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肿节风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荣清  谢平 《中成药》1998,20(1):37-38
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分析了肿节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72%,主要成分为榄香烯(14.41%),1-对-烯-8-乙酸酯(13.71%),雅槛蓝烯(8.55%)及β-罗勒烯-X(6.88%)。  相似文献   

2.
管花肉苁蓉精细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吴焕 《中成药》1993,15(2):28-28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管花肉苁蓉精油的化学成分,从分离出的23个色谱峰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49.42%)和亚油酸(42.02%)。  相似文献   

3.
石牌藿香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罗集鹏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草药》2001,32(4):299-302
目的:分析广州产广藿香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阐明广东特产药材、石牌藿行”的道地性内涵以及不同采收期的成分变化。方法: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果;从四月和七月采民的茎油中分离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6.63%,主要含广藿香酮(71.87%和71.72%),广藿香醇(2.57%和3.39%),以及十六烷酸d-苦橙油醇,δ-愈创木烯和反式-丁香烯等;从叶油中分离鉴定出5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1.03%,主要含广藿香酮(16.69%和65.15%),广截香醇(1.95和6.10%),以及反式-丁香烯,α-愈创木烯,法呢醇,十六烷酸,刺蕊草烯等。结论:石牌香的茎油和叶油中均以广截香酮的含量最高,与其它产地的明显不同,且以七月采收的最高,怀传统采收期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5,5-=甲基-2-己烯(11.12%)、β-石竹烯(6.47%)、异土木香内酯(5.95%)、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2,2,4三甲基-1-戊醇(4.23%)、2-甲基-N-苯基-2-丙烯(2.73%)、3-甲基丁醛(2.12%)、异长叶烯(2.03%)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李志刚  李雪梅 《中药材》2000,23(11):685-687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皮袋香(Michelia yunnanensis Franch)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其中45种成分,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是乙酸冰片酯(12.44%)、樟脑(8.77%)、氧化石竹烯(6.93%)、冰片(5.97%)、按叶素(4.57%)和芳樟醇(1.89%)。  相似文献   

6.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屠鹏飞  罗青  郑俊华 《中草药》2002,33(4):300-303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 从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硬脂酸(I)、β-谷甾醇(Ⅱ)、豆甾醇(Ⅲ)、(24R)-5α-豆甾烷-3,6-二酮(Ⅳ)、豆甾烷-22-烯-3,6-二酮(Ⅴ)、3-羰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Ⅷ)、1H-imidazole-4-carboxylic acid,2,3-dihydro-2-oxo,methyl ester(Ⅸ)、乔松素-7-新橙皮糖苷(Ⅹ)、D-1-O-甲基-肌-肌醇(Ⅺ)、半乳糖醇(Ⅻ)、肌-肌醇(ⅩⅢ);从油脂类成分中复写了12个化合物。结论 1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魏刚  符红  王淑英  李薇 《中成药》2002,24(6):407-410
目的: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石牌,高要,海南藿香),组织培养广藿香,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2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21个广藿香样品均含有β-广藿香烯,β-榄香烯,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棘蕊草烯,α-愈创木烯,α-广藿香烯,δ-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主要成分,以上11种主成分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0%左右,石牌霍香与高要,海南藿香比,11个成分的相对含量(除顺式-石竹烯,反式-石竹烯外),均有显著性差异,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1个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形成了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地貌),可作为广藿香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黄苓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喷雾离子化技术处理样品,气相-质谱联用方法对中药黄苓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鉴定了19个相对含量大于1%的主要化合物,占所有挥发性成分的88.49%,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异戊二烯(10.52%)、乙酰苯(3.82%)、薄荷酮和异薄荷酮(总2.32%)、β-广藿香烯(14.54%)、α/β愈创木烯(总8.48%)、抗氧化剂BHA(9.06%)和苯二酸类化合物(26.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刺异叶花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37个峰,确认了其中35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98.58%.剌异叶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桉油精(8.41%);罗勒烯(10.56%);柠檬烯(9.05%);3-蒈烯(3、60%);月桂烯(3.39%);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9.17%);黄樟素(15.24%)等.并在花椒属植物中首次发现大量黄樟素成分.结论:报道了剌异叶花椒根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剌异叶花椒资源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炮制对明党参顶空气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祥  陈建伟  叶定江  石荣火 《中成药》2000,22(8):550-552
目的:分析明党参加工炮制前后的顶空气体成分,探讨其是否与明党参的致敏性有关。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分析明党参炮制前、炮制过程中、炮制后顶空气体成分。结果:初步鉴定出24个化合物。炮制前的主要成分是:8-羟基-对伞花烃(7.72%)、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7.48%)、1,2-二苯乙烯(8.12%)。炮制过程中的主要成分是:联苯(13.44%)、十五烷(9.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细茎石斛花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29个化合物,占79.05 %。其中相对含量大于2.0 %的有:2,4,4三甲基-二戊烯(11.17 %)、5,5-二甲基-2-己烯(11.12 %)、β-石竹烯(6.47 %)、异土木香内酯(5.95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4.70 %)、1,3,3二甲基丁烯-1,1-二苯基(5.20 %)、2,2,4三甲基-1-戊醇(4.23 %)、2-甲基-N-苯基-2-丙烯(2.73 %)、3-甲基丁醛(2.12 %)、异长叶烯(2.03 %)等。结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细茎石斛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烯、醛、酯和醇类等挥发油成分构成了细茎石斛花的芳香特征,与铁皮石斛花的挥发油成分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华东蓝刺头根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系统分离鉴定了华东蓝刺头根挥发油中的24个成分,其中以顺式-β-金合欢烯和5-(丁烯-3-炔-1)联噻吩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魁箭锦鸡儿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星  李菁 《中药材》2001,24(9):650-651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鬼箭锦鸡儿进行提取,得到浸膏和挥发油两部分。对其挥发油部分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共分离得到51个成分,其中姜烯含量最高(35.78%),α-雪松醇其次(14.34%)。  相似文献   

