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脊柱侧凸和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不同的概念,成人脊柱侧凸既包括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到成年期后的进一步发展,也包括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或小关节突退变、塌陷及椎体的骨质疏松等造成脊柱的弯曲畸形所致。成人脊柱侧凸中的两种情况虽然病因不同,但在后期的病理进展中有相似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正手术治疗退变性、特发性脊柱侧凸及失代偿性后凸综合征等成人脊柱畸形的临床疗效较为肯定,多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参数可得到显著改善。但文献报道,手术相关并发症也高达10%~45%,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更高。其中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是一种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17%~39%。PJK的病理机制非常复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在骨骼发育成熟之后出现的成人脊柱结构性侧凸。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退变,尤其是非对称性的退变,是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的起始因素,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最后导致退变性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特殊的畸形构造可造成椎管容积的减少及凹侧神经根的受压、凸侧神经根的牵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症状。退变性侧凸是否需要手术、应选择怎样的手术方式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4.
成人退变性脊柱畸形是指成年人因脊柱退行性改变而逐渐出现的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越来越多的研究[1~4]表明,在成人退变性脊柱畸形中,其矢状面畸形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功能受限及自我形象和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估和预测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及疗效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脊柱矢状面畸形,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畸形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的脊柱侧凸,如冠状面Cobb角〉10°称为成人脊柱侧凸。Aebi将成人脊柱侧凸分为3型:Ⅰ型,原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Ⅱ型,进展性青少年特发性侧凸;Ⅲ型,继发性退变性脊柱侧凸(a,侧凸以骨盆倾斜为病理基础;b,侧凸以代谢性骨病为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腰椎退变性侧凸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自然史和转归,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诊断、分型与治疗原则。[方法]对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腰椎退变性侧凸的影像学特点是椎体高度降低,腰椎单侧或者双侧侧突,关节突密度增高、增生,部分患者MRI和椎管造影表现为腰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临床特点表现为严重的腰痛和(或)间歇性跛行或神经根性疼痛;临床分型:(1)按照发病的原因分型:①可复性代偿性退变性侧凸;②不可复性退变性侧凸。(2)按照柔韧度将腰椎退变性侧凸分为:①强直型;②非强直型又分Ⅲ度、Ⅱ度、Ⅰ度。Binding片表现为一定的柔软性,腰椎明显改变,Cobb’s角降低原角度的一半为非强直型Ⅲ度;Cobb’s角降低原角度的1/3为非强直型Ⅱ度;Cobb’s角无明显改变,但有明显的腰椎疼痛为非强直性Ⅰ度。(3)按照侧凸的形状分为:①单纯腰弯型;②大腰弯型(以腰椎为主,影响到部分胸椎);③腰弯合并代偿性胸弯型。治疗上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侧凸矫形,对强直型不强调完全矫形,但强调有严重关节突病变节段行融合手术;非强直型强调矫形,恢复正常生理力线。[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症是腰椎退变的严重病理变化,腰痛是其主要症状,其原因是腰椎退变导致的腰椎关节突关节炎,手术矫正腰椎畸形的同时进行关节突减压是治疗老年下腰痛的主要环节,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分型依据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治疗依据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采用手术和保守治疗,手术的方式根据腰椎退变的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僵硬性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的影像学特征及截骨方式选择。方法收集自2011-01—2014-09诊治的45例僵硬性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行长节段固定截骨矫形的完整病例资料,按照截骨方式分为2组。SPO组28例,PSO组17例,根据术前全脊柱X线片、Bending像及CT三维重建判断脊柱僵硬性及僵硬来源,选择截骨方式,SPO或PSO,分析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脊柱影像学指标及疗效结果。结果 45例获得随访6~45个月,平均22.4个月。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OD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组Cobb角改善率为69.33%,PSO组Cobb角改善率为76.14%,2组重新获得了脊柱冠矢状面平衡,2种截骨方式均取得良好的疗效。SPO组,手术时间155~290 min,平均213 min,出血量700~1 550 ml,平均1 253 ml,脑脊液漏5例,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PSO组,手术时间160~320min,平均264 min,出血量900~2 200 ml,平均1 756 ml,脑脊液漏4例,感染1例,无内固定松动。结论成人僵硬性脊柱退变性侧凸的截骨方式应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选择,主要因素有局部角状侧后凸畸形、腰椎后凸、椎间隙骨化、关节突融合及矢状面失衡情况;尽量使用SPO解决脊柱退变性侧凸的矫形问题,但严重脊柱畸形需要使用PSO进行矫形;2种截骨方式都取得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  相似文献   

8.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人脊柱侧凸可分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Ⅰ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Ⅱ型)和继发性脊柱侧凸(Ⅲ型)[1、2]。退变性脊柱侧凸在成年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9.
伴随人口老龄化加剧,中老年群体中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更多患者选择手术矫正以提高生活质量。在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诊治中,分型系统起着重要作用,选择合适的分型系统既有利于评估预后情况,又有助于医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诊治。近20年来关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已有十余个,如SRS-Schwab分型、Lenke-Silva分型、MISDEF分型等,但尚缺乏可被广泛认可的统一分型方式。本文回顾、分析、评估了其中较为重要的分型,并归纳一个理想的分型系统应包括的要素,以期推动退变性脊柱侧凸理想分型系统的形成,帮助医师选择合理而具体的手术矫正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成人脊柱侧凸通常被定义为骨骼发育成熟者伴有脊柱在冠状面上Cobb角超过10°的弯曲[1]。但随着对该类疾患认识的提高,目前更多学者倾向于将其命名为成人脊柱畸形(adult spinal deformity,ASD),即涵盖脊柱冠状面畸形和矢状面失衡等内容[2]。疾病的良好分型系统在科学制定治疗策略上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具有业界比较认可的分型系统不同的是,ASD目前尚无一种被广泛认可、接受的分型系统[2、3]。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ASD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可指导临床实践的分型系统。笔者就ASD分型系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