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A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癌(LMWH)对人肺腺素A549细胞体外作用的影响,阐明LMWH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LMWH处理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VEGF mRNA水平的表达分别是随药物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LMWH可以下调细胞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望成为解决肿瘤细胞耐药和肿瘤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抗肿瘤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能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调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VEGF及其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VEGF及其受体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的重要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它们的受体(VEGFR1, 2, 3)调控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在很多肿瘤内高表达。对VEGFR的抑制已成为许多癌症的有效疗法。VEGFR2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R2磷酸化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过程,抑制这个过程是利用VEGF信号通路治疗癌症的主要机理之一。使用抗体和小分子与VEGF结合或者干扰不同的VEGFR结构域可以阻断VEGF信号通路。许多小分子VEGFR2抑制剂得到开发,大部分为多靶点抑制剂,FDA已批准一系列VEGFR2抑制剂上市。本文对已上市及进入临床研究晚期的VEGFR2小分子抑制剂及其活性、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它们的构效关系作出了简要分析。发挥多靶点抑制剂的优点,规避其带来的毒副作用,是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靶向VEGF/VEGFR-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6.
肾癌是一种高度血管化的恶性实性肿瘤,其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而血管形成主要是由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调控失衡、促血管生成因子增多所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VEGF165是机体内含量最多,生物活性最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且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密切相关。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新的VEGF异构体VEGF165b具有抑制VEGF165介导的血管生成作用,有可能成为肾癌治疗过程中新的作用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VEGF165b的结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何珍 《上海医药》2004,25(6):261-261
最近,美国FDA批准两个治疗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新药:一个是Genentech公司生产的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 ,另一个是ImCloneSystems公司生产的cetuximab(商品名:Erbitux)。这两个药物都是静脉注射的单克隆抗体,但它们通过不同的目标蛋白质起作用。血管生成抑制剂be vacizumab能结合刺激新血管形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不能长久刺激新血管的形成,从而延迟肿瘤的生长。而cetuximab是结合调节细胞生长的蛋白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阻断表皮生长因子与癌细胞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两个药物用于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珺莹  李红 《天津医药》2015,(3):333-336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血管生成是银屑病致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和血浆中显著升高,许多病例报告表明VEGF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有效。现有的VEGF抑制剂主要有3大类,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VEGF受体拮抗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目前VEGF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VEGF及其受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成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1989年Ferrara等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中首先纯化出来并命名的。经测序和基因分析发现,与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为同一基因家族的同系。VEGF能通过其受体特意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强烈促进其增殖,促进血管形成,并有升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因此,VEGF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创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在抗肿瘤血管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刺激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肿瘤新生血管中高表达,因此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除了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阿伐斯汀外,小分子抑制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也已经广泛使用;另外,一些...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然而肿瘤血管与免疫微环境之间相互交错的复杂关系导致其疗效不如人意。散乱的肿瘤血管阻碍CD8+T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而且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驱动力VEGF干扰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抑制T细胞的启动,VEGF还诱导CD8+T细胞的耗竭。同时,多种先天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加速失控的血管生成,促进血管不成熟。因此,靶向肿瘤血管和免疫是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有潜力的策略。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运用血管与免疫相互干预的策略来进行联合抗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综述对免疫和血管交联肿瘤微环境进行总结与讨论,综述了近几年内运用血管-免疫相互干预策略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曾勇 《肿瘤药学》2011,(6):560-560
肿瘤的发生、转移与组织内血管形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通过不同途径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并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公认的治疗模式。近期的研究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肿瘤干细胞,VEGF在靠近血管的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曹宇  王高峰  王逸云  潘维  吴彬彬  解伟  张坤驰 《中国药事》2021,35(10):1157-1165
抗血管生成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肺癌的治疗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但可使肿瘤血管“正常化”,增强肿瘤组织的含氧量,抑制肿瘤毛细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达到休眠状态并诱导其凋亡,还可逆转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导致的免疫抑制,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免疫细胞会产生抑制自身的蛋白,肿瘤细胞利用该机制抑制免疫细胞,实现免疫逃逸;ICI类药物,可解除这种抑制作用,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重塑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提高机体免疫力,也可促进血管正常化。大量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具有良好的抗肺癌效果,并显示出了潜在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胡晓峰  邢静  王晓寅  聂双发  郭飞  梁峰 《河北医药》2012,34(15):2310-2311
近年来,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而肿瘤侵袭转移有赖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肿瘤血管形成.研究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cultivator,uPA)介导的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血管形成作用,都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播散[1].故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uPA和VEGF蛋白的表达状况,以探讨二者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关系.  相似文献   

15.
