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双胎连头畸形(连头婴)是极为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死亡率高,至今全球进行的各类连头婴分离术共35例,死亡率达52.9%[1-2].Winston[3]按相连最深部所共用的组织结构将连头婴分为A、B、C、D 4种类型,而D型(即2个连头婴之间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相连续,也即两侧脑组织相连续)连头婴的手术分离难度最大[4].  相似文献   

2.
连头婴是一种罕见的病例,两个婴儿之间有动脉和静脉相连,并在结构上连续的中枢神经系统[1] ,分离前大量的出入量和对2个婴儿的用药会相互干扰,手术中用药的管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很大因素。我院于2 0 0 1年11月成功地为1例连头婴儿施行分离手术,通过我国第1例连头婴手术的成功[1] ,探讨两婴在分离前输液与药物的管理办法,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双女婴,1岁4个月,体重:2 5kg(两婴一起)。一年前因双胎连头畸形合并急性肺炎、右婴肾衰竭转入我院,并进行颅脑薄CT扫描、CT脑血管三维重建、颅脑MRI和MRA检查,诊断为连头婴D型合并右侧婴儿…  相似文献   

3.
连头婴是一种罕见的病例。连体双胎畸形的出生率是1/ 5万~ 1/ 2 0万 ,[1,2 ] 而连头双胎畸形的出生率则占连体双胎畸形总出生率的 2 %。[3 ] 绝大多数连头双胎畸形的手术都是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 ,[4] 所以手术成功率很低。2 0 0 0年 10月 13日 ,我院收治了 1例连头双胎畸形患儿 ,实施了显微分离手术 ,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连头婴均为女性 ,于 2 0 0 0年 7月 1日在外院剖宫产出生。患儿一般情况尚好 ,可正常喂养。出生后 5 3d因急性肺炎入住当地医院 ,6 0d时右婴出现无尿 ,于同年 10月 13日以“连头双胎畸形合并急性肺炎…  相似文献   

4.
连头婴是一种罕见的病例,两个婴儿之间有动脉和静脉相连,并在结构上连续的中枢神经系统[1],分离前大量的出入量和对2个婴儿的用药会相互干扰,手术中用药的管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很大因素.我院于2001年11月成功地为1例连头婴儿施行分离手术,通过我国第1例连头婴手术的成功[1],探讨两婴在分离前输液与药物的管理办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我国罕见的联头双胎畸形分离术术中半坐卧位的安置要点及护理体会,认为半坐卧位能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生手术操作;绿洲凝胶体垫的正确运用,保护联头婴儿幼嫩的皮肤不压伤,防止褥疮发生;术中专人负责、定期检查.有效防止各种损伤的发生。经过52h后,手术成功。联头婴皮肤完好,左婴术后恢复良好,肢体活动自如,功能良好,于2002年1月21日康复出院;右婴术后22h因双肾无功能,高血钾症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首例连头婴显微分离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国首例连头婴术后运动功能障碍,采取遵循小儿运动的发育规律,对存活左婴循序渐进地进行按摩与被动运动、功能训练和体育训练等全面、多样化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本例罕见D型连头婴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四肢肌力由训练前的Ⅳ级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对本例连头婴术后运动功能障碍,采取早期基础训练的康复指导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首例连头婴显微分离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我国首 例连头婴术后运动功能障碍,采取遵循小儿运动的发育规律,对存活左婴循序渐进地进行按摩与被动运 动、功能训练和体育训练等全面、多样化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本例罕见D型连头婴达到理想的康复 效果,四肢肌力由训练前的Ⅳ级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对本例连头婴术后运动功能障碍,采取早期基 础训练的康复指导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联体儿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发畸形双胎儿,其发生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1]。其中胸腹联体占40%,能成功进行胸腹联体分离手术,术后两婴均存活的相当罕见[2]。2003年~2008年本院分别为2双胸腹联体儿成功进行分离术,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2例联体婴的具体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护理的具体情况做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9.
1例胸腹联体儿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体儿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发畸形双胎儿。其发生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其中胸腹连体儿占40%,能成功进行胸腹联体分离手术,术后两婴均存活的相当罕见。2004年4月,我院成功地为1例胸腹联体儿行分离术,在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严密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例双胎联头婴分离手术的麻醉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联头分离手术麻醉的配合。方法:本例联头婴分离手术时年龄17个月,右婴双肾无功能,针对两婴年龄小、手术麻醉时间、术中病情变化复杂、动静脉通道多、输血输液量大等难点。做好保温、多动静脉通道管理及麻醉仪器、设备、药物准备、准时、准确记录各种检验数据和出入量。结果:双婴除分离瞬间循环大幅度波动需心肺复苏外,整个52小时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各系统功能良好,左婴康复出院。右婴术后21小时死亡。结论:术前准备要全面细致,术中配合要熟练,重点做好两婴保温及多通道管理。  相似文献   

