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IL-23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64例结直肠癌患者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IL-23的表达,染色强度得分×阳性表达率得分为0~1分、2~3分、4~5分和≥6分时分别计为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将“中度和强度阳性”视为IL-23高表达,其余为IL-23低表达;纳入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南阳市中心医院7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血清中IL-23表达的差异。影响因素和诊断效能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  结果  癌组织中IL-23高表达119例,低表达45例,主要表达于胞浆中。淋巴结转移(N1~N2)、TNM分期(Ⅲ期)和IL-23表达水平(高表达)是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1)。结直肠癌观察组血清中IL-2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12.173,P < 0.001)。IL-23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35(95% CI:0.888~0.981),截断值为36.195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30%和80.00%。  结论  IL-23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不良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一项血清学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干预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汝南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1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特殊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及出院后复发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64±2.05)d,明显长于研究组的(7.21±1.5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9人(15.52%)复发,而对照组17人(29.31%)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出院后复发率,是消化道出血护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 CHB)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156例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的预后,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1周及2周时的 PTA 及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评分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MELD评分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在156例患者中有58例死亡,病死率为37.18%。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PTA (%)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31.49±7.22 vs 25.44±8.10、37.56±11.72 vs 24.22±11.22及49.28±20.82 vs 23.0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MELD评分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25.53±4.61 vs 28.56±6.39、24.21±4.64 vs 31.07±6.03及20.06±5.06 vs 31.77±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线、1周及2周时PTA、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中,2周时PTA的AUC最大(0.957),其次为2周时MELD评分的AUC(0.93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2周时PTA的最佳临界值为35.55%,敏感度为96.60%,特异度为80.40%。2周时,PTA<20%的3个月病死率为100%;20%≤PTA<35%为70.81%;35%≤PTA<50%为4.17%;PTA≥50%的均存活。 PTA越低,病死率越高,线性趋势检验χ2=85.70,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2周时的PTA可作为其3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颗粒增强透射比浊法(PETIA)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CysC)水平,评价该法用于检测血清中CysC水平的可行性。方法用PETIA检测试剂盒在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CysC水平,对方法的不精密度、灵敏度、线性范围等进行评价,并与CysC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其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低值样本和高值样本的批内不精密度CV分别为3.67%,1.15%,批间不精密度CV分别为4.08%,1.53%;准确度的测定偏差仅为-1.25%;此试剂盒检测CysC灵敏度为0.07mg/L;CysC浓度在0.2~8.0mg/L范围内检测线性良好;与西门子德灵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PENIA)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Y=0.945 8 X+0.048 6,r2=0.991 3,r=0.995 6,40例健康体检者样本的检测值仅有2例在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之外,90%以上的观测值在待验证区间之内。结论颗粒增强透射比浊法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CysC水平,具有简便易行、快捷价廉、准确可靠的优点,适用于在日常临床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血栓通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 Fang Data),检索建库时间至2018年11月26日期间发表的有关血栓通注射剂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的报道。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收集血栓通组病例1382例,对照组病例139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栓通组为13.17%低于对照组17.53%。meta分析结果示[RR=0.88, 95%CI(0.62,1.26),P=0.50],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血栓通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相对较好,但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较高,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临床应用中仍需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补充验证。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预测并验证小鼠mmu-miR-294调控的靶基因,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生物信息学预测mmu-miR-294可能调控的靶基因金属蛋白酶(MMP3),双荧光素酶检测验证mmu-miR-294调控MMP3的真实性;脂质体2000介导转染mmu-miR-294模拟物进入Lewis(LLC)细胞株,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重组质粒经XbaⅠ单酶切能获得约5000 bp和100 bp的酶切片段,阳性克隆测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明合成寡核苷酸链序列插入正确;脂质体2000介导转染mmu-miR-294模拟物,过表达实验组MMP3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转染mmu-miR-294模拟物后LL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 低表达mmu-miR-294有助于维持LLC的侵袭转移特性,增加其表达水平可以有效抑制LLC的侵袭迁移能力.mmu-miR-294可能通过调控其靶基因MMP3表达而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将a-SMA(a-smooth muscle actin)作为肝脏HSC(hepatic stellate cell)活化的标志,在肝病科研中已被广泛应用。虽然判断HSC活化的新型标志物近几年层出不穷,但其稳定性、特异性等方面还有待今后科研中进一步论证^[1.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探讨CHB患肝组织中。a-SMA的表达情况,寻求新的CHB病理诊断依据,为临床医师了解病情、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