14.
野菊花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贵州产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野菊花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水蒸汽蒸馏提取物得率是0.32%,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得率是3.4%,鉴定出60个化学成分。结论 贵州产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耗时少、准确、效率高和提取完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山柰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结果在10批山柰挥发油的FIIR图谱20个峰中有17~19个共有峰;GC—MS分析每个样品鉴定了37~44种化学成分,特征成分均为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反式57.3%~78.7%,顺式0.7%~3.4%)、反式桂皮酸乙酯(9.8%~19.5%)、正十五烷(6.9%~17.1%)、3-蒈烯、8-十七碳烯、龙脑、莎草烯,这8种成分共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1%~98.2%。结论FTIR能准确地鉴别山柰,GC—MS法能以特征成分为指标精确地控制山柰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侧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侧柏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对侧柏叶药材及鲜口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侧柏叶药材与鲜口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与文献报道(以α-侧柏酮或以β,γ-欧侧柏酚为主)有较大差异。结论:侧柏叶药材挥发油以柏木脑(约30%)为主要成分,并含有α-蒎烯(5%)、3-蒈烯(3%)、乙酸松油酯(4%)、异石竹烯(4%)、α-石竹烯(2%)、萜醇类(5%-6%)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羌族“木香树”(方枝柏)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木香树”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色谱柱为Rtx-5SilMS弹性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升温程序为起始温度60℃,以6℃·min-1升温至150℃。再以8℃·min^-1升温至25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为260℃;分流比为60:40;质谱条件为EI源,接口温度为280℃,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为50—800aum。结果:共分离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榄香醇(31.50%)、柏木脑(10.88%)、α-桉叶醇(10.86%)、δ-杜松烯(6.80%)、4-萜烯醇(5.95%)。结论:为羌族“木香树”芳香避秽,杀菌消毒,净化空气,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民族民间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淫羊藿叶中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徐凯建  闫凤 《中成药》1997,19(9):34-35
以HP-5石英毛细管柱,用GC/MS分析了丹东产淫羊藿叶中的挥发油,共检出36个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30个化合物.结果表明,其成分主要包括醛类(33.15%)、酸类(32.15%)、烷类(15.53%)、醇类(3.62%)等.其中棕酸、癸烯醛、十四酸、N-苯胺-2-萘胺、壬醛、十一烯醛、油酸、龙脑、异龙脑、薄荷醇等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石菖蒲与水菖蒲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石菖蒲,水菖蒲挥发油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中除β-细辛醚相对含量最高外,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还有α-细辛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榄香素(烯),反式甲基异丁香酚,菖蒲二烯,石竹烯,柏木烯等;水菖蒲挥发油中检出了4个主要成分:β-细辛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α-细辛醚,没药醇等。研究结果认为石菖蒲,水菖蒲混淆使用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GC-MS法分析苍术饮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苍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苍术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苍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依次为莪术呋喃烯(52.093%),3,9-愈创木二烯(6.506%),芹子烯(4.92%),Elixene(4.467%),二氢卡拉酮(3.667%)等。结论苍术饮片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文献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