11.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患病率为1/5万~10万,大多数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存活率约1/20万。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术后两婴均存活者相当罕见。尤其是在新生儿期进行分离手术,国内仅见两例成功报道。2005年4月29日,我院收治了一对生后9d的剑脐联体早产女婴,并于生后12d成功进行了分离手术,术后18d联体姐妹痊愈出院,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首例连头婴显微分离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黄燕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陈利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张振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劳雪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 @黄美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连头婴;;护理;;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3.
一例不完全性联体双胎分离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玲  李毅  赵媛  郎荣蓉 《天津护理》2009,17(6):355-356
联体畸形是由于一对单分子双胎不完全分离导致的一种罕见的畸形,其发病原因不明,发生率为0.002%~0.004%,其中约20%为女孩。有对称与非对称联体畸形两类,以各种方式相连,一般胸部相连占75%,伴发心脏、消化、泌尿系统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较多的一种是剑突或脐部相连联体畸形,其他还可有坐骨联体,头颅联体等“’。我院于2008年8月4日为一例罕见的不完全性非对称剑脐联体畸形儿成功实施分离手术,术后痊愈出院,现将手术护理配合重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例双胎联头婴分离手术的麻醉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联头分离手术麻醉的配合.方法本例联头婴分离手术时年龄17个月,右婴双肾无功能,针对两婴年龄小、手术麻醉时间、术中病情变化复杂、动静脉通道多、输血输液量大等难点.做好保温、多动静脉通道管理及麻醉仪器、设备、药物准备,准时、准确记录各种检验数据和出入量.结果双婴除分离瞬间循环大幅度波动需心肺复苏外,整个52小时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各系统功能良好,左婴康复出院.右婴术后21小时死亡.结论术前准备要全面细致,术中配合要熟练,重点做好两婴保温及多通道管理.  相似文献   

15.
联体儿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多发畸形双胎儿,其发生率为1/5~10万,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约20万次以上分娩有1例出生后存活[1].其中胸腹连体儿占40%,能成功进行胸腹联体分离手术,术后两婴均存活的相当罕见[2].2004年4月,我院成功地为1例胸腹联体儿行分离术,在围手术期对患儿进行严密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对脐剑联体婴儿手术分离成功的护理体会050011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赵桂荣,许新立,曹淑荣,于东华,韩晓伦联体畸形实属罕见,欲得到分离手术的成功,除根据不同联体畸形周密的进行手术计划外.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科于1994年2月成功地为1...  相似文献   

17.
于新颖  赵晓丹  姜红 《护理研究》2007,21(17):1591-1592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其患病率为1/5万~10万,大多数胚胎时或出生后即死亡,存活率约1/20万[1].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术后两婴均存活者相当罕见[2].尤其是在新生儿期进行分离手术,国内仅见两例成功报道[3,4].2005年4月29日,我院收治了一对生后9 d的剑脐联体早产女婴,并于生后12 d成功进行了分离手术,术后18 d联体姐妹痊愈出院,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术后加强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告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W-P-W)患手术治疗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3例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进行外科治疗,手术切割房室附加旁道并行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术。术后加强护理:(1)心律失常的监护;(2)低心排综合征的防治;(3)呼吸功能的维护;(4)抗凝治疗的观察。结果 全组13例患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9个月-7年,无晚期死亡,无预激综合征笔发,心功能I级11例,Ⅱ级2例。结论 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可同时纠正三尖瓣功能障碍和预激综合征,获得良好的效果。对此类患术后施行加强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和患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胸腹联体双胎婴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腹联体双胎婴儿的诊疗方法、分离手术及其效果。方法术前经X线片、CT、MRI和B超等检查确诊,该联体婴共用1个肝脏,心包、膈肌、胸骨中段及第8~10肋相连,胸膜紧贴;有2个心脏(B婴伴有法洛四联症)、各具独立的消化道和胆道系统。经积极术前准备,在营养和肝功能改善后,于生后第27天在多科协作下成功地进行了联体分离手术。结果术中见腹腔中有各自的消化道,共同肝相连的面积约6cm×5cm,用超声刀切开。胸腔中,见两婴的心脏共用一个心包,也予以切开,直接缝合。胸骨、肋骨亦分别切开。术后两婴皆存活。结论联体婴儿术前正确评估,正确选用麻醉和手术方法,术后加强监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联体双胎为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 ,其发生率为 1/5万~1/10万 ,大多数于胚胎时或出生后立即死亡 ,约 2 0万次以上分娩有 1例出生后仍存活[1] ,适合手术分离的病例极少。能成功进行胸腹联体分离手术 ,术后俩婴儿均存活的相当罕见[2 ,3] 。其手术时的护理配合具有一定的难度。我院于 2 0 0 0年 8月 16日成功地为 1例出生 95d胸腹联体婴儿施行了分离手术。术后婴儿情况良好 ,两婴均存活。现将手术时的护理配合重点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联体婴儿均为男性 ,胎龄 32周时以剖宫产取出 ,共重9.4kg ,甲婴取形体稍大 ,乙婴取稍小 ,哭时口唇发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