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赣州市7~18岁儿童少年1995年身高,体重和胸围生长发育的状况,并与本市1985年的生长发育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10年来,赣州市7~18岁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是明显的,男生身高.体重,胸围分别平均增长2.0cm,2.0kg,2.5cm;女生分别平均增长2.5cm,1.6kg,1.7cm。  相似文献   

2.
根据湖北省和武汉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历年发布的学生体格发育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年代的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和长期变化趋势,应用艾里斯曼(ЭpиCMCH)指数和勃洛克(Ьpok)指数分析其体型特点;并与日本学生的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女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随年代进展而提高,在1952-1995年间,男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值每10年分别增长2.55cm,1.85kg和1.161cm;女生的相应指标每10年分别增长1.91cm,0.87kg和1.21cm,由于体重和胸围的增长不如身高明显,以致其体型趋于“瘦长型”;武汉市学生的发育水平低于日本,尤以体重和胸围的差距甚大,提示;儿童体格发育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外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1985~2005年中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20年间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趋势及其特点。 方法:选择1985、1995和200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以身高和体重为指标,应用LMS方法绘制我国7~18岁学生身高、体重的第5、第50、第95百分位曲线,并进行比较。 结果:1985~199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1、3.5、2.2和2.8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2、1.9、2.0和1.3 kg;1995~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2.0、2.3、1.3和1.7 cm,体重平均增幅分别为3.1、1.9、1.7和1.2 kg。20年间, 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增长的主要表现为:(1)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增长;(2)身高和体重的第9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0百分位增长的幅度>第5百分位增长的幅度;(3)乡村学生身高和体重增长的平均幅度大于城市学生;(4)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小于各年龄组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5)1995~2005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幅度明显小于1985~1995年,但1995~2005年成年身高增长的幅度大于1985~1995年。 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呈快速生长趋势,发育较好的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长的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7~18岁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1963、1973、1981、1985、2003年对沂蒙山区7~18岁城、乡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准确测量.结果40年来,城市男、女儿童少年平均每10年的身高分别增加3.81cm和3.16cm,体重分别增加3.30kg和2.32kg;乡村男、女儿童少年平均每10年的身高分别增加3.61cm和3.12cm,体重分别增加2.67kg和2.24kg.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男、女差异和城、乡差异.男、女儿童少年各项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年龄提前2~3年;突增高峰年龄:城市男、女儿童少年提前2~3年,乡村男、女儿童少年提前1~2年.结论四项形态指标发育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为今后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及超重、肥胖和矮小的患病情况。方法:抽取了天津市城区5 374名学龄儿童,收集身高、体重及计算体重指数;以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的标准,计算超重、肥胖、矮小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特点。结果:(1)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相同,男生体重均高于同年龄组女生。(2)6.5~8.5岁组、9.5~10.5岁组、11.5~12岁组男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6.5~9.5岁组、10.5~11.5岁组女生身高高于全国水平。男生和女生体重均高于全国水平。(3)超重的总检出率为12.11%,肥胖的总检出率为17.66%,其中男生分别为11.91%和19.67%,女生分别为12.30%和15.49%;男生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生。(4)矮小的总检出率为1.99%,男生矮小的检出率为1.96%,女生矮小的检出率为2.02%。结论:肥胖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该调查中超过1/4的儿童超重和肥胖;矮小发病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儿童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张乐  马维维  王军  张倩 《海南医学》2023,(3):404-408
目的 掌握汉中市3~12岁儿童身高特征及身材矮小发病情况。方法 选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抽取汉中市3~12周岁儿童总计13 723名,收集所有儿童的年龄、身高、性别、地区分布等资料,并与2005年中国9市儿童体格调研数据制定的儿童身高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汉中市3~12岁儿童身高特征:3~6岁城市和郊区男女儿童身高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12岁城市男生身高和女生身高均高于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男、女生身高曲线对比,9岁以后女生身高逐渐高于男生;郊区男、女生身高曲线对比,9~10岁身高曲线重合,10岁以后女生高于男生。(2)与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调研数据制定的儿童身高标准进行对照,汉中市6~12岁儿童身材矮小发病率为7.64%,男女童患病率分别为7.00%、7.69%;城市男女童患病率分别为5.71%、6.23%;郊区男女童患病率分别为8.84%、8.57%。结论 汉中市3~12岁儿童平均身高总体均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平均年生长速度城市男童5.97 cm、女童6.26 cm,郊...  相似文献   

7.
