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免疫组化结果。方法:收集我院1995-2005年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非上皮性肿瘤存档的36份病例进行研究。结果:典型的平滑肌和神经来源的肿瘤CD117和CD34阴性,间质瘤是Desmin和Actin阳性反应以外CD117、CD34均为阳性表达,神经来源的肿瘤NSE和S-100均阳性表达。结论: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间质瘤的生物学特点与胃肠平滑肌瘤和神经鞘瘤不同,免疫组化常表达CD117、CD34。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CD117、Dog-1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83%和74.16%,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Dog-1和CD34标记阳性对确诊间质瘤最具有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瘤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首次完整的肿瘤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2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24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21例CD117和18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75%。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17和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和CD34在46例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24例真性平滑肌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观察GISTs的病理学特征。结果: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束状或巢状排列,两种细胞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性或单一性组成肿瘤的实体。GISTs组织中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4.8%,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s主要发生在胃(52.2%,24/46)和小肠(26.1%,12/46)。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s比较特异性的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莉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17-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以及V im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镜下梭形细胞为主型14例(66.7%),上皮样细胞为主型5例(23.8%),混合细胞型2例(9.5%)。其中良性10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7例,CD117阳性表达率85.7%(18/21)、CD34阳性率71.4%(15/2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病理学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18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CD117、CD34、Vimentin、Desmin、SMA、S-100和NSE染色。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6例,绝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CD117和CD34标记阳性。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肿瘤细胞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结果,提高临床对其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诊断资料,观察其病理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CD34、CD117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病变以胃和小肠最多;其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23例;CD34阳性者37例(77.1%),CD117阳性48例(100.0%)。结论:CD117和CD34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标记物,而肿瘤大小及核增殖活性情况是评价其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特证。方法:选取30例手术切除并经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理标本,对其进行S-100、SMA、CD34和CD117等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27例患者的胃肠间质瘤标本CD117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90.0%;21例CD34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0.0%,CD34阳性表达率低于CD11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为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34和CD117为其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观察40例GIST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特征,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40例GIST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部不适,其中以腹胀或腹痛最为常见。病理形态学特征表现为三种类型:梭形细胞型28例、上皮样细胞型8例和混合细胞型4例。免疫组化显示Dog-1、CD117、CD34在GIS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0%、70%,SMA、S-100大部分病例为阴性表达,仅少数病例呈局灶阳性表达。结论GIST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多变、结构多样,联合检测Dog-1、CD117、CD34的表达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和30例子宫平滑肌瘤的CD117表达,探讨子宫平滑肌肉瘤与胃肠道间质瘤在CD117表达上的相关性,从而寻找治疗子宫平滑肌肉瘤的新途径。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和30例子宫平滑肌瘤的CD117,CD34,SMA,Desmin,S-100的表达。结果30例子宫平滑肌瘤中全部表达SMA,28例Desmin阳性,1例CD117阳性,没有S-100的阳性表达,6例CD34弱阳性表达。1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中没有Desmin的表达,9例CD117阳性表达,8例CD34阳性表达,2例S-100阳性表达,5例SMA局灶阳性表达。结论子宫平滑肌肉瘤可能具备有同胃肠道间质瘤细胞中相似的c—kit,促使CD117呈阳性,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的子宫平滑肌肉瘤选择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56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分析。结果 56例胃肠间质瘤中50例CD117和47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28%和83.93%。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玲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5,28(5):419-420,42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为其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镜观察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特征,用CD117、CD34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其进行标记检测.结果光镜下瘤细胞主要有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两种形态,梭形细胞型20例,上皮样细胞型2例,混合细胞型4例.良性9例,恶性13例,交界性4例.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阳性24例,CD34阳性22例,阳性率分别为95.5%及84.6%,且呈弥漫强阳性表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有2种细胞形态和3种组合形式;确诊需要依靠CD117、CD34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13.
郭影  员永生  王甜甜 《海南医学》2009,20(5):146-147
目的讨论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发生、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选择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患者,复习其病理形态学并应用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S-100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4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神经鞘瘤1例(胃)。镜下观察: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呈弱嗜酸性,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巢状。免疫组织化学: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波形蛋白均为阳性,其中4例表达CD117,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表达形式有弥漫胞膜/胞质强阳性、散在阳性、胞质点状着色等。1例表达CD34。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24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两种基本的细胞类型,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24例GIST免疫组化中CD117阳性22例(92%),CD34阳性表达19例(79%),vim均表达阳性,SMA.S-100均有少数病例呈阳性表达,提示肿瘤细胞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外科手术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17和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22例GIS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真性平滑肌瘤组织(对照组)中CD117和CD34的表达,并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GIST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呈束状和弥漫性排列而成,形态较多样。GIST组织中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3.3%,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主要发生在胃(54.6%,12/22)和十二指肠、小肠(36.4%,8/22),腹膜后少见(9.1%,2/22)。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比较有特异性的抗体,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3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表型研究。结果 31例胃肠道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部分病例局部呈上皮样结构,其中27例CD117(+),24例CD34(+),α-SMA、Des、S-100在一些病例中也有阳性表达。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可向平滑肌、神经方向分化,CD117、CD34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戚兰  杨艳芝  张宇  张艳萍 《中外医疗》2009,28(18):36-36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检查。结果5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3倒CD117和2例CD34标记阳性。结论胃肪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叶性肿瘤4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宝健  闵文 《吉林医学》2011,32(13):2640-264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及胃肠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46例胃肠间叶性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NSE、CD31、Desm in染色特点分析。结果:42例胃肠间质瘤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其中36例CD117和32例CD34标记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和76%。结论:胃肠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SMA、Desmin4种抗体于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确诊57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免疫组化显示57例GIST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为98.25%,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SMA的阳性表达率为35.09%;Desmind的阳性表达率为1.75%.结论:CD117、CD34对胃肠间质瘤特异性表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免疫组化CD117、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最有价值的依据,但间质瘤的预后判断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核分裂数及原发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