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壳素(chitin)亦称甲壳质,化学名称为聚β(1,4)-2-乙酚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广泛存在于昆虫、甲壳纲动物外壳及真菌细胞壁中,是自然界中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多糖。甲壳素发现于1811年,其不溶于水、稀酸、碱、乙醇等溶  相似文献   

2.
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海霞  牟大可 《山东医药》2004,44(17):59-60
甲壳素又名甲壳质、几丁质,其大量存在于低等动物、特别是节肢动物的甲壳中,化学名称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是一种线性生物聚合体。由于分子中氢键的作用,使甲壳素存在α、β、γ三种晶态结构,不溶于一般的溶剂和水。甲壳素的主要衍生物是甲壳素脱除乙酰基后的产物一脱乙酰甲壳素,又名可溶性甲壳素或壳聚糖。与甲壳素相比,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chitosan)又称可溶性甲壳质、甲壳胺、几丁聚糖等,化学名为2-氨基-β-1,4-葡聚糖,它是甲壳质经脱乙酰基而得到的一种天然阳离子多糖。甲壳素广泛存在于虾、蟹等节肢动物的外壳和真菌及一些藻类植物的细胞壁中,自然界每年甲壳素的合成量达几十亿吨,产量仅次于纤维素,是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所以壳聚糖也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壳聚糖具有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4.
甲壳素是1811年法国学者Braconno发现,1823年由Odier从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TTI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化学名称:聚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式:(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C8H13NO5)n。2002年在山东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家研讨会”上,采用“甲壳素”作为统一命名。主要以资源丰富的虾蟹壳为原料,经脱钙、脱蛋白、脱色等工艺加工而成,是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等产品的基础原料。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的产物,是线性高聚物,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具有生物活性,可生物降解,粘合性及成纤成膜性能良好,目前它是人…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chitosan)是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中提取的几丁质(chitin)经脱乙酰基后而成,其化学名称为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聚糖。自1881年Bracomno发现几丁质以来,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尤其是近10年来,人们对几丁质/壳聚糖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几丁质/壳聚糖已被证实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免疫源性、元热源反应、不溶血、无致突变效应、可自然降解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等特点,故广泛用于制造人工皮肤、可吸收缝合线、防粘连剂和药物载体等。最近的研究发现壳聚糖还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现就壳聚糖的止血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信号分子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注射诱导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中的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建立小鼠重型肝炎肝衰竭模型.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重型肝炎肝衰竭模型组,SB216763干预组(建模前2h腹腔注射),SB216763治疗组(建模后2h腹腔注射).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GSK-3β磷酸化水平,检测血清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评价肝脏功能,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肝脏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细胞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活性表达.多组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方差齐者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Games-Howell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SK-3β在急性肝衰竭过程中磷酸化水平先降低(活性升高)后再次升高;抑制GSK-3β活性,无论是干预还是治疗都改善肝脏功能(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并且抑制炎症反应[抑制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表达,促进抗炎因子IL-10高表达],并可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表达.结论:在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过程中GSK-3β被激活,抑制GSK-3β活性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肝损伤.因此,对信号分子GSK-3β活性进行干预有可能为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肾病在糖尿病性慢性并发症中占重要位置。晚近的研究提示,严格地控制血糖可能有预防肾病进展的作用,故早期诊断甚为重要。作者测定糖尿病患者 N-乙酰-β-D-氨基葡糖甙酶(NAG,系近曲小管细胞器质性损害的指标)、β_2-微球蛋白(BMG,为一低分子蛋白,系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的指标)和尿蛋白等,并评价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1966年Hopsu-Havu及Glenner用甘氨酸脯氨酸β-萘胺作为基质首先在鼠肝和肾中发现X-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二肽-氨基肽酶Ⅳ)。最近,用各种X-脯氨酸对-硝基苯胺(X=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谷酸胺及天门冬氨酸)作为测定该酶的基质。在各种动物及人的血清中、在人唾液、唾腺、各种结缔组织、齿囊、牙龈及鼠肉芽瘤中都发现有此酶。发现肝胆疾病病人血清中此酶水平升高,胃癌时则降低。此酶的生理意义目前仍不清楚,但是在胶元分子中存在有很丰富的甘氨酸脯氨酰-X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而巨噬细胞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在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骨桥蛋白等细胞黏附分子或趋化因子作用下经历滚动、黏附、迁移等过程,浸润于肾组织而分化成巨噬细胞,体内持续高血糖等因素使其活化,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18等细胞因子,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引起系膜细胞外基质沉淀、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等肾损伤,从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调控巨噬细胞的浸润与活化可能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MA、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MG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及临床肾病患者较非肾病患者尿MA、NAG、β2-MG排出增多,且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排出升高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之一,日本学者主要研究了灵芝多糖抗肿瘤的构效关系,国内学者对灵芝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项目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了灵芝多糖的免疫增强机理。