .01),与次年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8、0 .7113 ( P< 0.01) ;全年平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间相关系数为0.9207 ( P< 0 .001)。结论 带毒鼠指数为定性预测出血热疫情的首选指标;在布夹数均衡性较好条件下,鼠密度可作为预测的辅助指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与疫情预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直接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定点监测资料对全省疫情进行定性预测的意义,寻找敏感且易获得的预测指标。方法 兼顾不同地理状况,选点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江苏省1986年以来12年的有关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春季室内褐家鼠(Rn)密度,混合鼠种及Rn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秋季野外混合鼠种及黑线姬鼠(Aa)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分析,了解近10年沈阳市HFRS流行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4-2013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沈阳市共报告HFRS病例2253例,发病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降低。无暴发疫情,均为散发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于洪区、和平区、皇姑区、铁西区、沈北新区、东陵区和新民市,7个地区占全市报告总例数的70.88%(1597/2253);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呈现出春季和秋冬季2个季节高峰,春峰明显高于秋冬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1;以青壮年居多;职业分布以农民、家务待业者为主。鼠种分布居民区、野外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鼠密度及鼠带病毒率相对稳定。结论沈阳市HFRS疫情呈现稳步下降趋势,说明近些年采取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已初显成效。但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依然存在HFRS发生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云南省HFRS病例资料并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HFRS的发病率、死亡率及疾病的地理、季节、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方差分析应用于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发病率差异,线性相关分析用于比较不同人群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1976—2012年,云南省共报告HFRS患者876例,死亡5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58/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042/10万,病死率为5.71%。1984—1987年和1998—2006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全省14个州(市)的75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各州(市)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流行地区为昆明市及红河、楚雄和大理州,占全省病例数的80.48%,其中昆明市占全省发病数的35.50%。从地理特点分析,疫区分布在中部和西北部海拔1500~2500m的地区。西南部低海拔(〈1500m)地区和海拔〉2500m的山区几乎无病例报告。全年均有发病,春夏季为流行高峰;主要发病人群为男性青壮年农民。结论HFRS在云南省分布较广,主要流行区为中部和西北部海拔在1600~2000m的盆地地区,应加强主要疫区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义县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义县2009年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安义县HFRS发病率5.47/10万,无死亡病例。病人以青壮年农民为主。捕获鼠类7种240只,其中居民区鼠密度为7.99%,以小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鼠密度为7.61%,野外鼠以黑线姬鼠、黄毛鼠为优势鼠种。鼠带毒率为0.83%,均检自野外鼠黑线姬鼠,鼠血总抗体阳性率为4.58%。结论安义县HFRS发病上升较快,加强疫情监测,大力开展灭鼠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HFRS的发病率回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连云港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态势,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连云港市疫情信息、赣榆县监测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22.0版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连云港市2004 - 2015年共报告HFRS发病1 225例,年平均发病率2.20/10万,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各县区均有HFRS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灌云县、市区、赣榆县;呈现明显的秋冬季发病高峰,秋冬峰占全年发病的79.18%;发病相对集中在30~6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83.27%;男女性别比为2.68∶1;发病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82.86%;2004年以来赣榆县监测点每年春秋两季进行鼠密度和带毒率调查,共捕获鼠种2 目3 科5 属6 种,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总捕获率3.41%,总带毒率1.00%,春秋两季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 2.00, P = 0.157);鼠总带毒指数与赣榆总发病率(Z = 2.449,P<0.001)、春季带毒指数与春峰发病数(Z = 1.429,P = 0.034)、秋季带毒指数与秋峰发病数(Z = 2.44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正相关。 结论 连云港市HFRS发病高危人群为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发病高峰为野鼠型的秋冬峰。建议开展以疫苗接种保护高危人群为主,以防鼠、灭鼠、健康行为养成为辅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市1981至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1981—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动态分析,以掌握其流行规律,制订防制策略。方法 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结果 1981-2001年全市共发病1881例,年发病率由9.94/10万降至2.00/10万以下;舞钢市发病最多,占全市病例总数的68.98%;冬季发病高峰逐渐削低至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以青壮年发病为主;15—64岁占总病例数的94.15%,14岁以下发病构成呈上升趋势,男女发病之比为4.13:1;以农民发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8.31%;疫区已由姬鼠型演变为混合型。结论 通过开展HFRS现场监测、防制知识宣传、科学灭鼠和针对性的接种HFRS灭活疫苗,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和特征。影响因素,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疫情报告系统,现场调查方法参照有关部门标准,血清学检测采用常规免疫荧光法^[1]。结果 1984-2000年,四川省共报病26442例,死亡910例,发病率逐年下降,除新疫区盐源县外,近几年全省控制在1/10万左右,季节高峰消失,呈高度散发状态,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在1.5%左右,且与年度和地区发病高低无明显联系。患者血清学诊断符合率为78.42%,总鼠密度在12%左右,室外略高于室内,室内外主要宿主动物分别为褐家鼠,黑线姬鼠,总鼠带病率为3.0%,其中黑线姬鼠最高(6.43%)。结论 四川省是HFRS的混合型疫区,其人群分布和流行特征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监测为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空间聚集性,探索HFRS病例的季节性流行特征。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收集2005—2019年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数据,描述HFRS病例的月度发病情况及地区分布情况,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全年累计病例及不同发病高峰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相关性。结果 近年来潍坊市发病率在2.80~7.18/10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出现春夏季(2—8月)和秋冬季(9月—次年1月)两个发病周期,潍坊市HFRS累计报告病例、不同发病高峰Moran’s I值在(0.5894,0.6977)且P<0.001,有明显空间正相关性;潍坊市HFRS报告病例存在青州-临朐交汇处、诸城南部2个高发聚集区和中心城区1个低发聚集区。结论 潍坊市HFRS病例报告存在2个病例高发区和1个病例低发区,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不同流行季节高发聚集区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