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人格坚韧性、自我管理现状,分析二者的关系,为肾细胞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人格坚韧性量表、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对201例肾细胞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人格坚韧性得分为(126.43±15.44)分,自我管理得分为(158.67±16.88)分,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肾细胞癌术后患者人格坚韧性、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患者人格坚韧性水平越高,其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肾活检术护嘱单的护理应用模式对肾活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及对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0例肾活检患者实施肾活检术护嘱单的护理模式,按照护嘱单设计的内容,做好术前、术日、术后护理。结果经过应用护嘱单的护理程序,手术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22.5%,患者满意度达到98%。结论应用肾活检术护嘱单的护理模式符合护理临床路径的模式,能有效减少肾活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宁云凤 《护理与康复》2010,9(7):561-562
目的调查肾活检术后患者24 h内的舒适状况。方法用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测评59例肾活检术后6 h1、2 h、24 h的舒适状况。结果肾活检术患者24 h内为中高度舒适,随着时间的延长舒适度逐渐提高;肾活检术后24 h内患者生理维度平均得分最低,有腰酸和疲倦感,对陪护的需求高。结论肾活检术后患者24 h内有腰酸和疲倦的生理不适,满足患者的陪护需求,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采用经皮肾镜及目前国际最为先进的瑞士第三代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机治疗复杂性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以整体护理形式对200例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200例患者均I期手术成功,结石残留率为3%,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100%;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合理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经皮肾镜取石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切除的原因。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早期移植肾切除患者20例,收集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切除时间、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术后移植肾病理等数据,分析早期移植肾切除原因。结果:20例患者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切除的中位时间为9.5(0~77) d。彩色多普勒示超声示移植肾内血流均稀疏、阻力指数较高。术后病理显示,20例患者中移植肾血管栓塞10例(50%)、排斥反应5例(25%)、出血后改变2例(10%)、移植肾感染2例(10%)、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5%)。20例患者中,9例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 DCD)供肾,其中2例因感染切除移植肾,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和毛霉菌。结论:早期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为移植肾血栓形成和急性排斥反应;感染为DCD肾移植患者早期移植肾切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um激光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经腰开放手术下使用功率50w的2um激光对5例无症状肾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7岁,均为单侧,左侧4例,右侧1例。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05~12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80~400ml,均未输血,未出现术中集合系统损伤、术后尿瘘、术后出血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5d。术后病理示5例患者均为肾脏透明细胞癌。结论2um激光用于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止血效果佳,出血少,切除完整,是对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方式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索并总结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 为经皮肾活检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肾活检""肾穿刺"等检索词, 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各类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以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发布的有关经皮肾活检患者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 包括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1日。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独立评价后, 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 包括1篇指南、5篇队列研究、3篇横断面研究。从术后观察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2个方面进行汇总, 最终形成6条最佳证据。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低风险的患者, 推荐术后观察时间为6~8 h, 但将观察时间进一步缩短至4~5 h可能也是安全和充分的。对于经皮肾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最高的患者、住所距离医院较远的患者、独居患者或活检后可能有显著心理应激的患者, 建议延长观察时间, 可长达24 h。结论基于现有证据, 缩短经皮肾活检术后的卧床时间似乎是可行的, 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科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10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数据,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术后血尿颜色分级、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补液数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活动后并发症等,分析上述指标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为(47.70±30.59)h,患者的年龄和术后血尿程度为影响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的主要因素,仅1例患者在活动后出现血尿加重。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不一,年龄与术后血尿程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CT或MRI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肾癌根治术、单纯肾切除及部分肾切除术,术后辅以生物免疫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透明细胞癌25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囊腺癌1例,未获得病理结果(术中探查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1例,良性肾腺瘤2例.30例患者均获2~36个月的随访,其中3例Ⅳ期肾癌、1例Ⅲ期肾癌伴有双肾结石及左肾囊肿患者术后24个月死亡.26例患者均无瘤生存,无一例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肾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铸型结石特点,对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的疗效予以评价,探讨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8例肾铸型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并配合细致、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46例患者术后复查未见明显结石残留,2例有小结石残留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排出,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结石残留;随访患者,47例对护理满意,满意率为97.9%。结论: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加强患者体位与活动护理、饮食生活护理及管道护理是患者快速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肾癌的肾良性实质肿块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第三医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术前影像学诊断肾癌并行肾部分切除或肾根治性切除的患者196例,分析术后病理结果为肾良性实质肿块的32例患者的病理类型、性别、年龄及肿物大小。