灵芝多糖 GL—B 系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分离所得,分子量7100~9300.粉末状,易溶于水。体外实验可见 GL—B(62—250μg/ml)可明显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中淋巴细咆对[~3H]TdR 的摄取,说明它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 DNA 合成。DNA 多聚酶α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地黄多糖对肥胖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肽(GI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喂养诱导肥胖糖尿病大鼠模型之后,给予不同剂量的地黄多糖,通过检查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观察其对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地黄多糖对各组动物血清中的GLP-1、GIP水平的影响.结果 地黄多糖可以有效改善肥胖糖尿病大鼠的相关生化指标,同时血清中GLP-1、GIP的水平也有所升高.结论 地黄多糖可以通过促进GLP-1、GIP的分泌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羧甲基壳聚糖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rhIL-1β)刺激下的软骨细胞表型、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用rhIL-1β刺激,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培养24 h后,通过噻唑蓝(MT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Na235SO4蛋白掺入试验检测蛋白多糖的合成,以Greiss反应测定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软骨细胞Ⅰ、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聚糖体(Aggrecan)及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羧甲基壳聚糖能明显拮抗IL-1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恢复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的能力,减少软骨细胞NO的合成,提高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糖体mRNA的表达,抑制Ⅰ型胶原、iNOS mRNA的表达,且羧甲基壳聚糖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羧甲基壳聚糖能维持IL-1β刺激下的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表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非抗凝猪血简易制备原卟啉二钠。方法提取非抗凝猪血中的血红素、经氯化血红素、原卟啉二甲酯、原卟啉等中间制备过程,最后制取原卟啉二钠。结果所制得的原卟啉二钠为紫黑色晶体,可溶于水和甲醇,不溶于氯仿、乙醚、丙酮,难溶于稀酸,纯度为91.4%。结论此方法可利用非抗凝动物血中的血红素制备原卟啉二钠。该方法制备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备原卟啉二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核糖核酸酶胰型同工酶因来源于胰腺并特异水解聚胞嘧啶核苷酸(poly C)而被简称为RNase C。RNase C水解Poly C分子内的磷酸二酯键,其水解产物3’-单胞苷酸(3’-CMP)溶于酸并在278nM处形成最大光吸收峰。动物实验表明RNase C在胰腺癌早期即明显升高,并与癌直径呈明显正相关(r=0.92)。RNase C诊断人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0%,因而有可能成为筛选胰腺癌和判断其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抗肝脏脂质过氧化及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磺酸(Tautine)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是一种B型含硫氨基酸,为无色四而针状结晶,易溶于水,广泛存在于人及动物的组织细胞和体液中,海洋动物尤为丰富,哺乳类动物体内也富含有牛磺酸,人体中牛磺酸总含量为12-18g,主要分布在兴奋性较高的组织,如神经、肌肉、视网膜及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中。是哺乳动物心肌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游离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50%。人体可从膳食中摄取或自身合成牛磺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γ-谷氨酰氨基转肽酶(GGT)、血清葡萄糖(GLu)、血清β-羟丁酸(β-HB)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价值,以此提前做好患者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从而延迟患者的发病时间,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将89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糖尿病组,将体检中心体检的133名健康人群纳入健康组。取晨血分别检测GGT、GLu、β-HB和Hcy。结果糖尿病组患者GGT、GLu、β-HB和Hcy含量均高于健康人群,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开展GGT、GLu、β-HB和Hcy等检测,可有助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以此为后继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对体外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无纺支架培养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静电纺丝法制备P3/4HB无纺支架,接种大鼠肌成纤维细胞.在实验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TGF-β1.缓释微球和TGF-β1,体外培养1周后行扫描电镜观察,检测羟脯氨酸和DNA含量;并用ELISA法动态检测TGF-β1缓释微球缓释效果.结果:TGF-β1可从缓释微球中缓慢释放,1周内微球释放率为40.6%.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生长紧密,羟脯氨酸及DNA含量增高.结论: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可在体外稳定释放,并具有生物学活性;其运用于P3/4HB无纺支架,可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为研究为制备携带壳聚糖TGF-β1缓释微球的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聂颖  李昌崇 《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9):1466-1470
T细胞是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重要效应细胞,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T细胞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PI3K信号通过影响双阴性细胞的β-选择而影响T细胞的成熟,还通过激活PKB、Rac等信号途径而参与T细胞的活化、分化.同时,PI3K通过参与Th1/Th2失衡的调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黏附、脱颗粒等而参与支气管...  相似文献   

20.
环氧化酶-2与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研究显示,糖尿病是一种低水平的炎症性疾病.多种因素刺激下,环氧化酶(COX)-2在胰岛及多种组织中高水平表达.它通过与炎症因子和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一氧化氮、自由基、前列腺素E等相互作用,对胰岛β细胞产生毒性效应,抑制胰岛素分泌,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COX-2与糖尿病微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也密切相关.对COX-2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糖尿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