李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6):773-774
目的掌握本地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探讨发展趋势,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7~17岁共计497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形态机能指标调查分析,并与1995年本地同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发育速度呈波浪式。机能指标肺活量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17岁男、女生身高发育分别增长了4.08cm和1.87cm,与10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体重发育平均增加3.23kg和1.12kg,与10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胸围发育22个年龄组中有5个年龄组胸围均值呈负增长,男生10年平均增长1.45cm,女生平均增长0.42cm。结论通过青少年学生形态指标监测,可以有效指导提高青少年体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日两国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阐明当代中日两国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日两国政府发布的1995年全国学生体格发育测量资料,对比分析中日学生的发育水平、发育速度以及体型特点。结果:①中国7-17岁男女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均低于日本同龄学生,其中平均身高矮2.2cm(男)和1.3cm(女);平均体重轻5.2kg(男)和4.3kg(女)。②中国学生青春期生长突增开始的时间比日本学生约晚1-2年,而且维持其生长高峰的时间较日本学生为短。③中国学生的BMI指数比日本学生平均低1.6(男)和1.7(女)。结论:当代日本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明显提高,发育速度增快,同时其体型较为粗壮、结实。这主要是外界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18个少数民族学生1985年至2010年成年身高生长长期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方法:利用1985、1995、2000、2005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对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纳西族、土族和羌族18个少数民族17岁学生身高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男生的成年身高有很大幅度提高,2010年18个少数民族17岁男生平均身高均超过162 cm,回族、蒙古族、朝鲜族17岁男生平均身高均超过170 cm;身高每10年增速超过2 cm的民族分别是回族(2.64 cm/10年)和侗族男生(2.05 cm/10年),身高每10年增速超过1 cm的民族有朝鲜族(1.99 cm/10年)、藏族(1.90 cm/10年)、哈尼族(1.80 cm/10年)等12个少数民族。2010年,所调查的18个少数民族17岁女生平均身高均超过150 cm,有15个少数民族女生的成年身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身高每10年增速超过1 cm的民族分别是回族(1.56 cm/10年)和朝鲜族女生(1.29 cm/10年),身高增长幅度具有显著性的民族有回族(3.89 cm)、朝鲜族(3.23 cm)、侗族(2.35 cm)等9个少数民族(P<0.05)。结论: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但各民族男、女生成年身高增长幅度存在明显不平衡,要给予生长长期趋势增长缓慢的少数民族更高的关注度。同时,对成年身高增长较为迅速的少数民族亦要注意其生长长期趋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体格发育指标的评价可以为儿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根据阿勒泰地区1985年哈萨克族(哈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资料,以相关回归评价法建立了评价7~18岁哈族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状况的相关评价表。调查对象和方法根据调查资料中4939名(男生2427人,女生2512人)7~18岁健康哈族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测量资料分别计算出男、女生各年龄组的身高平均值和标准差及男女生各年龄组估计体重、胸围的回归方程和回归标准差,最后制定出包括身高、体重、胸围三项主要发育指标在内的相关法评价表,以此作为评价7~18岁哈萨克族青少年体格发育状况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7—15岁儿童24年四项形态指标平均每10年增长值:男童身高增2.85cm;体童增1.7kg,胸圆增1.2cm,坐高增0.9cm;女童身高增2.67cm,体童增1.45kg,胸围增0.92cm,坐高增0.84cm。第一交叉年龄,身高由11岁提到10岁,坐高由11岁提到9岁,胸围与体重交叉年龄未变。第二交叉年龄,身高由14岁提到13岁,坐高和体重均由15岁提到14岁。58年胸围15岁未出现,82年提到14岁。上述儿童发育水平提高的事实,说明长春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采用按年龄组距要求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城、郊及男、女各22个年龄组,共调查16 106名7岁以下健康儿童体格发育的5项指标(体重、身高、头围、坐高、胸围)进行城郊比较,并与1985年、1995年我国九市标准及2006年WHO推荐标准比较.结果:体重、身高随年龄增长其增长速度呈下降的趋势.第1年增长最快,3月龄的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1倍,出生第2年体重增加仅为2.5~3.0 kg.身高第1年增长25~28 cm,第2年增长12~13 cm,学龄前期平均每年增长7 cm.5项体格发育指标均存在性别差异;城郊各年龄组各项指标差异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城区儿童体格生长超过郊区;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显著超出1995年九市标准,且大多已超过2006年WHO标准.结论:南京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儿童保健的工作重心应相应作出调整,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儿童的营养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了解和掌握徐州市部分地区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方法 根据徐州市泉山区小学生体格发育测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9岁间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高于1995年全国汊族城市国、女生身高P50百分位数,男生在10-11岁与该标准基本一致。女生在11岁则显著低于该标准,男、女生平均体重在各年龄段均高于1995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体重P50百分位数。结论 该地区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正常,情况良好,并有发育提前的趋势,尤其体重比身高更为明显。建议:在物质丰富、营养条件良好的今天不可忽视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了解和掌握徐州市部分地区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方法 根据徐州市泉山区小学生体格发育测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 9岁间男、女生平均身高均高于 1 995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身高P50 百分位数 ,男生在 1 0~ 1 1岁与该标准基本一致 ,女生在 1 1岁则显著低于该标准 ;男、女生平均体重在各年龄段均高于 1 995年全国汉族城市男、女生体重P50 百分位数。结论 该地区小学生身高、体重发育正常 ,情况良好 ,并有发育提前的趋势 ,尤其体重比身高更为明显。建议 :在物质丰富、营养条件良好的今天不可忽视体育锻炼及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5.
