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降胶囊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组血浆内皮素及血浆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E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浆一氧化氮(NO)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清降胶囊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作用机理与该方有效抑制血浆内皮素(ET)的生成及调节一氧化氮(N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内皮素(ET)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模型组给予高尿酸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高尿酸饮食的同时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低、中、高3个治疗剂量);14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ET和PAI-1的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中尿酸含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观察各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大鼠血浆ET,PAI-1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J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给予当归补血汤治疗后血清尿酸水平降低,同时血浆ET、PAI-1含量降低,其中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以通过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浆ET及PAI-1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常规西药治疗的心力衰竭大鼠醛固酮、内皮素的影响来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理。方法:选用SPF级Wistar大鼠,采用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心衰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常规西药组、常规西药+中药低剂量组、常规西药+中药高剂量组、模型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当归补血汤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浆醛固酮(ALD)、内皮素(ET)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所有造模组大鼠ALD、E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的ALD、ET值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常规西药+中药高剂量组降低尤为明显。结论:当归补血汤可进一步降低西药常规治疗下心衰大鼠的血浆ALD、ET值,起到一定的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效应机制.方法:6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用颈部夹脊穴,对照组选用传统取穴进行针刺,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含量均明显降低,分别与治疗前含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含量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ET含量可作为临床判定颈源性高血压疗效的一项客观检测指标,同时证明颈部夹脊穴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本病的选穴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肾性贫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对照组40例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乳酸亚铁片、叶酸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补血汤药物治疗。结果:用药4周后观察纠正肾性贫血总疗效,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双石汤对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石汤对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75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2组均按常规口服降压药治疗,治疗组加服双石汤,2组疗程均为8周.并对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86.1%;治疗组血浆ET水平及ET/CGRP比值降低,血浆CGRP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石汤可以保护高血压状态下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肾康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及尿内皮素(UET)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尿蛋白、减轻肾损害的机制。方法:将10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洛汀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糖肾康,3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血浆ET、UET、NO及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肾康能降低早期DN患者ET、UET、NO水平,减少尿清蛋白的排出,起到保护肾功能、减轻肾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第5天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4 d。采用放射免疫法在治疗不同时间点(24 h、5 d、14 d、21 d)分别测血浆ET、CGRP值。另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入院时24 h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ET值高于正常对照组,CGRP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入院后(14 d、21 d)高压氧治疗组ET值低于常规治疗组,CGRP值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血浆ET水平,提高CGRP含量,从而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并对继发性脑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48名正常人及 62例Ⅱ期高血压患者血浆ET含量。对高血压患者以苯那普利治疗 4周 ,观察其血浆ET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血浆ET值平均为(10 4.5 2± 2 4.36)n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46.12± 11.13)ng/L(P <0 .0 1) ;以苯那普利治疗 4周后 ,血浆ET降至 (5 5 .2 1±12 .0 2 )ng/L(P <0 .0 1)。结论 :血浆ET水平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 ,与血管紧张素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生成 ,从而使ET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0.
温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温肾泄浊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RF脾肾阳虚、湿浊瘀阻证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温肾泄浊汤.观察治疗2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血浆E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显效率、总有效率、改善中医症状和肾功能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温肾泄浊汤能够降低CRF患者的血浆ET水平和改善肾功能,该方对血浆ET水平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治疗CRF 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益脑推拿组(80例)和常规推拿组(8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浆ET检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ET的变化。结果:常规推拿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略有下降(P>0.05),而益脑推拿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血浆ET水平可能是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陈宝贵经验方二至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予盐酸拉贝洛尔片口服,研究组采用二至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治疗3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  相似文献   

13.
薯蓣皂苷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片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6 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3例和对照组 33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薯蓣皂苷片 80 mg,日 3次 ,治疗 4周后观察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及对心绞痛疗效 ,并与对照组 (常规治疗 )和 15例健康体检组对照。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浆 E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治疗后治疗组 ET水平较治疗前平均下降 2 6 .6 % ,NO水平平均升高 2 4 4 .4 % ,分别有显著性及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0 1)。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 87.8% ,明显优于对照组 72 .7% (P<0 .0 5 )。结论 :薯蓣皂苷片能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 ET及 NO异常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控制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4.
当归补血汤对心衰大鼠血浆脑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慢性心衰模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ISO sc 制作心力衰竭模型。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测大鼠的LVEF,FS;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BNP。 结果 :经LVEF,FS检测造模成功;治疗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LVEF 和FS 均提高( P <0.01),加用当归补血汤两组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浆BNP均降低( P <0.01),以加用当归补血汤的两组下降更为明显。 结论 :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能够进一步改善模型大鼠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含量。  相似文献   

15.
当归补血汤治疗创伤感染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当归补血汤治疗创伤感染 85例 (治疗组 ) ,并与抗生素治疗的 77例 (对照组 )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93.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表明当归补血汤治疗创伤感染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梁颖  汪小根 《中药材》2005,28(9):816-8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规律以及脑血宁胶囊对其的影响,揭示脑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制作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动态测定脑组织及血浆ET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脑血宁组的脑组织及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两组的内皮素水平逐步下降.至7天时点时,模型组的内皮素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脑血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组织及血浆ET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期均升高,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而脑血宁胶囊能够降低本病脑组织及血浆中内皮素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本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将 9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和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显率和肺功能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丹参、川芎嗪能明显降低血浆内皮素 (ET - 1)含量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丹参、川芎嗪能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肺功能 ,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 ,其作用可能与减少肺小动脉血栓形成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减少ET - 1释放 ,促进ET - 1代谢 ,改善肺循环 ,降低肺动脉高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 (RHR)血浆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水平的变化及首乌降压胶囊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 (2K1C)法复制RHR模型 ,观察血浆NO、ET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首乌降压胶囊高、低剂量组均使RHR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0 1,P <0 0 1) ,而ET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0 1,P <0 0 1) ;首乌降压胶囊能升高血浆NO水平、降低ET水平。结论 :RHR高血压形成与血浆NO水平下降、ET水平升高有关 ,首乌降压胶囊能有效降低血压 ,其降压机制可能与调整血浆NO、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黄角汤对大鼠脑梗塞模型ET、CGRP、SOD、MD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选用黄角汤及尼莫地平对模型进行治疗 ,并设正常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ET、MDA值显著高于正常组 ,CGRP、SO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 (均P <0 .0 1)。黄角汤组ET、CGRP、SOD、MDA值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P <0 .0 5 ,P <0 .0 1)。结论 :黄角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机制与纠正血浆ET/CGRP、SOD/MDA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六味地黄丸对老年性高血压ET、NO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的162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给予六味地黄丸进行干预性治疗,同时服用得高宁20mg,每日2次;对照组64例,单服得高宁20mg,每日2次.两组患者治疗随访2年,观察其对患者的血压、血清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高血压临床总有效率及平均降压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对ET、NO的调节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多重性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