FGF和VEGF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生成因子,诸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人们试图通过抑制它们来抑制疾病态的血管形成,例如癌症中的血管形成。FGF和VEGF是通过特异性地结合于那些表达在细胞表面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这些受体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这些受体激酶活性的活化使得它们与下游的信号转导途径偶联,而这些途径调节着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对FGF和VEGF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对现在已知的FGF和VEGF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作一综述,这些途径均导致特定中的生物学效应。此外,还将讨论目前已知的这些途径调节血管生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肿瘤免疫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性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CTLA-4)、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CAR-T、TCR-T、CAR-NK)、溶瘤病毒等,过继性免疫治疗技术主要是弥补经过主动免疫治疗(治疗性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无进展生存(PFS)的肿瘤人群。随着FDA批准的诺华和Kite细胞制品CAR-T的上市,国内外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的技术发展迅速,但是针对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生产的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凸显出来。文章主要针对国内外细胞治疗产品质量安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结直肠癌(CRC)血管生成调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HER2和VEGF蛋白表达。采用Matrigel小管形成、MTT、伤口愈合试验和Transwell检测辛伐他汀对CRC小管形成、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另外,采用HTC-116和LoVo细胞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模型小鼠分成2组,对照组每日注射0.1 ml磷酸盐缓冲盐水,治疗组小鼠每天注射50 mg/kg辛伐他汀。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CD31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观察辛伐他汀对裸鼠肿瘤生长及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VEGF和HER2在CRC细胞中表达上调,而辛伐他汀明显降低其表达。辛伐他汀预处理可减少体外内皮细胞小管形成和体内微血管密度。辛伐他汀明显抑制HRG-β1诱导的血管形成。机制研究显示,辛伐他汀通过抑制VEGF分泌而显著抑制HER2诱导引起的肿瘤血管生成。结论辛伐他汀通过对HER2/VEGF轴的调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辛伐他汀抑制过表达HER2型CRC提供了一种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Cariporide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异性抑制剂Cariporide通过抑制钠氢离子交换蛋白1(NHE1)功能而阻止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Cariporide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测算双羧乙基碳氧荧光素四乙酰氧甲酯(BCECF-AM)的荧光强度,检验其下调细胞内pH值,ELISA试剂盒测定其对体外培养细胞表达和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观测其对动物体内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Cariporide的剂量增加或作用时间延长,HeLa细胞内pH值逐渐降低,肿瘤细胞表达VEGF减少.伴随着细胞内pH值降低,VEGF分泌水平逐渐下降,两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另外,Cariporide能抑制动物体内的肿瘤增殖.结论Cariporide能够减少肿瘤细胞表达和分泌VEGF,抑制动物体内肿瘤增殖.  相似文献   

19.
眼内新生血管是引起多种眼内血管疾病、导致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VEGF 抑制剂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因具有对眼内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许多眼科专家尝试用于各类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综述了最近两年国外有关贝伐单抗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对其应用情况作一评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肠肿瘤演变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肿瘤复发的相关性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及组织标本中微血管密度 (MVD) ,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 ,VEGF是大肠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密切相关指标 ,可作为大肠癌普查、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