覃耀明 《广西医学》2008,30(11):1709-1711
身高、体重是儿童体格发育监测的最基本的指标.身高是生长长度的重要指标,是正确估计身体发育特征和评价生长速度的根据.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增长的综合情况,是最容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指标[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上海市区儿童生长监测资料显示,1990年出生的儿童与1980年出生的儿童相比,至6岁时儿童平均身高增长了2.6 cm,体重增长了1.2 kg,提示我国儿童生长潜力正在得到进一步发挥.为了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报道的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综合评价少数民族地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提高少数民族7岁以下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无锡市滨湖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变化.方法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比较2004、2009年无锡市滨湖区某街道0~6岁儿童的身高、体重情况.结果 2004年与2009年相比,0岁组、1岁组、2岁组、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男童体重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39、0.45、0.64、0.97、1.31、1.03、1.68kg,女童体重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34、0.25、0.38、1.18、0.97、1.47、1.56kg.男童身高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51、1.27、1.55、0.95、0.22、-0.25、1.71cm,女童身高平均增长值分别为0.61、1.17、1.53、1.85、1.33、0.08、2.01cm.结论 2004~2009年5年间,无锡市滨湖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处于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掌握濮阳市0~6岁城区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并提供0~6岁儿童的体格发育参考数据。方法:对我院儿保科2006~2010年儿童健康体检底册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濮阳市区内6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5项指标;将5 326名儿童分为男、女各12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500~600名儿童。结果:2010年我市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坐高值与2005年《中国九市城区0~7岁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相比增长明显,且随年龄增长,增幅逐渐增大;头围、胸围值也有一定增长。5年间我市0~6岁儿童的体重、身高值呈快速增长趋势。结论:我市城区6岁以下儿童的体格发育生长水平及营养状况较4年前有明显改善,儿童的平均生长水平基本达到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儿童生长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兴义市市区儿童少年身高、体重发育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兴义市市区部分小学8 427名6~13岁儿童少年进行常规体检,采集数据包括每位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结果2006年兴义市6~13岁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趋势符合一般发育规律,男、女学生身高、体重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年龄不相同,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且出现了两次交叉;除部分年龄外,发育水平低于全国1995年儿童少年及我省贵阳市1997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结论兴义市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具有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且未出现良好的生长趋势,应把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提高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我省1334例0-6岁儿童体格发育纵向观察1年,按城乡,年龄,性别分组计算体重,身高,侈围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季增长,半年增长与年增长平均值差,结果提示农村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仍低于城市,但总趋势均在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太原市2010年与2000年7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别,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将太原市2000年和2010年718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别,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将太原市2000年和2010年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0年与2000年比较,718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0年与2000年比较,718岁城乡学生身高、体质量、胸围呈现增长趋势,乡村学生增长快于城市学生。718岁城乡学生身高、体质量、胸围呈现增长趋势,乡村学生增长快于城市学生。712岁身高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0.30 cm,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0.87 cm;体质量增重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0.56 kg,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0.23 kg;胸围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0.56 cm,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1.36cm。1312岁身高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0.30 cm,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0.87 cm;体质量增重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0.56 kg,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0.23 kg;胸围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0.56 cm,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1.36cm。1318岁身高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2.74 cm,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0.84 cm;体质量增重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2.74 kg,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2.10 kg;胸围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1.00 cm,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女生0.23 cm。10年间,城市学生肺活量略有增高,城市学生肺功能好于乡村学生。太原市718岁身高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2.74 cm,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0.84 cm;体质量增重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2.74 kg,城市女生低于乡村女生2.10 kg;胸围增长值城市男生低于乡村男生1.00 cm,城市女生高于乡村女生0.23 cm。10年间,城市学生肺活量略有增高,城市学生肺功能好于乡村学生。太原市718岁城市男女生在握力、1318岁城市男女生在握力、1318岁男女生在立定跳远、1318岁男女生在立定跳远、1318岁城市男女生在耐力上略有提高外,其余项目均呈下降趋势,城市学生比乡村学生下降更快。结论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呈现增长趋势,城市学生肺功能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应尽快制定相关措施,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