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SCIE为数据源,统计2004~2005年南京医科大学被SCIE收录的文献,从机构、被引次数、来源期刊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近年来我校SCIE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同国内一流医学院校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认为我校在重视SCIE论文数量的同时,更应重视论文的内在质量,同时应加大对人文社科及其他医学相关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侠  孙晓希  曹洪欣  陆敏 《医学综述》2012,18(15):2493-2496
目的从文献角度了解和掌握第二军医大学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运用SCI-Ex-panded(SCIE)和期刊引证报告(JCR),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2001~2010年发表在SCIE收录期刊的文献情况和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二军医大学2001~2010年发表SCIE收录期刊各种类型的文献共4047篇,涉及143个学科、1044种期刊,其中3407篇(占84.166%)为研究论文。总被引频次25273次。合作单位涵盖52个国家或地区共1508个机构。结论第二军医大学的论文数量和质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大学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部门,应为学校科研人员论文撰写、SCIE收录期刊投稿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咨询。  相似文献   

3.
SCI收录上海中医药大学论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SCI-Expand(SCIE)为数据源统计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2009年间被SCI收录的文献,从年代、语种、文献类型、基金资助、来源期刊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基于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和引用统计分析的高校科研产出评估模式,并以第二军医大学为例进行实证探讨。方法采用信息处理技术和引文分析法,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逻辑方法以及专家咨询建立基于SCIE收录和引用统计分析的高校科研产出评估模式,并以2001/2010年间第二军医大学发表的SCIE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模式对高校科研产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对SCIE文献数量、学科分布、源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合作机构等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量化地反映出高校科研发展趋势、学科优势、影响力、人才培养的真实情况。结论基于SCIE高校科研产出的评估模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对科研人员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年代分布、著者、学科类别、文献类型、语种及被引情况等方面对昆明医学院被SCIE收录的科技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指出昆明医学院应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向SCI期刊投稿的意识、规范论文发表,提高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6.
《医学综述》2013,19(4):725-727
目的建立基于SCIE收录和引用统计分析的高校科研产出评估模式,并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信息处理技术和引文分析法以及Office及制图等软件。通过比较、归纳、概括等逻辑方法以及专家咨询建立基于SCIE收录和引用统计分析的高校科研产出评估模式,并以2001~2010年第二军医大学发表的SCIE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该模式对高校科研产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对SCIE文献数量、学科分布、源期刊影响因子、合作机构等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量化地反映出高校科研发展趋势、学科优势、影响力、人才培养的真实情况。结论基于SCIE高校科研产出的评估模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对校领导和科研人员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的期刊论文引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学报》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依据,在被引参考文献检索中,检索并分析《学报》论文被SCIE引用的情况及施引文献情况。结果 1995—2018年间,《学报》论文共有556篇在SCIE中被引用,总被引频次为879次,被引数量和被引频次均呈现抛物线状的趋势。施引文献共773篇论文,其年度分布总体呈上升趋势。被引论文第一作者机构主要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基金资助课题的论文占比最高。被引频次高于5次的10篇论文分布在"科技之窗"栏目5篇、"理论研究"栏目4篇、"中医药实验研究"1篇。引用《学报》论文的期刊总体处于国际中等水平,结合补充医学、药理学和药剂学以及化学3个研究方向的引用论文最多。结论《学报》被SCIE收录期刊论文引用仅占总载文量的8.7%,在国内虽然有较高影响力,但国际影响力明显较低。"理论研究""科技之窗"栏目中的论文受关注度最高,可作为优势栏目保持并强化;可重点加强补充医学、药理学和药剂学以及化学这几个研究方向的组稿力度,并创新优化组稿,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更全面、更准确的包含引文数据的医学领域评价数据集,比较医学科技评价常用的PubMed和SCIE数据库的文献特征,利用DOI建立PubMed和SCIE文献数据的关联,构建基于DOI的医学领域评价文献数据集,并以肿瘤干细胞为例考察该数据集用于医学科技评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2010-2012年SCIE收录我国肿瘤学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了解我国肿瘤学论文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SCIE,Scopus与SciFinder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SCIE、Scopus与SciFinder的收录范围、检索结果与引证关系。方法:对3个数据库的基本信息、引证分析功能,以及从关键词、机构与期刊名称3个字段进行实例检索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CIE入选期刊最严格,Scopus收录期刊最多,SciFinder文献类型最全面。结论:SciFinder作为专业检索数据库,检索课题更全面,对检索结果的处理功能更强大。SCIE和Scopus更侧重期刊评价和引文分析,方便特定课题的溯源与追踪,也是写作和投稿很好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科学素质教育.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835名医科大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等进行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690份,其中52.1%同学能正确回答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培养存在科研水平不足及科研环境欠佳等诸多问题,提出从"人机法料环"5个因素入手,通过发挥自身内驱力、增强导师引导力、提高培养工具性、提高思维科学性、提升环境友好性等对策来提高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管理模式。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9~2010年在读的230名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管理模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科研成果进行科研质量把关。结果全体研究生按时完成科研任务,科研成绩优秀,并荣获多个奖项。结论科研诚信教育对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研观十分重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引入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科研质量;加强管理及科研质量把关,有助于保证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对科技人才科研综合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科技人才科研综合能力评价模型,设计基于科技信息大数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素养、科研产出影响力、科研管理能力、学术潜力和学术地位5个维度,研究其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医学物理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及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素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两个方面探讨了医学物理学的素质教育功能;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当前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在作科学研究和在撰写科研论文时,存在有多种作伪现象.对医学生科研道德的教育显示出刻不容缓的要求.本文拟就医学生科研道德责任方面作一些伦理学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评估与查新的发展定位思考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着重分析了创新的规律、科技创新评价与科技查新的关系,并结合查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查新应该遵循创新的发展规律及未来的方向,为科技创新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加大对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并把一些有益的做法制度化。开展科研讲座,开设科研训练课程;成立大学生科研社团组织,优化组合科研团队;建设大学生科研创新基地,开辟网上科研交流平台;加大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的支持和管理力度;举行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实行大学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建设研究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加强大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影响本科生科研参与率的因素。方法以问卷及访谈方式调查本科生的科研参与情况。结果临床医学(妇幼保健)学生科研活动参与现状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的情况均好于临床医学(五年制)。结论建立科研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宣传与交流,提高科研认识,提供技能培训,增加参与途径,可以提高本科生科研活动参与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四川省内医科院校的校—院科研团队合作基本情况为基础,分析现阶段双方科研团队合作存在的不足与短板,重点从校—院科研创新团队融合的意义、团队融合如何构建科研队伍及科研队伍体制建设等3个方面探讨校—院科研创新融合机制。改变过去"自由模式"组成的科研队伍,构建科研团队创新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具有明确研究方向的大型团队,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的优势,满足双方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