结果 196例影像学诊断肾癌的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的患者有32例,占16.3%,以肾错构瘤为主,多为女性(P=0.003)、年轻患者(P=0.000),且多见于直径较小的肿块(P=0.001)。结论对于女性、年轻、较小的而影像学诊断肾癌的肾实质性肿块,应注意肾良性病变特别是错构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123-212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并发症,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泌尿系结石患者3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和处理方式。结果术后感染患者12例,感染率为3.7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经抗生素治疗后恢复,其中2例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经加强抗感染治疗以及其它综合性治疗后恢复;术中严重出血4例,出血率为1.26%,均提前结束手术,其中2例将肾造瘘管夹闭后出血停止,行二期手术,2例患者行高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发生率为1.57%,其中4例行带气囊肾造瘘管压迫、输血浆等综合处理后出血停止,1例行高选择肾动脉栓塞术;术后结石残留63例,发生率为19.81%,10例行二期手术;无一例患者出现周围脏器损伤。结论术后感染、术中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是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常见并发症,应积极地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危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2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9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5mL。一期碎石成功率为100%(32/32),结石总取净率为84.4%(27/32)。1例术中肾造瘘管位置不当,术后出现尿漏;2例术后并发迟发性出血。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管道及并发症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2例。将其与未出血患者比较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7例患者出血表现为术后6~22 d(平均14.9 d)内出现大量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7 g/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34 cm)是肾部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7例出血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提示6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造影及栓塞过程顺利,血尿消失。随访10~38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肾功能异常以及肾萎缩。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往往为迟发性,其中肿瘤大小是术后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热缺血时间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84例在我院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中肾蒂阻断时间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患者术中热缺血时间30min,B组患者术中热缺血时间≤30min。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结果。以肾核素扫描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A组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A组术中出血量略高于B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GFR较术前均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1周GFR较B组降低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GFR增加,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情况,术后均未出现肾积水、肾周感染、肾周积液、尿漏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无患者死亡,生存率均为为100%。结论热缺血时间30min会影响患者术中残余肾功能,术中尽量缩短热缺血时间,确保患者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7-1878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进行PN治疗的肾癌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肾蒂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肾蒂阻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9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效果好,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杂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例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共8侧患肾的临床资料,术前行肾CT动脉造影了解肾动脉分支,行肠道准备。采用肋缘下切口经腹(或经腹膜外)途径配合低温阻断(或不阻断)肾动脉进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保留肾单位手术方法治疗,双侧错构瘤为分期手术。结果所有患者保留肾单位手术均获成功。6侧患肾采用肋缘下切口经腹途径,2侧患肾采用肋缘下切口经腹膜外途径。所有患者术中均配合低温,其中6侧患肾阻断肾动脉,平均阻断肾动脉32min,2侧患肾未阻断肾动脉。术中平均出血(350±80)ml,3例患者输血。平均手术时间(160±68)min。术中无肠道损伤,术后无明显出血、尿瘘,血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血肌酐正常,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处理棘手,肋缘下切口术野显露清楚有利于暴露,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的术中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肾肿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的肾肿瘤患者,根据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将全部患者分为 A 组和 B 组,其中 A 组35例为早期下床活动(术后3 d 以内),B 组45例为延迟下床活动(术后3 d 以上)。统计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引流量,以分析两组间术后出血风险的不同,并考察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 t =4.48,P >0.05)、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 =4.85,P >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在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总住院天数、疼痛评分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肾肿瘤患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相对安全的,对于预防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9月19例行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评估,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护理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1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实施,术后未发生肾衰竭。术后1例患者继发出血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好转。19例患者住院时间8~25 d,平均14.5 d。术后随访40~90 d,肾功能稳定,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密切监测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命体征,周到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原位肾低温灌注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肾活检术是诊断肾脏疾病最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还能指导临床治疗,被认为是目前明确肾实质疾病病理类型及病变程度的金标准,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肾活检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取组织量小,发生肾穿后大出血的概率极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已开展几十万例肾活检术,肾活检后大出血的案例实为少见。报道称,肾活检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仅为1.76‰,出血发生率的高低取决于患者的全身条件、肾脏局部条件和医务人员的技术,但肾活检后大出血一旦发生,将会危及肾脏甚至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